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0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时空,崔可夫在八月底就被从第64集团军调到第62集团军,接替不善守城的帕罗京将军担任司令员,他向斯大林发誓:“我将坚持守卫斯大林格勒,除非我们的部队全军阵亡。”

    所谓将熊熊一窝,仅在第一天的激烈巷战,苏军计划歼灭了德军两个团,虽然这招致后来德军疯狂的轰炸,第62集团军伤亡巨大,没有人敢于后退。

    只是,本时空第284步兵师不在第62集团军战斗序列内,该师获得了近卫和红旗双料头衔,他们隶属于死而复生的第63集团军,结束一月有余的戈梅利战役,第63集团军与其核心的nkvd近卫红旗284师,向全联盟人民证明了,游击队拥有发动战役的能力,而且还取得了巨大成功!

    两个位面的历史进程,如果有一点相似的,莫过于第284步兵师,都是法理上的内务部部队。

    拉林大尉此行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护送将军夫妇和斯佩洛斯金娜姐弟去莫斯科,另一个是向名单上的所有人宣布各自的归宿。

    至于数以百计的战争孤儿,大尉内心充满欣慰,尤其是其中的男孩子和部分女孩,也许十多年之后,他们将成为内务部边防军的新兵,也可能成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孩子们永远的脱离的战区,他们由专门机构负责接待,拉林大尉完全放心,他只需按照上级任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北风依旧吹拂着整个机场,拉林大尉迎接了所有名单上的人,并引领大家到了机场边一处灯火通明的大仓库。

    第五号军用机场,有一个战斗机航空团驻扎于此,同时它也是戈里佐杜波娃所部的临时驻地。如果有需要,五号机场也能起降轰炸机。

    基于这一原因,机场周边的仓库内,囤积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尤其是时间进入九月份,俄罗斯凛冬将至,一线奋战的将士们将大量消耗许多特别的物资,例如用铁皮桶装着的烈酒。通过空投,许多特殊物资可迅速送到前线战士手中。

    当然,仓库里囤积最多的还是供给战斗机作战的机枪子弹与航炮炮弹。

    这间仓库有着高大的穹顶,两侧墙壁挂着大量电灯,对于杨明志,一股熟悉感扑面而来。

    真是太像了,实在太像工厂的厂房,如果这里在有些工业加工车床,那就太美妙了。

    杨明志突然一阵恍惚,仿佛和这里有着极大的缘分。

    他左顾右看,因近视问题实在看不清不远处堆放木箱上标注的字母,稍稍寻思一下,那里堆放的应该是武器弹药吧!因为在运输机降落时,透过舷窗,杨明志看到不远处有大量排列整齐的战斗机,从其外形来看似乎是拉5,也许还有伊尔2。

    “呵呵,我现在置身于弹药仓库?我还以为你们接应我,能提供一个雅间呢。”

    时间已经是凌晨零点,九月二日已到。在户外吹了一阵冷风,困窘的人被冻得精神抖擞。杨明志和杨桃都是如此,奈何进入遮风挡雨的仓库,温度回升后,这服身体又开始变成懒洋洋。

    突然间,杨明志想到了一个他从未考虑的问题——我要见斯大林,见到那人之前必须保持好精神,可我在哪里睡觉呢?机场还能给我们夫妇提供有暖气或壁炉的雅间?

    谁知道呢,看看这个拉林大尉怎么说。

    杨明志和其他人一样,目光炯炯有神看着面前的十多位顶着蓝帽子的同志,然身体的疲态也直白的显露出来。

    拉林大尉清清嗓子,他没有多少时间在这里磨蹭。

    “诸位从游击共和国胜利归来的同志们,欢迎你们平安着陆。你们都是联盟急需的精英,没一人都能为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超乎常人的重大力量。

    所以,国家针对名单上的每个人,都有完全不同的安排。请诸位稍安勿躁……”

    说话间,拉林大尉从李兜里拿出一份文件,并展示给所有人看。

    且见这文件,因光线比较昏暗,密密麻麻的打印体俄语根本看不清。倒是文件有着官方的署名,在其下端还有一些签名。

    唯有一个签名无比的醒目——约瑟夫·斯大林

    

第1657章 新西伯利亚的召唤() 
拉林大尉当众宣读这份关系到大家未来命运的重要文件。

    根据斯大林的命令,真正去克里姆林宫面见他本人的只有三人——杨明志、杨桃和娜塔莎。

    关于其他人的安排:

    波波夫和里固施科夫,两人必须紧急去一趟苏联国家科学院,包括运来的各类设计图纸也要一并运去。

    前往科学院的还有随机而来的“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的十人,话说这十人本就是苏联几个重要大学的在校或毕业生,他们身为列宁共青团员奉命进入敌后,通过自己的知识帮助各游击区发展自己的兵工厂。

    在场的所有游击共和国武器设计制造的骨干人员,全都收到前往科学院的死命令。

    毕竟斯大林知晓那个特别的武器设计局的存在,他得到了大量证据,甚至特供提交的部分德军文件,这些情报充分证明,该武器设计局在火箭炮的研发方面有独到的技巧。

    这些人将全部去科学院报道,其中的佼佼者,将得到重大荣誉。

    “波波夫同志、里固施科夫同志,两位抵达科学院后,将获得荣誉会员身份,将得到正式会员的一切待遇。接着你们将被委以重任,为国家做贡献。”

    拉林大尉所谓的贡献肯定是继续制造火箭炮咯。

    杨明志稍稍瞥一眼里固施科夫,只见这个老家伙高兴地鼻听泡都要乐出来了。

    里固施科夫的确乐得浑身发抖,试想一下,一个本该在沼泽地终老的五十岁老家伙,他浓密的大胡子跟城市人截然不同,他仿佛应该存在于沙俄时代,几乎一辈子都不可能也没理由去苏联科学院,这一苏联顶尖的科学殿堂。

    那么这些人去了科学院,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呢?

    杨明志捏着下巴稍稍寻思,他恍然大悟:“果然,斯大林肯定是打算让我制造武器的。”

    正当他若有所思,突然间,有人呼唤起他的名字。

    “别列科夫将军!”

    “唉,拉林大尉还有何事?”

    “是这样的,有些话我想我应该在此向您说明白。领袖决定召见您,在这时候,您应该也要去科学院一趟。您是联盟不可多得的科学家,又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在我来之前,领袖并没有向我透露过多,不过我推测……”

    “是获得荣誉会员的身份吧?”杨明志抢话说。

    “对,应该就是如此。和他们一样,您也将获得相应的地位。”

    杨明志点点头,事情若是这样发展,也在其预料之内。

    不过苏联科学院的位置究竟在哪里?未来的中科院是在中国的首都,苏联的科学院应该是在莫斯科吧。

    且慢!莫斯科不是在去年就进行大规模疏散了么?大量的机关单位,大量的工厂,以各种方式向东方转移,尤其是机关单位,大部分移动到了古比雪夫。

    他好奇的问:“苏联科学院,现在的位置在哪里?加入我将前往那里,又需要多久?”

    “它是核心就在新西伯利亚市。”拉林大尉非常直白的表示。

    拉林大尉的言语非常直白,说话时更面无表情,仅仅是听到这个名字,杨明志就深感一丝寒意——新西伯利亚,这地方的气候跟大兴安岭几乎一样。就一个字,冷。

    拉林大尉顺着话题继续解释,科学院坐落于新西伯利亚的原因才令人所理解。

    的确,新西伯利亚实在是冷,好在她是坐落于西伯利亚大铁路变的城市,繁忙的交通线为城市诸如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再说沙俄时代乃至这时的苏联,以及遥远的未来,北亚的大城市无一例外不是西伯利亚铁路穿城而过,诸如极端寒冷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也是如此。

    在战争爆发之前,科学院除了莫斯科的总院外,还有远东分院和乌拉尔分院。两个分院相对独立于莫斯科的总院,进行着独立的科学研究。

    随着战争的爆发,苏联科学院也加入到东撤的大潮中。关于总院的位置安置在哪里,苏联当局选定了新西伯利亚市。

    仅就人口而言,新西伯利亚市可谓十足的大城市,她的地理位置正处于苏联的中间位置,来自东方的新组建的军队,都将通过这里,投入到欧洲战场。当然,美国通过北太平洋航线运输的战略物资,也最终通过这座城市,继续向西输送到战场。

    她的价值还不仅仅如此,大量移民突击涌入,她就是苏联中部最大的工业城市,当然仅就工业产值而言是比不过战争之前诸如哈尔科夫、斯大林格勒这样的城市。

    残酷的战争使得苏联失去了大量精华区域,新西伯利亚这座城市的“造血”能力,随着战争的持续就显得愈发重要。

    城市也不得不进行扩建,来自西方的数以万计的难民开始向东方疏散。

    本来在沙俄时期,沙俄当局对北亚和远东的开发比较有限。那里太冷了,即便是号称不怕了的俄国人,对那种极寒也要掂量一下。

    战争爆发了,一无所有的难民们渴望一个和平的环境,很快的,莫斯科以东乌拉尔山以西的各个城市充斥起大量难民,沉重的人口压力,迫使苏联当局号召人民越过山脉,继续向东方移民。

    就像中国在抗战初期的战略大转移那边,苏联在94年开启了他们的战略大转移。

    人民渴望的第一要素是安全,至于顺便开启了一场“东部大开发”,那都是后话。

    尤其是有着高度知识的技术人员,战争时期他们的作用愈发凸显。那些满脑子机械制造至知识,有着丰富钢铁冶炼的工人们,他们必须迁移到工业城市以发挥自身价值。

    所以对于迁移中的苏联科学院,转移到乌拉尔分院的构想因为分院的反对而取消,转移到远东分院,那里的局势也并不太平。在94年,未来局势还不命令,谁能保证德国和日本不会沆瀣一气夹击苏联呢?即便远东的百万苏军并不畏惧日军。

    迁移到新西伯利亚市,显然就是最优选。

    原本的历史进程,苏联当在943年在新西伯利亚市建立分院,接着又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兹克、秋明等地建立研究机构,合计多达7个研究所。

    本位面,这里历史进程被提前了整整一年。

    科学家们一番扯皮最终得到了斯大林本人的仲裁,拿起钢笔,直接写下科学院总院的战时地址就放在新西伯利亚市。

    如此,科学院增加了一个西伯利亚分院,该分院在942年春季开始兴建,大批科学专家自夏季宜居那里工作。条件虽比较简陋,战争的压力荡然无存。众多的研究员完全不必担心战争对自身的潜在威胁,例如永远不必担心敌机轰炸,大家醉心于研究。

    对于科学家们,跟战争有关的课题研究放在首位。他们研发新型炸药以增强苏军武器武力。研发新的装备,试图在军事科技上超过德军。

    苏联当局早在二十年代就对火箭炮产生浓厚兴趣,如今的喀秋莎等多种火箭炮,能短时间内给予敌人恐怖打击,奈何它必须解决一个问题——短腿。

    绰号是“飞鱼”的由不为人知的“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研发完毕并投入实战,他的情报一出,立即令苏联科学院产生浓厚兴趣。

    既然里固施科夫和波波夫这两个神秘人了解全套制作流程,他们理应得到崇高的荣誉。

    科学院有着自己的节操,他们认为哪些人对苏联的科学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给予其荣誉会员的身份,委员会有着自己的权力。当然,科学院的想法和斯大林为首的最高苏维埃态度出奇的一致。

    毕竟射程达到四十公里,那可是大口径舰炮的射程啊!现在已经失守的塞瓦斯托波尔的十座海岸炮台,它们疯狂炮击三十余公里外的德军,几乎是德军战役初期推进磨蹭的直接原因。最后德军也是用同样的模式,制造其需要一千五百人才能伺候的了的多拉列车炮,以超远距离的炮轰将炮台炸毁。

    无论用怎样的投送方式,将炮弹送到四十公里外敌人的头顶,那就是大赢家。

    杨明志感受到了新西伯利亚的召唤,搞不好那里就是自己未来的归宿。但那里距离战场实在太远了!

    虽然能够远离战争是一件好事,可是许诺呢?杨明志觉得,自己若是被斯大林拆迁到西伯利亚地区,搞不好会一辈子待在那儿。

    西伯利亚是流放犯人的苦寒之地,无论她在战争时期战略价值多么重要,一种难以明说的郁闷感,他真的很不悦。

    可他又不能有任何的怀疑,身在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