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虑到梅得伟捷夫担任高级军官很久了,高层的许多决意他应当知晓。

    “唉,别列科夫将军。我知道领袖非常器重您,今日您的武器实验也深深震撼了我。那是一种优秀的武器,比半自动步枪更好。既然那两位内务部的同志要匆匆回去,我想我也该派遣人手,带着我写的文件,亲自去克里姆林宫汇报。”

    话是如此,军区司令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斯大林本人对别列科夫的新枪产生高度兴趣。

    在坐的诸位心情激动,一个个恨不得立刻把新枪摆在斯大林面前,任由其检视审查。

    如果说战争爆发前斯大林的权势还不够大,到了现在,他已经在国民心中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当他站在列宁墓上方的检阅台,听着城外的震耳欲聋的炮火,检阅即将出城鏖战的军队的那一刻,他钢铁领袖终于实至名归。

    终于,斯大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最高权力,他顺应了民心,也团结了高级官员们。

    此时军区司令和杨明志的想法完全一支,包括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希望尽快将样枪拿到莫斯科,首先要让斯大林本人看到,其次是让国防委员会的其他人,最好还能让各方面军司令本人看到。

    或许直到现在,高层中还有将莫辛纳甘奉若圭臬的冥顽不化之人,但前线奋战的方面军司令们,他们难道会蠢到拒绝使用更富有战斗力的新式武器吗?

    “别列科夫同志,您的新枪也该让朱可夫和铁木辛哥看到,据我所知,那两位元帅都是非常了解您的。”

    提及这两个名字,本就喝酒兴奋的杨明志更为亢奋。

    “当然!那是当然的!他们何止是了解我?我到现在名义上还是铁木辛哥元帅的部下呢。而朱可夫同志,他是我先前所属方面军的司令员。虽然现在他调到了斯大林格勒指挥作战,我想某种意义上我也曾是他的部下。”

    司令点点头:“我知道您有十支样枪,我们犯不着把十支枪全运到莫斯科。终归枪械和子弹要以样品的姿态送出去,送给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

    的确,即便是战争爆发了,斯大林也并非第一时间暂停svt40/38的生产,直到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后,国防委员会开了一场激烈异常的辩论会后,寡不敌众的斯大林才接受了伏罗希洛夫等人的要求。

    当然苏联也不是真的禁止一切工厂生产svt40,事到如今,整个联盟也只有图拉市的一所兵工厂,还在小批量的生产。但尽此一家还是小批量生产,和全面停产的差别几乎没有。

    自那时起,苏联开始大规模的生产莫辛纳甘。

    如果说斯大林只看到svt40高强火力带来的战斗力的腾飞,伏罗希洛夫等人则看到了国家扩军与武器装备量的矛盾。

    到了1942年九月,苏联已经累计征兵超过了一千万,如此多的军人,人手一支轻武器是必须的,哪怕是技术兵种,也该有一支托卡列夫自卫。

    斯大林没有小胡子那般偏执,他强就强在会思考他人的提议并作出让步。

    生产一支svt40的工时远高于莫辛纳甘,要迅速给千万级别的军队一年内装备好轻武器,构造不复杂的莫辛纳甘是很务实的选择。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苏军从1941年初的一百五十万常备军迅速扩充到战前的五百万人,仓库的库存武器早就发下去,许多兵工厂已经在量产莫辛纳甘。待战争爆发后,屡败屡战的苏联继续扩军,只是超过六百七百万的仅接受一个月速成军训的新兵,指望他们有不错的军事素养实在是不切实际。

    svt40的性能是建立在它能得到很好的保养,它的结构相对复杂,且苏联所用的子弹火药具有一定腐蚀性。精密的枪械交由粗枝大叶的新兵把弄,只怕使用几个月,一杆杆得就都成烧火棍了。

    火力更为强劲,结构也就更为精密?保养也就更为复杂?

    军区司令复述了一下他获悉的所谓“svt40被枪毙”的缘由,就是生产效率和保养这两点。

    “托卡列夫的半自动枪械是这样,您的枪械显然不是如此。连续打出去三千发,仅仅是浸水降温后居然还能射击。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可是我都亲身体验了,一切都是现实。”

    “当然!”杨明志得便宜卖乖的说,“我们还能做更苛刻的实验。例如把插上弹匣的突击步枪放在烂泥里一整天,或是在冬季最冷时放在户外一整天,它的战斗性能几乎不受影响。据我所知,其他的枪械早就不能使用了。”

    “哦?!看来我们的实验项目缺了几个。不过我相信那都是真的。来吧,别列科夫将军,让我们再喝上一杯。”说罢,司令又举起酒杯。

    

第1767章 样枪给予谁() 
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军区司令梅得伟捷夫知晓这两人目前还在科学院接受李森科的款待。

    他们住在科学院里的高级招待所,而非是新西伯利亚州内务部分居的宾馆,这里面只怕还有李森科的某些操作?

    他们会带着枪械和子弹,乃至一些图纸文件去莫斯科,但他们所携带的东西肯定不多,其返程后也是第一时间回卢比扬卡面见贝利亚。至于谁将带着样枪觐见斯大林,这就难说了。说不定为了邀功请赏,贝利亚自己拎着箱子就去了。

    毕竟贝利亚在联盟里留下许多恶名,西伯利亚军区的一批高级军官被判处叛国执行枪决,部分人的亲属至今还关在监狱里。大清洗最激烈的时期,梅得伟捷夫还没有升职为军区司令。

    随着前任因叛国罪被执行枪决,他就调任为新的司令。

    梅得伟捷夫是不敢对斯大林说一个不字的,毕竟那是苏联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身为军人,服从统帅是义务。

    他的怨气瞄准着叶若夫,也瞄准着贝利亚。一些人的确有罪,祸不及家属,难道一群小孩子也有罪?贝利亚认定那些小孩长大后也将成为联盟的敌人,必须予以惩罚。

    斯大林终有一死,等到了那时候,贝利亚的幸福时光也随之终结。

    斯大林已经六十多岁了,梅得伟捷夫相信一个人能活到八十岁是非常罕见的,恐怕属于斯大林的时代仅有十年。更有甚至,德国人的火箭炮不是轰炸了莫斯科了吗?斯大林是坚决留在莫斯科,不排除他会在德军新一轮特殊袭击中死亡的可能性。

    军队是遭遇重大清洗了,客观上造成了战争初期苏军的耻辱性惨败,也贻害到现在,以至于军队特别缺乏优秀军官。

    军队中的高级军官们不会反对他们的领袖斯大林,大部分对贝利亚可是有着消极态度,可能谈不上鄙夷仇恨,至少也是不待见。

    想到这儿,有些模糊的梅得伟捷夫下意识的翻出一根卷烟,自顾自的点上。

    他吐了几个烟圈,活跃一些酒桌的气氛后,就嚷嚷道:“那两个人会把新枪送到卢比扬卡接受检查,这是必然的。别列科夫将军,您对贝利亚怎么看?”

    “贝利亚?”杨明志琢磨着,这都哪跟哪儿啊,怎么突然扯到贝利亚了?

    “嗯,那个男人还不错。”

    “不!”司令梅得伟捷夫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那是个利欲熏心的人,和李森科一样,都是利欲熏心之人。既然您的枪械不可避免的要被其染指,为了避免您和我们新西伯利亚同志们的苦劳被染指,我们要把样枪多送给些人。”

    杨明志点点头,他知道李森科是比较利欲熏心,贝利亚则是更高级的贪图权力,过分的贪婪或许能带来暂时的荣耀,往往最终也是身败名裂作为落幕。

    样枪多送给些人,听司令这番鼓噪,杨明志觉得十分有道理。

    “您刚刚提到了朱可夫和铁木辛哥,我们应该把样枪给他们?”

    “当然。但朱可夫同志现在很忙,他将长期在斯大林格勒方向指挥作战,就算样枪交给他,也是没时间审视的。我们应该将样枪交给华西列夫斯基,交给铁木辛哥。尤其是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他有着非凡指挥的头脑,定能瞬间发觉到您新枪存在的巨大潜力。”

    “啊!是华西列夫斯基。”

    “看您的表情,似乎……似乎您颇为崇拜我们的总参谋长?!”

    杨明志情绪稍稍稳定一下,这便说:“能担任总参谋长,他必有大智慧。”

    “是的!华西列夫斯基,他也参与到斯大林格勒方向的作战指挥。我对这个人有所了解,他善于统帅大规模的部队作战,也善于观察基层部队的状态。根据各部队的实际兵力武器装备情况,以评估其综合战斗力,从而将几十个师做出合理的配制。所以您不用担心他不会重视您的新枪,您的新枪定能让他心花怒放的。如果连总参谋长同志都是积极的态度,我想国防委员会中,大多数人将支持新枪的量产。”

    听到这儿,杨明志憨憨的笑了笑。

    这就是苏联的现状,斯大林就是手握实权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不是真正的一言堂,就冲着他亲自指挥所打出“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这样的大败,他也知道一些重大问题应该合理的放权。

    还是听梅得伟捷夫所言,苏联生产怎样的武器,固然其中有些迂腐的老家伙掣肘,整体而言,产业部门供应军队的军需品,第一要务还是基本保证质量的同时能大规模生产。

    所以,1942年的苏联搞出了一大堆实用性武器。例如新下线的t3476坦克,司机是直接坐在钢板上,减震系统也几乎无效。又例如一些战斗机的机翼就是特殊的胶合板,只因美国的航空铝尚未运到,就用本土的木材一番加工凑合着用。

    从某种意义上,“实用性”的原则迫使许多军工厂进行产业升级,最基本的轻武器许多零件开始冲压加工,只为提高产能。如今广泛采取了冲压加工法,冲锋枪的本月产能,将突破十五万支。该数字还有很大的提高潜力,所谓等一批工人完成培训,一批新机床到位,尼古拉耶夫斯基的工厂,冲锋枪的产能说不定能突破一天四百支,再配合一些辅助兵器,仅一天产能,活脱脱能装备一支专打巷战的步兵营了!

    梅得伟捷夫又灌自己一杯酒,继续说:“现在的情况是,我非常相信斯大林同志在见到样枪后心花怒放。所以如若斯大林同志决定让一些工厂他,伏罗希洛夫和他的朋友们也不会公然跳出来反对。但是国防委员会的其他委员还是要提出一些重大质疑。”

    “还有什么质疑?”

    “就像我之前说的,量产莫辛纳甘,终结svt40的项目,首要因素就是短时间内给一千万军队装备武器。大量的工业企业搬迁到乌拉尔地区,到了现在,新西伯利亚市还将接应一些西部来的企业呢。许多制枪工厂接到了可是期限长达数个月的生产计划,一切枪械都是按照计划生产。他们不可能迅速改变产业结构,我想斯大林同志也非常明白这一点,即便他非常中意您的新枪,量产的问题只怕也得到1943年能够解决。我想您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梅得伟捷夫此言不假,见其眼神,杨明志觉得他还话里有话。

    “您说的很有道理。”杨明志顺着说,“我不相信领袖会为了我的新枪,突然调整各个兵工厂的生产计划,领袖不会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即便他有这样的想法,其他人也会据理力争。再说了,新枪的生产也必须专业设备,为了这十支枪,我可是联络了全城的诸个枪械制造厂。新枪实际是联合制造的。”

    “但是您还是把这些工厂进行了整合,据我所知,至少四个工厂参与到这一项目中。”

    “对。我不是贪婪之人,上级一旦有奖励,所有的奖励应当按照贡献进行分摊。”说到此,杨明志稍稍叹了口气,借着酒劲嚷嚷:“哎呀,如果我的工厂早一点落成,我就可以自己生产。东方有一个谚语,叫做求助他人,还不如自救。我明明可以自己生产突击步枪,但是我现在……”

    杨明志深深的摇晃着脑袋,他一脸的无可奈何,就以现在的姿态去抱怨市长等人在这方面上的磨磨唧唧。

    的确,到了新西伯利亚后,他觉得或是此地常年寒冷的气候,肯定使得居民们都变得慵懒。寒冷的环境下慵懒并非绝对的错误,减少活动、减少外出,身体就不会失去太多宝贵的能力,极寒的世界里那是保命手段。

    如今是糟糕紧张的战争时期,懒散是致命的!

    杨明志的话匣子就此打开,他不但批评了市长,也把科学院方面批判一番。无他,李森科明明许诺给设计局增设些建筑,目前统统是空头支票。

    “他们已经在做了,您不要着急。”军区司令笑呵呵的说,“如今是麦收的关键时期,等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