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被德军监控,被大规模的搜刮,每个人挣扎在饿死的边缘。
许多人甚至缺乏逃跑的力气。
萨林奇金就是要和德军抢人,他需要大量的人口恢复游击共和国的综合实力。战役时期女人们的表现,令他对上万名巾帼英雄惊喜。
足够年轻的女人们,经过一番训练一样可以成为能打硬仗的战士。
超过五十支“游击小队”肩负起“解救人民”的重任。
他们被派遣出去,主动袭击小型德占村庄,接着处决投敌的叛徒,击毙德军驻军,接着强制迁移村民。
那些不愿意走的,在警告无效后就当做叛徒处决。
不过他们几乎没有真的枪毙不愿意走的人,也没有哪个村民那么不开眼。
当然萨林奇金也给那些村民以许诺。
逃进游击共和国,即能吃到大量的土豆,每人每天可以吃到不少于三公斤的土豆,即便孩子也是如此。
这是何等的诱惑!是生存的诱惑。
纵观整个九月份,乌克兰的契尔尼戈夫地区到东方的平斯克地区,超过三十个村庄在发生战斗后,村民们突然消失得干干净净。
一个月的时间,游击共和国净人口愣是增加了六千人。其中民兵增加了二千多人。
但是即便如此,游击共和国的人口还是不如六月低战役发动时的七万于人。最糟心的还是作战兵力,游击共和国并不缺乏最基本的轻武器,然后就是算上那些刚刚开始接收训练的新晋女兵,兵力才恢复到三万人。
注意,这里最有作战经验的老兵,兵力还不到一万人游击共和国的实力达到了一个相当糟糕的低点,不过他们的实力正在日渐回复,不是么。
一切都将好起来,杨明志对此充满信心。
何况伞兵234旅的那近两千名援军,带着各类装备完成了空降。
游击共和国至少能组织其“前线式兵力”的步兵师,而且战斗力肯定比白俄罗斯当地的那些二线三线德军的战斗力强,更是远胜于混饭吃为主要目的的伪军。
苏军主力要收复普里佩特沼泽,收复这个地方也就意味着解放基辅。
要实现这一目标,苏军还需付出巨大的努力,付出巨量的牺牲。
而眼前的问题,莫过于给予北部德军一记重创,苏军最好真的能攻占并守住斯摩棱斯克,并一鼓作气吃掉整个德军第九集团军。
目前,苏军要达成这一战略目标杨明志是有信心的,而他这番要在彼尔姆中途下车,意义也变得非常重要。
要和娜塔莎见上一面,送给她一些女孩子喜爱的礼物,这算是个人私事。
和三个老部下好好聊聊才是重头戏。
十月八日,杨明志在莫斯科的喀山火车站登上专列。
所谓专列,它实际就只有五节车厢,其核心的豪华车厢就住着以杨明志为首的几人。根据拟定的行程计划,专列将在十月十一日上午抵达彼尔姆火车站,战列于此停留一天,次日中午之前再度发车。
繁忙的火车站笼罩在蒸汽和积雪中,坐在车厢内的杨明志透过玻璃窗,一种奇妙的感觉冲击着他的心灵,仿佛自己存在于一个蒸汽朋克的世界。
装潢很好的豪华车厢内,年轻的多布洛夫和卡拉什尼科夫相向而坐,两个年级相仿的才子聊着对未来的畅想。
杨明志没有介入他们的话题,他就托着自己的下巴,看着窗外忙碌的人,内心里若有所思。
他的耳朵一直灵敏,只听得那两个年轻人专心致志聊着枪械的前景。
“呵呵,轻武器永远只能带来战术优势。军队需要的是重型装备,它们的数量不断堆叠达成质变,它们就可左右战争进程。”
杨明志的心里盘算着见到老部下说些什么,当然他还肩负着新式武器生产的重担。
不过就目前这一情况,自己把年轻的卡拉什尼科夫招揽到自己麾下,虽然只能留住他最多半年这就足够了。
一个工厂全力生产突击步枪和该枪族的各种枪械,卡拉什尼科夫做这个技术总监兼生产监督定是没问题。
而多布洛夫,这个年轻人就在另一个工厂,监督生产单兵重武器。
突然间,列车一阵颤动,紧接着,窗外的世界慢慢向后移动,前往彼尔姆的旅程正式开始。
已经快是十月中旬,俄罗斯的夜幕降临得越来越早。
吃过了晚餐的一行人,颇为正常的召开起餐后的座谈会。
杨明志背靠着车床坐于以软皮木凳,他翘着二郎腿,听着年轻的卡拉什尼科夫的种种闻讯。
卡氏的提问一直无出其右——关于我们生产怎样的枪支。
由于自身的组织关系已经突击转移到新西伯利亚,卡氏的确没了后顾之忧,他成为“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的一员,到了月底即可领到科学院发放的津贴,食宿方面亦由科学院解决。
毕竟年轻的卡氏已经零距离见到了斯大林,因为年迈的费德洛夫的推荐,以及杨明志在斯大林面前的美言,卡氏的地位立刻得到提升。
卡氏本是来自偏远地区的枪械设计师,如今身上还落下战伤。他有科研上的一定成就,就是地方上能给予他的待遇很是有限,原本他的身份就是普通的技术工人,是机缘巧合让他投身于枪械设计,亦是机缘巧合让他拜了费德洛夫为师。
如今的卡氏中将要去军事高等院校深造,在那之前,他将在苏联科学院工作半年,并获得了学士学位,这就完全相当于大学毕业生。
如此一来,当前卡氏的待遇和多布洛夫就完全一样了。
卡氏也很有自知之明,他非常的年轻,因家庭原因他未能考入大学,不曾想却因为面见领袖的契机,得到了只有大学毕业生才能得到的学位。幸福来的非常突然,而经历过真正战场并负伤的他更是清楚领袖为何要给予这一恩惠。
都是为了国家!一个显而易见的人才能给予国家重大帮助!
在莫斯科大饭店和设计局局长别列科夫聊了数个小时,卡氏萌生了大胆的想法。
现在他又与杨明志聊了起来。
第1888章 卡氏的设计()
“也就是说,你有意在我的设计上增加一些新的创意?”杨明志以好奇的目光看着提出疑问的卡拉什尼科夫。
“当然!局长同志!”卡氏言直口快的说:“这几天我一直在研究您的设计图纸。我非常认可您研发的枪械质量上乘,但是一些地方还是存在改进余地。”
“那好,您说说。”
“嗯……例如,它的枪托可以换成木头。还有普通型号的枪管应该有所加强,以保证精度。”
“这些都是些小问题。”杨明志耸耸肩,他估摸着卡氏怎么可能庸俗的提这点无关仅要的问题?他明显还有想说的。
杨明志犹豫了一下,继续道:“我承认,基础版本的突击步枪,它射击远距离目标精确度必然不如传统栓动步枪。因为我们使用的弹头更轻,您不能强求它太多。不过枪管加长的确能提高精确度。”
卡氏点点头:“除此之外……嗯,我还有一个想法。或许,您……您会反对。”
卡氏显得颇为拘谨,杨明志立刻坐正身子,他估摸着卡氏终于要说明自己最关键的某些想法。
“您说吧。”杨明志干脆提高一个音量。
“是。您应该知晓我今年伤愈后,就在我自己的作坊里设计了一款冲锋枪,因为它我成为轻武器设计师。”
杨明志想了想,自己的确知道卡氏搞出了一款冲锋枪,之后好像就没下文了。
一开始,苏联的冲锋枪是捷格加廖夫负责研发生产,之后是斯帕金接过重担。如今斯帕金的作品波波沙冲锋枪,一直保持着高产。那么卡拉什尼科夫的设计,它就像是一颗星星,被太阳的光辉淹没。
杨明志有意听卡氏多聊聊自己的杰作。
“局长同志,我对于枪械的击发原理有自己的想法。也许我们可以……”说罢,卡氏干脆站起来,从自己的一个小行李包里翻出自己的笔记本,他娴熟的翻出一页,亲手交到杨明志的手里。
“这是什么?一种枪械的枪机设计?看起来的确如此。”
“是的,局长同志。这就是我设计的冲锋枪,它的枪机原理。”
卡氏可以确定自己的局长别列科夫,其人虽然也就比自己年长十岁,在枪械研发方面的建树是毋庸置疑,而起他还有很多保留。
卡氏在临出发之前又和年迈的费德洛夫谈了谈。
那时费德洛夫非常直白的指出:“这个来自东方的别列科夫不一般,即便是现在他还藏了很多东西。他是轻武器研发方面的天才,在重武器方面也有巨大建树。你必须向他学习,以后才能真的独当一面开创自己的事业。”
实际从现在开始,卡氏恨不得将杨明志的知识全部学走。
卡氏一样有自己的想法,例如他自己搞出的冲锋枪那独特的枪机系统。
杨明志看得出,卡氏拿出来的系统必定是“半自由枪机”,而且是相当非主流的“半自由枪机”。
卡氏的这番设计,与自己的导气式完全不是一个套路,甚至和传统的“半自由枪机”也有很大差别。
一颗子弹打出去,它产生的强大后坐力推动枪机后退,这一力量最终将第二颗子弹拿出,并在弹簧的作用下将子弹推进枪膛,而这就是“自由枪机”。
在枪机里安装一些特别的部件,来削弱后坐力,其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射速。
毕竟采取自由枪机射击的武器,它往往具有夸张的射速,这在实战中往往是弊端。
卡氏想到一招,它选定的特别部件是一个旋转套管。当子弹打出去,后坐力首先作用在这个套管上,套管旋转着后退,之后才把力量作用在螺旋尾管。
该系统居然作用在冲锋枪,它是非常罕见的。而且平心而论,这套系统是有些复杂,它的效果实际也是非常好的。
子弹的后坐力得到削弱,不但减缓了一度疯狂的射速,还降低了整体后坐力与震动。作为巷战神器的冲锋枪,它最好能把后坐力和震动降低到普通的女人都能驾驭的程度。
昏暗的车灯照耀下,杨明志的双目瞪得很大。
“卡拉什尼科夫同志,这就是您的设计?”
“是的。”
“哇!真是一个独特的设计。”
“您过奖了,它真的不是我首创的。”
“但是您利用这一系统研发出自己的枪械。也许您只要知晓一个枪机系统,就能立刻着手研发了?”
面对这一问,卡拉什尼科夫毫不谦虚:“是的,局长同志。我有一个想法,也许我可以用这套系统研发我自己的突击步枪。”
“您?”杨明志脑子嗡的一下,接着赶忙淡定住精神。
“您觉得如何?”卡氏赶忙问。
“那就尝试一下吧。”杨明志想想说:“年轻人就该有自己的想法,我支持您去尝试。不过,也许现在不是个好时机。”
“啊?”卡氏估摸着,也许局长是委婉的不喜欢自己的设计?“局长同志,我的设计不成熟,我还会继续改进。”
“您当然要改进,我也支持您这么做。不过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比较棘手。”
“是什么问题。”
“唉!”杨明志站起身,他的眼眸看向户外的黑暗,亦是透过精面反射,看到卡氏疑惑的脸。“归根结底还是成本同志。亲爱的同事,您的设计有非常重大的特点,它完全可以发扬光大,然而您的设计还是比较麻烦,虽然它可能会带来很大好处。”
“您在担心成本问题。”
“对的。用这一系统研发突击步枪,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发射全威力弹一样没问题。就是当下我们的大环境决定我们这些武器研发专家们,必须体谅联盟的物资困难。我们必须用最少的材料成本和时间,生产出性价比最高的武器。现在我们的冲锋枪被斯帕金的作品垄断,我听说了您的射击获得一些奖项,可是它并没有得到量产批准。您看,为什么我的突击步枪突然就得到量产批准了?!”
“是成本问题,还有可靠性的问题。”卡氏严肃的说。
“您说的很对。”杨明志转过身,“如果不是我的武器大规模采用冲压加工,又有不间断射击三千发子弹而没有根本性损毁的事实,我也得不到量产的批准。但是您的这套系统我很赞赏。不仅仅是您选用的独特枪机,还在于您在保险与击发上的设计理念,你我是一样的。都是一个扳手设定三个档位,保险闭锁、半自动和全自动。这种设计是独特又奢侈的,军队现在用的冲锋枪,仅有一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