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孺子帝-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位是新任右巡御史卓如鹤,虽然多数人都相信他就是下一任宰相,但是皇帝从未明说,作为当事人,卓如鹤多少有些期待与忐忑,面见皇帝的时候,他比冯举更显恭谨,回答问题时也更显认真。

    “边疆国相与南方郡守常由世家把持,朕以为不妥,但是又不愿惊动天下,卓大人可有主意?”

    卓如鹤躬身行礼,思忖良久,“未可一概而论,南方卑湿,风土人情与中原截然不同,根据过往的经验,每到更换官吏之时,土著必有一乱……”

    “这是为何?地方官做得太好,土著思留,不愿放人走吗?”韩孺子问道,他没去过南方,只凭公文,对那边的了解不多。

    卓如鹤回道:“倒也不全是,土著之人不识文字、不立字据,一切约定以口头为主,往往邀集多人,当众立誓,事后执行,也只认当时的立誓之人,一有官员调动,土著就以为是要背约。”

    韩孺子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原因,“为何不向南方多派文学之官,加以教化?”

    卓如鹤道:“自太祖定鼎,大楚从未停止教化,在江南蔚然成风,那里出的状元数量已经超过北方,可是更往南的偏远之地,效果甚微,土著鄙视文字,以为无用,甚至视之为阴险卑鄙之物,宁死不学。官员无法,只能顺其自然。”

    韩孺子轻叹一声,“边疆国相呢?”

    “武帝初期也曾频繁调动国相,可是新国相难与诸侯相处,引发不少混乱,甚至有一位诸侯进京自杀,只为控告本国国相。武帝杀掉那名国相,从此再少调动,只求国相与诸侯能相安无事。”

    “相安无事的结果就是齐王叛乱?”韩孺子说。

    “恰恰是原齐王,为掩饰叛乱,常常主动更换国相。”

    “如此说来,这些问题都没办法解决了?”

    卓如鹤躬身行礼,“若想一劳永逸,难,一个一个逐渐解决,倒有不少办法。”

    “嗯,有劳卓大人写一分对策,朕要细读。”

    “遵旨,陛下。”卓如鹤领命告退。

    赵若素仍不开口,事实上,他的目光就从来没有转过来。

    第三位是新任户部尚书瞿子晰。

    六部当中,户部掌管天下人口税赋,职责最为细致,韩孺子让瞿子晰去户部,是想看看自己的这位老师能不能沉下心来。

    “流民初定,入春以来,多地缺粮,频频向朝廷告急,瞿先生初掌户部,可有应对之策?”

    所有问题都是韩孺子自己想提出来的,赵若素没有参与。

    瞿子晰行礼时姿态大度潇洒,颇具古风,回道:“赈灾非户部一家之责,陛下若想调粮,需在勤政殿上提出,群臣共议,户部提供各地数字以供参考,定策之后,再与各部司配合执行。”

    韩孺子笑了笑,换一种提问方式,“朕不问户部尚书,只问瞿先生,可有对策?”

    瞿子晰想也不想地回道:“民不聊生,此为根基之患,只是各地调剂,已不足以赈灾,望陛下减御膳、损奢华、放苑林、开军仓,以剿海盗、灭匈奴之心救民于水火之中,或可成事。”

    韩孺子又笑了笑,“前几项皆可,开军仓似乎不妥,大楚内忧未除、外患尚在,军仓无粮,士气不振,何以剿海盗、灭匈奴?”

    “仓中无粮,来年即可补充,人心若失,何时才能再得?”

    韩孺子大笑,“容朕考虑。”

    最后一位是刚刚卸任宰相的申明志,现在的身份是太师,不打算留在京城,全家人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回乡,奉召进宫,十分感动,这就相当于皇帝送行了,消息传出之后,申明志在家乡的地位又会提高一大截。

    韩孺子闲聊几句,最后问道:“申太师以为何人可继任宰相?”

    申明志有点惊讶,他早就向皇帝点评过最有可能的三个人,没想到又被问起,沉吟片刻,回道:“治官用冯、理民用卓、大事用瞿,唯陛下裁夺。”

    申明志等于又将从前的回答说了一遍,韩孺子谢过之后,派人将老宰相送出去。

    召见四人用了两天时间,赵若素期间未置一辞,申明志走后,他不能再沉默了。

    “陛下可以用卓大人了。”赵若素的结论倒也简单。

    “原因呢?”

    “陛下想用卓大人,君相互信,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韩孺子笑而不语,他还从来没公开过自己的想法,但是已经隐瞒不住。

    赵若素继续道:“申太师其实也给出了答案。”

    “理民用卓。”韩孺子重复申明志的话。

    “正如瞿尚书所言,流民是根基之患,理民因此是当务之急,非用卓御史不可,眼下朝廷并无大事,瞿尚书可以等。”

    “冯御史呢?”

    “东海剿匪是陛下策划已久的大计,群臣皆知,冯举却没有献上奇计,只是建议长短计并用,似有敷衍之意,其人对相位大概已是意兴阑珊,用之可,不用亦可。”

    韩孺子思忖片刻,“就是这样吧。”

    次日上午,韩孺子在勤政殿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右巡御史卓如鹤乃先帝旧臣,功勋显著,为官有方,可为宰相。

    议政大臣们下跪接旨,随后去拟定正式的诏书,只有卓如鹤本人还跪在皇帝面前,按惯例,他应该推辞一下。

    韩孺子没给他谦逊的机会,看了一眼走开的大臣,对宝座台阶下的卓如鹤说:“君曾言‘官府似乎有粮,又似乎没粮’,君今日为相,朕只有一个要求,务必要让官府有粮、万民有粮。”

    卓如鹤跪谢。

    当天下午,韩孺子在凌云阁再次召见卓如鹤,这回没有外人在场,君臣之间也不再互相试探,而是有话直说。

    “军事由朕亲掌,理民全看宰相,大楚若要振兴,根本之术在于利民,宰相之责乃重中之重。”

    卓如鹤也不客气,“臣自当殚精竭臣,不辱圣命,唯有一事,臣要向陛下先说清楚。”

    “卓相请说。”

    “宰相乃百官之首,为相者因此先治官再理民,陛下既然委信于臣,臣欲升贬一批官员,请陛下首肯。”

    东海王曾经提醒过皇帝,恒帝在位时间短,他身边的近臣都没来得及掌权就被外放,卓如鹤即是其中之一,他若当上宰相,必定要提拔故人,以为助力。

    卓如鹤能够直白地说出来,韩孺子反而很高兴,“三品以下官员,任君调整,三品以上,朕知情即可。”

    卓如鹤再次谢恩,这才说起理民之术,果然头头是道。

    韩孺子非常满意,甚至觉得耽搁的这段时间实在没必要,自己真是想多了,最后他问:“宫里前日给姑母送去几株人参,可还好用?”

    卓如鹤微微一愣,“公主服过一点,身体好多了,已向太后谢恩,未敢烦扰陛下。”

    “那就好,以后再缺,向宫里要即可。”

    东海王曾说有人给卓府送礼,韩孺子借此点醒卓如鹤,不要太贪心。

    卓如鹤没想到皇帝对自己调查得这么细,身上出了一层冷汗,出宫之后,心绪不宁,掀开轿帘,向亲信随从小声道:“去见中书舍人南直劲,问他什么时候方便再见一面。”(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旧交替() 
中书舍人南直劲记得很清楚,申明志是自己送走的第八位宰相,这些人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人坦然,有人愤怒,有人委屈,有人迷惑……无论怎样,他们都是浮萍,来来去去,不变的是水,奔流不息。

    算来算去,这几十年来,殷无害担任宰相的时间最长,他很“幸运”,赶上了多事之秋,宫里接二连三地换皇帝,每一任都没来得及将他罢免,这是极不寻常的事情,在武帝的临终安排里,殷无害顶多辅佐新帝三五年。

    武帝从来没公开过自己的真实意图,但是南直劲能猜出来,这是他的本事,也是他的职责。

    南直劲来宰相府是为了索取最后一批公文,自此以后,中书省与申明志再无公开的联系。

    与临终前看破世情的殷无害相比,申明志显得有些愤愤不平,“唉,皇帝太年轻了,实在太年轻了。”

    申明志坐在桌子后面,将一摞公文推过去,没有外人、没有官衔,他可以稍微抱怨几句,“再这样折腾下去,会出现又一个武帝,大楚……唉,皇帝太年轻了。”

    南直劲一张一张地仔细查看公文,头也不抬地说:“所以申大人才要做出牺牲,您的所作所为对大楚意义深远。”

    申明志盯着这名老吏,早在担任宰相之前,他就知道中书省的重要,却没想到最重要的一个人竟是一名普通的中书舍人。

    仔细想想,一切其实都有预兆,中书省规模不大,吏员不过五十余人,中书令、中书监按规矩定期更换,这么多年来,底下的官吏也是有来有去,唯一没变过的人似乎就是南直劲。

    申明志刚当上宰相的时候,还没有发现南直劲的重要,直到皇帝苏醒、韩稠下狱,申明志心惊胆战的时候,南直劲突然登门,劝他主动交出相印,申明志才明白,原来朝中隐藏着一股势力。

    他被说服了,原因无它,南直劲了解皇帝,几乎预测到了皇帝的一切行为,申明志想要保住名声与性命,就只能与这位中书舍人合作。

    “卓如鹤会做得比我更好?”申明志问。

    南直劲继续检查公文,“只凭一点——陛下的欣赏与信任,卓宰相就能有所作为。”

    申明志沉默不语,面对当今皇帝,他犯过太多错误,早已无法弥补。

    公文没错,南直劲合上公文,抬眼看向对面的申明志,“我向申大人阐释过,‘驯服’皇帝有多么困难,当今皇帝生于乱世、成于军旅,雄心之大,比武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大楚的根基却已今非昔比,承受不起君臣争斗。身为臣子,咱们的唯一选择就是以退为进,顺从陛下、帮助陛下,等他相信整个朝廷能够为己所用,一切又会恢复正常。”

    “除了一点,我不再是宰相。”申明志又叹一声。

    南直劲没有开口,他相信申明志自己能够领会,抱起公文,小心地放入随身带来的箱子里,打算告辞。

    申明志伸手按在桌面上,身体前倾,小声道:“南大人承诺过的事情……不会出纰漏吧?”

    南直劲微皱眉头,“我的命在申大人手里,我向您说过的任何一句话传来陛下耳中,都会惹来杀身之祸,我也有妻儿老小,不会拿这种事冒险。”

    “我今年六十有三,南大人高寿?”

    “比大人小两岁。”

    “我怕自己等不起,到时人死债消,南大人承诺过的事情都无意义。”

    与殷无害相比,申明志就像是贪图小利的市井之徒,南直劲将箱子放在桌上,双手按在上面,微笑道:“子孙相继,债怎么会消呢?申大人自管安心回乡,三年之后的大试,以申家公子的才华,必能高中三甲,如果我看不到,也会有其他人照看。”

    “谁?”申明志最关心这件事。

    “申大人应该明白我的难处。”

    申明志等了一会,确定南直劲的确不会透露消息之后,道:“我的要求并不高,借一点势,将我的儿子顺利送入朝廷,剩下的事情不麻烦别人,让他自己努力就好。”

    南直劲捧起箱子,“申公子才华横溢,否则的话,我也不敢打这个包票。”

    中书舍人告辞,申明志独坐一会,决定还是接受现实,争取让儿子实现自己的宰相之梦。

    南直劲离开宰相府,将箱子交给差人,一块步行回中书省,前后左右没有卫兵跟随,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老吏。

    在中书省衙门门口,南直劲远远望见一名熟人,让差人先回衙门,自己转而走进一条小巷里。

    卓如鹤的亲信随从立刻跟过来,向南直劲拱手笑道:“终于等到大人了,我家大人有请,南大人这就随我去吧?”

    卓如鹤新任宰相,随从的地位水涨船高,对一名小小的中书舍人自然不必特别客气,拱手时比较随意。

    南直劲笑道:“请回去告诉宰相大人,明天下午,我自会将省中公文送去。”

    随从冷下脸来,“那是公事,我家大人相请是私事。”

    “一样的,一样的,宰相大人会明白的。”南直劲仍然微笑,说罢拱手告辞,先走了。

    随从发了一会愣,只好回去复命,拐弯抹角地贬损南直劲,结果惊讶地发现宰相大人根本不吃这套,反而点头道:“南大人说得对,是我太急躁了。”

    次日上午,卓如鹤第一次以宰相身份主持勤政殿议政,一切正常,从皇帝到其他大臣,谁也没给新宰相出难题。

    下午,卓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