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统天命-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刹皇谴┰街笕诤狭艘欢渭且洌湍茉谒布浯菘辶说摹�

    听着明棋说完,忠叔继续说道:“那一年,府上一共收留了十八个仆役,第二年放了其中十个的贱籍,但是杨府终究是只有一个的。”

    随手指了指前方成国公府家丁手中的旗帜,偌大的“朱”字迎风招展,二十来个家丁各个跨弓持刀,然后说道:“这一路上,若不是成国公威名震慑,加上这二十来人杀气腾腾,虽然没有披甲,却也算得上是战力彪炳,只怕这过路的流民,都能将少爷生吞活剥了。”

    眼看着杨尚荆沉默了下去,忠叔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本来老仆想着,就不用让少爷接触这些了,凭着老太爷的威名、少爷的能力,在翰林院坐到内阁也没人会多说什么,可是天不遂人愿,既然少爷贬谪出京了,也想做些事情,这些事情老仆还是多说说吧。”

    一主一仆正说话间,就看见远处烟尘四起,马蹄声远远传来,忠叔猛然伸手,就从座下面摸出一柄长刀来,那二十多个饱经战阵的成国公府家丁更是人人掣弓在手,弯弓搭箭,这年月剪径的蟊贼多了,总有那么几个不长眼的、或者是利令智昏的,要挑个官宦人家下手。

    “来者速速停下,这里是成国公家的车队!”

    为首的汉子大声怒吼,手中长弓弯如满月,直直地瞄向了前方,若是对方有一个答话不对,二十多个家丁这一轮箭雨下去,至少能报销十个八个的敌人。

    明制,勋贵之家不许私铸甲胄,但是用用大明制式的武器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这些家丁和家主上了战场,那都是一个个熊罴,而这个年代,官方将作监出品的兵器,都是质量优良的代名词。

    前方的烟尘渐渐散去,四十多人出现在道路的另一边,一个汉子拍马出阵,对着这边叫道:“校尉且慢动手,我等乃是建安杨氏家丁,前日里接了京中信件,北上接应少爷南下的。”

    顿了顿,他拍马向前,伸手掏出一块腰牌丢了过来:“忠叔曾言,少爷随成国公家丁南下,不知现在可在车中?”

    听了这话,忠叔打量了一下来人,收起了刀子:“好了好了,都是自己人,杨二,来见过少爷吧。”

    看着这四十多人一人双马的阵势,杨尚荆顷刻间就进入了懵逼状态,这些人……真的是自己家的家丁?杨家……他真的有这么富庶?

    虽然他读的书不多,但他也知道,无论啥年月,养马,尤其是养战马,他都是烧钱的活儿啊。

第二十四章 一个好出身的重要性() 
第二十四章

    杨尚荆惊诧“自家”有钱,也不是他继承的记忆有问题的锅,实在是在家那会儿,整天就是被关在屋子里读书,出去走走也是求学或者和其他士子吟诗作赋装个逼,和家里的一般性事务不搭边。

    再加上养马,尤其是养战马这种生产活动,实在是太高大上了些,这些马不仅仅比人吃的好的问题,而是好太多的问题,可以说,一匹合格的战马至少能顶的上两三个普通人的消耗。

    就在杨尚荆思考着这个问题的时候,杨二走上前来,对着他见礼:“杨二见过少爷。”

    这是个三十来岁的汉子,大概是常年在外跑的缘故,皮肤黝黑,脸上一道巨大的刀疤从左眼角划到下巴上,让整个人都凶悍了不少,手上厚厚的老茧证明,这也是个舞刀弄枪的好手。

    旁边的忠叔开始解释,不过有点儿语焉不详:“杨二是咱们家护院的头目,常年是在闽北的,少爷早年在家苦读,应该是没有见过的。”

    嘛,懂了,这不就家里的白手套嘛,负责在闽北干点儿见不得人的勾当,这回应该是家里分不出什么人手了,不得不把这些人调出来了,毕竟整个杨家现在,能在官场上不靠荫庇混出点儿名堂的,也就他自己了,可不能就那么折了。

    “免礼免礼,接着向南走吧。”杨尚荆摆了摆手,让杨二起来,“大家继续向南走吧,早一日到达黄岩县,也好交差才是。”

    听了这话,不拘是一旁观察的蔡大家,还是成国公府上的家丁,心中都是充满了鄙夷,你要是想早些到任,在通州就上船了,还要一路上走这么久?

    不过这种鄙夷也就是想想,大家都不会说出来的,无论是蔡大家还是成国公府上的家丁,都知道他这般选择的意义所在。

    和杨尚荆的内心惊诧、表面平静不同,成国公派来的家丁头子那真是各种理解,而且很快和自己地位相当的杨二打成了一片,互相吹捧,聊着自己曾经的峥嵘岁月。

    各家各户其实都有自己私底下的一班人马,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这也算是封建年代的潜规则了,严格上来讲,成国公朱勇家发迹的时间还是有些晚了,比起建安杨氏这种百年世族,还是差了不少的,毕竟号称万亩林始祖的杨达卿,不但很装逼地不在明朝出仕做官,就是元代的异族统治者一样不给面子,就这样的家室、就这样的传承、就这样的底蕴,要是真像明面上这么干净,才叫有鬼了。

    最重要的是,哪怕他们不知道建安杨氏的风光,也能从当年杨荣在京城里的种种风光猜出一二来,当时不收授高额贿赂,反而隔三差五给皇帝打个报告,然后大排筵宴的宴请京中诸多好友的,翻来翻去也就杨荣这么一个人,有钱任性都是贬低了杨荣的境界,哪怕是这些家丁,都对杨氏的家底有所耳闻——别的或许没有,但就是有钱!

    “今上虽然定都于顺天府,改了这行在的称呼,但是南直隶毕竟是太祖龙兴之地,朝廷一直未曾轻忽,老太爷的门生故旧,可又不少人在这里任职,少爷要不要进这应天府,和他们打个招呼?”赶着车的忠叔一边儿甩着马鞭子,一边儿问道。

    杨尚荆沉默了一下,摇了摇头:“还是算了罢,等到了应天府,我们直接换成水路南下,溯永宁江而上,直至黄岩县便是了,金英的耳目还没有彻底除去,还是少生事端为妙,免得让他们抓到了把柄,或是让他们受了刺激,做出些不好的事情来。”

    金英能在他的身边摆上一个蔡大家或者是婉烟,就肯定有发送和接收消息的渠道,自己走陆路走了这么久的时间了,人家的消息估摸着早就送满了沿线的所有节点上,这个时候去摆放杨荣的门生故旧,简直就是在拍着屁股告诉人家——来啊,小太爷儿我没别的,就是出身好门路广,哪里都有亲爷爷的门生故旧,有种你来搞死我啊!

    忠叔很明显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听了杨尚荆的话之后,微微点头:“少爷说的是,倒是老仆欠考量了,想来老太爷的那些门生故旧早已收到了北直隶的消息,对中枢的事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会因此怪罪了少爷。”

    杨尚荆点点头,算是把这个问题揭过去了,反正从京师离开的时候,外朝就给了他一个很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在浙江可以随意地折腾,只要不是搞得特别过分,弄出来一个民怨沸腾,那么他的考绩必须都是上上。

    过了一会儿,杨尚荆终究还是没忍住心中的疑问,问道:“忠叔,我看杨二他们前来,都是一人双马,我们建安杨氏世居闽地,乃是多山多水之所,舟楫用的素来比马要多,怎么会养上这样一批好马?”

    忠叔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这些马都是战马,可不是咱们杨家的东西,虽然来历不甚清楚,但总是跑不脱东南这些卫所的马厩,当年老太爷在中枢的时候,可是以军事专长行走于内阁,这各地的都指挥使司,还是多少能使上一些力气的。”

    这就是出身的重要性了,有个好祖宗,在封建年代比啥都强,在牛叉的穿越者没有个好出身,也得为了一个一展所长的平台夺走不少的弯路,真指望着“英雄敬不问出身”……

    呵呵,现在这正统朝,身居高位的也就杨士奇一个是随母亲改嫁,然后被继父特许改姓的,然而他的继父也是官宦人家,没有这个出身还想着爬到高位?起步的时候就能被酸死。

    所以杨尚荆点头表示理解,然后说道:“说来也是,我杨家现在怎么也有了一个世袭都指挥使的正二品武职,虽然没有实授兵马,但养些军户、家丁也没什么,借调些人马,就算是朝廷知道了,也会一笑而过吧。”

第二十五章 南京城的勋贵们() 
第二十五章

    忠叔说的不错,建安杨氏只想发发财,最多涉政涉黑,养一点儿杨二这样饱经风雨的打手,或者是从大牢里捞出来一个忠叔这种有功夫、有能力、有见识、有头脑的封建帝国主义四有人才,可从来没想过组建大规模骑兵来个造反什么的。

    所以在应天府,杨二等人就拿着建安杨氏的帖子去了南京兵部,把八十六匹战马交还了,所付出的不过是几百贯的人情钱,管着军马的那个主事都没出面,接待他们的就是个没有品级的小吏。

    这倒不是为了避嫌,纯粹是因为没把这个当回事儿,反正睁一眼闭一眼,把事儿做了,捞完名声就得了,以后他有事儿了,杨荣之前的门生故旧也得搭把手,为了几百贯的小钱直接出面,不值当。

    “这南京的锦衣卫倒也随和。”坐在马车里的杨尚荆摸着下巴,很是有些感慨。

    弄了一匹驽马跟在车旁的杨二听了这话,很憨厚地笑了笑,不过脸上刀疤扯动之下,憨厚的笑容就带上了一股子狰狞的意味:“不瞒少爷说,这南京的锦衣卫的确随和,毕竟已经被打怕了嘛。”

    “天子亲军还能挨揍了?”杨尚荆挑了挑眉毛,感觉自己的常识有点儿不够用了,哪怕经历了仁宣之治再加上八年正统之后,锦衣卫的爪牙已经被外朝的文臣武将们收拾的差不多了,那也是披着飞鱼服的天子亲军啊,怎么就被揍得害怕了?

    杨二听了这个问题,继续憨厚地笑:“这南京城又不是北京城,皇帝不在这里,锦衣卫又不是宫中的太监,凡事儿都要仰仗着南京六部的官吏,所以这嚣张跋扈的劲儿,也就少了不少。”

    锦衣卫在南京的确不像北京那般部门齐全,级别最高的也高不过南京六部的尚书,再加上身边没有皇帝撑腰,镇守太监也是在北京失势了才被轰出来的,所以面对文官儿的时候,自然是矮了一头的。

    见到杨尚荆若有所思地点着头,杨二继续说道:“而且这南京城啊,勋贵武将也是多的不行,那些勋贵出身的少年郎,一个个承袭荫庇,活的舒坦无比,自然也不会把这些外朝的鹰犬放在眼里了,就在前年,魏国公家的人在青楼吃酒,和锦衣卫城南千户所的人起了冲突,直接就带着家丁把千户所给砸了,锦衣卫颜面尽失,那位……也不过是关了几日,就又被放出来了。”

    魏国公就是徐达的封号,明成祖朱棣的老丈人,皇亲国戚,世镇南京,就这个身份,就这个地位,把几个苦哈哈的锦衣卫揍一顿,自然是没什么问题了,别说砸个千户所,就是打折了那个千户的腿,估摸着北京的文官儿们最多也就喷几句“勋贵枉法”之类的陈年老调。

    毕竟不管啥时候,官方暴力机构遇到真正能通了天的权贵的时候,九成九都要矮上一头的,优雅、高贵、清贵的文官儿们,也乐得看见锦衣卫的鹰犬和粗鲁的勋贵们斗,人脑打出狗脑来那才叫好顶赞呢。

    一行人找了一家客栈住下,杨尚荆就想把自己关在屋里好好静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一路从北京南下,杨尚荆感觉自己多了不少的见闻,这对于他三观的重塑有着重要的作用。

    “晚饭直接送到我的屋里来就好了。”杨尚荆吩咐着知琴,“叫小二送一壶茶水过来,你和明棋也去歇着吧,我自己一个人静静。”

    知琴踌躇了一下,然后小心地问道:“少爷,可是需要奴婢帮着揉揉肩?这一路的舟车劳顿,只怕少爷这身子也吃不住呢。”

    得了,我现在还撑得住,要是你给我来个专业手法的按摩,保不齐我就撑不住了,毕竟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四有青年,他和忠叔这种封建帝国主义四有忠仆有着本质性的区别的,什么“最螅物L俗”之类的东西,他可是从来没看见过的,一旦身临其境把持不住,搞个身体免疫力下降,最后加上一个水土不服……

    嘛,封建年月死个把人的实在太简单了,这两样加起来给他来个偶感风寒,跑肚拉稀之类的,很可能就要了他的小命儿了,到时候只怕金英这些人能乐得在司礼监里面蹦迪。

    所以他摇了摇头,很坚定地拒绝道:“还是不用了,少爷我的身体也不算弱了,你们还是照顾好自己吧。”

    知琴点了点头,有些委屈地退了出去。

    然后杨尚荆就自己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