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鲈履诔锎氲轿迩Э榍椭っ饔谕氲哪芰Ψ浅G浚歉鲂$钢械母呤郑诹忠灿幸饪拷�
赵海从窗口看到于碗走了之后,忍不住道:“她未免也太狂妄,师傅你好心好意与她说话,她却高冷的像什么似的。”
王玲道:“确实,如此不给面子,我们今后也不必给她面子。”
于林不置可否的笑笑,将于碗带过来的钞票收起来,平白无故赚了这么多钱,于林心中十分舒坦。而就在这时,茶馆里面突然有人道:“哎,这不是七爷吗?怎么有功夫来我们这茶馆,您不是很长时间没出现了吗,到哪去发财了?”
“切记,莫问。”来的人正是王七,王七点醒小二一句,自己就朝着坐在窗户边的于林等人走过来。之后直接坐下,道:“于老弟好久不见。”
“我们基本上天天在这,倒是王老兄你,很久没见了。”
王七笑了两声,接着道:“刚才来见你的可是于黑的徒弟?”
“怎么了?”于林诧异道,北京小绺界说大不大,只要是有心,或者是混的时间长,只要是小绺,没有没见过面的,大家看着都眼熟。
王七示意于林靠过来,然后,小声道:“于黑这徒弟可不一般,你别看她穿的破破烂烂,像是个普通农家女子,但她十分有心眼,最近巴结了一个上海来的富商,可谓非常有钱风光了。”
难怪!于林听到王七这番话,终于明白,为什么于碗会有这么多钱,然后示意王七继续说。王七道:“那商人非常有钱,起码带了一百万在身上,所以,你这世侄可是享福了呀,没想到长得不是很漂亮,竟然还能勾引到一个富商,天下掉馅饼的事,你说巧不巧,还真给她遇见了。”
王七随口说道,看似无意中提到,但已经有意将于林引入自己的全套中。果然于林愣住了,眼睛看向王七也变了色。
“真是这样?”
“千真万确,如果我们能有这商人这么多钱,就好喽。”王七感慨一句,于林连忙道:“王老兄,你今天来不是为了跟我说这话吧,有什么事直接说,赚钱还请带着兄弟。”
“于老弟嗅觉可真敏锐,我打算今天夜里……”王七轻声细语,旁边赵海等人还想听,但完全听不到。王七说完后,道:“事成之后,我们五五分账,如何?”
于林听完王七的计划,舌头都有点打滚,急忙道:“你,可这是犯法的事情,要是被人抓住,我们可免不了一顿牢狱之灾。”
第四十八章 让人愉悦的敲门声()
王七笑道:“犯法?你犯法的事情还做的少吗?大不了出去躲一段时间,你不知道现在这政府都快完了,谁管你这件事?”
于林释然,要干就干一票大的,这次干完,自己后半辈子就可以躺在床上数钱了,不过于林还是不放心:“王老兄,此事你全权负责,我紧随其后。”
王七摇摇头道:“于碗是于黑徒弟,你和她有交情,所以还需要你打头阵。”
钱这么好赚?什么都自己来,还要你干什么。王七如是想着,于林也明白王七其中的意思,终于在巨大金钱的诱惑下点头同意。不过王七也不会让于林单干:“具体我会安排人跟你一块去,此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
于碗往回走,并没有回到原先的住所,而是来到之前跟严不闻租住的房子内,来到以前严不闻住的房间,于碗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发呆,手里面抓着笔,却是不知道该怎么写。自从上次和严不闻分别后,严不闻到现在都没回来,他不是说还会继续住在这的吗?这也是于碗没有退掉房子的原因,不过于碗天天来看,严不闻始终没回来。
于碗撑着下巴,看着桌子上一面稿纸,陷入沉思:“真的是,他跟报社签订了合同,现在又不写了,只能我替他写,现在小说卖的这么好,宋老板怎么可能放过这次机会。”
这本《天龙八部》虽然只写了几章,但非常畅销,《小小日报》报社都来不及印刷,最后还是借的机器,之后统计一算,两周的收入已经顶得上以前大半年的,这实在是太恐怖了,宋心灯做梦都笑醒。可让宋心灯害怕的事情来了,在收稿之日,龙谷先生并没有准时将稿子交过来,这就意味着,小说要断更了。宋心灯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而且某天自己不在,于碗过来跟员工说龙古先生不写小说了。宋心灯想到这点,赶紧上门拜访,恰好遇到了于碗,询问下龙古先生近来的状况。
于碗见报社老板这么着急上火,而且此事确实是他们做的不对,于是于碗只能答应去找龙古,让他继续写,如此宋心灯才心满意足的离开。可于碗不想去找他,他都没来找自己,自己为什么还要腆着脸皮。于是于碗只能自己写,好歹也看了那么多小说,写两段不成问题吧,可真正拿了笔之后,才知道,自己连字都不会写几个。
如此尴尬的处境,就是为什么于碗在这房间干坐了很长时间,如同老僧参禅的原因。
“在里面吗?”
“在!”没过多长时间,于碗所处四合院,外面围墙旁边聚拢了一批人,其中就有于林和他三位徒弟,除此之外还有王七已经另外五位手中拿着短刀凶神恶煞的男人。
王七决定行动的时候,决定报复严不闻和于碗的时候,就已经安排人悄悄跟踪于碗,另一面还派人跟踪严不闻,严不闻那边非常难以下手,有好几个彪悍的如同铁塔一样的保镖在旁边保护,而于碗则是孤身一人,行动起来容易的多。
王七心中一笑:你不是跟严不闻很熟吗,看他会不会花钱来救你。
敲诈、勒索这种强盗勾当,让王七做起来并不是太熟练,小偷小摸跟杀人越货不同,前者靠得是猥琐,后者靠得是凶狠,而王七和于林两人小偷小摸惯了,拿捏不住这种凶狠的程度,甚至心里面已经想好了后路,不成功,溜了便是。跟强盗不同,强盗就算不成功,也得搅得你天翻地覆。
于是王七特地雇佣了五个流窜的逃兵,手上都有过人命,看上去非常凶恶。
“敲门,她一开门,我们就冲进去。”王七道,绑架就得有个绑架的样子,雷厉风行,但得先礼后兵,让于林尝试一下能否骗走,如果不行,直接拿下。
于林点点头,示意赵海前去敲门。赵海本来缩在一旁,准备看着面前这些人行事,没想到自己师父一有事就想到自己这个徒弟。赵海无奈只能上前,迟钝了一会后,手放在了门上。
而四合院中,一处房间,于碗还在参禅,不过好歹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字歪歪扭扭像蚯蚓,实在是难看。于碗认识字但不会写,写的几个字还是在报纸上扒出来的,这么写要写到什么时候,过几天就要交稿,哎,对了有个主意,我口述让别人写不就行了。只能用这个办法了,于碗点点头,准备出去找人,找一位先生,自己身上有不少钱,请一个先生很容易。
就在这时,于碗听到外面的敲门声,心中一动,顿时心扑通扑通跳了起来,自己这处宅院是自己租的,只有她和严不闻两个人知道,而且平常周围都没几户人家住,大家都是各住各的,也不打扰,这么多天也没有人上门。而今天却听到了敲门声,那不是,他过来了吗?于碗头伸出窗户,仔细听了一遍,确认是敲门声后,就兴奋的跑出去。等来到门前,笑了笑,将自己身上的衣服整理了一下,然后梳理了一下头发,一笑,手便放在了门闩上。
……
两辆甲壳虫一样的车停靠在一个胡同口,迅速地,有个人下车,给坐在后面的人开门。等那人下车后,连带着开车的总共七人就跟在了那人身后。
严不闻无奈摇摇头:“你们别跟着我了,我自己进去。”
“先生,这不行,北京现在也不安全,为了防止小绺或者是图谋不轨的人,还请允许我们至少跟着五人。”其中一人道,于是严不闻就听从他们的建议,留下两个人看着车,其余五人在后面跟着,一走过去,声势浩荡,宛如一个老大哥。
严不闻此举也是为了防止自己东西再被偷,已经被偷过一次,严不闻很是担心。而且王七逃跑,说不准就会来报复,自己多带着点人安全点。这些人都是花了大价钱从部队请过来的,每个人都会一种拿手武功,但也给严不闻造成不少困扰,这群人非常敬业,寸步不离,除了在家,在外面总有五个人跟着,无论到哪都很引人关注。但非常时期,非常对待。
第四十九章 大师界的初次较量()
“就是这了。”严不闻下车,路过熟悉的胡同口,于碗给自己租的房屋就在这,这几天来,严不闻本打算回来,但李济那边需要一笔资金,而且还有许多文献资料,人员筹备等工作,严不闻作为史语所的主任,自然得全方面考虑好。
史语所筹备期间,严不闻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这事情甚至自己之前都没有考虑到。以清华内研究院为例,北京乃至全国各大高校院校都有自己的学术所,各地政府,学校资助的学术机关更是数不胜数。这就说明,自己这史语所不是筹建来玩的,每次的研究成果自然要发布,然后供各大院校、学术机关研究,如果研究成果学术性不高,就会被他们所嗤笑,自己的史语所自然也沦为不正规。所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至少要击败清华院校,和其他机关恃强斗勇,将自己的地位稳固住。
一场学术界的战争,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即将展开。
有李济在,加上傅斯年的帮助,严不闻底气倍增,史语所将不输任何院校。学术机关,甚至可以叫板开打了,看谁在史语方面是绝对的权威。这场大师之争,严不闻就好好在旁边看好戏。
史语所筹备期间,清华的几位名流大腕冯友兰、杨振声还特地带着自己的门徒来参观一下,两人在李济暂时办公的地方四处看了一眼,一处破旧的校舍被租下来,地方不大,桌子也不多,上面还满是灰尘,黑板只有一块,房顶上还漏光,就这么一处破旧的再不能破旧的破屋子能弄出什么学术性论文出来?
冯友兰摸了一下桌子,手指上全是灰尘,忍不住道:“李老弟,你这未免也太省了,找个好点的地方不行,你们条件这么艰苦怎么能出成果嘛。”
李济则有自己的想法,上次严不闻的款项被人借走,李济已经十分不好意思,这次严不闻不计前嫌,再次注资,李济断然不能瞎用钱,钱得用在刀刃上,一些办公条件则是能省就省,反正大家也不娇气,就这么办公,只要雨天不漏雨,刮风天屋子不倒就成。李济这么替严不闻省钱,严不闻自然也无话说,那就按照李济的意思办,等有成果了在给他们换好房子,也当成一个激励。
杨振声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李老弟,如果你这环境都能搞出研究成果来,那得让我们这些清华研究院的情何以堪哪。”
“就是,莫不要将我们的研究院借给你们暂用,等钱够了,再还回来?”
这等挑衅的话语,让李济非常尴尬,自己已经递交辞呈,自然无权用清华的校舍,要租的话就得支付租金,不过也没沦落到要别人资助的地步。
杨振声笑个不停。李济有自己的考虑,清华研究院的资金实在是太紧缺,根本无法支撑自己长时间考古,唯有找私人老板,然后以自己的学术研究作为价值交换才是取舍之道,这也是李济梦寐以求的生活。与此相比,清华的导师头衔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李济决定离开清华前往严不闻被授权组织的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
冯友兰和杨振声门徒的嘲笑声,正好被路过的严不闻听见。门徒们见到严不闻这个幕后老板过来,笑道:“难道严君挖我们墙角,是为了跟清华斗富或者决赛,证明你们史语所的成就能高过我们这清华学校?”
“或者严君看不惯我们清华的行事作风,势必要拆台了?”
“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诸位门徒给出了自己“中肯”的评价。
严不闻只是笑笑并不说话,时间会让他们自己打脸,还是脸很肿的那种。而且冯友兰和杨振声两位导师都没说话,他们的门徒在这边质问自己,自己也没有那个义务回答。
不过随着傅斯年一纸书信写给陈寅恪和赵元任,陈和赵终于也同意加入研究所,分别任历史、语言组的主任,王国维和梁启超也当了一个研究所外聘教授的头衔,这时候严不闻才用一种显摆的语气写了封信给冯友兰他们。这个原本是傅斯年成立史语所的时候向冯友兰他们显摆的话,现在被严不闻套用过来,用的是炉火纯青。这句话非常挑衅,让冯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