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里他一直都在装甲第二师服役,直到1937年的5月。
1937年5月,战争的阴霾已经波及到了德国的留学生,国民政府下令在德国学习的中央军校第九期学院全部提前回国。
回国后由于所学专业不同以及非黄埔系统出身等原因,郭凡谱一直得不到国民政府当局的重任,当时同去留学的中央军校的学员回来后大多数被晋升为少校军衔,然后被任命为营长或者团副。
但是郭凡谱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66师438旅3团2营副营长兼1连连长,军衔为少校,要知道郭凡谱出国留学前已经是上尉连长了,也就是说出国三年他几乎还在原地踏步。
这些也就罢了,但是66师并不是国民政府的嫡系部队,而是由江浙一带的保安团升格而成的架子师,全师只有一旅一团的编制,总兵力只有五千八百人。最重要的是66师没有装甲车更没有坦克,不要说这些东西,就连重机枪也没几挺。
很容易就能想象得到,这样的部队被拉上战场之后的结局是什么,淞沪会战中66师参加了进攻大场的战斗,仅仅两天的时间,这个师就只剩下不到1千人了,就连师长夏宗伟也战死了,随后部队被第十七兵团收编,由于66师主要军官已经全部战死,所以郭凡谱被任命为这个残兵团的代团长。
淞沪会战结束后,部队随第17兵团返回了关中,随后被缩编为一个加强营,郭凡谱被任命为中校营长。
去年国民政府为了拉拢马铮,特意从陕西调了两个补充团划归马铮所部指挥,而郭凡谱的那个步兵营就在其中。来到马铮所部之后,郭凡谱的这个加强营直接被拆散了混入其他部队,而他这个中校营长也被任命为整编四师七旅一团三营营长,并且被撤掉了军衔,因为八路军不兴这个,可以说这几年郭凡谱一直是在走下坡路。
不过自从加入八路军之后,郭凡谱便发现马铮所部的不凡,在淞沪战场上他见识过了日军的精锐部队,而且还和藤田进的第三师团交过手,日军的强大令他惊讶。而和第三师团为同一等级的第五师团,都是日军特设师团,但是在这次大战中第五师团却没能突破整编一师的防线。
马铮所部不但战斗力强大,另外官兵之间相处的也很融洽,尤其是没有国民政府部队中那么多黑幕,升迁奖励全靠本事,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带着三营荣立了2次二等功,军区总部直接下拨的500大洋也全部按时到位,并没有出现克扣等现象,这在部队中简直是不可能的。
不久前马铮下令在全军中招纳会开车有文化懂知识的青年士兵到装甲旅和飞行大队,得知部队这次从天津缴获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郭凡谱极为兴奋,主动向绥察军区总部毛遂自荐,在经过马铮的亲自考核之后,郭凡谱被直接调到了突击旅装甲团,并且担任军区装甲部队训练总监。
杨子仪的情况与郭凡谱差不多,他是东北奉天人,今年31岁,以前是东北军第三飞行大队的飞行员,军衔为中尉。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军不战而逃,空军全部入关,杨子仪也在其中。
三年前,杨子仪接到消息,由于日军本人要在奉天郊区修建监狱,而日军本人选中的那块地方则是杨子仪家所在的地方,由于村里人拒绝搬迁,所以村子一夜之间被日军本人夷为平地,杨子仪的父母连同村子里七百多口人全部失踪了。
得闻噩耗之后杨子仪正在广州驻防,于是乎趁着雨夜带了两把枪悄悄从空军逃了出来,和两个兄弟一起从广州向东北赶。但是还没等他们赶回东北,抗战就全面爆发了,再加上国民政府节节败退,日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华北大部,通往东北的路被截断了,无奈之下杨子仪只好和两个兄弟就地参加了马铮所部。
由于是逃兵,所以杨子仪并不敢说自己以前当过兵,所以两年下来他一支以新兵的身份参加战斗。由于作战勇猛,敢拼敢打,所以不久前刚刚被任命为整编二师三旅一团二营营长。后来听到军部招纳飞行员,他就壮着胆子报了名,可惜第一次训练就被马铮给认了出来,几经盘查只好将自己的身世全盘托出。
想象中的惩罚没有到来,到来的却是军区总部的任命,即日军起杨子仪升任绥察军区航空大队代理大队长,负责航空大队的训练工作。
邓文鑫,川西人,28岁。猎户出身,打得一手好枪,普通三八大盖两百米外百发百中,而且举枪即可扣动扳机。此人之前是关中保安第二团的一个排长,后来随部队一起当成补充兵到了马铮所部。一年多下来这家伙一共击毙日伪军一百五十八人,是马铮所部普通士兵中杀敌最多的一个,同时也是整编一师有名的战斗英雄。
两个月前,邓文鑫被调到师部担任整编一师师部警卫团一营副营长,同时兼任整编一师狙击中队教官。马铮是在整编一师狙击中队训练的时候认识的邓文鑫,经过考核马铮发现这家伙还真的是一个天生的狙击手,而且还是一个天才狙击手。
三八大盖两百米的有效射程他可以不用瞄准,换成射程更远的79式狙击步枪这家伙同样不用瞄准,跑动中的土狗500米外一枪毙命,什么风速什么射程都似乎对这家伙没有任何影响。
鉴于邓文鑫的特殊能力,马铮特意将这家伙调了过来,同时从特战队抽调了60名狙击手,组成了一个狙击中队,交由邓文鑫指挥。狙击大队的任务就是深入敌后进行特种作战,对敌人展开冷枪冷炮战术,以狙击手的超级杀伤力对日伪军进行战术恐吓。
内部充实其实就是内部发展,这不单单要进行军事建设,同时还要进行地方建设。所以除了招兵练兵之外,马铮还命令各地驻军立即开始筹建或者恢复地方政权,像康保、沽源这样沦陷已久的县区务必要组建一个精干简洁的地方政府,这关乎着部队能不能在当地立住脚跟。
以前的地盘不过是几个县区而已,现在部队的防区一下子增长到了六十多个县,还占据了归绥、张家口、承德这样的省会城市,就面积而言相当于南方的五六个省,辖区内老百姓有足足三百八十多万,他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关乎着几百万人的生死。
更重要的是绥察军区两面环敌,战略地位极其糟糕。东面有日强悍的关东军,南面又靠近京津地区,此外还紧靠着忻口前线,如果日军从几个方面同时发动进攻的话,即使是现在的绥察军区也最多只能确保原来的老防区不失,其他地区却根本无法保证。
因此马铮向康保、沽源、崇礼、赤城等靠近敌占区县区的驻军发去电报,要求各地尽量将民众向兴和、集宁、察右前旗、陶林等地迁移,哪些地方太靠近前线,一旦打起仗来第一个遭殃的就是老百姓。
况且现在部队发展需要人力,省内建设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再多的青壮年都不怕,都有地方安置。。
第六百七十二章:外贸战略计划(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六百七十二章外贸战略计划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制定完相关的计划之后马铮就从繁杂的事务中抽身,再一次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中,这一次马铮没有着急着南下山东,而是北上到了边陲小城二连浩特。
“二连浩特”是蒙古语,“二连”以附近额仁湖命名,系“额仁”的讹音,意为“斑斓”,“浩特”意为“城市”,“二连浩特”意为斑斓的城市。马铮来到这座斑斓的边陲小城是为了一个庞大的计划而来的,这个计划关乎绥察军区今后的发展,更关乎中国抗战的进程。
这个计划被马铮称之为“外贸战略计划”,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以外贸为主的一个计划,但是能在计划前加上战略两个字就非同一般了。
现在中国最缺的是什么,不是人,而是武器装备,尤其是火炮、坦克等重装备。但是随着日军将中国沿海城市全部占领,中国对外的通道几乎全部被堵死了,因此想要通过外部引进武器装备变的极为困难起来。
更重要的是,军火生意是这个时代最赚钱的,在军火稀缺的这个时代,军火的价格也极为高昂。随随便便一挺重机枪就几百大洋,而就重机枪的成本而言连10个大洋也不到,百分之几千的利润,暴利两个字已经不足以形容军火生意的赚钱能力了。
况且现在世界乱象已经显露无疑,在欧洲,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已经执政了整整17年,可以说他的地位已经十分的稳固了。德国的那个小胡子在去年也已经与7年前就任德国总理,并且于6年前成为德国元首。
在他的领导下德国的经济开始向战时经济转变,而与此同时,德国的国防军也由10万人扩充到了50万人。并且于36年悍然开进了莱茵非军事区,还沿莱茵河修建起了防御工事。而此时愚蠢的英法美等国却因为各自之间的龌蹉,将原本已经签署了的共同防御条约束之高阁,所有的行动都只付诸于口头上的抗议。
甚至于几个月前德国悍然对邻国波兰发动了最猛烈的进攻,强大的闪击战让欧洲大陆诸国真正见识到了德国的强势崛起,酝酿了二十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了。
战争时期最宝贵的是什么,无疑是武器装备和弹药,这个时候就算是有整车整车的黄金白银也不一定有人会把先进的武器装备卖给你,所以中国想要从各国手中买到先进的武器装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来自其他国家的援助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即使是英法美等国愿意帮助中国,愿意将先进的武器装备卖给中国政府,但是想要把这些军火拿到手里也不容易。不管是美国还是英国距离马铮所在的察哈尔都是何止几万里,中间还隔着大洋大山。再加上现在日军本海军已经把中国的所有出海口都已经堵死了,想要把武器装备运回来实属不容易。
既然不能和美英等国进行交易,那么就只能和中国接壤的苏联做生意了。苏联是个大国,工业生产能力也是不错,而且现在苏德战争还没有爆发,苏联人很乐意做这笔生意。
更重要的是苏联和中国接壤着,以马铮所部现在的位置,想要和苏联取得联系远比和其他国家取得联系容易的多。大军越过二连浩特就可以进入外蒙古了,虽然这时外蒙古对外称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实际上却是受苏联控制着,外蒙古就驻扎着大量的苏联红军,进入了外蒙古和进入苏联其实没有多大的区别。
虽然现在苏联肯定未必愿意将武器装备卖给八路军,毕竟他们要顾及国民政府和日本人的想法。但是马铮却有一个撒手锏,那就是青霉素。
其它东西你可以不用,但是青霉素这种救命的良药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能经得起诱惑。要知道在青霉素没有量产的时候,肺结核以及破伤风之类的各种刀枪之伤的死亡率极高,尤其是肺结核,那和21世纪的艾滋病其实没太大的区别。
青霉素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好比在21世纪突然有人研制出了治疗癌症以及艾滋病的良药,那造成的轰动想想就恐怖。更重要的是青霉素药物对枪伤在内的外部创口有极为明显的治疗效果,这就意味着一小瓶青霉素很可能在战争中拯救一个甚至于数个伤病的小命,而这种药物也变成了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比武器装备更珍贵。
所以马铮一直在想,在军火生意无法进行的时候用青霉素开道必然是畅通无阻。而事实证明马铮的想法也不是异想天开,现在各国都在忙着疯抢青霉素,其中就包括苏联方面。
根据前段时间苏联方面和华夏公司签订的协议,华夏公司每月给苏联方面提供3000万美元的青霉素药品,而苏联则是要将这三千万美元换成各种工业品交付到马铮所部手上,对外宣称这是爱国华侨对抗日有功部队的捐赠。
尽管这样做必然会引起日本方面的不满的,甚至于会影响双方正在进行的秘密和谈,但是苏联方面却没有办法。一来是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资金用来进口青霉素,另一方面华夏公司不同意,想要和我们做生意就拿武器装备以及工业设备来换,否则一切免谈。
前段时间苏联为了不刺激日本人,因此提出直接用钱来交付货款,免得疯狂的关东军再次做出什么不可收拾的烂摊子。
但是这个提议却被马铮拒绝了,因为他有着自己的理由。钱马铮不缺,真的不缺。部队攻占天津之后,马铮洗劫了日军本设在天津的十几家银行钱庄,同时没收了日军伪商人大量的财产,据掌管后勤的王汉森秘密告诉马铮,从天津运回兴和的黄金就足足5吨,这是一个什么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