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好女婿-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藩王如此,更不用说还有数不清的郡王将军中尉了,随着大明立国二百多年,太祖的子孙已经繁衍到了近百万人,每一个人都需要大明进行供养,大明的粮食,有太多用来供养这些无用的宗室上。

    至于勋贵,虽然田产也不交税,但因为大明非军功不能封爵的惯例,全国的勋贵数量也就那么多,占有的土地远不能和宗室相比。

    能和宗室相比的就是士绅了,在大明可是君与士大夫共天下,只要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就有不交税赋的特权。全国的进士虽然不多,可举人数量却多得很,举人全家是不需要交税的。而且在大明投献成风,为了避税,有太多的百姓主动把家里的田地投效给有功名的乡绅们。

    全国超过一半以上的耕地被宗室乡绅们侵占,只能用一小半土地的赋税供养整个国家,供养百十万军队,为了对付渐渐崛起的关外建州后金,崇祯登基后连续加税,终于把百姓逼得活不下去揭竿而起,于是,也就到了现在这种局面。

    “想要大明中兴,就必须解决土地侵占之顽疾,可是这些又何其难。眼下大明内忧外患,正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更是不易大动干戈,陛下许谨慎才是。”路振飞最后无奈的劝道。

    明明知道问题所在,偏偏无法进行解决,这真是让人痛苦的事情。

    只要依照张居正故智,派出能员干吏清查全国田亩,把隐瞒起来的土地一一查出,粮税必然激增,有了财源粮食,自然能够招募兵马,外御满鞑、内抗流贼。

    可是,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年张居正秉国之时,倭寇已灭,蒙古没落,老奴努尔哈赤刚刚出生,整个大明海晏河清。可就那样,张居正的变法依然充满了阻力,最后流于失败。因为变法挡住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财路,士绅、宗室、勋贵,几乎整个大明上层都是新法的敌人。

    眼下的大明内忧外患,根本不是一个改变的好时机。

    “耕地之顽疾由来已久,非短时间内能够奈何。”崇祯艰难的说道,明知道问题所在,却偏偏没有办法,哪怕他是大明的皇帝,这种感觉让人太过窝火。

    “王卿,不知你有何高见?”崇祯把转向了王寅。见此情形,路振飞深深一叹,知道崇祯没有勇气和整个士绅阶层做对。

    “路大人的见解针砭时弊,命中了我大明最大的弊端,微臣鲁钝,也说不出更多的东西。”王寅谦虚了一下,方道,“微臣赞同陛下的观点,解决耕田兼并之事只能缓缓图之,对现在的大明来说,如何解决当前的危局才是关键。”

    崇祯闻言眼睛就是一亮,连忙问道:“该如何解决?”

    “闯贼攻破了北京,北方国土沦陷,我大明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重整旗鼓,依靠江淮防线,把强敌挡在北方,保住我大明半壁江山。

    所以,当下要做的不是什么变法拿士绅们宗室们开刀,而是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眼下眼下武昌有平贼将军左良玉数十万兵马,勉强能抗衡闯贼,可是江淮地带却兵力空虚,根本没有一支强军。

    若是闯贼大军从江淮进攻,以现在的兵力根本无从抵挡。所以必须要招募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可是招募军队需要大量的银钱。衣甲、粮饷、武器,那一样都需要银子。十万军队一年最少一百万两银子,所以陛下抵达南京之后,征调钱粮募兵才是当务之急。”

    “一百万两银子啊!”崇祯不由得苦笑了起来,往年一年的国库收入也就这么多银子啊,而现在大明又丢掉了整个北方。

    “所以,以后陛下抵达南京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弄钱,只要有钱粮,就能建立牢固的防线,就能把闯贼挡在北方。

    而今虽然不知闯贼为何没有迅速南下,不过留给大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江淮的军队每年需要一百万两银子,那武昌的左良玉大军呢?湖广江西的军队呢?又需要多少银子?”路振飞禁不住问道,说到底都是钱的问题,若是大明有钱,则一切均可解决。

    “慢慢想办法吧,不过千万不能再加田赋了,大半的田赋都着落在小民的头上,北方已经因之大乱,江南不能再乱了。”王寅提醒道。

    “不加田赋该怎么弄银子?”崇祯禁不住问道,他登基这十多年,每当没钱时做的一件事就是加赋,根本没想过有第二种方法。

    “办法还是有的,比如像万历爷那样征收矿税,再比如开市舶司,以大明的丝绸瓷器等物向海外换取银两,或者广收商税,凡是经商者一律缴纳税银,等等等等。”王寅笑道。

    崇祯眼前顿时一亮,万历天启年间,皇帝曾广派矿监税使,可是崇祯登基后,受到东林党的蛊惑,说什么皇家不该与民争利,把所有外派的矿监税使都收了回来。现在看来,自己当初根本是受到了东林党那些该死的文官们的蒙蔽,自己倒是不再与民争利,可所有的好处也都被这些该死的士绅们侵占。

    什么与民争利,什么弹劾,这些文官们一个个满嘴的道德文章,却一肚子的男盗女娼!经历了北京的生死危局之后,这些时日以来崇祯想了许多,也总结了许多,把登基这十多年所有的事情在心里都过了好多遍,发现了自己以前做的很多错事。一些是因为自己行事太过急躁,还有很多是受到了这些文臣们的蒙蔽。

    经历了一场生死危局,崇祯的性格也变了许多,现在的他远比以前更加稳重,对事情的理解也深刻了许多。

    今日召集王寅和路振飞二人攀谈,询问对局势看法对策倒是其次,关键的是他想弄清楚王寅和路振飞二人,弄清楚这二人的能力和品行,看看他们到底对自己是否绝对的忠心。

    北京失守前,满朝文武面对自己装聋作哑,即不肯献出家财为国分忧,更不主动建言献策。就连自己任命的首辅大学士魏藻德,也对国事朝局装聋作哑,每次问策时都沉默应对不发一言。而闯贼进入北京后,这些文臣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向新主献媚投降。

    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让崇祯对这些文臣早就寒了心,对他们口口声声的忠君为国早就不信。

    可是,要想掌控大明稳定朝局,又不能不用这些文官。但是,即使要用,也必须要用对自己真正忠心的人,建立属于自己的班底,于是崇祯便借着问策之际,对二人进行观察。

    观察的结果是,这二人可用!

    路振飞能主动说出大明的顽疾是宗室和士绅,说明此人对大明的忠心要在自己的私利之上,这是一个纯臣。

    王寅能准确说出现在应该做的事情,说明此人思路清晰,能力出众,再加上他只是一个举人,以前没有出仕为官。没有中进士没有出仕也就没有很多同年同僚,也就不容易结党,只有依靠朕,他才能在未来的朝廷中立足,所以崇祯对王寅也很放心。

    对到达南京以后的朝廷,对未来的施政,崇祯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就等着到达南京之后立刻施行。

    p:两章合一,十二月又坚持了下来。明日就是新的一年了,作者君祝愿所有书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新年新气象,也祝愿本书在新的一年成绩越来越好!

第308章 崇祯驾临扬州() 
    ≈bp;≈bp;≈bp;≈bp;用了两日的时间处理战后事宜,搜寻战场、救治伤员,处理降兵。第三日,船队继续出发,顺着运河水路并进,一路南下。

    ≈bp;≈bp;≈bp;≈bp;平南军的骑营和步营都加入了行军的队列,却没有选择乘船,而是徒步行军。此次不再是隐匿踪迹,而是大张旗鼓,护送着船队堂皇而行。

    ≈bp;≈bp;≈bp;≈bp;近万的军队沿着运河南下,摆出了数里长的行军队列,百舸争流,旌旗招展,途径运河南来北往的客船货船纷纷退避靠岸。

    ≈bp;≈bp;≈bp;≈bp;平南军击溃高杰和刘良佐联军的消息早已沿着运河传播开来,崇祯帝带着大军南下平定福王之乱的消息也传遍了两淮。从北方逃来祸乱两淮的高杰军被歼灭,这让两淮官绅百姓纷纷称赞。

    ≈bp;≈bp;≈bp;≈bp;由于没有驻地没有补给,地方官府又不愿供应大军所需物质粮饷,高杰军一路南来,只能靠抢掠度日,军纪涣散之极,烧杀抢掠事情屡屡发生,给两淮的百姓带来的无数的痛苦,今日被灭,让地方官绅百姓们出了一口恶气。

    ≈bp;≈bp;≈bp;≈bp;淮安、扬州、凤阳的地方官员或者亲自追赶船队面见崇祯,或者派遣亲信前来犒军,向崇祯表示着自己的忠心。

    ≈bp;≈bp;≈bp;≈bp;战场邵伯镇距离扬州也就一日的船程,扬州知府马名录亲自带人迎接于扬州城外十里的运河边,恭迎崇祯皇帝莅临。

    ≈bp;≈bp;≈bp;≈bp;扬州是江北重镇,是淮盐的集散地,天下富商云集,这里的繁华不下去苏杭二州。现如今,北方已经沦陷,他日扬州又必然会成为抵御北虏的前沿重地,起着拱卫江南的重要作用,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bp;≈bp;≈bp;≈bp;既然到了扬州,自然需要盘亘数日,一是接见各地地方官员,宣示崇祯这个大明天子的威权,同时给南京方面施加压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bp;≈bp;≈bp;≈bp;再就是,就在距离扬州一百多里的仪真还驻扎着黄得功的军队,这可是支持福王的军队。在没有解决这支军队之前,大军不能轻易过江。

    ≈bp;≈bp;≈bp;≈bp;在扬州知府马名录的迎接下,崇祯暂住扬州城北的寿芝园,开始接见地方官员,名流巨商,忙的不可开交。

    ≈bp;≈bp;≈bp;≈bp;经历了生死之变之后,崇祯的性情改变许多,至少学会了对这些人假以辞色。

    ≈bp;≈bp;≈bp;≈bp;天下富裕之地,一是苏杭,再就是淮扬,淮安崇祯已经去过,现在他就想要见识一下扬州的繁华,好对他的江山有更多的了解。

    ≈bp;≈bp;≈bp;≈bp;在淮安之时,虽然感受到了南方的繁华风貌,可淮安毕竟相比扬州还要差上许多,富商大贾虽多,可慑于皇帝以及路振飞的威严,没有人敢腆颜试图面见。

    ≈bp;≈bp;≈bp;≈bp;可扬州却不同了,这里的富商是真正的豪商,一个个真正的富可敌国,而且每一个人都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家里进士高官不再少数,而自身绝大多数都有着举人的功名或者监生的身份,自然有资格跟在马名录身后迎接崇祯。

    ≈bp;≈bp;≈bp;≈bp;而寿芝园正是扬州盐商林家的私宅,皇帝南巡,林氏盐商便把自家园林献了出来,让崇祯驻跸。

    ≈bp;≈bp;≈bp;≈bp;住进了寿芝园之后,崇祯才真正见识到了南方的繁华,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别具匠心,满园的竹涛让人流连忘忧。这个园林虽然不大,可却精致的很,当然远比不上北京皇家园林的雍容大气,却也另有一番风致。

    ≈bp;≈bp;≈bp;≈bp;至于房屋以及里面的摆设,处处都是彰显着园主人的富贵豪奢,座椅屏风,廊柱花瓶,乃至杯碗碟等等,更是无一不精。

    ≈bp;≈bp;≈bp;≈bp;若在以前,崇祯根本不会注意这些,毕竟在他这个皇帝的眼里,这些再精巧也比不过皇宫。可是经历了一路的逃难之后,崇祯可以说真正见识到了地方的困苦。北方衣衫褴褛的流民,天津卫沿街乞讨的乞丐,贫穷不堪的海防营士兵,乃至普通的市井百姓,这些崇祯都见识过。

    ≈bp;≈bp;≈bp;≈bp;在细心的注意下,他也知道了治下百姓的生存状态,比如一户普通的百姓之家,一年的收入也就十来两银子,用来购买粮食也仅仅够糊口,若是遇到灾年粮价上涨,则要饿肚子。崇祯曾经在船上和海防营的士兵聊天,知道普通的军户,每家租种二十来亩军田,田产除了上交上官的田租以外,还需要缴纳给朝廷赋税,一年下来剩余的粮食连糊口都不够。

    ≈bp;≈bp;≈bp;≈bp;地方上的贫穷让崇祯触目惊心,平南军的士兵,淮安团练营的团练兵,无一不是最下层的普通百姓,可他们大都是在贫困线上挣扎,每日最大的愿望也就是自己和家人能够吃饱。

    ≈bp;≈bp;≈bp;≈bp;与之相比,这些豪商大贾,生活的也太优越了!

    ≈bp;≈bp;≈bp;≈bp;入住了寿芝园之后,崇祯才知道什么是人间至尊的享受,让崇祯痛心和悲哀的是,他这个大明的皇帝,从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