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4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33章 扬名天下() 
赞叹之声一直没有停。

    李世民也笑的很得意,这段时间以来,太累了,身体累心也累。今天,太子真是让他意外惊喜,也算是让他一直紧绷的身心,也有了一丝放松。

    宰相们的赞赏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恭维奉迎。七岁的太子,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已经非常不错了,他们看重的不是文笔好坏,他们看重的是文字中流露体现出来的太子的想法。

    一个重善和孝的太子,不正是如今大唐最需要的吗?

    一个才七岁,就已经如此优秀的太子,大唐之福,江山社稷之福啊。

    房玄龄抚着胡须,佩服万分的赞道,“李文远真是上苍赐给大唐赐给社稷之福啊!”

    杜如晦也点头,“文远确实让人佩服,太子殿下跟着文远身边学习,这才半年都不到,已经如此优秀了。文远,高明!”

    其它的宰相们,也都一个个抚须赞叹。

    李文超了得。

    太子了得。

    大唐的江山,有当今圣上的包容开明,又有了一个仁慈良德的太子,这大唐江山真的稳固了。自汉魏以来,天下纷乱,隋一统三百余年分裂,可文帝如此了得的一个皇帝,先立的太子杨勇无能,再选的杨广虽然才德好,但却是个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之人,将大好江山葬送。

    当今皇帝玄武门夺位,这让大唐的江山埋下了隐患,好在玄武门之变没有怎么流血,太上皇和废太子们都还活的好好的。

    皇帝早早的立下了太子,立了才七岁的承乾为太子。

    宰相们都知道太子对于大唐的重要性,承乾是嫡长子,立他为太子,无可挑剔。可大家也担心,万一太子平庸,或者品性不好呢?难道将来要废太子?或者说将来大唐交到一个平庸的太子手里?

    现在太子表现的这么的好,这下所有的担忧都尽去了。

    既是嫡长子,又如此优秀,这样一个又有才又聪明还品性良德的太子,还有什么可挑剔的

    笑过之后,李世民感觉眼睛湿润,有泪水止不住滑出眼角。

    太子,最让李世民放不下心的太子,也这么优秀了。这是没有了后患之忧了,他在前面拼就后。

    丽正殿。

    长孙皇后激动的看着今天半月谈的头版头条。

    “这真是太子写的文,写的太好了。”

    杨妃韦妃阴妃等一群妃子坐在一边,都笑着赞叹太子,可心里都不免有点酸酸的。七岁的太子居然如此的优秀,都已经能在半月谈上写头版头条了。

    不过她们却不太相信这是太子的本事,都是陛下给太子找了一个好丈人、好老师。李文远,不但朝中宰相,陛下心腹重臣,而且还是天下扬名的军神、文宗啊。

    若是他们的儿子,也能跟着李超读书,肯定也能更优秀。

    几个妃子甚至都已经在心里盘算着,等到下次陛下临幸她们之时,一定要跟陛下好好吹吹枕边风,让皇帝把她们的儿子也送去李超身边,跟着李超学习。

    长孙家。

    长孙无忌已经去了朔方,长孙冲则跟着太子去了山南。长孙夫人招待着一群贵妇人在家喝茶,她们多是名门出身,个个都是识文断字,甚至能写诗做赋的。

    今天半月谈出了新刊,大家一起坐着喝茶,一边让丫环们敲腿敲背,一面看着半月谈。

    长孙夫人看到今天的头条居然是太子承乾写的,高兴不已,“太子殿下真是睿智无比,才七岁,你们看,写的文章就上头版头条了。这文章,写的多好啊。”

    宰相萧瑀的夫人独孤氏笑道,“是啊,太子真是越长越聪慧了!”

    宰相陈叔达的夫人也道,“李相国教人的本事也强,我听随我家孩子去山南的家丁回信说,李相带着孩子们一路去山南,可是着实好好训了他们一路,一开始这些孩子也各种吃苦受累,可现在,却已经适应过来了,一群小娃娃,现在都非常不错了呢。”

    “是啊,孩子能拜到李相国门下,这是他们的福气啊。”

    太极宫。

    李渊和老伙伴裴寂、封德彝喝着早茶,然后听着内侍读报。

    听着听着,李渊居然流了眼泪,叹道,“承乾居然写出如此文章,真是令朕吃惊啊。”

    裴寂也点头,“太子是个仁孝之人。”

    “仁孝好啊,我这把老骨头是活不了几年了,但建成和元吉日子还长着呢。承乾仁孝,待我入土之后,说不定有他在,世民不会对建成和元吉还有朕其它的皇子们怎么样。”

    李渊心里叹息,若是李世民能如承乾一样仁孝多好啊。

    务本坊,国子监。

    不少学生也都订了半月谈,老师们甚至有免费的半月谈可看。报纸一送到,大家都看了起来。

    孔颍达首先看头版头条,看过之后,不禁拍案叫绝。

    啪的一声响,引得数名老师转过头来。

    “你们看了头版头条没有,这居然是太子殿下所写,尤其让人佩服的是,太子此文表现出来的贤良品性,让人叹服。江山幸甚,社稷幸甚啊!”

    陆德明低头正看着文章,头也没抬道,“确实,想不到七岁的太子,就能写出如此好文,真是厉害!”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有一个好太子啊!”另一名老师说道。

    国子监各处,学生们三五一群的一起看着报,当看到头版头条居然是太子所写的时候,无不惊叹。

    “这文章,朴实,但又发人深省。”

    “太子贤良!”

    “是啊!”

    学生们动容,“名师出高徒,李相国亲自教导,果然教出了一个好太子!”

    京城。

    一家茶楼里,一群商人正在喝早茶,一个年青人正在读报,这是个来赶考不中然后在京寄居的外乡读书人,不准备回去,打算等到明年继续参加考试。现在做些抄书、读报和给人当西席以及做账等多份工作兼职。

    来茶楼里读报,其实挺轻松的,而且对于他来说,还是个免费看报的机会。他一天只要来读半天就好,下午会有其它人来。

    “这篇头条是太子殿下所写,由李相国指导。”年轻人翻开报纸第一篇,先看了下作者名,看到居然是太子所写,李相国指导时,也不由的惊讶了一下,然后他大声告诉大家。

    “太子殿下写的头版头条?”

    喝茶的商人们大为惊讶,而听到还是李相国指导的时候,又充满了期待。

    “快读来听听,看看太子殿下究竟写了什么!”

    一个商人站了起来,招过伙计,递出一枚银币。

    伙计高声喊道,“这位王大官人赠高先生银币一枚!”

    读书人起身拱手致谢,一次收到一枚银币赠赏,可是相当难得的。

    “不必客气,先生请快读来听听吧!”

    “好。”(。)

第634章 一半() 
商州十三家的结局,如风一般的迅速传递出去。

    上洛张家,家主被斩,男丁充军,女的籍没,家产全部被没入官。一个数百年的当地大族,被连根拔起。其余十二家,也只是稍好一点,家长被斩,虽没追究家族其它人,但十二家也把一半家财田地交了出来,家中存粮更是只留了一年口粮,其余全部入官。

    李超以雷霆之威,给了所有人一个下马威。

    真正的杀鸡儆猴。

    十三个大族的当家人,当天人头就全都挂在了上洛码头,高高的木杆,上面一个笼子,里面就装着十三个昨天都还在上洛跺跺脚,就能让丹江都抖三抖的豪强。此刻,他们只是十三颗被油炸过后,显得面目模糊的首级罢了。

    张家彻底完了,其余十二家经此之后,也必然一撅不振。

    商州上洛城里、街头巷尾、码头上,无数的人都在谈论着这件事情。

    “看不出来,一直笑呵呵的李相国,居然还有如此狠辣的一面啊。”

    “那是当然,不狠辣,如何震住吐谷浑和突厥人?”

    “其实这件事情也不能怪李相国的,李相国给了他们机会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只是他们自己作死罢了。他们还当自己是五姓七家不成?平时威风,那不过是在上洛城,在商州。而李相那是什么人?朝廷的宰相,皇帝第一宠臣,还是太子的老师。如今出任山南东道的宣抚使、观察使兼大都督,汉京营造使,还兼襄邓两州刺史,可谓是山南东大权尽握,张家他们还敢跟李相国对抗,这真是蠢到了极点。”

    有人嘲讽,甚至兴灾乐祸。

    也有人暗暗庆幸,幸好他们后来补上了欠粮。若是当初也跟张家他们一样,稍迟疑一下,估计今天他们的人头也就挂到了码头上了。

    “不过也真是狠啊,张家几千口人呢,男丁三百余,全都发配朔方了。”有人叹息。

    到现在,大家还为李超的雷霆手段而震惊,其余十二家还好些,只杀了一个家主,破了财,可起码家族还在,以后还有机会恢复元气。如张家这样的可就是惨,一点机会都不给,彻底的给灭掉了。

    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几百年的大家族啊。

    “听说从张家抄出了数万石存粮,金银铜钱无数,田地上万亩呢!”

    “那肯定的,张家毕竟几百年大族呢。”

    “那又如何,现在人死族灭,这些粮食、金银、田地、商铺房宅码头,通通都成了朝廷的了。值得么?”

    “回头看看也是,为了一点点粮食,把整个家族都赔进去了,真不值得。”

    “是啊,朝廷也没说要把粮全征走啊,只是要一半,还是给留了额度的,超额的也只要一半,而且还是给钱和买的呢。”

    “对啊,多少粮食能比一个家族更贵重?粮食么,再值钱也有限,人才是最值钱的啊。”

    各地,大家都在议论着,甚至开始转了风向。

    之前,是觉得粮食是我的,我就不愿意卖给朝廷,马上灾年了,粮食会更值钱,现在市价给朝廷,亏本了。

    但有上洛十三家前车之鉴,现在大家聊起来,谈的更多的则是朝廷要粮,那就给粮吧,反正粮食再贵也没有家族贵重啊。

    毕竟,朝廷也没有说把所有的粮食都拿走,也还是给大家留足了口粮,甚至超额的,也还能保留一半的嘛。

    许多大户豪强,其实之前叫的响,但也不过是些欺软怕硬的。他们以为朝廷不会真的来狠的来硬的,可现在李超真的来狠的了,他们马上就怂了马上就软了。

    就跟那张宣一样,被宣判后,不停的求饶,可那又有什么用。

    商州、邓州、襄州、唐州、隋州、复州、荆州、郢州、峡州、归州、房州、均州、夔州、忠州、万州、金州。。。。。

    山南东道诸州,一股狂风吹过。

    各地的大户地主商贾们,都老实了许多。之前官府早就下了和买通知,可并没有几家主动的去缴粮,就算去缴粮的,也不过是象征性的送了几车粮食去罢了。

    而现在,商州那边的情况传来之后,那些地主豪强富商们坐不住了。

    没有谁想做下一个上洛十三家,更不想当张宣。

    一家家开始连夜打包粮食,一辆辆粮车向着官仓驶去。

    各地官府高兴之余,也连忙派人向李超送捷。

    一万石。。。

    五万石。。。。。

    十万石。。。。

    百万石。。。。。

    山南东道十六州,各地官仓中的存粮正在不断的增加,短短时间里,已经新增了百万石存粮。

    这还仅仅是已经入库的,而各地传来的消息是,因为突然前来交粮的人太多,各地官仓外都排起了长队,一时无法迅速入库。

    百万石新增入库粮食,其实还只是一部份而已。

    毕竟,去年收成还行,今夏又普遍丰收,地主们手里粮食还是不少的。只是以前全都囤在家里而已,这次李超拿出了狠招,他们才老实的出来交粮。

    百万石粮食,这可是一大笔粮。如果加工成救灾粮,两石粮食配上其它各种材料就能加工出一个成人一年所需口粮。

    一百万石粮食,如果有足够的配料,加工出的粮食,能够保证五十万人在灾年一年口粮。虽然这个量有点低,但灾年只是为了吊命,勉强也是能行的。

    五十万人啊。

    按李超的预料,明的大灾可能会遍及中原和关中地区,还有山南、淮南部份地区,涉及的人口肯定会破千万。

    大唐如今明面上的人口才一千五百万,但李超估计真正的人口数量肯定有三千万。

    中原地区加上关中和山南、淮南那是天下最精华的地区,人口密度最大,一千万人口差不多。

    一千万人口,正常的粮食需求很大,需要五千万石粮以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