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4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十丈宽的护城池?”李承乾都惊呼出声,这宽度,也太宽了吧。

    “所以说叫护城池而不叫护城河护城壕啊,其实应当叫护城湖更合适些。襄阳本就三面环水,加上这靠山的一面还有护城池,实际上襄阳城就如同一座大岛,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寻常手段,想要强攻襄阳城,没有十万兵马,根本不可能撼动。”

    李超虽也头次来襄阳城,可谁不知道当年郭靖和杨过在襄阳城带领武林群侠一起对抗蒙古大军,襄樊大战可是持续了十六年之久啊,一座襄阳城,让南宋朝廷多撑了十几年。

    李超以前最早知道襄阳,是在三国演义,然后是在射雕和神雕里面。再后来,读书时候,认真的去了解了襄阳城的历史,才知道,襄阳还被称为华夏第一城。知道曾经席卷天下的蒙古大军,却曾被阻十六年之久。

    “襄阳城有这么厉害吗?那为什么朝廷不选襄阳为新都,却还要在邓州建汉京城呢?”太子问。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普通百姓都也有此问,只是没机会能向李超提而已。

    在南阳襄阳盆地里,真正的形胜之地,当然就是首选襄阳,那是兵家必争之地,自春秋战国时起就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重镇。

    襄阳地处武当山、荆山、伏牛山和桐柏山的环绕之中,北部与南阳盆地相通,相部则隔汉水和攀城相望,山水相间的地理格局,和相对闭塞的区域环境让这里易守难攻。

    有一句话说,湖广之形胜,究竟是在武昌还是襄阳或者是荆州,然后说以天下而言,重在襄阳。

    襄阳在三国时期,更是魏蜀吴三国激烈争夺之地。南北朝时期,襄阳也始终是南朝对抗北族的战略据点。

    后来的宋元之时,这里更是抗击金元南下的坚固阵地,是南宋的国门。

    襄阳的重要性,尤其是体现在南北分裂的情况下,那就是核心要点,谁能争到,就就能占据全盘的主动。

    不过襄阳的军事重要性一直没有变过,但选都城,并不是要选那种最坚固险要之处。

    这就好比,关中最险的地方应当是潼关等四塞,中原最险要的地方也应当是虎牢关这些地方,但立都关中,选址都在关中的平原中心长安地带,立都中原,都城也是在洛阳地区。

    都城不仅仅要考虑军事安全,还要考虑更多。

    首先一个就是得地方大,京城占地面积大,得能容纳数十万人。其二就是得交通方便,水陆都得方便,还得四通八达,再次,就是周边得田地多灌溉便利,这样才能养的起京城的众多人口。

    正是由于这些要求,襄阳这座军事要塞,才不适合做为都城。襄阳,更适合做汉京城的外围堡垒要塞。

    襄阳处于南阳襄阳两个盆地中间,地方其实很狭窄,城池边上缺乏建造更大都城的潜力。远不如选在南阳盆地的中间邓州,那里平原更大,处于盆地中心,四周山河环绕保护。

    做为都城,各方面条件都更适合,远胜襄阳。

    襄阳城虽没被选为汉京地址,但却一直都是山南的中心。李超的山南东道大都督衙门和山南东道宣抚使、观察使、转运使、盐铁使、屯田使衙门,也都设在襄阳城中。

    太阳已经升的很高,秋老虎还是很厉害的。

    虽是八月桂花飘香的季节,可中午的日头依然还挺毒,一大群官员站在襄阳码头等候着李阎王的到来。

    以前就有人称李超为阎王,只是这个称呼后人没有人再提起。

    可这次李超在商州杀了十三个人,于是他这个李阎王的外号,再次响亮了起来。

    对于李超的到来,襄阳上下,都有几分惴惴不安!

    今天在医院呆了快一天,加上人又感冒还没好,码字的时候好困,不在状态,唯一能高兴点的是我父亲身体好多了,现在都已经能站住了,虽然只能站一会,还不能走,可已经非常不错了。看来有希望回家过年,心里轻松不少。我先去睡会,若一会能好点,就再码字。要不,就明天再码了,谢谢大家。

    顺便说声,十二点后就是双倍月票了,有月票的帮忙投下(。)

第638章 杀人有赏() 
北樊城,南襄阳。

    两座城池一北一南扼守着汉江中游,两城的雁翅城直抵江边,隔江呼应。船队靠近襄阳码头,李超心情也越发的复杂。

    历史上,襄樊两城失守三年后,蒙古大军就攻破了临安,谢太后和宋恭帝就成了蒙古人的阶下囚。又三年后,蒙古军在崖山一战中彻底灭亡南宋,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投海殉国。

    再坚固的城池,也无法拯救腐朽的帝国。就如欧洲最坚不可摧的君士坦丁堡一样被土耳其人攻破,千年拜占庭灭亡一样。

    “老师,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太子承乾回答李超。

    结果这个回答却只得到了李超的一个白眼,帝国存亡,固然不可能全靠坚险,但更不可能只靠一个德字。

    德与险都得兼顾,缺一不行。

    而儒家过份的强调在德不在险的论调,其实根本就是偏了。真要有德就行了,那还修什么武备?换一句话说,面对一个强盗,光靠嘴就能说的他弃恶从善吗?

    儒者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听听就好,当皇帝的人如果真的信了,那才是无可救药了。当然,也不能一味迷信坚险,再坚不可摧的城池也会被攻破,再险的天堑都能跨越。

    关中有四塞之险,可立都关中的王朝,照样灭亡。金陵有长江天险,可立都江南的朝廷一样短命。

    只不过有了险,对于王朝存续肯定有极大的帮助。不然还修什么城池,养什么军队。德和险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长安。

    整整两个月都没有下过雨了,李世民忧心如焚,嘴上都急起了大泡。御医请李世民安心休养,可李世民哪里能放的下。

    “朕要祈雨!”

    政事堂上,李世民看着那无数的旱情报告,无可奈何的说道。其实李世民很清楚,光靠祈求是祈不来雨的,可旱情如此严重,甚至不少地主出现蝗灾,天下百姓都在说这是上天的惩罚警告,李世民也需要做个姿态来安慰天下百姓民心。

    “朕还要下罪已诏!”

    李世民眼睛通红,这话他十分不想说,可现在情形不说也不行了。

    “陛下,天下大旱,久雨不至,那是人臣之失职,臣身为宰相,请求辞职!”

    皇帝都说出下罪已诏这话了,尚书左仆射萧瑀也坐不住了,如果真有苍天示警惩罚,那也应当是先由宰相来担责,没有一来就让皇帝担责的。

    “臣失臣,请辞!”尚书右仆射陈叔达也请求辞职。

    “是朕失职。”李世民叹道。

    萧瑀和陈叔达连连请辞,在出现重大灾情的时候,宰相请辞,这也算是个惯例。就好比后世出了特别大事后,有的内阁总理辞职或者内阁解散一样。不过这种辞职,一般去相之后,用不了多久还是能再恢复的。

    当然,也有宰相政敌借机把宰相拉下台的。

    因发生灾民,导致人民受到伤害,作为政府首脑的宰相居然要引咎辞职,在后世人看来,可能有点奇怪,难以理解。但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认为天灾是上苍对人间执政的警告,阴阳不和,责在宰相。

    天灾降临,宰相难辞其咎,当然就需要辞职。

    从另一方面来说,遇到灾情,换一个宰相,甚至把宰相班子都换了,也能暂时的转移下视线,甚至新宰相上台后,能更加积极的救灾等。

    若是灾情连连,宰相换了后都不能解决,到时连皇帝都得下罪已诏。

    就算萧瑀、陈叔达两个仆射不请辞,御史台的言官们用口水都能喷死他们。不论他们想不想走,遇到这样重大的灾情,他们都只能先下台,除非皇帝真的坚持不让他们辞职。

    侍中杨恭仁和中书令高士廉也请辞。

    最终李世民接受了萧瑀和陈叔达二人的辞呈,没同意杨恭仁和高士廉的请辞,更没同意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辞职。

    朝中宰相不可能都去职,都走了,这朝廷也得乱。

    “萧瑀出任河南宣抚使,加平章事。陈叔达出任河北宣抚使,加平章事!”

    “房玄龄升尚书左仆射,杜如晦升尚书右仆射!”

    朝中十相,裴寂、封德纶早被架空旁落,不能视事。李超和长孙无忌又先后出任地方,如今萧瑀和陈叔达也再出任地方,朝中便只剩下了四相。

    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杜如晦、侍中杨恭仁、中书令高士廉。

    其余的六人虽然还挂着三公、平章事衔,但实际上已经离开政事堂了。

    李世民叹息,这次罢了两相,可旱情肯定还会持续的,明年还会更严重,到时又怎么办?再罢谁?

    “两位相国到了河南河北地方,一定要加紧防灾。时间越来越紧迫了,非常之事,可以行非常之事。”李世民交待。接受两位宰相辞呈后,李世民直接把两人安排到了河北河南去,这是明年的重灾区,有这两位宰相去镇守主持,李世民也比较放心。

    “李文远初到山南,就杀了十三人,可效果却异常的好。如今山南地区,大户粮商们踊跃和买粮食,局面一下子打开来了。据报,短短时间,李文远已经和买到了五百多万石粮食,成绩喜人啊。”

    说到李超在山南杀人,李世民有的只是赞叹而无其它。

    只杀了区区十三人,就换来了五百万石粮食,值,太值了。

    现在李世民为预防灾情都快被逼疯了,别说杀十三人就换来五百万石粮,真逼急了,杀一百三十人,一千三百人,他都会杀的。

    当初李超还在京城的时候,上防灾折子的时候就说了,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要向大户和买粮食,以救灾稳定局势为第一。当时大家听了,只觉得李超敢说。

    可李超一到山南,就杀了十三人,把一个数百年大族连根拔起,又把其余十二族打残,这份雷霆之势,这果决,连事后刚接到消息的李世民和宰相们也震惊不已。

    可接着山南局面打开之快,也让李世民他们惊讶万分的。

    “请陛下放心,有李文远珠玉在前,臣到了地方之后,定然也不会犹豫的。若是中原地方敢有人不配合朝廷防灾救灾,老臣也会狠下杀手!”

    李超杀人效果这么好,萧瑀和陈叔达两个宰相,也是早坚定了行非常之事的心了。

    “嗯,局势如此,跟他们讲不得客气了。此外,你们也要想尽办法收集储备粮食。李超在山南,已经让所有人打鱼捕猎晒肉干,采挖野菜晒干备荒,甚至都各地百姓多养鸡养鸭养猪羊等,你们也可以效仿,只要是能增加粮食储备,一切都可以尝试!”

    “臣等明白!”

    “给山南李超降旨,加封李超实封二百户,特赐李超第三子上洛县开国男爵位!”

    双倍月票开始了,求月票啊!距离前一名,只差百多票了!。

第639章 粮票() 
襄阳城官吏大户们齐来襄阳码头迎接,将刚入山南就连破十三家的李阎王迎入了城中。城中早已经摆好了接风酒宴,弄的很丰盛。

    可李超听了后,却脸上没有半点好颜色。

    “诸公难道不知道如今久旱无雨,庄稼大部份旱死,不少地方还开始出现蝗灾。许多百姓眼看着秋收无望,青黄难接,过冬的粮食都不知道在哪。当此之时,难道我等身为朝廷命官,百姓之父母官,不应当是想办法救旱防灾节俭粮食吗?都这个时候了,还大鱼大肉,大办酒席,这应当吗?”

    这就有点煞风景了。

    襄阳地方官吏土豪富商们,一张热脸贴了李超的冷屁股,个个笑的很尴尬。好心好意的凑钱摆下接风酒宴,你不领情也就罢了,还说这样的话。

    不过李超是上官,还是使相,一人身兼多个要职,山南这十六州之内,他的话给朝廷公文还管用,毕竟朝廷还隔着李超呢。

    “今日起,全山南东道禁酒!敢有私酿者,充军流放,抄没家产!”

    李超站在襄阳城码头上,非常不客气的宣布了他到任的第一号公文。

    禁酒令。

    禁止酿酒,也禁止卖酒,甚至禁止饮酒。犯此令者,轻者罚钱,重者罚劳役,甚至充军抄家,无比之严厉。

    严厉的甚至有些过了。

    但李超认为应当,眼下灾情出现,虽还没到已经连酒都不能喝的地步,但这是个姿态,李超就是要借此向大家表明事情的严重性。

    “今日起,禁止浪费粮食,各酒楼饭店用餐,须加征两成的税收。如果用餐浪费粮食,要处以严重罚款。”

    李超又一条奇葩规定出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