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知道详情的景鲤,听到陈轸的话,沉默以对。

    “麦米价格很高?”熊槐不信,呵呵笑道:“麦米的价格自然是很高,但是也要百姓相信才行。”

    熊槐看着陈轸道:“卿又何必吞吞吐吐,寡人要听真正的原因,为何百姓会相信呢。”

    陈轸呢喃了一会儿,叹气道:“大王,滕国灭亡后,许行听说楚国在淮南赠送耕种田地,边带着近百门人弟子到了庸县,而且粟米收获以后,带着门人种起麦米,庸县的百姓听说圣人也在种麦米以后,便纷纷种上麦米。”

    “······”

    还以为自己的人品还没有破败到举国都不信的程度···

    结果却是因为许行的缘故,这是还没有许行的号召力高么···

    熊槐一听说这事与许行有关,胸膛顿时莫名起伏。

    陈轸一见楚王好像要生气,立即劝道:“大王息怒,大王···”

    熊槐一只手制止陈轸,一只手摸着自己的胸口,暗道,这是被前任影响了么···

    顿了顿,熊槐笑道:“好,好一个许行,这是一回到楚国就给寡人送上了一份大礼,当记一大功。”

    说着,熊槐再次皱起眉头道:“虽然庸县种植了大量麦米,但是楚国有这么多的县,区区一个庸县,实在是杯水车薪,太少了。”

    “太府尹。”熊槐看着一旁的斗由道:“如果我们在将麦米的收购价格提升数成,不知是否可行。”

    斗由还没有说话,景鲤率先反对道:“此事不可行。”

    见楚国看过来,景鲤解释道:“大王,如今的麦米价格已经很高了,之所以会出现现在的这种情况,这是因为百姓不相信的缘故。”

    “如果百姓不信,哪怕我们再将麦米的价格提高十倍,百姓还是不相信,依然不会种植麦米。”

    “况且粮食不比其他,谷贱伤农,谷贵亦伤农,对于国家来说,最忌讳的就是粮价大涨大跌,一旦如此,恐怕会造成百姓迟疑恐慌,这对楚国不利。”

    斗由亦反对道:“大王,麦米的价格涨到粟米价格的一倍,这已经是我们楚国的极限了。”

    “先前大王准备的十几万金,如今收购各国的麦米已经花出去了不少,即使出售面粉赚了不少,但是远远不够本钱所用。楚国的封君们都是自己舂制面粉使用,而三晋则是抵制面粉,哪怕三晋的贵人偷偷摸摸的食用,但也还是太少。唯一欢迎面粉的齐国,却禁止面粉入境。”

    “如果明年麦米成熟之时,价格从六十四钱慢慢跌回三十钱,那么我楚国把今年的税收搭进去,还是有余力的。若是麦米涨到百钱或者八十钱以上,大王,请恕臣无能,只能一口气将麦米跌回三十钱。”

    熊槐闻言长叹一口气,虽然这种情况与麦米的价格高低没有关系,但是自己就是觉得是自己缺钱···

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财() 
景鲤听到楚王的叹气声,开口道:“大王,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麦米价格是多少,关键是百姓不信。依臣之见,何不等明年新麦成熟时,将麦米的收购价格设为四十钱···”

    斗由闻言大怒道:“令尹说的好,四十钱,百姓是相信了,但是钱从哪里来?现在各地太府仓库的钱都是大王借的,我太府没钱,难道剩下的那些钱,全都交给令尹解决吗?”

    景鲤闻言一滞。

    熊槐默然,现在收购麦米的钱,已经把楚国所有的家当全都投进去了,接下来的好几年,自己这个楚王数着指头过日子,实在是缺钱。

    那么如何树立百姓的信心呢?

    熊槐想了想道:“太府尹,现在太府里的钱应该全都还在吧!”

    斗由点头道:“回大王,正是,如今新麦刚刚种下,无论是之前的钱,还是各地收回来的税,全都没有动用。”

    熊槐点头道:“好,太府尹,你去安排一些人冒充其他国家的大商人,然后运送几批麦米到楚国,然后以六十四钱的价格全部收下。”

    “然后,太子不是正式拜师了吗!明天,寡人宴请郢都所有的官员勋贵,寡人要召开面粉宴,各种面制食物随大家吃,离开时还可以打包带回家,想带多少就带多少,只要自己能拿得起。”

    “还有,寡人的新宫殿要建起来,不仅要建,还要建的又高又大,但是要尽量少花钱,只要三年内不倒,那就算功劳。”

    说着,熊槐叹道:“可惜现在还没有纸的影子,不然寡人就能糊出三座宫殿!”

    然后,熊槐涨红了脸,高声道:“总之,寡人要告诉所有的百姓,寡人不缺钱,楚国也不缺钱,连外国的商人都不欺骗,难道还会欺骗本国的百姓吗?”

    “···”

    景鲤三人顿时哑然,用谎言告诉楚国的百姓楚王的人品是毋庸置疑的,这似乎有效果吧···

    只要谎言不被拆穿!

    三人对视一眼,而后全都拜倒:“大王英明···”

    “哈哈哈。”熊槐大笑。

    这时,一名侍者急忙从殿后走进来,来到李秋身侧轻声耳语。

    李秋听闻后,立即欣喜的走过来道:“大王,王后传讯,秦美人要生了。”

    熊槐闻言一呆。

    景鲤三人闻言贺道:“为大王贺!”

    熊槐清醒过来,露出大喜之色。

    接着什么也不说,摆了摆手,让三人离去,然后便笑呵呵的往后宫而去。

    数个时辰后,在紧张期待担忧等等复杂的心情下,秦美人为熊槐生下一个儿子。

    然后,起一个什么名字好呢?

    熊槐顿时觉得自己好没有学问。

    不久,满脸喜色的熊槐接见了太子傅环渊。

    “先生,寡人刚刚得子,打算为他取一个名字,却有些担心取的名字不好,先生博学多才,所以寡人特意请先生来赐教,请先生指点一二。”

    环渊笑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不知大王打算为公子取一个什么名字。”

    为公子起名,这也只有楚王才有权利,况且楚王又不是第一次为自己公子起名了,无论楚王起一个什么名字,环渊都打算说好。

    听到环渊询问,熊槐不好意思道:“寡人现在欣喜万分,思绪已乱,不知道起什么名字好···”

    “···”

    熊槐见环渊僵在那里,开口询问道:“先生,请问起名有什么规则以及避讳吗?”

    环渊缓了缓心神,开口道:“大王,自古以来起名的方法,无非是五种:信,义,象,假,类。”

    “信是指用出身时身体的胎记命名,义是指用出身时出现的祥瑞命名,象是指用于幼儿身体部位的形似之物命名,假是指用万物命名,类则是起一个和父亲类似的名字。大王任取一条为公子起名便可。”

    熊槐又问道:“先生,可有需要避讳的地方?”

    环渊摇头道:“大王,公子乃是大王的第四子,并非储君嫡长子,无需避讳什么?那怕是贱名,也代表大王对公子的关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熊槐一听长子需要避讳,立即问道:“请先生赐教,如果是长子需要避讳什么?”

    环渊疑惑的看了一眼楚王,然后开口道:“大王,因为储君是将来继承王位的人,一旦储君即位,那么就需要国人避讳国君的名字。”

    “所以为储君起名,首先就要避免用国家的名字,以免引起纠纷。然后避免使用官职的名字,避免将来废弃官职造成官员混乱。然后避免使用名山大川命名,免得百姓混乱无意冒犯国君。还要避免牲畜的名字,免得祭祀的时候冒犯鬼神。最后,不能用器币命名。凡是总总,都是为了群臣百姓方便。”

    熊槐点点头,现在这个儿子,看着心里才顺畅,应该起一个好一点的名字。

    但是叫什么好呢?

    熊槐脑袋里一片混乱。

    就在这时,陈轸急匆匆的从外面走快步了过来。

    熊槐一见陈轸急促的样子,心中纳闷道:“难道麦米的计划又出现了波折?”

    一想到麦米,熊槐就想到自己穷的厉害。

    一想到穷,一个名字脱口而出:“旺财。”

    “好名字。”环渊说出口后,才努力的想这个名字好在哪里?

    环渊知道现在楚王欠了一屁股债没还,于是斟酌着开口道:“大王欣喜之余不忘国事,时刻牵挂着楚国的命运和前途。旺财一名,这正是公子降生时的祥瑞相对应,即是对公子的期盼,也是对楚国的期待,这···这个名字好。”

    “额···”熊槐看来环渊一眼,接着道:“嗯,这个名字不错,贱名好养活,寡人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长大就行。”

    此时陈轸急匆匆走进来道:“大王,北方急报,十天前燕赵正式出兵讨伐中山国。”

    熊槐闻言一怔,喃喃道:“阴了几个月的天,终于下雨了。”

    几个月前,三晋楚国会盟期间,秦国借给燕国的粮食,在燕赵边境被一把火稍微灰烬。

    随后赵王与燕王会盟,共同把这个锅甩在中山国身上。

    但是因为燕国严重缺粮,百废待兴,加上正处在农忙之时,两国要求中山王给一个说法,赔偿燕赵两国的损失,并且交出凶手。

    对此中山王坚决不认。

    终于,燕国的收获收获之后,燕赵同时出兵中山。

    大战爆发,虽然中山国有所准备,但是面对燕赵两国强攻,依然节节败退。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议() 
群臣到达之后,熊槐感叹道:“北方发生战事,我楚国地处南方,寡人想捞点好处,问题是鞭长莫及啊。”

    陈轸道:“大王,燕赵虽远,但是这件事情对我们楚国的影响很大,而且弊远大于利。”

    熊槐点点头,对楚国来说,现在最好就是保持现状,楚国与其他各国结盟,然后孤立秦齐两国。

    这种和平共处的情况维持几年,那么,熊槐有信心将楚国变成一个庞然大物,与三晋齐国这四个国家不同,楚国内部有的是地,根本用不着花大力气去抢其他各国的土地。

    可惜,和平总是短暂的,仅仅维持了几个月,战争就理所当然的爆发了。

    陈轸接着道:“赵国这一动,就是将注意力放在了中山国,如此一来必然会对各国封锁秦国的事情放松警惕。”

    “此战无论结果如何,秦国都有数种选择,支持燕赵攻打中山,趁机与燕赵交好,或者也可趁大战之时,趁机攻打赵国蔺地,在河水的东面打开一个通往东方的缺口。或者也有可能会出兵韩国,逼迫韩国倒向秦国。”

    熊槐正色道:“也就是说,秦国很有可能会乘机打破寡人的封锁链。”

    陈轸点了点头。

    “众卿,若是秦国伐赵韩,我们楚国应该如何应对。”

    昭雎答道:“大王三晋是我们楚国封锁秦国的关键,现在我们还不能失去赵国,若是秦国伐赵,那我们联合韩魏共同救援赵国。同样,对于韩国也是如此,只能出兵救援。”

    见到楚王赞同,昭雎叹气道:“大王,其实不仅仅是秦国,臣更担心齐国。”

    “齐国同时与燕赵中山三国接壤,昔日齐国灭亡燕国,中山国同样也十分恐惧,但是因为中山国趁火打劫,从燕国身上拿到了太多的好处,所以中山国之前一直保持中立。现在,燕赵这一举动,很可能就会将会把中山国彻底逼向齐国,到时中山国与齐国结盟,那么齐国将会迅速恢复以前的影响力。”

    “大王,对比齐国与中山国结盟,臣还不是十分担心,臣更应该当心的是,齐国支持燕赵攻打中山,并且趁机与燕赵结盟,三国共同瓜分中山国。”

    熊槐闻言倒吸一口冷气,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不用说,楚国肯定就会失去赵国。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更可怕的是秦国同样以受害者的身份插上一脚,到时候秦齐燕赵四国结盟,这···

    景鲤迟疑道:“司马所说的情况,应该不会发生,若是齐国也攻打中山,那么中山国肯定没救了,但是齐国难道就担心燕国复仇吗?”

    昭鱼赞同道:“令尹所言不错,齐国对燕国来说,这是灭国之仇,就算齐国不担心燕国复仇,但是看燕王现在对燕国的策略,怎么看都不像是会把灭国的仇恨遗忘的样子,燕国应该不会答应与齐国的结盟的。”

    陈轸道:“大王,虽然令尹与司空所言不错,但是也不可不防,依臣之见,需要牵制齐国,让齐国分身乏力。”

    熊槐赞同道:“不错,就目前来看,齐国与燕赵结盟的机会太少,但是也不可不防。”

    “传寡人之令,派出使者前往燕赵两国,宣布楚国对两国行动的支持,并派出使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