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令柱国,齐国已从魏国撤军,援兵到来在即,那就撤兵吧。”

    “另传令司败,齐军撤回国内后,大军西移,逼迫秦军退兵,结束这场战争吧。”

    “唯。”

    汾阴。

    张仪与魏章正在后方观看秦军攻城。

    魏章叹气道:“相国,齐国来讯,不久前楚越两国大军攻克下邳城,齐军败退,随后齐国从魏国撤军打算回师自救。”

    “如今东方的楚魏韩三国联军正在收复魏国的失地,一旦齐国退回国内,恐怕三国联军会西进···”

    “唉!”张仪长叹一声,良久,道:“齐军已退,我秦国独木难支,退兵吧。”

    “末将领命。”

    魏国大梁。

    魏王得到秦齐两国撤兵的消息,顿时喜笑颜开:“相国,战争结束了。”

    “犀武在汾阴顶住了秦国的攻击,这说明我们魏国打造的河水防线并没有问题,未来只要交好齐楚两国,那么寡人就无忧了。”

    田需露出一副轻松的表情:“好···好····好···”

    魏王吐出一口气,看向田需:“相国,你说···”

    魏王话还没有说出口,立即露出惊恐之色。

    之见田需笑意还浮在脸上,接着全身无力的倒在地上。

    “相国···”

    魏王如弹簧一般跳了起来,冲到田需身边,扶起田需:“相国···”

    ······

    “什么?田需死了。”正在撤回楚国的唐昧闻言大吃一惊。

    田需的死亡,不仅是魏国的重大损失,也是楚国的重大损失。

    田需是惠施的学生,接收了惠子在魏国的遗产,在魏国势力强大,威望很高,两度出任魏相,是魏国之中重要的亲楚派人士。只要田需还在魏国,楚国想要拉拢魏国,实在是不要太方便。

    而现在,魏国这个盟友对楚国很重要,也就是说,接下来魏相的人选,对楚国至关重要。

    那么楚国支持谁来做魏相呢。

    唐昧想到了与自己同路,被魏王派去楚国表示谢意的楼庳。

    唐昧向外大声道:“来人,请魏使楼庳想来相会,另快马传讯大王。”

    楚国郢都。

    熊槐看着众臣道:“众卿,魏相田需死,如今魏国前来拜谢楚国的使者楼庳已经于中道回国。对魏相的人选,楼庳一向都是魏国的亲楚派大臣,寡人打算支持楼庳担任魏国相国。”

    “但是寡人有些当心,楼庳此人的威望不足,远远不足以压倒魏国群臣。而魏王此人不仅耳根子极软,而且如昔日从魏国传出的谣言所说: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所以,若是没有一个强势的相国,寡人还担心魏国会朝令夕改,反复无常。”

    熊槐本来想让公孙衍回到魏国继任相国,但是武卒的训练时间太长,哪怕公孙衍现在每日都住在军营之中,亲卫的训练才训练一小半,战阵之法这才开始不久。

    若是用一支强军换一个魏国,那自然是可以的。

    可是用一支强军拉拢一个注定会背叛的盟友,那还是算了。

    对于这个问题,群臣最后也没有给出什么好的办法,盟友的内政,只能影响,而不能强势插手,要不然散伙会更加快。

    与此同时,张仪魏章也回到了咸阳。

    秦国咸阳。

    “大王,臣等未能攻克汾阴,臣等无能,特向大王请罪。”

    大殿之中,张仪、魏章向秦王下拜请罪。

    秦王叹气道:“相国请求,此战非你们之过。河水凶险,本来就很难渡过。而这些年,我们秦国攻打韩魏两国太急,导致两国对我们秦国充满警惕,戒备森严,久攻难下,也在意料之中。”

    “令寡人没有想到的是,楚国的援军居然会如此之快,更令寡人没有想到的是,魏国居然如此硬气,死抗到底。”

    张仪二人起身后,秦王询问道:“相国,不久前魏相田需猝死于魏宫之中,如今魏国大臣翟强向寡人求助,希望寡人能支持他返回魏国争取魏相一职,不知相国以为如何?”

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 
“唉!可惜田需死的太晚了,若是田需在秦齐两国攻打魏国之前就死了,那么这次说不定就成功逼迫魏国倒戈了。”

    张仪心中默默的感叹田需死的太晚,然后摇头道:“大王,依臣看此事成功的机会不大。”

    “虽然田需这个敌视我们秦国的大臣死了,但是魏国国内亲齐楚派势力依旧不容小觑,而且在我们秦齐两国刚刚攻打魏国的情况下,以魏国与楚国的友好关系,魏国断然不可能会用亲秦派大臣的。”

    “所以我们秦国若是支持翟强,不仅不会达到目的,还会极大的恶了新任魏相,让其更加敌视我秦国,支持翟强一事不可行。”

    秦王点点头,这事他自己也认为很悬,只是想问问张仪有没有办法,结果和自己一样,也没有办法。

    张仪顿了顿道:“大王,臣不担心楼庳成为新任魏相,更担心的是楚国支持公孙衍继任魏相。”

    “公孙衍···”秦王嘴角一抽,顿时感到恶心无比。

    虽然公孙衍昔日曾帮助秦国夺取了魏国的河西地,但是自从公孙衍因为与魏国有勾结,牺牲秦国利益来帮助魏国后,就被自己驱逐。

    结果,不想秦国在关东出现一个死敌。

    若是公孙衍继任魏相,那么魏国的国策肯定与田需在魏相时结齐楚以抗秦的策略不同,肯定会进一步演化成连同三晋楚国一同进攻秦国的。

    那么秦国永无宁日矣!

    想到这,秦王脸色很不好看:“相国所言正是寡人所担心,不知相国有什么办法能阻止这剑事情发生。”

    张仪点头道:“大王,现在魏国与楚国是一个紧密的同盟,魏王接下来挑选的魏相,肯定是一个亲楚国大臣,以免魏国与楚国的关系出现裂痕。”

    “所以,与其让楚国送公孙衍回到魏国,莫不如请齐国出手,让齐国同样也支持楼庳继任魏相。楼庳此人,除了与楚国交好外,与齐国的关系并不差。”

    “对我们秦国来说,魏相的人选,公孙衍不如楼庳,楼庳不如翟强,既然翟强不行,那么就让楼庳上吧。”

    秦王思索了一会儿,开口道:“相国所言不错,那就支持楼庳吧。”

    “不过,相国,寡人从来都没有把魏国放在心上,令寡人耿耿于怀的只有楚国,如今这次计划失败,不知相国可有新的计划,能为寡人削弱楚国。”

    张仪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大王,臣在归来的路上思索良久,思考楚国这个与天下大部分国家全都接壤的国家,为何同时与我们秦齐两个大国开战,并且还能战而胜之。”

    “臣的结论是,这是因为楚国的力量并没有分散的缘故。而臣曾经考虑楚国的弱点,发现楚国的缺陷显而易见。”

    “楚国与我们秦国不同,不是四塞之国,我们秦国能攻击楚国的巫郡、汉中、丹淅地区;韩国能攻击楚国的邓宛叶等地;魏国可以攻击楚国的陈蔡等地;齐国能攻击楚国的淮北;越国能攻击楚国杨汉淮南等地。”

    “而更加令人绝望的是,楚国的领土,方圆五千里大小,边境线长达千余里,所以,要想完全守住楚国的领土,这就需要百万大军才勉强足够。而楚国的核心地带,不过区区两个地方,一个是江汉之间,另一个是江淮之间,两地之师加在一起,不过五六十万而已。”

    秦王听的连连点头,处在这样的环境,无论是谁头痛。

    昔日天下攻秦,因为秦国四周都有坚固的险关,所以各国有百万大军,也拿秦国没办法。

    而齐国这个号称二十万大军就可以守住的东秦之地,结果在天下围攻面前不堪一击。

    至于楚国这种四面都漏风的国家,那就只能呵呵。

    “相国,你说的情况寡人也知道,楚国人少地盘大,难以守住这么庞大的领土,可是现在楚国与临近的韩魏越三国同时交好,只需面对秦齐两国则可。”

    “这一次事实证明,即使没有燕赵两国帮助合纵联盟,我秦齐两国对阵楚魏韩越四国,依旧处于下风,奈何不了楚国啊。”

    张仪点头道:“大王,臣的计划是继续分化合纵国。”

    “韩魏两国地处中原,是我们秦齐楚三国都需要拉拢的对象,只要哪一个国家能获得韩魏的支持,那么就意味着获得了争霸的主动权。这次我们秦齐两国一动,楚国便立即出兵援助,便可知楚国对魏国的重视。同理,楚国对韩国也会如此。”

    “大王,魏韩两国之所以倒向楚国,不是因为楚国仁义,而是因为之前我秦国逼迫太盛,并且齐国吞并了燕国。”

    “魏国之前外交策略,自惠施担任魏相以来,都是以抵抗秦国为核心,连楚结齐以自保。”

    “到了现在,我秦国难以离开关中,而齐国已经吐出燕国,所以魏韩两国投靠楚国的前提已经不复存在。”

    “魏韩之所以还与楚国紧密相连,不过是因为害怕我们秦国兵出函谷关,或者渡河东进。”

    “所以,如果我们秦齐两国接下来的出兵目标集中在楚国方向,并且拉拢魏韩两国,那么用不了两三年,这两个国家就会自己与楚国渐行渐远。”

    秦王沉默许久,而后感叹道:“这依然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啊,不过相国你说的对,先前是寡人急躁了。”

    接着,秦王问道:“那么接下来如何?”

    张仪咽了咽口水,接续道:“大王,如果魏韩两国能保持中立,那么剩下的就只剩下越国。”

    “越国也是霸主遗业,实力不弱,并与楚国的矛盾难以调和。越国先前数十年一直与楚国作战,可谓世仇,所以越国是很容易就可以拉拢的。”

    “上一次天下伐齐的时候,虽然我们请越国攻击楚国东面的请求被越国拒绝了,但是我们派去越国的使者却受到了越王的优待,这说明越国始终保持对楚国的警惕。”

    “若是我们秦齐两国再次拉拢越国,并且越国淮南的失地为条件,那么越国肯定会心动的。”

    张仪见秦王露出了然之色,声音徒然提高了数分:“大王,臣的计划是,利用楚国地大兵少的弱点,使用之前吴国的策略,秦齐两国在东西两面骚扰楚国,以消耗楚国的国力。”

    “楚国国力下降,士卒疲敝之后,那么不仅是我们秦齐两国有机可乘,同样也是魏韩越三国的机会。只要楚国露出疲态,那么我们就以楚国为诱饵,邀请其他各国共同围攻楚国。”

    “在此期间,我们秦国只需做两件事,一是离间楚国与各国的关系,二是与齐国骚扰楚国。”

    “好。”秦王思考了片刻,点头道:“相国,这件事寡人就交付给你了。”

    “臣领命···”

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来() 
四月。

    南方的暖意总是比北方来的早一些。

    和煦的春风吹在公子玉的身上,却没有带给他半丝温暖。相反,此刻,他全身都在发寒,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

    不久前楚越联手削弱齐国,可谓大获全胜。

    两国的劫掠行为,自然让两国的士卒与将领全都狠狠的赚了一笔,而打败齐国名将匡章的功劳,更让参与此事的人名声大噪。

    越国公子蹄身为本次伐齐的越国副将,自然名利双收。镀金归来后,大有一举成为越国名将的架势,受到了吴城勋贵的追捧。

    站在船头,身边的景色不断东退,望着西方,现在公子玉的脑袋和内心一片火热,渐渐地驱散了身体的寒意。

    现在,公子玉正在一路向西,前往楚国郢都。

    不久前,难以忍受吴城那种气氛的公子玉,在忍无可忍下,正式向越王提出加强楚越两国的友好关系,楚越两国互换大臣。

    于是,得到越王的同意后,作为越国对楚国的联络人,公子玉决定亲自访问楚国,以获取楚国对自己的支持。

    熊槐得到越王长子亲自来访的消息,顿时大喜过望,这可是楚越两国关系更加亲密的象征啊!

    为此,在昭滑与鄂君的建议下,熊槐决定给予公子玉他国太子身份的待遇,以楚国太子横为使,亲往郢都城外的渡口迎接公子玉。

    城外渡口。

    太子横与上官大夫在渡口不远处相对而坐,上官大夫正在述说着,而太子横则在一旁不断的点头。

    这是太子横行冠礼后接受的第一件任务,为了避免太子出现失礼的情况,熊槐特意以上官大夫为副使,辅佐太子。

    不久,渡口来人:“禀太子,越国使者已经下船上岸。”

    太子横面无表情道:“好,知道了。”

    侍从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