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其中不务农的百姓也要粮食,砍掉一千多户,那么还剩下十万石,接着还要上交楚王一部分包括祭天祭祖祭神在内等活动所必需的供奉,再加上每次打战还要出粮出人,那么这十万石粮食还能剩下五六万石粮食,算是太平年景了。

    同样,这五万石粮食也不能全部留下,因为封君内部的官吏军队全归封君自己负责供养,尤其是相以及司马等这些重臣,他们全是为了财富才投靠的,花费本来不轻。

    另外,征召百姓在领地内修建城池道路等,全都是封君自己负责。

    这样一算,其实五万石粮食,就算是碰上丰年,栋君也得花两年的时间才能存足,若是大战数年再加上遇上饥荒,那就坑了。

    栋君正悔不当初,将大部分的储粮都卖给了太府,心中估算献给楚王五万石还是三万石粮食的时候,就听着叶侯开口。

    “大王,既然金君领地不产粮都捐献了五万石粮食,而且臣听说孟尝君一口气献给齐王二十万石粮食,所以,臣也不敢落后,愿献出二十万石粮食。”

    叶侯的语气平淡而有力,与孟尝君父子两代人的积蓄不同,叶侯已经历时百多年,积蓄雄厚。

    叶侯的话音落下,栋君詹阳君顿时一僵,面色苍白,一副惊吓过度的样子。

    他们这才想起来,在场的六个封君,不仅有金君这种不产粮的,还有叶侯这种盛产粮食的。

    叶侯本来就是一个大封君,而且还与王室亲近,并且叶地也是一个产粮重地,因为当年叶公在叶地修建了大量的水渠。

    二十万石粮食······

    要命···

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 
    熊槐听到叶侯愿意拿出二十万石粮食,顿时大喜:“叶侯果然是寡人的肱骨之臣!”

    叶侯淡淡的笑着拱手道:“能为大王分忧,这是臣的荣幸。”

    叶侯说着,眼中的余光不由撇了撇一旁的栋君与詹阳君。

    这次楚王召集他们六个封君来,本来就是为了教训一下栋君他们,并提醒其他贵族,叶侯自然会为楚王分忧。而且二十万石粮食,对叶侯来说,虽然也是一大笔粮食,但是并不伤筋动骨。

    再说,大家全都心中有数,这次粮价上涨,并不是楚国缺粮,而是为了限制齐国,所以,叶侯也不担心楚王在秋收以后还不上粮食。

    叶侯说完,阴君与盛君对视一眼,接着,阴君开口道:“大王,臣愿献上十万石粮食,以备国用。”

    盛君紧跟其后,道:“大王,臣愿献上七万石粮食。”

    栋君詹阳君听着阴君盛君的话,顿时心惊肉跳,阴君这是要顺着楚王的意逼迫他们俩啊!

    熊槐闻言顿时笑了笑,这阴君盛君果然善解人意。

    虽然他们出的粮食没有叶侯多,但是熊槐心中也清楚,阴君盛君比不得叶侯,不仅封地的人口封地全都不比叶侯,而且粮食产量也比不上叶侯,其中阴君的的实力又要比盛君强上一筹。

    如果说叶侯一次性拿出二十万石粮食还犹有余力,那么阴君二人所拿出的粮食,就已经快接近他们的极限了。

    “阴君、盛君二位贤卿有心了。”

    说着,熊槐面无表情的看向身下还未开口的二人,没有任何言语。

    二人沉默了一下,感到殿中略带压抑,连呼吸斗由一些急促。

    现在他们哪能不知道,其他的四位封君就是楚王为他们两设下的标准。

    论领地实力,他们与阴君相差不大,而且都与金君这种主要收入靠冶铁的封君不同,他们也是靠种地收税的。

    所以说,既然阴君拿出十万石粮食,那么他们俩,也应该拿出十万粮食。

    只是,若是没有卖粮以前,倒也勉强够了,但是现在,若想维持领地稳定,他们俩最多也就能拿出两三万石粮食罢了,五万石粮食,已经接近极限了。

    再多···

    就要向其他封君购粮了。

    可是,他们俩也就差不多卖了五万石粮食左右,而且还是以市价的八成卖给楚王的。现在用十成的价格购粮···

    这不仅恶了楚王,还亏出去一大笔钱。

    就在二人隐隐下定决心准备大出血之际。

    熊槐见栋君二人已经有所决定,抢在他们之前开口道:“诸卿,如今楚国缺粮,但是齐国狼子野心,趁机抬高粮价,如今各国粮食全都流向齐国。所以,寡人决定抬高粮价,将粟米价格抬到一百三十钱。”

    此言一出,栋君詹阳君原本纠结的脸顿时变得苍白,以一百三十钱的价格向其他封君购粮,这已经不是让出血而是断臂了。

    想着,栋君突然意识到楚王将这个消息提前告知他们,或许就是网开一面,没有把他们往死里逼。

    既然楚王网开一面,那么···

    栋君盛君相互一望,心有灵犀一般,双双走到大殿中,拜道:“大王,臣有罪!”

    熊槐眼睛半眯着道:“两位贤卿何罪只有?”

    栋君应道:“大王,这几年来,臣因为食用面粉,耗费巨大,以至于手中缺粮。如今楚国有事,臣本应为国效力,但是如今臣已粮可用。”

    “所以,臣请大王开恩,让臣拿出五万石粮食,然后再向太府献上千金,以资国用。”

    盛君亦道:“大王,臣也是如此,愿献上五万石粮食,外加千金,以备国用。”

    熊槐冷冷的看着二人,这一千金,比起二人牟利所得,还差了一些,但是如果加上这五万石粮食,也就差不多了。

    只是这粮食是借的。

    良久,熊槐开口道:“好!”

    ······

    金君等六位封君离去后不久,熊槐就等到斗由进来。

    斗由坐下后,熊槐问道:“如何?”

    斗由应道:“大王,栋君詹阳君已经向臣说明,愿意借五万石粮食以备国用,并以目前的粮价为标准,支助太府千金购粮,等今年秋收以后,再归还他们粮食。另外,二人听闻太府缺钱,愿献出千金以资国用。”

    熊槐听着后面一句话,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算他们识相。

    “将这个消息传给广陵的鄂君,让鄂君把栋君詹阳君献金的事情传给逯君四人,让他们四个人看着办吧。”

    “另外,将这件事散步出去,别让其他的封君又有不长眼的!”

    斗由拱手道:“唯!”

    接着,熊槐继续说起齐国的事情,道:“自从齐国粮价涨到一百二十钱一石,已经有二十来天过去,直到现在,齐国一直没有降价吧?”

    “从齐国传回的消息,正是如此。”斗由点头应道。

    “而现在寡人已经对越线的封君敲打了一番,所以···”熊槐看着斗由道:“所以寡人决定继续涨价,免得麦米成熟后,各国的麦米全都流入齐国!”

    斗由应道:“臣领命。”

    齐国。

    听到季子的禀报,齐王冷冷的一笑,道:“季子尽管放手去做,楚国要涨价,难道寡人还会怕他,比钱财,寡人不惧任何国家。”

    “传令,立即将粟米与麦米的价格涨到一百五十钱,寡人倒要看看,楚王是不是敢继续与寡人抬价。”

    季子迟疑了一下,开口道:“大王,粮价涨到一百五十钱,以齐国的财力,自然能坚持下去,但是,臣担心,齐国的百姓恐怕会难以承受。”

    “原本我们将粮价涨到一百二十钱,百姓们就怨声载道,若是继续涨三十钱,若是与楚国僵持数月,直到麦米收获,臣担心许多百姓会因此而破产。”

    齐王一滞,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面色沉重。

    百姓难堪其负的问题,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若是为了麦米而失去民心人望,即便获得大量的麦米,恐怕也得不偿失。

    想着,齐王开口问道:“季子,这个问题的确不可不察,不知季子可有解决之法?”

    ps:昨日出现一个失误,哪陵君被灭族我自己也给忘了,导致出现死而复生的情况,多谢书友提醒!

    已修改,致歉!

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虑() 
    季子对这个问题已经想了许久,此刻听到齐王询问,便应道:“如今这么高的粮价并不是因为饥荒造成,而是因为我们强行涨价所致。”

    “所以,对以种田为业的农夫来说,粮价高涨暂时对他们有利。而对其他百工之人,小商人,以及许多下层士人,全都是不利的,百钱的高粮价持续一两月倒也勉强能接受,可是价格再高时间再长,那么这些人可能就会因此破产。”

    “而这些人一般都居住在城中,所以,臣建议,重新在城中清查人口,将每户的人口查清,发放身份证明。然后每月的初一十五向百姓售粮,凭身份证明,以每石四十钱的价格,向百姓出售半月的口粮。”

    “一则维持百姓日常所需,二则体现大王爱民之意。”

    齐王沉吟了一下,所谓的清查人口,其实只是清查流动人口,城中定居的百姓,基本上都已经早有记录,所以此事并不难。

    令齐王担忧的是另一件事,想着,迟疑道:“季子,这个办法不错,只是,寡人还有疑问,若是有百姓虚报人口多买粮食,并且通过低买高卖从中获利怎么办?”

    季子应道:“大王,臣只听说过隐瞒人口,逃税漏税的,至于增报人口可以获利的。粮价乃是根本,难道会一直如此之高吗?再说,众所周知,麦米即将成熟,到时粮价下跌,难道多余的人口就不需要交人头税了吗?一旦战事爆发,难道百姓就不用出人作战吗?”

    “至于低买高卖的事情,只需下令,拒不接受收购低于一百石的小额粮食即可。”

    “如此一来,自然也就不会给百姓可趁之机!”

    齐王仔细想了想,开口道:“好,就按季子的意思办。”

    楚国。

    陈轸将齐国的消息禀报完,然后退在一边静静的等待。

    听到齐国已经将粮价涨到一百五十钱,熊槐心中除了震惊,还是震惊。不过,听到最后齐国对百姓进行限量低价售粮,熊槐心中除了佩服,还有一丝淡淡的迟疑。

    想着,熊槐看着陈轸道:“陈卿,齐国涨价涨的如此之快,几乎是得知楚国涨价的瞬间,便立即进行涨价,一直维持比楚国高的粮价。更关键的是,齐国的粟米价格与麦米一样,这与楚国的情况一致。”

    “寡人怀疑,这齐国是不是已经发现快速制作面粉的石磨了?”

    陈轸的眼中露出一丝凝重,应道:“大王,此事臣也有所怀疑,已经派人去查探,看看齐国是否也有能快速制作面粉的办法,无论是石磨还是其他东西。”

    “只是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齐国各处并无异常,也并未出现一些奇怪的地方,或者大规模的抽调工匠。”

    “虽然此事目前暂未得到确认,但是,齐国粟米的价格与麦米一样,就说明了很大的问题。”

    熊槐点了点头,楚国也不傻,这几个月来,齐国一直保持麦米与粟米同价,很明显就足以说明问题。

    天下各国除了楚国,没有那个国家一直维持麦米与粟米等价的。

    想着,熊槐看了一眼李秋,吩咐道:“将令尹、太府尹入宫,寡人有事相询。”

    李秋行礼道:“唯!”

    不多时,景鲤与斗由一同进入宫中,见陈轸已经在殿中,心中有了猜测。

    楚王找他们俩进宫,而且还与陈轸有关,无疑就是跟齐国粮价有关了。

    礼毕。

    熊槐将情况介绍了一遍,然后问道:“令尹,太府尹,寡人担心齐国已经发现快速制作面粉的方法,若是情况属实,那么在未来,麦米成熟之时,恐怕齐国全力愚楚国竞争麦米,这是寡人所不愿意见到的,不知诸卿何以教我?”

    景鲤斗由闻言,顿时一惊。

    如果齐国真的发现了一种快速制作面粉的方法,那么就需要重新评估齐国的购粮活动。因为接下来不仅仅是今年麦米成熟后,齐国会与楚国竞争,而且在面粉制作面粉公开以前,齐国每年都会与楚国竞争。

    齐国的财富,楚国肯定比不上,这样一来楚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各国的麦米流入齐国。对此,肯定不能忍。

    景鲤沉默了一下,开口道:“大王,此事既然还没有确认,那么会不会是齐国因为在各国收购不到粟米,又因为我们楚国的麦米价格太高,所以齐国在缺粮之下,不得不出此下策,效仿楚国将粟米麦米等价,一向各国收购麦米。”

    熊槐想了想,开口道:“令尹所言也并非没有可能,不过,万一齐国真的有所发现呢!”

    “这······”景鲤面色沉重,他知道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