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军的消息,宋国大军在襄丘被魏将成陵君所阻,宋军正在准备攻打襄丘。”

    “秦国传来消息,楚韩两国出兵魏国后,秦国以魏章为将,率领咸阳的秦军支援上郡的甘茂,秦赵两国战端再起。”

    晃晃然,近一个月的时间悄然而去,魏国也在各国的围攻下死扛一月之久,依旧未向楚国低头。

    不想,就在赵国准备就绪,即将攻打濮阳的时候,竟然发生秦国攻赵的事情。

    “秦国这么快就出兵了!”熊槐一惊。

    这秦国出兵的时间大大超出了楚国的预料之外。

    原本,按照楚国的设想,赵国大举进攻卫国,上郡陷入无援境地,秦国肯定会出兵攻打上郡的。但是,上郡有乐池率领的赵军以及各国援军在,短时间内还可守住一段时间,所以,秦国的出兵时间,应该是在赵国正式围攻濮阳后,等赵军陷在濮阳后,这才出兵攻打上郡。

    结果,现在赵国还没有攻打濮阳,秦国这就出兵了。

    另一边,唐昧大喜的笑道:“大王,秦国出兵赵国,对我们从滕地退兵是一大好事。”

    熊槐一怔,问道:“司败这是何意?”

    唐昧拱手道:“大王,原本,我们以为秦国会在赵国强攻濮阳的时候才会出兵,这样,赵国在卫国未下,上郡难守时,就会陷入首尾难顾之中。那时,赵国或许才会用上郡拖延时间,而主力强取卫国,用上郡换卫国,赵国还能大赚一笔。

    现在则不然,赵国还未攻城,而秦国就已经来袭。卫国虽小,但卫国本身并非没有自保之力,而且一直都对赵国抱有戒心。所以,赵国难以在短时间内难以攻克卫国。而上郡被秦国统治数十年,再加上秦军凶悍,臣敢预测,秦国攻下上郡的时间,肯定比赵国攻打卫国的时间快。”

    熊槐闻言精神一振:“司败是说,目前的情况下,赵国很有可能会放弃攻打卫国的计划,而会先保住上郡。”

    “正是如此。”唐昧应着,顿了顿,继续道:“大王,只要赵国顶不住秦国的压力,无论是从卫国退兵,还是借我们楚宋韩三国之力先压服魏国,都可以让我们从滕国抽身。”

    熊槐点了点,笑着对陈轸道:“陈卿,你那边密切关注赵国的情况,赵国已有行动,立即来报。”

    “唯。”陈轸应道。

    两日后。

    “大王,不久前,赵王在燕赵边境再次与燕王会盟,接着赵王返回代地,亲自率领代地大军驰援上郡。另外,因为秦国的缘故,卫国的赵军决定暂缓强攻濮阳,目前赵军主将正在对卫国围而不攻。”

    听着陈轸传来的消息,熊槐顿时一惊。

    思绪良久,熊槐才开口道:“诸卿,寡人感觉不对劲,赵王这是准备要强取卫国啊。”

    景翠闻言迟疑道:“大王,赵国那边的确有问题,代地的赵军一直是赵国用来防备燕国中山国以及北面的胡人的。就算燕赵结盟,赵国不用防备燕国,但是中山国以及胡人呢?燕赵会盟,在燕国刚刚与东胡人大战一场的情况下,赵王借燕国的实力防备胡人以及中山国的策略,恐怕难以成功。”

    公孙衍点头道:“大王,柱国所言甚是,一旦胡人与中山国对代地出手,恐怕赵国会有大难。”

    唐昧开口道:“只是,这种事情我们楚国也能想到,难道赵王会想不到吗?”

    说着,唐昧猜测道:“或许,赵国另有计划!”

    “另有计划?”听着唐昧的话,熊槐不由迟疑的点了点头。

    顿了顿,才继续开口道:“诸卿,不管赵国有何目的,寡人想知道,我楚国如何才能尽快从滕国撤走,体面而从容的撤回楚国。”

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赵之战() 
    唐昧闻言脸色一僵。

    当初君臣议事,景翠提出直接退回楚国,而他提出以进为退,结果楚王站在他这边,决定压服魏国才回国。

    现在,赵国不按常理出牌,魏国死扛着不愿低头,楚王已经越来越不耐烦。

    虽然楚王并没有责怪他,但是,他心中压力很大。

    熊槐开口之后,见诸臣全都沉思不语,等待一下,见无人开口,便向唐昧问道:“司败,眼下的局面,不知卿可有良策?”

    唐昧应道:“大王,臣怀疑赵王另有谋算,或许秦赵两国的战争很快就会有结果,那时,无论赵国是胜是败,魏国这边都会有结果了。”

    熊槐继续问道:“若是秦国有所准备,赵国计划失败或者赵国压根就没有计划,秦赵两国陷入僵持,则如何?”

    唐昧想了想道:“大王,若是一个月之后,秦赵两国还在僵持,那么臣以为可以派出使者前去燕国,请燕王出面对秦赵两国进行劝和。燕国与我们楚国交好,不仅是赵国的盟友,而且与秦国的关系也很好。

    所以,只要我们楚国与燕国同时对秦赵两国进行劝和,那么僵持中的秦赵两国必然会听从我们的劝和的。”

    熊槐点了点头,若在赵王亲自驰援上郡的情况下,秦国一旦难以快速攻下上郡,陷入僵持中,那么久难以攻克上郡。这个时候,楚燕两国劝和,秦王会听从的。

    想着,另一种可能又从心中冒了出来,熊槐担心的道:“司败,秦军的战力在各国中首屈一指,而且秦国这次还同时派出了甘茂与魏章两员大将,若是赵国顶不住秦国的攻势,惨败于秦,如何是好?”

    熊槐心中更担心的是,秦国此时伐赵,不仅有力的支援了被围攻的魏国,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赵国守不住,出现溃败的情况,在秦国的压力下向秦国服软,那么秦齐赵魏四国,很有可能就会组成一个与楚国对抗的联盟,这对楚国很不利。

    “这···”唐昧突然一惊。

    虽然楚王没有说赵国惨败于秦的后果,但是他也想到了,这结果肯定对楚国极为不利。

    正在唐昧还在思索间,公孙衍开口道:“大王,上郡对赵国来说,并非要害之地,从赵国打算用上郡换卫国就可以看出,上郡之于赵国,不过是可有可无之地。所以,赵国就算惨败于秦国,那么只要能保住肤施城不失守,能让赵国重新在河水东面的蔺地与离石建立防线,那么赵国就不会倒向秦国。”

    说着,公孙衍拱手道:“大王,臣建议,立即传令给上郡的将军景阳,让他一定要守住肤施城。接下来,我们只需继续对魏国施加压力即可。若是一个月之后,秦国未能打败赵国,那么我们就派出使者前去燕国。

    同时,也可以派出使者前去魏国,用楚韩联军攻下的魏地为条件,将大部分魏地还给魏国,小部分魏地交给韩国,让魏王主动认错,如此,我们楚国就能体面的从魏国退走,并且离间魏韩两国。”

    公孙衍话音落下,唐昧接着道:“大王,臣以为犀首之言可行。”

    景翠跟着道:“臣附议。”

    熊槐闻言长长一叹:“也罢,那寡人就再观望观望吧。”

    二十多天后,就在楚韩联军还在围困鄢陵,赵军还在围住濮阳,宋军依旧被阻襄丘的时候,上郡那边再次传来消息。

    “大王,上郡急报。不久前,赵王聚集赵国主力以及各国联军后,率军与魏章甘茂率领的三十万秦军决战。”

    说着陈轸微微喘了一口气。

    刚刚得到这个消息后,陈轸就急跑着前来禀报。

    熊槐听见赵王主动找秦军决战,顿时大惊失色,急忙问道:“战果如何,赵王是否有事?”

    “赵王无事。”陈轸摇了摇头,喘着气道:“不仅赵王无事,而且赵国还打赢秦军,这一战秦军大败,最后后撤三十余里。”

    此时,闻讯赶来的景翠等人听到此言,立即开口问道:“怎么回事,赵国竟然打赢了秦国,是怎么打赢的?”

    陈轸应道:“是胡人,赵王招募了三万胡人。”

    “胡人?”熊槐一怔。

    陈轸点头道:“正是如此。赵王在上郡聚集近三十万军队之后,与魏章甘茂约战,秦军欣然同意。大战中,赵王亲自指挥中军,以代地主将牛翦为左翼,以各国联军为右翼,同秦军决战。

    赵军因为赵王亲临,士气高涨,面对人数战力全都占优的秦军依旧不落下风,结果,大战正激烈的时候,赵将带佗率领的三万胡骑突袭秦军后方,秦军败退,不仅战死数万人,而且连大营都被赵军趁势夺去了。”

    景翠皱眉道:“不对啊,魏章甘茂也都是久经战阵之人,三万胡骑不在少数,怎么可能未被发觉呢?”

    陈轸答道:“柱国,秦军未能发觉胡骑的原因,在下也查到了。”

    见众人全都看过来,陈轸赶紧道:“原因就在这次胡骑进军的路线,赵王率领的代地援军是直接穿过赵国,经蔺地,渡河,才赶到支援上郡的。而胡骑则不然,他们没有经过赵国,而是从北面的阴山南下,昼伏夜出,这才在大战中杀到秦军之后。

    等秦军斥候发现之时,因为骑卒速度太快,秦军已经来不及重新部署阵型,顿时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景翠恍然大悟:“上郡的北面就是胡人的地盘,臣听一些商人说过,阴山难以行走,所以,秦军一定是重点监视蔺地肤施这一条路线,或者还会关注义渠国,然后见东西两面没有大军行军的迹象,便放松了警惕。”

    公孙衍点头道:“想来也是如此了。”

    唐昧还想说些什么,熊槐却摆了摆手,打断了诸将的议论:“诸卿,赵国大败秦军的事情,固然可喜。但,寡人想说的是,我们如何借用此事压服魏国,让魏国向我们臣服。”

    公孙衍笑道:“大王,这好办,如今魏国暗中的盟友战败,魏国必然大为震恐。臣请去一趟魏国,对魏王说以厉害,然后交还给魏国一些土地,定然能说服再次向楚国臣服。”

    熊槐笑道:“好,那就有劳犀首再走一趟!”

    公孙衍拱手笑道:“愿为大王效命。”

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绝低头() 
    就在公孙衍前去魏国大梁的时候。

    秦赵上郡之战的战况还在陆续传到滕城。

    秦军败退之后,赵王并没有继续找秦**队决战,而是一边率主力与秦军对持,一边让带佗带着万余胡骑,利用马速,趁秦军大营丢失,粮草不足,深入秦军后方,搅乱秦军的粮道,并四处劫掠。

    数日后。

    魏国宫中。

    公孙衍再次见到了魏王,对着眉心紧锁的魏王道:“大王,如今赵国大胜秦国,赵国上郡已然无忧,赵国是不会从卫国退兵的。而魏国遭到各国围攻,潜在的盟友秦国也被赵国击败,现在魏国已然没有任何援军。故,为大王计,不如就此罢手,先于齐国断交,在向楚王认错,楚王仁义,肯定会答应的。”

    公孙衍知道,现在楚国可没有闲心理会魏国,若是魏国此时收手,楚王最多也就嘴上骂几句,而不会有实际行动。

    等来年,楚国更加顾不上魏国了。

    但,魏王听着公孙衍的劝解之词,脸色只有冷漠。

    此刻,魏王默然无语的看着公孙衍。

    赵国打败秦国的事情,的确对魏国很不利。

    现在魏军都知道赵魏两国正在交战,而秦国同样也在与赵国交战,对魏国来说,秦国就是不是盟友的盟友。结果,秦国大败,这是对魏国士气的沉重打击。

    魏王不仅担心赵国会趁大胜之际,调兵南下趁机拔掉卫国,而且还担心秦国会因此战失利,不再继续与齐魏结盟,反而倒向楚国。

    按照魏王原本的设想,应该是秦国大败赵国才是。

    若是秦国打败赵国,赵国因此臣服秦国,然后秦齐赵魏四国结盟,接着赵魏两国拉拢韩国,如此,天下局势大变,魏国之危自然退去,接下来只等各国联合伐楚便是。

    如此,完美!

    想着,魏王长长一叹。

    万万没想到,这一次,秦国竟然败了,作为战胜国的赵国,与楚国隔得太远,对攻打楚国的事情并不热衷,现在想要让各国一同攻打楚国就难了。

    魏王心中隐隐有些后悔,背叛楚国是不是太早了。

    只是魏国现在回不了头了。

    在楚国已经号召各国围攻魏国的情况,楚魏两国的关系彻底破裂,若是齐魏再断交,万一楚国休息一年之后,接着再次攻打魏国,那时,魏国还能再找谁求援。

    秦齐赵韩?

    这四国哪个国家会出兵救援?

    想到这,魏王咬着牙,摇头道:“犀首若是来与寡人叙旧,寡人欢迎,若是犀首只是来劝寡人投降,那么请犀首自便吧。”

    公孙衍一惊,诧异的看了魏王一眼,不想魏王回绝的如此坚定,连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