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了四五步,景鲤突然开口问道:“贤侄,不知秦王可还在府中?”

    张信摇了摇头:“大王不久前已经离去,为先父安排葬礼去了。”

    景鲤闻言点了点头。

    此时,秦宫中,从张仪府中归来的秦王荡,面色带着哀伤之色,脸上一片沉重,而透过他的眼睛,却能发现他眼神中带着一丝窃喜,二分轻松,三种情绪,十分复杂。

    而秦王荡的对面,樗里疾同样神色复杂,与秦王荡喜忧参半不同的是,樗里疾心中的喜意远远超过了难过。

    至于魏章甘茂二人,此刻十分沉重。

    殿中的气氛很凝重,众人全都沉默不语。

    良久,秦王荡打破了沉静,开口问道:“相父突然逝世,寡人心中甚是悲伤,但是,相父乃是寡人的股肱之臣,秦国的群臣之首,对秦国影响极大,不知诸卿何以教我。”

    樗里疾闻言立即急不可耐的抢在魏章二人开口之前出言道:“大王,相国去世乃是我秦国的不幸,为了防止他国趁机攻打秦国,臣以为应该立即重新确立相国的人选,以稳定秦国上下,安抚人心。

    另外,秦楚两国联盟的事情,理应召见楚国令尹前来确认,然乎向各国宣布,以震慑三晋。

    最后,不久前我们秦国被赵国打败,而赵国却因为东面的事情而割让两城讲和,为了避免赵国趁机来伐,需要派出一位重臣前去上郡坐镇。”

    另一边,魏章出言道:“大王,相国乃是百官之首,不可或缺,理应立即另立相国,以稳定人心。”

    甘茂最后拱手道:“大王,臣附议。”

    秦王荡闻言点了点头。

    接着,秦王荡的目光从面前的樗里疾三人脸上一一扫过。

    樗里疾见秦王率先看向他,面色不变,但心中胸有成竹,之前张仪称病的这段时间,秦王有事都是找他商议,国中事物也是由他处理,此时相国的位置,他十拿九稳。即便秦王的目光从他身上离去,也并无多少惊慌。

    当秦王荡的目光从樗里疾身上转到魏章身上时,魏章察觉到秦王的目光,顿时气息有些散乱,心中紧张不已。

    论资历,论地位,魏章都有接替张仪相国之位的可能。

    虽然刚刚秦王先看向樗里疾,虽然秦王也更亲近樗里疾,但是魏章觉得樗里疾有一个极大的缺点,那么就是他是秦王的叔叔。

    若是樗里疾担任相国之位,恐怕秦国上下无人能抗衡樗里疾了。

    想着,魏章心中渐渐有了一些期待。

    可惜的是,此时秦王的目光又从他身上离去,飘向了一旁的甘茂。

    魏章心中略感失落。

    同样察觉到秦王的目光,但甘茂心中一片平静,没有任何变化。

    秦王将三人看了一个遍,然后收回目光,笑了笑道:“三位贤卿所言甚是,相国之位的确不能空悬,理应立即确定人选才是。”

    说着,秦王荡直接看向樗里疾道:“王叔,自从相父两年前养病时期,你就已经开始暂代相父处理国事,乃是有实无名的相国。现在相父猝然离世,那就请王叔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相国,继续辅佐寡人吧。”

    樗里疾闻言大喜的长拜道:“臣谢大王厚爱,必不负大王所托,忠心国事以报君恩。”

    秦王荡点了点头:“好,相国请起。”

    “谢大王。”

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辙() 
    樗里疾起身后,魏章心中虽有遗憾,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向樗里疾拱手一礼:“相国。”

    另一边,甘茂面带笑容,态度恭敬的向樗里疾行礼道:“相国。”

    樗里疾见状,立即回礼道:“日后,还请两位将军与疾一起,继续为大王效命。”

    魏章甘茂同时应道:“愿随相国为大王效命。”

    三人见礼完毕之后,樗里疾拱手向秦王行礼道:“大王,按照之前的商议,我们应该在与楚国结盟后,先派兵进攻义渠国,然后再挥师东进,攻打孤立的魏国。

    然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相国张仪的离世,极有可能会影响各国对我们秦国的态度,若是继续按照这种策略进行,实有不妥。故,臣建议,理应改变先后顺序,先进攻魏国,以亲近楚国,向楚国示弱,免得楚国再次联络三军封锁秦国。”

    秦王闻言一怔,心中顿时感到有些不妥,张仪昨夜才死,尸骨未寒,现在就改变张仪的策略,感觉有些不近人情。

    虽然如此,但秦王荡并没有立即开口拒绝,而是向之前同意攻打义渠国的魏章与甘茂问道:“二位贤卿以为如何?”

    魏章与甘茂对视了一眼后,全都露出一丝无奈。

    上次议事,樗里疾就与张仪争论不下,两边都是机会,无论先攻打哪里,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但因为张仪力主先打义渠,魏章因为是张仪举荐到秦国的缘故,只有紧跟着张仪这一条路。

    甘茂见此,不愿直面张仪与魏章,也就只好随大流了。

    万万没想到,这才过去没多久,之前声音似乎还在殿中回响,现在就得把之前说出的话吃回去,心理有些不好受。

    但,樗里疾的这个提议乃是他接任相国后的第一个提议,总不能直接反对吧。

    于是,魏章与甘茂同时应道:“大王,相国所言有理。”

    秦王荡见原本还支持张仪的二人同时倒戈,顿时无语。

    什么叫人走茶凉,什么叫食言而肥,这便是了。

    想着,顿时不禁有些心烦意乱,便开口道:“好,既如此,那么此时就交给相国处理吧。”

    樗里疾大喜的应道:“是,大王。”

    接着,秦王荡摆了摆手道:“相国,两位贤卿,相父与世长辞,寡人心中忧乱难安,今日议事就道这里吧。”

    樗里疾闻言立即拱手行礼道:“唯。”

    不久,樗里疾离开秦宫后,立即对在宫外等候他的门客吩咐道:“去请将军魏冉前来一叙。”

    “诺。”

    ······

    郢都。

    熊槐得到景鲤从咸阳传回的消息时,露出狂喜之色,真是瞌睡送枕头,正是时候了。

    原本,熊槐对张仪还很担心,担心楚国攻打越国之后,张仪会出来搅风搅雨,会迅速联合各国,组建连横同盟围攻楚国。

    现在,张仪死了,熊槐顿时松了一口气,没有张仪,公孙衍又在楚国,天下各国没有一个声望极高的说客,现在各国想要联合,那就非得需要长时间沟通不可。

    接着,熊槐幽幽一叹:“若是张仪再坚持一段时间,等寡人打下越国,张仪在联合各国的时候,死在魏国,或者死在齐国,那就更好了。”

    想着,熊槐又自嘲的笑了笑,天下哪有这种好事。

    顿了顿,熊槐下令道:“传令,请司空、司马等人前来议事。”

    “唯!”

    不久后,昭鱼等人便匆匆赶到。

    人齐后,熊槐向群臣看了一眼,笑道:“诸卿,令尹传回消息,不久前,张仪突然猝死···”

    “这···”

    “什么···”

    熊槐的话还未说完,殿中群臣顿时就发出阵阵惊呼。

    意外,太意外了。

    尤其是公孙衍,听到张仪的死讯,不仅感到意外,而且还突然生出一种怅然若失之感。

    这仇还没有报,仇人就全都死了。

    一想到这,公孙衍完全高兴不起来。

    过了一会儿,大殿中重新安静下来后,熊槐再次笑着开口道:“另外,令尹传回的消息,秦国那边已经答应我们的要求,同意出兵攻打魏国。”

    群臣闻言大喜过望,纷纷行礼道:“恭喜大王。”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向群臣问道:“诸卿,如今攻打齐魏两国的大势已成,秦韩宋三国全都已经答应楚国,下次一同出兵攻打齐魏联盟,剩下的,还没有入局的,就只剩下赵越两国。接下来,只要越国同意攻打齐国,那么寡人就可以一口将越国彻底吞下。”

    说着,熊槐看向景翠与昭雎等人,问道:“让越国同意伐齐并不难,寡人想知道的是,如何攻打越国,如何进兵的问题?”

    昭雎闻言立即从群臣中走出来,拱手道:“大王,若是越国答应出兵齐国,那么攻打越国就易如反掌。

    只要越国与齐国开战,那么我们就可以鼓动公子玉占据吴城,自立为王。而越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必然会率军南返,那时,我们就可以趁机与越军决战,越王在心忧国内的情况下,必然不是我们的对手。”

    熊槐点头道:“司马,攻打越国容易,但是如何调兵呢。

    接下来的一战,我们将同时面对齐魏越三国,楚国身为大战的发起国,无论是齐国还是魏国,全都需要派出兵力。同理,还有越国那边,攻打越国不难,但是,越国同样不小,江南淮南淮北,要想彻底占有这些地方,就需要大量的兵力驻扎。

    否则,若是楚国没有足够的实力控制割地,恐怕这些地方会反复不定。所以,接下俩应该如何出兵呢。”

    昭雎应道:“大王,从江南到淮北,地域实在是太长,必须要有所取舍。另外,我们灭亡越国之后,必然会遭到各国的干预,所以,淮北地区面对齐宋两国的军队,根本无险可守。故,臣建议,放弃淮北地区,控制淮水,力保淮南以及吴越两地。”

    “可以。”熊槐直接点头,没有半分犹豫。

    昭雎接着道:“此战的关键在越国,而且宜快不宜慢,不能留给越国组织抵抗的时间,也不能给其他国家反应的时间。故而,臣以为,攻打越国的兵力,最少也得二十万。另外,算上防备齐军大举南下支援越国的可能,臣以为,此战,江淮地区的总兵力不能低于四十万,否则,必然难尽全功。”

第四百八十章 战前准备() 
    “四十万?”熊槐大吸一口冷气,这比他心中认为的三十万楚军多出不少,于是,便迟疑看着昭雎道:“司马,四十万大军是否太多了。”

    “大王,四十万兵力不仅一点都不多,而且恐怕还有些少。”昭雎摇头解释道:

    “淮水以南的地方,已经被越国通知两百多年,就算还有不少吴人不服气,但越国的统治同样也根深蒂固。我楚国突然占领越国,必然会引发越国各地的不满,一旦有外力的干涉,越国割地必然群起反抗。

    就如同数年前齐国对燕国的占领,当各国决定救援燕国的时候,各国的大军还没有出发,燕国内部各地就纷纷起兵反叛,牵制了齐国许多兵力。所以,即便我们攻下越国之后,也需要留下重兵镇压越国。

    攻下越国之初,在越国境内的楚军不能低于十五万。三年之内,不能低于十万,否则,越国必将反复。”

    说着,昭雎又十分郑重的开口道:“大王,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攻打越国的过程中,必须先破越王伐齐的军队,而后再全面攻打越国。否则,若是我们攻占越国后,而越军主力尚存,那么越王一定会投靠齐国,然后与齐国合力南下。如此,即便四十万大军,也难以灭亡楚国。”

    昭雎说完,景翠接着道:“大王,司马所言不错,将越军引出越国之后,必先破越军主力,打掉越国的抵抗之心,震慑越国上下,让越国上下惊慌失措,并迅速攻占吴城,这才能速战速决的解决掉越国。

    否则,越王率领主力在外,一面与齐国联合,一面让越国内部的城守死守城池,那么这对我楚国的灭越计划就是灾难。”

    熊槐缓缓地点了点头,脸色沉重的道:“也就是说,等越国出兵伐齐之后,我们接着就要与越国决战。”

    说着,熊槐又想到一个问题,急忙开口问道:“柱国,司马,那么决战的地点放在何处。若是在越国攻打齐国的时候偷袭,一旦楚越两国决战,那么近在咫尺的齐国必然插手,如此,我楚军恐怕也很难一战而竞全功。而若是在淮南决战,那么越军就会溃散到越国各地,如此,无疑增加我们攻打越国的难度。”

    说到这,熊槐愣了愣,自问自答道:“也就是说战场已经确定,只能在淮北了。”

    景翠听到楚王自己说出答案,便点头道:“大王,正是如此,战场只能放在淮北,然后以水师封锁淮水,阻止越国溃军南下。”

    说着,景翠又拱手道:“大王,与越国的决战,最好能全歼越王率领的主力,这样必能大大的降低攻打越国的难度。”

    熊槐闻言点了点头。

    此时,殿中,昭雎再次进言道:“大王,能全歼越王之军自然是大善,但是全歼的难度极大。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要想歼灭对方,唯有数倍于敌,这才能见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