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齐王与储子的性格,他们没有这么好心,肯定别有所图。

    还有,宋国离陈地并不远,在齐魏两国与宋国的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那么齐魏两国只会逼迫宋国一起加入陈城的攻城战,然后逼迫宋军强攻陈城,以解心头之恨。结果,齐魏逼迫宋国交出薛地后,竟然会让宋国去攻打淮北。

    宋国的壮大,显然并不符合齐魏两国的利益。所以说,齐魏两国让宋国攻打淮北的唯一目的,那就是以宋国为饵。”

    顿了顿,公孙衍缓缓地开口道:“大王,虽然齐国已经出兵十五万攻打陈城,但是齐国依然还有余力。

    匡章在清河仍有两万齐军,而自从数月前越王臼渡海抵达淮北后,为了复国,在齐国的支持下征召了三万越军,这三个多月来,匡章一直都在为越国训练军队。淮北之地,齐国就有五万大军。

    此外,燕国从南部撤军之后,齐国在北地的兵力已经空余出来,加上魏国,再加上滕薛鲁卫这几个地方,齐魏两国还能凑出二十万至三十万大军。如果算上宋国,那么柱国一旦率军北上,最坏的情况,则是会遭到四十万以上大军的围攻。最终的结果,柱国要么突围而出,要么全军覆没。

    最好的情况,则是齐魏两国真的打算攻击宋国,然后柱国率军收复失地,与齐魏两国对持。接着,六国联军因齐魏两国的背叛而土崩瓦解。或者,宋国从一开始就已经被五国卖了,然后,我们依然需要与各国对持。”

    熊槐听到这,闭目沉思许久,然后睁开眼睛,问道:“三位贤卿怎么看?能否判断出齐魏两国的意图?”

    

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 
景鲤摇头道:“大王,臣无法猜测齐魏两国是怎么想的,但是臣知道,这几年来,我楚国屡屡伐齐,与齐国的仇恨极深。故,臣以为不能冒险。”

    公孙衍应道:“大王,现在的局势并不明显,或许此刻齐魏两国也在犹豫。但是,臣以为用兵之道,就在要做对方不愿我们去做的,而不做对方希望我们去做的。故,臣以为我们不能出兵!”

    “大王,令尹和犀首言之有理。”陈轸说着,迟疑了一下,开口道:“大王,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臣担心的是,齐魏两国为了推动我楚国伐宋,而会采用之前我们扰乱宋国的办法,通过群臣逼迫我们出兵伐宋。”

    此言一出,景鲤与公孙衍全都倒吸一口冷气,然后低着头,将目光瞥向楚王,闭口不言。

    熊槐见陈轸话音落下后,他们三人全都低着头,沉默不语,略一思索,就知道他们此刻在想什么!

    想着,便微微颔首,同时,脸上浮现出十分沉重之色。

    目前,陈轸所说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如今大战不过半年,已经有越来越的大臣在战事的压力下,出于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而走上投机冒险的道路。

    并且,熊槐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大臣会支持伐宋,以解决这场战事。

    若是他这个楚王一味的阻拦,与群臣背道而驰。

    那么,他很有可能就会被群臣抛弃。

    此时,熊槐突然想起从寿县返回郢都之时,齐国所施行的乱心之策,其目标也是直指他这个楚王。

    如果说之前的乱心计策还只是处在于谣言的层面,那么伐宋这一场辩论,就给了乱心之策施展的空间。

    若是伐宋之议,与之前的乱心之策真的搅和到一起。

    熊槐毫不迟疑,他肯定会众叛亲离,若是这种情况下,楚国爆发一场内乱,那么···

    楚国完了!

    而且···

    熊槐想起昨日太子一党的议论,毫无疑问,此事已经将太子扯了进来。

    想想宋国,宋国群臣已经楚国的支持下,准备推太子上位了。

    或许不久的将来,楚国也一样,诸多大臣在各国的支持下,也准备让太子取代他这个楚王。

    而要要想阻止乱心与伐宋合流,那么就只能让群臣相互争辩,难分胜负。

    他这个楚王万万不能直接下场。

    否则,那就只能学宋王了。

    想着,熊槐轻咳了两声,郑重的问道:“三位贤卿,不知你们能不能顶得住群臣的压力?”

    话音一落,公孙衍与陈轸立即看向景鲤。

    若是仅凭他们二人,早就被群臣淹没了,楚王真正问的是,其实是令尹景鲤能不能压制住群臣,不让楚王直接下场。

    此时,景鲤想起昨日太子一党加入辩论之后,群臣顿时激奋不已,瞬间就有超过一半的大臣支持伐宋。

    想着,不由脸色难看的道:“大王,若是仅凭臣出面,恐怕只能压制群臣一月,若是能请柱国司马上书议事,那么应该能压制群臣二三月。”

    “二三月?”熊槐不禁摇了摇头。

    然后熊槐沉吟了一下,看了看景鲤,又看了看陈轸,再次沉吟良久,才开口道:“陈卿,可知昨日,为何州侯等人突然参与伐宋之议?”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一滞。景鲤立即抬头看了看楚王,然后又看向陈轸,他今日入宫,就是为此而来,提防陈轸在楚王面前进太子的谗言。

    陈轸在熊槐三人的注视下,斟酌着道:“大王,臣听说不久前析君尹,还有阴君盛君等人的令尹,去拜访了州侯与潘君。”

    “嗯?”熊槐一怔,迟疑的问道:“如今叶公他们还在与秦韩联军对持,丹淅防线并无战事,他们为何主动参与此事?”

    “这···”陈轸听到熊槐的询问,低着头,没有回答。

    另一边,景鲤似乎以及知道州侯昨日突然参与此事的原因了。

    只是景鲤见陈轸没有把太子牵扯出来,于是张了张口,终究还是没有开口说话。

    而公孙衍则是直接闭上了嘴巴。

    熊槐见无人回应,顿时知道这事牵扯太子,他们不愿参与进去。

    于是,熊槐冷哼一声,以表达不满,然后便自己思考了起来。

    很快,熊槐便将丹淅之地的封君推动伐宋之战的目的理清了。

    显而易见,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也与郢都群臣一样,都想早点结束这场战场。

    只要楚国伐宋,无非胜败两种结果。

    楚国大胜,让齐魏两个震动,进而领兵回援,那么这场战事自然就结束了。

    若是楚国大败,那么留给楚国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从撤军割地赔款。

    如此,这场战争同样也结束了。

    而他们,只需坚守丹淅防线,就有功无过。至于战败的罪责,则是全力推动此事的左尹昭常以及上官大夫的,乃至其他参与此事的朝中大臣的,完全与他们无关。

    如果说,昭常等人是私心极重,并且病急乱投医,那么析君他们,更多的则是牺牲大局,顾全小我。

    只是···

    这并非普通的战事,而是楚国与各国的决战!

    想到这,熊槐不由猛地大拍桌子,大怒道:“混账东西,其心可诛!”

    景鲤三人一见楚王震怒,顿时心中一颤,同时拜道:“大王息怒!”

    熊槐对三人的劝解不为所动,接着怒极反笑,冷冷笑道:“这群混蛋,莫非以为寡人遭到各国围攻,需要他们全力镇守防线,暂时有求于他们,就没有办法处置他们了吗?”

    景鲤唯恐楚王暴怒之下的做出傻事,立即开口道:“大王,当务之急还是解决伐宋之事,以及如何应对各国,其他事情全都可以放在一侧。”

    “大王,令尹所言极是,只要朝中能压制住伐宋的声音,其他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在三人的反复劝解下,熊槐狠狠的吸了两口气,勉强压制住心中的怒火,开口问道:“不知三位贤卿可有平息伐宋之声的策略!”

    

第六百二十一章 诏令() 
“这···”景鲤三人听到楚王的询问,全都摇了摇头。

    熊槐见状,不由同样也摇了摇头,而后思绪许久,冷笑道“既然寡人还没有开口询问,他们就急不可耐的跳出来,那么也就别遮遮掩掩的,干脆摆在明面上好了!”

    说着,熊槐开口道“传诏今日朝中群臣争议伐宋利弊,群臣各持己见,各有利弊,寡人难以决断。寡人尝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且伐宋一事,关乎我楚国大局,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寡人不愿轻下决断。故,特将争辩一事通报各处,请父老兄弟建言献策,以为寡人分忧!”

    说完,熊槐便对景鲤道“令尹,将寡人诏令传到各地封君的手中。告诉他们,无论赞同与否,还是跟寡人一样难以分辨,都必须要上书议事。

    以两月为期,封君的上书必须传到郢都,否则以渎职无能之罪论处。

    两月之后,寡人将会专门召开朝议,让群臣一同讨论伐宋之事是否可行。”

    景鲤闻言,想起淮水一带的封君,顿时了然,知道楚王要引江淮的封君对抗江汉封君的压力,于是,拱手应道“大王英明!”

    接着,熊槐又想起太子横来,心中一阵头疼。

    虽然昨日太子没有发声,但是州侯等人的议论,明显是向楚国表明了他的态度。

    这是太子的第一次发声,在这个国家内部即将动乱的前奏,熊槐不想亲自出面打击太子,因为让群臣百姓以为楚国君臣父子不和,导致国内进一步动荡,更导致事态进一步复杂化。

    但是,太子因为封君的鼓动,无视出兵的凶险,而交好地方封君,这种行为,熊槐更加不能忍。

    想着,熊槐迟疑了许久,然后开口道“令尹,请卿去一趟太子府,传寡人诏令。就说伐宋一事,寡人难分利弊,故欲听听柱国本人的意思。斯事重大,不可不慎,故,寡人欲让太子代表寡人,亲自前往寿县询问柱国,不知柱国有何高见?”

    景鲤一听楚王没有处罚太子,并且还打算让太子跳出郢都这个漩涡,让柱国景翠亲自向太子说明,便松了一口。接着又想起景阳与太子的亲密关系,顿时便知楚王的用意所在,于是应道“大王英明!”

    ····

    楚国内部的争论本来就瞒不住各国,此时,楚王的诏令一下,很快,变为各国所知。

    宋国。

    宋王听说楚国的事情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而后又不屑道“楚王大张旗鼓的议论伐宋,这是想恐吓寡人吗?寡人是可以被吓住的吗?”

    “传诏,让前线的将士们不必迟疑,以楚国的现状,楚国根本不敢出兵!”

    ···

    齐国。

    齐王将楚国的情报放下,然后向储子问道“不知楚国之事,相国以为如何?”

    储子笑道“大王,看来楚王是不准备出兵伐宋,故而才会下诏全国议论,以拖延时间。”

    齐王点了点头,沉吟道“值此大战之时,战机转瞬即逝,岂能大张旗鼓的举国议论,花费数月时间让人议论。看了楚国还是能人辈出,竟然能用这种办法破解困局!”

    储子不以为然的道“大王,楚国出此下策,证明我们的计策已经成功,若非楚王已经顶不住压力,也不会下诏地方。现在楚王的做法,不过是将出兵伐宋的时间暂时延后罢了,根本无关大局。

    而且,从宋国出兵那一刻开始,楚宋两国就已经入局。接下来,只要我们继续推动此事,楚宋两国一战,在所难免,因为这是楚王唯一的机会,楚王根本无从选择。”

    齐王大喜道“相国所言甚是。看来寡人也该开始针对楚国布局了,上一次楚国一口气吃掉寡人十万大军,这一次,寡人一定要吃掉二十万楚军,否则难消寡人心头之恨。”

    说着,齐王想起一直按兵不动的燕国来,心中隐隐闪过一丝忧虑。

    接着,问道“相国,推动燕国北伐的事情如何了?虽然有我六国的压力,但是严峻一日不动,寡人就担心一旦齐国大军尽出,燕国会在寡人与楚国决战之际,出兵偷袭齐国,以进行报复。

    须知,不仅利令智昏,而且仇恨同样也会蒙蔽人的双眼!”

    储子应道“大王放心,经过近一年的布局,燕国北伐的呼声已经越来越大,据燕国的内应来报,燕国的准备已经差不多了,只等时机成熟,燕王就会出兵北伐。”

    齐王闻言长长一叹,想起北面那个复国的燕国,给齐国造成了无穷的后患,想着,不由感到心中一顿气闷“希望如此吧!”

    顿了顿,齐王开口道“相国,秦韩两国在丹淅之间已经与楚国对持半年之久,也该给他们施加压力了。”

    “大王的意思是?”储子迟疑的问道。

    齐王笑道“寡人欲再次会盟五国之君,重申六国盟约,并给楚国施加更大的压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