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大王派给我等的令尹,也无法越过我等,行使令尹之权。”

    尚君话音一落,众人脸色微微一松。自己无法反抗大王,同样,自己的令尹也无法反抗自己。如此,事情也没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大不了,花钱养大神罢了。

    此时,曲阳君摇头道“尚君,话虽如此,但是,你们都忘了秋君了吗?”

    “秋君?”尚君想起秋君来,微微一皱眉,不知道曲阳君怎么提起秋君来,接着,一想起还差两年才能行冠礼的秋君,顿时脸色大变。

    “曲阳君的意思是说,一旦我等封君突然病逝,世子年幼,那时,令尹就有大王的支持,可以名正言顺的掌握封地大权?”

    曲阳君点头道“老朽也有此忧,正如孔子所云国之大事,在祭在戎,唯名与器不可假于人。一旦名分已定,权力失去后,岂是还能夺回的,如此一来,我等衰亡,将是迟早的事。”

    “这···”众人一想到将来自己的令尹掌权,自己的子嗣毫无全力,如此,一旦某一任楚王打算收回封地,恐怕就自能束手就缚了。

    想着,众人脸色再度难看起来。

    此时,钟离君急道“抵抗不成,不抵抗也不成,这···”

    说着,钟离君看向曲阳君道“曲阳君,既然你刻意提出此事,不知有何妙计?”

    “妙计没有!”曲阳君摇了摇头,然后又沉重的道“不过,不是办法的办法倒有一个。”

    “是何办法?”

    “请曲阳君赐教。”

    曲阳君慎重的道“诸君是否还记得吴起之事乎?”

    “吴起?曲阳君是说!”

    曲阳君应道“老朽比大王年长数岁,今年已经六十有一,一旦大王不幸,太子即位,那时,我等就可效仿昔日吴起之事,尽废先王之法。”

    钟离君脸色僵硬道“这个办法好是好,也不用我等冒任何风险,只是,万一大王如惠王宣王,年过花甲,那么我等岂不是还要等二十年?

    而且,依在下之见,如今大王年富力强,丝毫不见老态。若是大王与魏文侯、魏惠王一般,活到八十多,在位一甲子,那么大事皆休矣。”

    。

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国() 
曲阳君听到钟离君的抱怨,唯恐楚王高寿,心中不由同样充满忧虑,脸上的笑容瞬间隐去,皱起眉来,讪讪的道:“如是如此,那就是天命了···”

    众人一听到天命,瞬间想起楚王腰间的五色石,然后脸色全都一僵。

    此时,寻君脸色僵硬而眼神略带不屑的道:“天命之说,纯属虚无缥缈,岂能当真。况且,诸君还真以为悼王是病死的不成,世间哪有这么巧的事,吴起才带兵离开郢都,不出三月,悼王就突然间病死了!”

    曲阳君脸色一变,立即呵斥道:“寻君,休得胡言,当时悼王年高体弱,恰逢吴起大破魏军的捷报传来,悼王是激动过度而死,这可是肃王亲自定论的,民间谣言,岂能当真。”

    寻君闻言,撇了撇嘴,轻轻喃喃了一声,最终什么话也没有说出来。

    见寻君缩回去后,尚君笑道:“诸君,虽然我等不知天命所在,但是,人力亦可为之。”

    钟离君精神一振,立即开口道:“愿闻其详!”

    “大王要想控制地方,需要大量的人才充当地方属吏,故而才要我等举荐人才,以补足人才的不足。”说着,寻君笑了笑道:“虽然我等无法违背大王的诏令,不得不举荐一些人才,但是我等可以在人才上做出一些抉择。”

    寻君惊喜道:“尚君的意思是说,我等可以举荐一些废物给大王,破坏大王的计划。”

    “不可,我等直接对抗大王,只会惹怒大王。”尚君摇头道:“但是,我听说,治理国家,太上以道,其次用德,其次以仁。如今大王仁义之名已传遍国中,但却是下等治国之法,依在下之见,大王还可以更进一步,以德治国,名传千古,岂不美哉!”。。

    “以德治国?”曲阳君沉吟了一下,随后大喜道:“善哉!善哉!以德治国好啊。依老朽之见,这以德治国的事情,还需通知各地封君以及县尹,让各地全都举荐一些德行高美的人给大王才是。”

    被曲阳君一提醒,其他人立即反应过来,纷纷大喜道:“善哉!善哉!”

    另一边,楚宫中,此时被委任前往秦国的太卜,在楚王处理完国事后,立即赶到宫中求见。

    此时,熊槐看着太卜道:“太卜,卿可知这次寡人让你去秦国,其目的何在?”

    太卜疑惑的看着楚王,不解的问道:“大王,难道不是让臣去秦国说服秦王祭祀黑帝吗?莫非还有其他事情?”

    说着,太卜便拱手行礼道:“还请大王吩咐。”

    熊槐点了点头,笑道:“这传播黑帝的威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比如我楚国现在做的,就是由寡人推动,让众大巫在民间传播黑帝威名,如此,黑帝之名,必然能在短时间内在国中获得认可。

    而另一种方式,就是自下而上,先在各地百姓之间口耳相传,然后声名传到国君的耳中。最后,在百姓的不断传说下,即便国君不会亲自祭祀,也会深信不疑,不仅不会阻碍百姓进行祭祀,反而还会默许。如今各国有名的大贤,便是此类,虽然国君不会亲自祭祀,但是,每到祭祀之日,应有的祭品,还会让各地官吏奉上。”

    太卜闻言心中隐隐松了一口气,若有所思道:“大王的意思是说,让臣去秦国的百姓间传播黑帝的神名。”

    熊槐点了点头:“不错,秦国女娲大神的信奉者极少,更多的则是巫咸等神灵。况且黑帝赐予寡人神器的事情,从半年前开始,就已经从楚国传到各国。以各国的情况,想来一定会贬低女娲大神,以贬低寡人,肯定不会承认女娲大神黑帝之尊。

    故而,要想在天下传播女娲大神的威名,还得从百姓入手。”

    说到这,熊槐笑道:“好在女娲大神也是上古时期便已经流传的大神,造人补天两事天下皆知,而不是寡人凭空捏造的。所以,寡人想让太卜以及国中的大巫去北方各国传播黑帝信仰。寡人要让所有人都相信,女娲大神便是黑帝,黑帝已经眷顾寡人,赐予了寡人神器。”

    太卜闻言,有些为难的道:“大王,黑帝事迹早有古籍记载,在百姓之中传播信仰,这并不困难。只是,其他国家还好,对百姓的控制并不严,唯独秦国,自商君以来,以民为什伍,管控极严。”

    说着,太卜看着楚王,斟酌道:“大王,若是我等偷偷前去秦国传播黑帝事迹,恐怕立即就要被秦民举报,此事···”

    熊槐笑道:“寡人正是有此一虑,故而才让太卜去一趟秦国。既然偷偷的传播不行,那么我们就光明正大的传播好了。”

    说到这,熊槐以手扶须,笑了笑道:“太卜乃是我楚国重臣,太卜亲自去秦国,以秦国与楚国现在的关系,想来秦王也不会催促与为难楚国的太卜。到时,请太卜大张旗鼓,穿县过乡,一路缓行便可。

    而且,寡人还会送给秦王一块五色石,请秦王以五色石祭女娲。太卜经过秦国各地时,将五色石放在显眼位置,让秦国百姓一观。等到了咸阳,必然整个秦国都知道了五色石一事,那时,无论秦王信不信,都不重要了。”

    太卜闻言,楚王让他去秦国,并非真的是要说服秦王,顿时彻底放下心来,笑着拜道:“大王请放心,臣明白了。”

    于是,次日。

    熊槐再次带着群臣,亲自在宫外送太卜去秦国。

    礼毕。

    太卜穿着华丽的盛装,腰间戴着一块四色石,手中捧着一块五色石,坐在一个宽大的木舆上。

    确保五色石放在显眼的位置,能让周围的人全都看清楚后,便对周围的人点了点头。

    接着,八个身穿奇异服饰的壮丁抬起木舆,在一群大巫的敲锣打鼓中,缓缓离开楚宫,望西北而去。

    接着,熊槐站在宫墙上,远远的看着太卜带着一大群人走远,不由轻轻一笑。

    远去的人群,不仅有太卜手下的巫众,还有他派出的五百精锐护卫,更有成千上万的围观百姓。

    此时,熊槐笑道对身侧的陈轸道:“陈卿,你说,连我楚国郢都这些亲眼见道五色石降世的百姓,都忍不住想要再次围观五色石,那么秦国的百姓,听说补天神器五色石抵达之后,会是如何反应?”

    陈轸笑道:“大王,那肯定是人山人海,万人空巷,一睹为快。”

    “哈哈哈···”熊槐闻言,哈哈大笑,一时间,宫墙上到处都是楚王爽朗的笑声。

    ps:抱歉了,这个国庆有些嗨了,松懈了,明天开始恢复正常更新,不定时加更还债!

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 
待二人回到宫中,熊槐正了正脸色,然后问道:“陈卿,不知昨日下朝之后,各地封君有何反应?”

    陈轸面无表情的应道:“大王,昨日下朝后,尚君等十余人,聚集于曲阳君哪里,商谈许久,因为探子无法靠近,故而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其后,当大王诛杀勋君他们全族的消息传到后,逯君他们便立即离去,而后曲阳君与尚君六人再次密谈了一会儿,这才散去。

    其后,曲阳君举行饯行宴会,请所有封君前去相会。昨夜众封君在曲阳君那里宴饮到深夜,这才离去。

    今日,一大早,城门大开后,大部分的封君就返回封地了。只有尚君、钟离君、六君三人滞留郢都。”

    说着,陈轸停顿了一下,然后看着楚王道:“据说,他们三人酒醉未醒。”

    “尚君三人最后才结束与曲阳君的密谈,然后又深醉不醒!”熊槐说着轻笑了一下,知道这是他们滞留郢都的接口,十有八九是想要在郢都中拜伏朝中大臣。

    对此,熊槐也刻意放在心上,笑道:“陈卿,盯紧他们三人,寡人倒要看看,他们留在郢都,究竟想要干什么。另外,各地封君哪里,也盯紧了。寡人想要知道,在令尹即将抵达的情况下,他们会有什么动作。”

    “唯。”

    接下来,尚君三人再次在郢都滞留两天,先拜伏了太子,而后拜访了郢都不少重臣,这才离开郢都返回封地。

    随着所有的封君全都离开郢都,郢都紧张的气氛渐渐平缓下来,至少,表面上变得风平浪静起来。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转眼就来到了九月。

    同时,郢都附近各地推举的人才,陆续开始赶到郢都。。。

    楚宫中。

    熊槐拿着第三个抵达郢都的人才,罗县县尹举荐而来的人才简介,不由皱起眉头。

    “罗薪,罗县人士,罗县闻人,德高望重···”

    熊槐只是大略一观,然后便落在罗薪地年龄上,这个罗薪今年已经八十有六···

    如此高龄,在这个年代,几乎都可以当作祥瑞供起来了,想不出名也不行。

    想着,熊槐不由在心中暗骂:寡人让各地举荐人才,不想,他们竟敢给寡人举荐这种人。其他的鼓吹道德高尚,孝行过人也就罢了,最起码也只是三四十岁,就算什么才干都没有,也有一把力气。

    而这个罗薪,已经八十六岁,半只脚踏进坟墓,走都走不动了,还能干什么?

    难道要让寡人供养起来吗?

    想到这里,熊槐心中便隐隐冒出一股火气。

    “传诏,请刺史令来见寡人!”

    不多时,陈轸到来,君臣相对。

    熊槐皱眉道:“陈卿,今日罗县举荐的贤才抵达郢都,加上之前两日权地,那地举荐的人才,这三个人,全都被当地鼓吹为道德之人,故而举荐给寡人。

    只是这三个人,寡人都有所疑虑,他们是否如各地所说,真的道德过人。”

    陈轸一听楚王语气中带着一股怒气,立即拱手应道:“臣领命,罗地,权地,那地,都在郢都左近,来回只需一日,三日后,臣必查明实情。”

    “好!”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又皱眉道:“还有一事,寡人觉得这气氛不对,郢都附近的地方,所举荐的人才,据他们自己描述,全都道德过人,而丝毫没有提及才干过人。更不要说,才来了三人,就有一个年过八十的老耄。

    而寡人这次让各地举贤,乃是为了选拔人才,补足各地属吏,需要的是精明能干之辈。

    若是才干不足,寡人担心会适得其反,误了寡人大事。”

    说着,熊槐迟疑的看着陈轸道:“所以,寡人有些担心,这次各地举荐人才,会不会都如同这三地一般,举荐的都是一些品行过人之辈,却没有多少才干。贤卿去各地查一查,看看是否有人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