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想着,但是昭雎面上丝毫不为所动,直接下令“擂鼓,攻城。”

    这是第三日的攻城,接连攻城两日,楚军损失并不大,同时也没有疲惫,这一日的攻城,依旧极为猛烈,但是,最后依旧无功而返。

    回到军营,昭雎立即召来桓臧“先生,不知上庸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桓臧奇怪的看了看昭雎,虽然不解昭雎为何一回到军营便立即询问上庸动静,但是依然迅速应道“回君上,上庸那边并无特别消息。不过,因为汉中那边楚人纷纷起事的缘故,上庸各县已经加强了戒备,全都戒严了。”

    难道是我多心了?昭雎皱了皱,然后摇了摇头,再次吩咐道“有劳先生今夜再次换走三千士卒。”

    “诺。”

    接着,昭雎想了想,看着桓臧道“先生随雎多年,雎无以为报,只能将先生举荐给大王,以报答先生的辛劳。故,今夜先生带着壮丁回来后,还请先生立即出营,然后带着在外隐蔽的楚军连夜赶往仞山小道埋伏。后日决战,雎希望能在郧关见到先生。

    待回到郢都,雎必会为先生向大王请功。”

    桓臧闻言呼吸微微一乱,然后拱手行礼道“多谢君上。”

    昭雎点了点头。

    另一边,郧关。

    宋墨看着秦军斥候从楚国各地收集来的情报,脸上浮现出阵阵笑意。

    “武当县大量征召士卒,而且士卒正在县外聚集。”

    宋墨摇了摇头。

    仅仅只有武当县一地征召士卒,这说明楚军的主力必定不是从左近而来,否则此时另行征召士卒已经来不及了。

    那么楚军主力从何而来。

    宋墨笑了笑,答案不言而喻。

    “汉水自丹口一下,一直到鄢陵,已经连续多日未见船只出没!”

    宋墨顿时眼睛一亮。

    虽然现在为止还未发现楚军水师到来的迹象,但是汉水之上没有船只出现,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

    这表明楚国已经征调了所有的船只,一则为大规模的水师船队让路,二则避免汉水上的船只撞破水师行藏,三则用这些船只运输士卒。

    而且一定还是许多士卒,否则楚国也不必征调各地的船只。

    想着,宋墨笑道“看来楚国的主攻方向一定便是水路了。”

    次日。

    昭雎一大早起来,还没有来的及用食,便对身侧的人吩咐道“传本将将令,让武当县尹今日将武当县的士卒全部带来,务必在日落之时,我军返回大营之际赶到,不能早了也不能晚。”

    “诺。”

    接着,用过朝食后,楚军再次出营强攻郧关一日,待黄昏时分,又无功而返。

    但是,这次楚军回营恰逢武当近一万援军赶到楚营。

    楚军将士原本因攻城三日而微微下跌的士气,在援军到来后,顿时再度高涨起来。

    昭雎见将士们脸色因为攻城失败而沉默的脸,再次露出兴奋之色,不禁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直奔自己的军帐。

    当夜。

    昭雎一直在大帐静坐,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消息不断传大他的手中。

    “桓臧已经率军出发,今夜便会赶到仞山秦营十里外埋伏。”

    “水师将军潘献不久后边可赶到丹口,明日一早便可直扑汉水秦军。”

    “郑当鲁奉的人也到了秦军不远处!”

    ···

    另一边,郧关中。

    宋墨查看各地传来的情报。

    “武当县的楚军今日增援楚军!”

    宋墨摇了摇头。

    虚张声势,区区一万援军,再加上郧关外的近三万楚军,就想要攻破我重兵防守的郧关?

    做梦!

    “都尉赵平来讯大网已经张开,鱼已入网,只等明日。”

    宋墨笑了笑。

    “公孙郝将军率两万援军杀到汉中,汉中的楚长城根本无人防守,公孙将军轻取长城,明日就会杀到汉中治所郇邑。”

    宋墨大喜道“好好好,公孙将军来的正是时候,本来我还担心明日汉中楚人出杀到上庸境内来,现在则后患尽去矣。”

    说着,宋墨便冷笑道“希望明日各县中有不开眼的人出来闹事,待本将大破楚军,必定会将这帮心向楚国的乱臣贼子一网打尽。”

    翌日。

    朝食过后,昭雎带着四万楚军全部出营,大军直扑郧关。

    待大军列阵完毕,昭雎看着横在面前的郧关,面无表情的向前一指“攻城!”

    郧关的大战开始后不久。

    一支五十秦军看守,三百民夫运输的运粮队,离开郧县后,往北面的山中而去。

    。

第七百七十六章() 
此时,仞山小道十余里外的一座小山上,黄克正带着四十人小心的埋伏着,不远处的另一座小山,同样也埋伏着四十人。

    他手中的八十人,大部分都是通过上庸刺史府聚集的手下,也有一部分是知北涯安插在上庸的探子。

    刺史是数年前熊槐新设的机构,原本是自顾流传的乐官,乐尹每隔几年便会向各地派出采风的乐官,以监察全国各地的民情。

    但是,熊槐为了加强对各地的控制,便改乐尹为刺史府,让刺史府每年都派出刺史前往各地查看民情,以督察各地。

    不过,因为刺史令与知北涯的长官都是陈轸,为了尽快将知北涯的摊子铺开,陈轸便选择了用商队、使者团以及各国游侠组织向各国派出探子。而在国中,则直接借用向各地派出刺史的机会,将探子散布在整个楚国。

    正是因为如此,导致前往各地查探的刺史,变成了人人深恶痛绝的探子首领。

    但其实他们不是,刺史府与知北涯是两个部门,各地刺史只负责观察各地民情政风,而不负责打探官员的隐情。

    只是因为长官都是陈轸,故而时常相互帮助罢了。

    汉中上庸的丢失,早就在熊槐的预料之中,这是他自己放弃的。只不过这放弃并不是彻底的放弃,而是放弃的同时,还在汉中上庸留下的钉子。

    这钉子就是楚国派往两地的刺史。

    因各地刺史只有监察之职,没有守土之责。故而在汉中上庸丢失之前,两郡的刺史便奉命潜伏下来,以为将来收复两地做准备。

    虽然这次昭雎攻略上庸,并没有一定要攻下上庸的任务,同样楚王也没有下令上庸刺史全力辅佐柱国昭雎收复上庸。

    但是,在昭雎为了攻克上庸,开口要调用刺史之时,楚王无法拒绝,陈轸更无法拒绝。

    于是,潜伏不久的黄克,就只能将自己的大部分的手下,以及部分上庸郡知北涯的人全都聚集到郧县,以配合昭雎的行动。

    当然,整个上庸郡两部的人自然不止八十人,其他人或者在郧县准备接应,或者早已通过其他渠道埋伏好了。

    黄克埋伏好后,过了一个多时辰,秦军的运粮队伍这才不紧不慢的到来。

    眼看秦军进入埋伏,黄克直接大吼一声:“杀!”

    接着,山上的四十人便一拥而上,纷纷起身向山下的秦军杀去。

    “有埋伏,警戒备战。”

    秦军一听有埋伏,顿时一慌,接着就见前后的山上各杀出数十人,只是见这些人一窝蜂的冲下山,根本毫无阵型可言,心中微微一松。

    只是,就在秦军还在迅速集结备战中,队伍中突然传来一阵大吼:“杀。”

    秦军一惊,接着眼睛的余光就瞥见刚刚还在帮助他们运粮的民夫,迅速从粮车上抽出铁剑,然后向一旁的秦军扑了过去。

    秦军士卒大恐:“楚人全都反了!”

    大吼间,三百伪装成民夫的探子就将散落在整个运粮队的秦军分割包围起来。

    这就是在敌国作战,或者新占领地区作战的弊端。

    谁也不知道周围的百姓是不是良民,或者说当自己军力强大的时候,就可以保证治下的百姓全是良民,谁也不敢冒头作乱。

    但是,一旦实力衰弱,那么周围的人就随时都有可能露出爪牙。

    尤其是这一次,为秦军运送粮食的民夫,还是黄克通过投靠秦人的楚国勋贵运作的。

    虽然郧县县令是随机抽调的民夫,但是他根本没法保证抽调的民夫是不是楚国的探子,更无法保证被抽调民夫来的是不是本人。

    更何况楚国的百姓可不是每户只有一两个壮丁,大户制下的百姓,只能保证每户出丁的数量,但是究竟是谁被征召,父亲还是儿子,哥哥还是弟弟,这个官府根本管不着。

    这就给黄克提供了可以运作的空间。

    这种情况别说刚刚占领上庸的秦国,就是楚国自己也搞不清具体的情况,包括熊槐自己也不知道治下究竟有多少百姓。

    十几年前,楚王槐与令尹昭阳先后两次下令彻查户口,结果全都弄得灰头土脸,更别说初来乍到的秦人。

    故而,以有心算无心之下,等黄克带人从山上杀到,秦军已经伤亡过半。

    不多时,五十秦军便在楚人的围剿下,全军覆没了。

    “快,立即打扫战场。”

    战事一结束,黄克一面安排人打扫战场,一面让人穿上自己准备好的秦军衣服。

    很快,翻然一新的运粮队便再次上路了。

    仞山秦营设置在小道正中,两侧都是一座数十米高小山峰。

    军营的东面是一条近丈高数十米宽的城墙,城墙从路中间一直延续到两侧山峰的山脚。

    大营中有六百秦军防守,两侧的山上各有两百秦军驻扎。

    只要敌军一来,六百秦军坚守大营,两侧山上的秦军便可毫无顾忌的向山下倾泻箭矢。

    如今郧关的战斗已经打了数天,这里的秦军正在小心的戒备着。

    此时,一支运粮队从后方缓缓而来,然后队伍停在军营的不远处。接着,一个穿着秦军衣服的人来到门前,用满口秦音道:“在下郧县所部,今奉县尹之命运来军粮。”

    看守军营大门的秦军士卒看了看营外的粮车,应道:“稍等,在下这就去报告将军。”

    不久,军营中走出一个将领,查看了一下运粮的公文以及秦军士卒的令符,见二者全是真的,便点了点头。

    接着看了看秦军壮丁粮食的数量,又算了算抵达的时间,见全都对的上,便开口道:“好,粮食及时运到,还请诸位速将粮食运到营中。”

    “诺。”

    检验完毕后,秦营大门立时打开,接着,众壮丁便推着粮车入营。

    待粮车进入大营后,一身秦军士卒打扮的黄克向周围的士卒使了一个眼色,接着猛然拔出腰间长剑,向周围的秦军士卒刺去。

    那个士卒还未反应过来,就已经被长剑刺中,刚刚发出一声惨叫声,就被另一个人枭首。

    同一时间,黄克带来的人,全都向周围的秦军发起偷袭。

    随着惨叫声不断响起,那些伪装成民夫的楚人立即从粮车中抽出长剑,然后向身侧还未反应过来的秦人杀过去。

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战 五() 
“楚人入营,小心,杀!”

    此时,周围的秦人已经反应过来,一面抵抗一面让人报信。

    只是,在大营西侧的秦人人数本来就没有多少,才一百出头,而其他的士卒大部分要么在营帐中,要么在东面的城墙附近警戒。

    军营中的秦军听到后面传来厮杀声,立即迟疑的向后望去,但是没有得到将领的命令,也不敢乱跑。

    此时,黄克等人将附近的秦军杀退,立即聚在一起。

    接着,黄克向军营中大略一观,见秦军士卒已经在将领的吆喝下开始集结,于是,立即选了一个只有二三十秦军士卒的角落,然后手中长剑对着那些秦军一指:

    “诸位兄弟,随我杀!”

    千人的军营本来就不大,那二十多个秦军士卒刚刚结阵,黄克等人已经杀到秦人面前,而后两波攻击强攻下,不到三十人的秦军小阵便溃散开来。

    接着,黄克见一大波秦军已经聚集在一起,正向他们杀过来。

    黄克立即再次避开了秦军主力,然后再次选了一个秦军人少的方位:“杀。”

    另一边,正带着不到三百秦军士卒的秦将,见楚人再次避走,脸上浮现出一丝恨意:

    “传令,全都围上去,我们军营不大,这群楚人很快就会无路可走。”

    就在秦营大乱的时候。

    秦营西面五里处,黄克安排这里两百人,连同之前受伤的人以及多出来的人,在秦营大乱后,立即从隐蔽处出来,然后快速向秦营赶去。

    与此同时,东面十里处,早已埋伏许久,并且已经得到黄克示警的桓臧,见不远处的山上传来信号后,顿时大喜道:“我军已经杀入秦营,诸将士,立即随本将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