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怨恨大王,而不是我等。

    而且,下令征税的事情,难道需要我等亲自下令吗?大王不是给我们派来了令尹吗?令尹身为我等左膀右臂,不就是负责帮我等处理地方的政事的吗?

    故,只需我等一声令下,他们身为我等的臣子,自然要听我等之命行事。若是他按命行事,则我等就可将民怨转移到身上,若是他不奉命,耽误了大王攻打南郑,我等只好将他捆绑起来送回郢都,交由大王处理了。”

    说到这,曲阳君面色平静的道:“至于百姓何辜?值此乱世,谁是无辜的?谁又不是无辜的?”

    此时,尚君却是眼前一亮,原本他是打算在一战中吃一个败战,然后趁乱杀了楚王给自己的令尹,以解这段时间来的恶心。

    至于此战的胜败,胜亦无喜,败亦无忧,他不在乎,仅仅只是杀令尹的手段罢了。

    但是,现在曲阳君的计策,却是比他的跟高明数筹。

    他的计划只能杀掉一个不听话的令尹,然后让楚王换一个更加听话的。但是,曲阳君的计划却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楚王派来的令尹。

    这姜还是老的辣!

    想着,尚君不由露出一股喜色,大赞道:“善哉善哉,若是那些令尹在我等治下收税,到时候弄得民怨四起,我等大可趁机将令尹抓捕起来,然后将他们用囚车送还给大王。

    一则解决领地的民怨问题,二则也可向大王表示我等的不满,三则,若是楚王派来的令尹全都横征暴敛激起民愤,恐怕大王也没脸再派一个令尹来了。”

    钟离君恍然大悟,大喜道:“不错,正是此理,有了这个先例,就算大王再次强行给我们派来一个令尹,我们也可依例送回一个,来一个送一个,如是再三,大王强派令尹的计划必然破产。”

    “不错,正是此理。”

    “原本我等还忧心自己的令尹,现在看来,这一战来的正是时候。”

    “却是如此,现在在下却是对这一战充满信心了,不怕打得久,就怕打的不够久。”

    “正是如此,为大王尽忠这是我等本分,这一战,大王要钱我等就出钱,要人我等就出兵,要粮我等就出粮。如此,我等也算是对大王忠心耿耿了。”

    “正是此理,楚国能称霸天下,大王能做数十年的霸主,不就是因为有我等这样忠臣的臣子么!”

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 
随着众人纷纷开口,对这个计划赞不绝口,大帐中的压抑气氛顿时一扫而空,变得欢快起来。

    此时,曲阳君见众人面带喜色,摆了摆手,等众人再次安静下来后,开口道:“诸位,大王派来的令尹终究还是癣疥之疾,而我楚国真正的祸根还在郢都。”

    尚君眼睛一亮:“曲阳君是说屈原?”

    曲阳君点了点头:“不错,十几年前屈原怂恿大王强行收回贵族的领地与俸禄,在全国所有勋贵的抵制下,这事没有成功,反而还将自己搭进去了。

    现在,屈原再次回到郢都,打算一步一步的削减各地的权利,等各地权势大削,无力反抗郢都之时。那屈原必然再次提出十几年前的旧事,再次收回我等的封地。

    此事万万不能忍,屈原这个霍乱之根更加不能不除。”

    说着,曲阳君微微一笑,看着众人道:“诸位,令尹还是小事,在下打算借此机会,用各地令尹横征暴敛为名,致使民怨四起,弹劾向大王建议派出令尹的屈原,谄媚君王,用人不明,施政不当,霍乱国家。

    这一次,我等不能让他继续留在楚国,争取一举将他赶到他国去。”

    说完,曲阳君向众人问道:“不知诸位可愿与我一道上书弹劾屈原。”

    众人闻言,异口同声道:“善!”

    接着,众人议定,便纷纷散去,向自己的军营而去。

    另一边,南郑。

    昭雎在等待援军之时,早已做好攻城准备,等景邵率军抵达南郑,大军休整一夜,次日便展开攻城。

    但是,在昭雎等待援军到来的时候,南郑同样也没有闲着,也在积极整军备战。

    在昭雎攻城之时,整个南郑城都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军营。而且,不仅全城的百姓都已经被公孙郝整编起来,连南郑西面的褒中等地的壮丁也被公孙郝调入南郑。

    随着大战爆发,双方血战五日,南郑城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坚若磐石,在楚军的围攻下,始终耸立不倒。

    第六日,司马错三万秦军到来。

    见此,昭雎立即暂停攻城,并退兵二十里以备不测。

    随着后面掉队的秦军不断赶到,第七日,司马错手中的兵力增加到四万,第十日,十万秦军全部抵达南郑。

    见秦军势大,昭雎再次向后退却三十里。

    第二十日,襄阳郡守陈相率领十万楚军抵达南郑。

    接着,五日后,公孙衍再次率领十万楚军抵达。

    又三日,甘茂率领十万关中秦军抵达南郑。

    一时间,近五十万大军相互对持,大战的阴云笼罩在南郑的上空。

    与此同时,韩国出兵十五万于函谷关之外,并且开始打造攻城器械,摆出一副强攻函谷关的架势。

    另一边,魏国陈兵十五万于陈城之外,十五万齐军与淮阴城隔河相望。

    齐魏两国都在等,即在等秦楚两国两败俱伤筋疲力尽,也在等宋国的消息。两国已经派出使者前往宋国,希望宋王能出兵伐楚。

    至于宋国···

    郢都。

    自从昭雎传回消息,司马错率军赶到,攻略南郑失败后,熊槐的关注重点便没有放在东西两面的战场,而是放在了楚国内部。

    此时楚宫大殿中,只有熊槐陈轸二人,熊槐看着陈轸问道:“陈卿,这次寡人下诏,各地执行的情况如何?”

    “回大王,根据臣在各地的打探,大王的诏令下达各地,汉北三郡的执行概括是最好的,不仅集结速度很快,而且征调的士卒,各地士卒来了大半,剩下的百姓也全都是丁壮。”

    熊槐松了一口气,他丝毫不怀疑接子陈相等人的,这次从汉北调兵,他关注的是接子三人对各郡的掌控程度。

    汉北三郡新立,其中一些新设立的县还是封君的封地转化而来的,情况较为复杂。

    熊槐本来还担心接子三人上任不久,会不会难以掌控各县,或者阴君等人会不会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在他们原来的封地上继续干预县尹施政。

    结果,从汉北传回的消息来看,接子与陈相全都没有让他失望,上任后就已经控制住各县了。

    不过仔细想想,这种情况也是应该的。

    接子上任之前,曾在襄阳呆了多年,与屈原一起探索变法改革,所以,接子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同样也是变革最得心应手的。

    而且,屈原一向以师礼对待接子,他去汉北郡上任,身为学生的屈原,同样也是屈氏一脉核心的屈原,不可能不对接子给予大力支持。

    并且,汉北三郡汉北郡最大,同时也是中央支持力度最大的,上次考核的人,大部分都去了汉北郡。

    有了自己这个楚王的支持,再加上屈氏一脉的支持,接子能迅速控制汉北郡,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至于襄阳郡与叶郡,襄阳郡的陈相是农家的接班人,而叶郡的庄辛则是庄氏的翘楚,这两人都可以获得背后势力的全力支持,想要快速控制一郡,也不是难事。

    另一方面,这同样也说明了,不久前秦韩两国在汉北肆虐,汉北封君的势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否则,那些封君不会如此轻易答应转封,同样接子三人也不会如此轻易地控制三郡。

    想着,熊槐脸色微微一松,然后问道:“那么汉南之地呢?”

    陈轸拱手应道:“探子来报,汉南之地,各地县尹还有封君,接到大王诏令后,便开始征召士卒,并且全都如期抵达。只是据军中的探子来报,汉南的军队,其中的精锐大约接近五成,剩下的则是老弱以及丁壮组成。”

    “五成!”熊槐面色不变。

    不久前各地封君才经历过丹淅之败,实力大损,能出一半精锐,并且还能按时抵达,没有出现延误,这算是汉南各地封君忠心耿耿了。

    想起那些新即位的封君,还有新上任的令尹,对此,熊槐很满意,笑道:“能有一半精锐,他们也算是忠心了。”

    接着,熊槐想起之前传来的消息,立即打起精神,问道:“江淮的情况如何?”

    

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败得失() 
陈轸闻言露出几屡迟疑:“大王,原本令尹未到寿县之前,江淮各地的县兵以及封君的私兵,行动全都较为迟缓,以致出现六君逯君等人迟迟不到的情况。但是,自令尹到后,情况便截然不同。

    不仅各地封君的行动变得迅速起来,而且,原本有所欠缺的军资也很快变得充裕起来。

    另,据令尹传来的消息,诸将纷纷请战,军心可用。

    只是”

    说着,陈轸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军中的探子来报,这次江淮封君带来的军队,其中精锐也只有三成左右。”

    “三成?”熊槐闻言脸色一冷。

    之前江淮封君们率军抵抗齐魏围攻陈地时,损失虽然交好,但是并没有经历丹淅那样的溃败。

    再加上封君出战,一般都是带一半精锐一半征召的百姓,其中老弱壮丁不一。

    所以,上次封君损失虽大,但是元气还在。

    这次却只带三成精锐士卒去寿县,精锐数量连损失惨重的汉南封君都比不上。

    想着,熊槐语气略微带着寒意的道:“看来他们心中还是对寡人有怨言啊。”

    说到这,想起景翠道寿县后,封君们的态度立即发生转变,心中略一沉吟,熊槐又笑道:“不过,好在他们心中还算有寡人这个楚王,没敢生出异心,有此一点,那就足够了。”

    说着,熊槐心中略有期待问道:“陈卿,那么寡人这次征召士卒,各地的情况如何?”

    陈轸闻言点了点头,他知道楚王在问什么,只是想起各地陆续传来的情报,又摇了摇头道:“大王,这次的计划到目前为止,只成功了一半!”

    “一半?”熊槐一怔。

    “大王,自从大王的诏令下达后,各县立即在县中征兵,待兵力聚集之后,便在县尉的率领下,前往各地汇合。所以,大王打算分走县尹兵权的计划已经基本成功了。”

    熊槐欣慰的点了点头。

    这次在变法刚刚开始之际,就动员全国,发动对南郑的攻势,其目的有四。

    其中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攻略南郑,趁机解决楚国面对秦国地利上极其不利的局面。

    目前来看,这个目的已经失败,在司马错抵达南郑的那一刻起,攻下南郑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

    其二,那就是刚刚给各地县尹封君派出了左膀右臂,熊槐想要趁机查看一下各地对中央态度。

    结果,种种迹象表明,没有一个封君的汉北三郡响应速度最快,基本上是他这个楚王一下令,那边便立即展开行动,足以向楚王表明他们的忠心,同样也想楚王表明,汉北三郡已经被楚王控制。

    接着是不快不慢的汉南。或许他们心中有些怨气,但是,最起码他们没有表现出来。

    对熊槐来说,没有表现出来,这就足够了。

    最后是江淮的那些封君,他们已经在这次行动之处表达了他们的不满,但是景翠一到,他们态度立即转变,这也说明他们心中纵有不满与怨气,但是还没有到离心的程度。

    对此,熊槐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的变法已经走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而整个楚国依旧还在他的控制之下,接下来就可徐徐图之,一步一步的将变法深入下去。

    而这第三个目的,那就是向各国露一露楚国的肌肉。

    这次他大肆针对国中封君,一口气将汉北的封君封地全部收回,又杀掉了几十个封君,国中闹得沸沸扬扬,天下各国也是看得目瞪口呆。

    或许各国全都以为楚国即将陷入内乱。

    赵国的背叛,齐魏两国闻风而动,无不说明各国都对楚国有想法。

    他这次一口气从国中征调了近五十万大军,其目的就是为了向各国表明,楚国依然还有一战之力,各国想要占楚国的便宜,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

    至于这次全国的动员的最后一个目的,则是趁各地县丞县尉还有令尹新官上任之际,分化县尹封君的权力。

    大军聚集,县尉率军出征,有了这一次的成功典范,县尹的兵权无疑已经被县尉分走。

    那么未来,各地面对楚王的步步紧逼,熊槐已经可以大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