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4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熊槐想了想,然后露出一丝笑容。

    既然不能拒绝,也不能让群臣开口,那就撇开群臣,自己这个楚王亲自跟昭雎这个令尹对话好了。

    他这个楚王虽然不能轻易下场,但身为楚王,他这个裁判也是可以下场的。

    想着,熊槐目光再次从群臣身上扫过,然后看向昭雎问道:“令尹所言的确有些道理,江东郡的确太大了。不过,江东新附,还未彻底臣服,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寡人想听令尹详细说说。”

    “是,大王。”昭雎拱手一礼,然后义正言辞的道:“耦国,这是国家动乱的根源,臣身为令尹,得知此事,不可不向大王进言。江东郡太大,不仅是新附之地,而且距离郢都太远,是故,臣以为,江东郡必须分离,以免尾大难治。”

    说到这,昭雎再次拱手道:“大王,非是臣不信任司马,实则是臣不能将国家大事全部寄托在司马的忠诚之上,在不会与不能之间,臣愿选择后者。”

    熊槐听到这,不由点了点头,如果可以,他同样也会选择使江东不能背叛,而不是不会背叛。

    “是故,臣的意思是,将江东一分为二,在吴地设吴郡,以激发吴人的认同感,使吴人脱离越人,使越人无法挟持吴人。同时,在越地设会稽郡,以弱化越人对越国的归属感,同时会稽一词,也可使越人容易认同。”

    熊槐再次点了点头,仅仅从吴郡与会稽郡这两个郡名,就可以看出昭雎是用了一翻心思的,而不是为了某些原因置楚国的利益而不顾。

    只要他在大方向上还是顾及楚国的利益的,对此,熊槐可以容忍。

    毕竟,对于未来的预测,对国家未来的走向,谁也不敢肯定自己就是对的。对于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看法策略,熊槐虽然不一定会采纳,却可以包容甚至容忍。

    但是,像之前上官大夫一样,置楚国利益而不顾,那就是万万不能忍的。

    这就是底线,谁也不能踩的底线。

    想着,熊槐看昭雎的目光柔和了不少,设吴郡以及会稽郡,他原则上可以同意,但关键是郡守的人选。

    这次昭雎的私心有多种重,就看他在郡守上的选择了。

    选择变法派,选择反对派,亦或者将皮球踢出来,让大家议一议?

    三个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

    熊槐注视着昭雎,笑着问道:“若是江东分成两郡,不知令尹以为,那两位可以做这两郡之长。”

    楚王话音一落,殿中群臣纷纷屏住呼吸,然后目不转睛的看向昭雎。

    来了,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此刻,甚至已经有许多大臣准备在昭雎推脱后,自告奋勇或者推荐自己的好友了。

    既然令尹昭雎已经创造了机会,接下来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江东这块肥肉,是不会放弃的。

第八百九十五章 举贤荐能() 
此时,昭雎看着楚王脸上的笑容,听着楚王的询问,感觉到身后一道道如利箭一般炽热的目光,这一瞬间,他算是真正的体验了一把如芒在背。

    接着,昭雎不禁停顿了一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才开口道:“大王,江东不久前才出现动荡,当地百姓对我楚国还有顾虑,而且用我楚人取代吴侯越侯,很容易就会引起江东动荡。

    是故,臣以为,这吴郡与会稽郡的第一任郡守,不能选择楚人,而应该用江东人,以安民心。”

    说着,昭雎拱手道:“故,臣以为将军吴炳可为会稽郡守,而沅君公孙海可为吴郡守。另,司马唐昧久在江东,通晓江东之事,且江东新附,可为特例,可以让司马依旧镇守江东,统领江东两郡。”

    熊槐一听昭雎的答案,顿时一愣,这两个人全都出乎熊槐的意料之外。

    尤其是吴炳这个人,熊槐想了想,这才反应过来。

    这吴炳本是吴国公室,吴国灭亡之后家族便没落,沦为地方豪强。之前楚国灭越,吴炳投靠将军昭滑,立下不小功勋。

    不过因为季氏在吴地的声望更高,实力更强,所以之前决定立吴侯的时候,才选择了季氏季歆,而没有选择选择吴炳。

    让吴炳去做会稽郡守,身份地位,倒也足够了。

    而且,吴炳本是吴人,他去会稽郡做郡守,没有楚国的支持,他很难在会稽立足。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吴炳会在会稽搞事,他只会一心一意的为楚国办事。

    至于沅君公孙海,因在楚越决战中拿着越王无强的人头求降,这才被封在荒芜的沅地,做为越国亡国的靶子,吸引越人的仇恨。

    若是用他去做吴郡守···

    公孙海弑君的消息早已传遍江东,他做吴郡守,当地的吴人肯定不会依附他,而且吴郡的越人肯定大部分都不会依附他,甚至恨不得他去死。

    所以,就算他做了吴郡守,也只是一个无本之木。

    他在吴地能干什么,什么也干不了,甚至不仅干不了,而且还得时刻小心来自仇恨他的越人的刺杀。

    故,公孙海到了吴郡,除了紧紧的抱住楚人的大腿,寻求楚人的保护,其他的就别想了。

    而且,自从公孙海带着部分越国降军前往沅地垦荒后,从沅地那边传来的消息,似乎哪里的越人对楚国多有不满。

    能用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将公孙海与他的附属分开,免得他们一天到晚没事干,总是唉声叹气怨声载道,想东想西想这想那。

    所以,用这两个人做郡守,而且依旧让司马唐昧统领江东大局,对现在的江东而言,基本上没有任何变化。

    若是两人主动效力,那就好办,要是两人有其他心思,不过是多了两个傀儡罢了,他们根本没有反抗的於地。

    熊槐也不用担心江东郡变成两个郡之后,新任郡守会阻碍江东变法。

    不仅如此,现在就将江东分成两郡,等将来江东变法完成,就好处理多了。

    此时,殿中的其他人,虽然大多数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但也有一些想明白了用文雀公孙海二人做郡守的好处。

    “大王,令尹言之有理,臣附议。”屈原最先开口附和。

    熊槐一听,见屈原也同意这两人做郡守,心中再无疑虑,立即拍板道:“善,准令尹所奏。传诏,以将军吴炳为会稽郡守,以沅君公孙海为吴郡守,让他们立即上任。”

    “大王英明。”楚王话音一落,昭雎立即拱手一拜。

    直到此时,江东大局已定,那些反应慢的大臣才反应过来,然后难以置信的看着前面的令尹昭雎。

    变革派看着昭雎,不仅诧异诧异他没有举荐变法派的人,而且更诧异他没有举荐朝中的大臣,反而举荐了一个越国公族一个吴国公族。

    这···对于未来的变法大局来说,不仅不会产生影响,还将楚国在江东的隐患给解除了。

    对此,变法派的人全都深深了看着昭雎,然后默默猜测昭雎的用意以及态度来。

    而另一边,对于其他人而言,却是很失望。

    原本他们以为昭雎在江东打开一个缺口,会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将触手伸进江东。

    但是,他们失望了,昭雎举荐了两个江东本地人。

    接着,又有人反应过来。

    会稽郡吴郡新立,不仅需要郡守,还需要郡丞郡尉。

    此时,大夫景邵拱手道:“大王,既然郡守已定,那么郡丞郡尉也需要定下。”

    熊槐闻言点了点头,然后再次看向昭雎,他还想继续试探昭雎,想看看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想着,熊槐笑了笑道:“举贤荐德,乃是令尹之职,既然令尹已经举荐了两位郡守,那么郡丞郡尉也由令尹推举吧。”

    “臣领命!”昭雎应了一声,然后没有半点迟疑,张口就道:“大王,越地大贤文雀,久在越地,深知越地详情,臣以为其可为会稽郡丞。”

    文雀!

    文雀虽是越人,但是越地文氏跟楚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且文雀本人在越地的威望不小,用他做会稽郡丞,倒也足够了。

    而且,文雀与唐昧的关系很好,而与吴人关系并不好,若是文雀做会稽郡丞辅佐吴炳,一可笼络会稽贵族,二可限制会稽郡守吴炳。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文雀的确是一个极佳的人选。

    “善!那就依令尹所言,以文雀为会稽郡丞。”熊槐点了点头,立即决定下来。

    “至于吴地郡丞,臣以为原朱方县县尹张彤可以胜任。”

    “张彤?”熊槐一怔,这个人有些熟悉,仔细想了想,这才回忆起来。

    这也是之前被楚国收买的吴人,原越国朱方县县尉,因协助昭滑破越有功,故而越国灭亡后从县尉升任县尹。

    可以说,张彤的升迁,全都是站在越国的废墟上的。用他做郡丞,忠心没有问题,也不用担心他跟吴郡守公孙海搅和到一起去。

    而且,张彤短短两三年间,从县尉升县尹再到郡丞,升迁速度的确快了些。

    但是,这并不是问题。相反,楚国还可借此告诉所有的江东百姓豪强,只要投靠楚国,权势地位全都不是问题。就好比张彤,从一个县尉升到郡丞,已经大夫爵的极限,再立下功劳,更进一步,那就是实权重卿。

    这也是拉拢江东豪强的一种手段。

    至此,熊槐对昭雎推荐的四个人都很满意。

    这四个人,既不会阻碍江东的变法,又能避免楚国的贵族将触手伸到江东,还能安抚并拉拢江东百姓豪强。

    对这,熊槐还有什么不满的呢!

    想着,熊槐立即开口道:“善,依令尹之言,升朱方县尹张彤为吴郡郡丞。”

    见楚王全部答应了自己的提议,昭雎顿时松了一口气。

    “对于两郡郡尉人选,不知令尹有何建议。”

    此时,昭雎又听到楚王询问,不禁笑了笑,应道:“大王,举贤荐德虽是臣的职责,但是兵事调动,乃是司马之职。且司马唐昧久在江东,对江东知之甚详。

    是故,臣以为两郡郡尉人选,大王可以下诏询问司马。”

    此时,对于昭雎的推脱,熊槐没有半分不快,而是哈哈大笑道:“善,令尹所言极是···”

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来() 
当天夜里,将军昭应来到昭雎府中。

    “消息都传出去了吗?”

    “请令尹放心,下朝之后,应就立即安排人手将这个消息传出去了。”

    “好!”昭雎微微点了点头,然后面无表情的问道:“郢都那些大臣是何反应?”

    “回令尹,下朝之后,朝中的那些大臣,本来对令尹举荐江东人出任郡守郡丞颇有微词。但是,当应散步的消息传开,说用江东人做郡守只是权宜之计,是为稳定江东,用不了多长时间,等江东人适应了郡守制后,他们肯定会被撤下,然后换上我们楚人。

    其后,已经有一些大臣改口,在称赞令尹一心为国。”

    昭雎闻言冷冷一笑:“话虽如此,但他们心中应该还在抱怨本令尹这次没有举荐楚人去江东吧。”

    昭应讪讪一笑:“令尹目光如炬。”

    “算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昭雎摇了摇头,然后看着昭应道:“这次将军升迁陈地守,不知什么时候离开郢都。”

    “明日。”昭应轻声应着。

    “明日?”昭雎皱了皱眉。

    “令尹,应本来是要在陈地即刻上任的,因为要参加王后的葬礼,这才回到郢都接受任命。陈地的魏军才离去不久,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应不能在郢都久留。”

    昭雎点了点头,若不是这次国丧,昭应这些在外地任职的公室之人,也不能回到郢都。

    此时,昭应见昭雎只是点头,却没有多说,便拱手问道:“令尹,应这次前去陈地,不知令尹有什么嘱托吗?”

    昭雎闻言,本想摇头,但此时突然想起淮阴所发生的事情,迟疑了一下,然后开口道:“将军之前镇守陈地数年,并且在这次魏国来袭之际,成功收住陈城击退魏军,想来将军已经熟悉了陈地守御,在下也没有什么嘱托的。但是!”

    说着,昭雎一脸慎重的道:“但是,本令尹还有一事相告,我楚国水师纵横江河天下无敌,尤其是灭亡越国之后,更是没有敌手。雎给将军的忠告是,虽然越国灭亡,眼下水师已经没有大的用处,但是将军万万不可忽视水师。

    陈地位于淮水上游,治下更有连通河水淮水的鸿沟,水师作用非同小可,还请将军留心。”

    昭应一听,微微一愣。

    陈地的情况他当然知道,水路纵横,许多地方都需要用到船只。

    但是,对陈地威胁最大的魏国,可是没有水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