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协调各国在华政策和利益。列强曾出台“各国一致”的政策,因此,如何在北疆起兵反袁这件事上做出反应,需要征求各方的意见,但朱尔典显然失算了,各国虽然在面子上保持着对大英帝国地尊敬,但在骨子里何尝不是一种看笑话的情绪呢。对朱尔典的询问,德国方面的答复是这是中国内政,德国不便干涉,愿意恪守中立;美国代表只是含含糊糊地表态反对一切战争。认为中国秩序需要稳定。需要维持门户开放;日本和俄国原本就是反对袁世凯政府的,在东北也有各自的利益。此时巴不得北疆和袁世凯打得越凶越好,以便让他们混水摸鱼,但英国地面子还是要给的,因此两国公使假惺惺的表示,“事起突然,还需要报告本国政府后才能做出适当反应”;唯一一贯在对华政策上支持英国的法国比较积极,愿意一起和英国发表声明,但法国人很明确地告诉他,“鉴于欧洲局势紧张,法国只能派出象征性的威慑力量而不能真正调集干涉部队”,这一招彻底击中了朱尔典的软肋,让他像个泄了气的皮球瘫坐下来,武力干涉中国内政的设想变成了泡影,他问过自己的武官,如果用英国部队来对付,需要多少部队,武官先是目瞪口呆地望着他,随即面无表情地告诉他,至少需要五万英国陆军,而这个数字已相当于英国七分之一的陆军部队了,议会根本不会同意在欧洲局势如此紧张地情况下,还要派遣如此数量地部队到远东去冒险。

    到底怎么办呢?朱尔典陷入了沉思,秦时竹不是袁世凯,虽然他也懂得斡旋,懂得妥协,但毫无意义的恫吓并不会让他屈服,俄国人已经有了这样地经验教训,朱尔典可不想再碰一鼻子灰,在东方人面前丢脸是很可耻的事情,对方会因此而永远看不起你。

    或者可以和秦时竹试着谈谈,看看对方究竟需要些。虽然袁世凯是英国的宠儿,但这并不等于此人是不可替代的,随着袁世凯的年岁日高,精力衰退,大英帝国迟早需要物色一个合适的人来坐他这个位置,在这一点上,秦时竹更加年轻,更加有活力,也似乎是一个更合适的人选。或者更明确的说,只要能够保证英国的在华利益,朱尔典并不介意谁来坐这个位置。可是,他能?他行吗?

    朱尔典从清末就开始担任驻华公使,能说一口不错的中文,算得上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中国通,但他隐隐约约感觉,秦时竹这个人和中国的大多数人并不一样,或者说,和他认识的官僚并不一样。秦时竹也爱钱,他投资了很多企业,中国最大的财团就是在他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但他不是那种旧时代爱钱的官僚,对于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没有兴趣,对于奢华生活似乎也没有兴趣;秦时竹也爱权,他身兼数职,党、政、军一手抓,是名副其实的“北疆王”,但朱尔典以英国人特有的嗅觉感受到,北疆尤其是东北是中国民主气氛最好的区域之一,各地绅商组成了当地议会,对于当地事务有很大的发言权,他们也许不能干涉秦时竹的行政,但却能让他倾听到地方上来的声音,这次选举充分说明了东北的民主建设,东北的议员选举虽然几乎被人民党一手包揽,但任何不带偏见的观察家都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种高支持率是真实民意的体现;秦时竹也爱军队,他将国防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每年拨出巨款用于维持这支庞大的军队,从某种意义上也带有“秦记”的特点,但这又明显不同于北洋军中对袁世凯无限盲目的愚忠,用宗法教条(供长生牌位)来获取士兵的忠诚在朱尔典看来是很可笑的事情,秦时竹用自己的魅力,特别是他的民族主义情绪感染了士兵,让他们死心塌地地跟随着他。辛亥年的战事,前不久的中俄大战让他获得了空前的支持度,爱国青年自发地投身北疆国防军,这种民族主义情绪让朱尔典感到有些恐惧,想要再上演庚子年的事变恐怕是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这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具有了强人的外表,但又有不同于以往中国强人的本质,在他彬彬有礼的外表之下,潜伏着是一颗雄心勃勃的心。下午茶的时间到了,朱尔典还在思考着他的未来,甚至于怔怔地出了神,他的思绪还在于大英帝国在欧洲的死敌――德国。很明显,德国和北疆之间有一种暧昧的关系,这种微妙之处不是政策老手是不能够体会出来的,北疆和各国几乎都保持着友好关系,但在表面的友好之下,和德国的合作是最耐人寻味。表面上看,英、美等国获取了北疆利润最丰厚的合作项目,比如电车公司、自来水公司、铁路借款合同,但北疆和德国的合作更具有核心和命脉意义。

    。。。

【第204章】 长城关卡() 
第204章长城关卡

    德国在东北兴建或与北方实业合作的造船厂、医药化工、汽车装配厂、光学仪器厂等一大批重工业都是短视的英国资本家们所不会投资的。朱尔典愤愤地想,他们只会用这些资本去殖民地吸取血汗,孰轻孰重自然一目了然,真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让电车公司和自来水公司见鬼去吧。在军事上,北疆国防军虽然聘请了八**事顾问,但他的总体训练大纲是仿照德**队的,部队的装备从枪支到衣服,几乎都是仿照德国的,按照这个模式培养出来的军队,更亲近哪个国家岂非一目了然?要知道在落后国家,尤其在东方国家,军队对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力要远远胜过西方民主国家。

    想到这里,朱尔典再也坐不住了,他仿佛看到了一个让他最担心的场面,秦时竹掌握全国政权后全面倒向德国,要改变这个危险后果,他只有三条路可走。第一,给秦时竹制造障碍,必要的时候直接插手,甚至动用武力干涉,防止秦时竹染指全国政权,继续支持袁世凯政权;第二,与秦时竹沟通,用换马的方式来确保大英帝国的利益,只要秦时竹答应维持英国的利益,英国方面并不介意甚至愿意帮助他获取最高权力;第三,也不要行动,等局势明朗之后再选择行动方案。

    他首先排除了第三条,这一条看上去太过于消极,和英国的实力和地位并不相称。如果真地等局势明朗之后再动手,说不定已经失去了在中国的主动权,他对袁世凯是否能在军事上支撑下去没有足够的信心,他还背不起丢失中国这个罪名。第一条道路是最强硬的,但是成本和风险也太高,朱尔典对于军事上解决北疆很有信心,但左右权衡后。认为代价过于高昂,在欧洲局势如此紧张之时。还派出这么庞大的军事力量到远东,基本是一种自杀行为,说不定德国正在暗地偷笑呢。而且,那样一来,必然会激起中国人的强烈反感,无论是谁,只要抵抗外国侵略他就是中国的民族英雄。朱尔典熟谙此道。别地不说,光是中国抵制英国货的后果他就吃不消。排除了两条道路后,那么只有第二条道路可以选择了,问题是秦时竹很答应和英国方面合作吗?朱尔典没有足够地信心,但凡事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就没有机会呢?

    想到这里,他又兴奋起来,提起鹅毛笔刷刷地写下:鉴于此刻远东的局势,我认为我国最好不要急于表态。对于双方应该保持尽力的接触,在尽可能的基础上进行斡旋从我个人这么多年的在华经历和判断来看,我认为袁世凯在军事上没有办法,国防军的战斗力已经在对俄一战中得到了证明。除非各国联合出兵干涉,否则袁世凯政府在军事上的前景是相当可悲地,但是出动联合部队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各国可能不会如同1900年那么积极和踊跃,而此时的情况也与13年前不同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可以效法两年前我们在武昌事变(指武昌起义)时的立场,一方面宣布中立,另一方面保持积极的观察以便确保英国的利益。我深信,一个有较强控制力且亲英的中国政府对英国的在华利益是至关重要地,秦时竹也许能组建起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但他的政治立场还是相当可疑的我希望能批准我通过秘密渠道和他保持接触,只要他承认英国利益,我们并不阻挠他获取全国政权。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防止德国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或秦时竹继续滑向德国阵营这种可怕后果所必须的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写完了信。这位老资格地外交官起身踱步到窗前,透过宽敞明亮的落地式玻璃窗,他看到了东交民巷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多数人还在照旧按照他们惯常的生活方式生活着,未来究竟是如何,他们还不得而知。大英帝国的米字旗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摆着,远东未来究竟如何,他自己也不清楚,这个老资格的外交家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觉到了茫然若失的无力感。

    京张铁路线上,孙烈臣带领军列在上面驰骋,东路军胜利进军并且迅速攻克唐山的消息他已经知晓了,他不由得感到异常兴奋,开局良好意味着成功的好兆头。

    “报告师座,目前北京城一片慌乱,袁世凯已经病倒。”

    “东路军打响了头炮,接下来该看咱们的了。”孙烈臣笑眯眯地说,“老袁不是病了嘛,咱们给他加点火候,催他早日去西天,长城沿线敌情如何?”

    “没变化,不过北洋第一师显然已经得到了警告,现在有些混乱。”

    长城沿线地守军是何宗莲地第一师,但从辛亥**后,第一师的境地一直不好。在前清时期,第一师虽然属于北洋集团系列,但何宗莲及部队地高级军官和袁世凯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相反和满族亲贵之间的关系很好。之所以能得到第一师(原先为第一镇)这个番号,就是这个原因,而且军械、粮饷、补给都是各镇中最好的,装备都是优先装备。同时,在第一师中满族官兵比率是除禁卫军之外最高的,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和袁世凯并不一条心。

    袁世凯组建北京政府后,第一师处境尴尬,何宗莲等人并没有得到袁世凯、段祺瑞等人的信任,北洋系统高层曾经多次谋求换马,用他人取而代之,但考虑到第一师的军官结构,没有贸然下手。但第一师的日子也不好过,一方面失去前清时期地宠儿地位。无论在军械还是物资补给上都远远不及袁世凯的几个心腹师(特别是第三师和拱卫军),甚至连军饷都要拖欠。按照袁世凯的脾气,本来是要借镇压二次**之手消耗第一师的实力的,但由于第一师数月没有发饷,指使他们需要一大笔开拔费,袁世凯囊中羞涩才没有付诸实施。另一方面,第一师的满族军人已在民国建立后陆续被清理出了队伍。再加上历经山海关大战,第一师是北洋军主力师中缺编最严重的部队。额定编制15000多人而实际只有8000余人,仅略多于国防军中诸如21旅这样一个地主力旅,并无多少威慑力。

    何宗莲接到陆军部要求其加紧战备,防御国防军进攻的电报时,没有放在心上,他和几个心腹商议地结果是,无论是秦时竹还是袁世凯打赢了。第一师都没有好果子吃,自己现在是姥姥不爱,舅舅不疼的地位,除了自保,别无他路。

    “师座,不是我泄气,咱们都不能按月关饷,如何能让弟兄们卖命打仗。”布置防御时。何宗莲的作战计划还没有提出,下面就已是一片怨声载道。

    “不给钱难道就不打仗了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何宗莲虽然用的是质问的口气,但从神情上来说,更像是疑问句。也亏了何宗莲个人不太看重钱财,能与部下共甘苦,因此勉强维持着军心。

    “师座。不是弟兄们不肯打,这仗没法打啊。”说起打仗,下面都是一片叹气之声。

    “咱们不是没有和国防军交手过,结果怎样?诸位一定还记忆犹新吧。要是按月发饷,弟兄们也不是孬种,可以和对方一拼。可眼下,装备装备不如人家,钱又没拿到手,我们凭干?我们就是给袁世凯这个王八蛋卖命,将来也没有好果子吃。”另有一人站起来发言。

    “对!”下面人随声附和。“袁世凯不是个好东西。不值得为他卖命。”

    “胡闹。”何宗莲拍了桌子,“你们还像是国家的军人吗?虽然现在民国了。但是我们依旧要效忠国家,效忠政府。”

    “师座,算了吧!咱们算是哪门子效忠?你贴上去人家都不要,这滋味难道还没尝够?再说了,人家护**也不是反对国家,反对政府,人家通电中说得明明白白,只为讨袁,实践五族共和”

    又是一番争论第一师的作战会议,开了整整一个小时,只字不提如何防守,相反却在自身退路和未来问题上争吵不休。

    “报报告师座,护**护**打来了。”

    “来了,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