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暴明-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301部队测量老余标完,一抬头看见韩亮和傅明,当然很高兴。在晚饭时老余提出让韩亮和傅明带着新地图,给肇庆端州的铁血军测绘处。韩亮和傅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六月十六日,晴。

    朱含山金矿场的校场里,四千二百二十多个新兵他们抬头挺胸,虽然没有军衔的灰色的42式军装被自己的汗水冲刷了多少次,脸上也不停的流下汗水,依旧雄赳赳气昂昂地做着训练,甚至连声音都还是那么的嘹亮。

    四月五月间,铁血军第二征兵基地的朱含山金矿场,大概有五千多流民在封川镇被打着去朱含山淘金的名义招募之后,先是封川镇渡过西江在荒废的江川所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隔离检疫之后,将其家属和部分不合格人员运往泷水县加入当地的联社,剩下二千多年轻壮年流民则进入到朱含山金矿场,和那二千多金矿工人一起接受铁血军正儿八经的初训。

    现在铁血军补充兵训练在经过朱浩大少爷和铁血军训练管理部参谋们的总结下,对于流民和年轻力壮的金矿工人,形成了一整套方案,将整个训练过程分成了几个阶段。

    刚开始,朱含山金矿场里的补充兵们,被分成了两部分,体力差的进行为期一个月时间的打底初训就是吃东西恢复为主,铁血军的内勤站姿为辅,不要求严酷的训练,剩下的一等补充兵们在初训阶段,接受跟上川岛军校一期学员同样训练内容。

    进入六月份,朱含山金矿场里的补充兵们,不进行大体能的操练,主要是铁血军训练管理部送来的朱含山金矿场补充兵的身体参数中,一等补充兵们身体素质下降的很快。朱浩大少爷研究了研究去,还找了上川岛医院老中医,姓邓的老中医告诉朱浩大少爷,那些补充兵是气血亏损。那些补充兵在江川所检查身体时,大部分的年轻的补充兵身体犇棒,实际上身体在暗暗亏损,连续一个多月的大强度训练,都累垮了。

    明末的铁血军补充兵们,绝大多数人是缺乏营养,造成体能较低,虽然这些被招募的补充兵们多是农民,淘金工或者西江渔民出身,吃苦耐劳没有多大问题,可是第一个月还好,第二个月就身体素质开始下滑,爆发力和耐力方面严重不足。

    不像朱浩大少爷上川岛军校的第一批学员,四个月周期循序渐进,基本没啥问题。

    在铁血军第二征兵基地的朱含山金矿场时,铁血军训练管理部参谋们按照朱浩大少爷,小册子上的后世那种大体能训练方式,狂训那帮一等补充兵们结果训出病来了。

    一开始就让补充兵们接受大体能训练的时候,曾经出现过大批补充兵们因为身体无法承受,训练之中晕倒或者脱力脱水的情况非常普遍。

    后来朱浩大少爷打发训练管理部参谋们,问上川岛医院的老中医,参谋们才发现了问题所在。实际上朱浩大少爷也意识到这个时代的人在身体营养方面,远差于后世之人,如果不改善其体质便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大体能训练的话,他们很难承受住这样的训练强度。

    至于叫训练管理部参谋们去询问上川岛医院的老中医,是朱浩大少爷觉得什么事都是老子一个人处理,朱浩希望手底下有独立做主的精神。小事自己搞定,大事请汇报。

    于是,六月份,这一次朱含山金矿场成立了铁血军第二征兵基地,朱浩大少爷跟铁血军少校冯毅等人商量了一番,决定,下一批补充兵一定要改变以前的训练方式,不再对补充兵们进行大体能的训练,和体力差的补充兵一样进行为期一个月时间的打底初训。主要对其进行操列和口令的训练,先让他们养成一个服从的意识,并且在打底初训阶段,多让这些补充兵们学一些有铁血军的制定和各种规矩,让他们先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打底初训阶段,训练管理部通过朱含山金矿场,新兵食堂给这些补充兵们提供交好的饮食,并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鱼类,肉类,蔬菜,甚至每天给出老中医的乌鸡加红枣还有一些缓解体力疲劳中药药丸,对于补充兵们身体绝对是立马见效。让补充兵在打底初训阶段获取更多的营养,改善他们的体质。

    当然,1642六月的补充兵们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而且朱含山第二征兵基地还形成了淘汰机制,对于身体条件严重不合格在一个月的调理期间,进行打底初训阶段,无法通过考核的补充兵们,将退出朱含山第二征兵基地,运到泷水县的联社联队做堡管队的堡管,毕竟他们还学了一个月的铁血军操列,口令和各种铁血军的规章制度。

    对于朱含山第二征兵基地的极少数不听使唤,带有恶习的补充兵们,都给关到后山狭窄岩洞的小黑屋里去了,五天左右,伸手不见五指,屎尿全沾到衣服上的恶习难改的补充兵们,一个一个都老老实实地再也不犯错误了。

    对于朱含山第二征兵基地四月份招募的四千二百二十多个补充兵们,二十以上都健康的,朱浩大少爷是比较满意的。

    从1640年崇帧十三年起,朱浩大少爷花了一年的时间默默地,在深井镇千户所的后花园里琢磨着,他要打造成为一支类似于近代军队一样的团队,而要想打造出一支服从意识强,临阵听命,敢于用命的队伍,靠着大明的渣兵是肯定不行的,那样的话团队的军纪很快就会被这帮渣兵败坏掉。

    所以一定要像戚继光戚少保一样选兵,戚少保在兵书上讲过,第一切忌不可使用城市游滑的人,但看脸光白、形动乐便是正确的。奸诈的人,神色不定,见官府藐视但无忌的了。第一个可以使用,只是乡野老实的人。所谓乡野老实的人,黑色大粗壮,能忍受辛苦,手上皮肤坚实,有土作的颜色,第一选择人以精神为主,而当并用相法,也忌凶死的形体、重福气的相,这是全部选举人的好了。最好不要让伶俐油润滑,宁愿用乡野愚笨的人,这也可以为准。

    因此,朱浩大少爷选兵时,以老实有力气的矿工为主。流民为第二梯队。

    古时,一支队伍一旦出现有人不听号令擅自逃命的话,会影响到整支队伍的士气,带动其他人跟着一起溃逃,最终导致整支队伍不战而溃。

    所以朱浩大少爷在这方面比较认同戚继光和后世曾国藩创立湘军时候,对于兵员招募的理念,宁可选择老实巴交的年轻农民或者渔民,矿工,也绝不收那种市井无赖和地痞流氓,这样的兵员素质才符合他的要求。。。

第二百二十二章 军衔,军阶() 
而这些补充兵们便开始被分成了两拨,一部分以前是淘金矿工出身的补充兵们,一部分是四月底五月初招募的三千流民。而韩亮和傅明要带着二千淘金矿工出身的补充兵们,明天就要奔赴铜茶镇加入铁血军第三团西江军,剩下的二千多流民的补充兵十天以后北上广西梧州府待命。

    六月十九日,战狼的韩亮跟大胖子傅明,把这二千淘金矿工出身的补充兵,都带到铜茶镇加入铁血军第三团西江军。

    然后第三团的团长刚刚升到少校的陈刚宣布,成立西江军第三营,又宣读了铁血军组织部对战狼的韩亮跟大胖子傅明就任第三营营长和教导员的任命。当然,韩亮跟大胖子傅明军衔又升一级,从中尉升到上尉了。

    在三月中旬的时候上川岛军寨,朱浩大少爷召集新宁县团练的队长们开会,在这次会议上,宣布了正式成立铁血军的方案。

    首先朱浩大少爷就宣布,今后新宁县团练的水师和团丁改成铁血军陆军,海军,三月十八号正式成军,也就是说今后对外还是称新宁县团练,在内部统称铁血军,而且正式形成了海陆两个大军种。

    原来新宁县团练内部虽然也有一定的等级制度,但是对于军队来说等级制度并不分明粗狂得很。尤其是团练系统就简单的划分为,团丁,头目的称呼,但是到底谁的身份要高,很多新加入的团丁稀里糊涂弄不清楚。

    朱浩大少爷的铁血军三月十八号正式成军,朱浩按照近代军队实行军衔制。朱浩大少爷对他的下属是这样解释道。眼看大明越来越乱,我们成立了铁血军,而战时很难保证上级军官出现伤亡的情况,一旦出现了伤亡,如果没有明确的军阶区分的话,整个部队就可能出现混乱。

    在大明朝,官军都带腰牌,腰牌写着部队番号职位姓名年龄相貌,上面都会记。低级军官还会有盔旗和背旗也都会写职位和部队番号。

    然而,铁血军是近代军队,绝大部分使用的是火器,跟官军的盔旗不同,铁血军的士兵和军官披甲率很低,而且披的是简易的胸甲,没有官军的盔旗和高高插在背后的令旗。

    所以,会上朱浩大少爷宣布铁血军实行军衔制。在会上法国人红毛鬼子伊格纳缇伍兹被授予的铁血军上尉军衔,喜得伊格纳缇伍兹开完会后,跟潭猴子几个一起到上川岛一号食堂开怀痛饮。

    上尉啊!

    上尉一词源于拉丁文“首领”。早期的连由一个上尉指挥,17世纪在欧洲,上尉和连长是同一词。该词由“头”和“人”两词组成,即表示一个地位显赫的人。这在过去一般是首领和司令官的称呼。

    朱浩大少爷又命令法国人红毛鬼子伊格纳缇伍兹为,刚刚成立的铁血军第三连任连长,按照欧洲人讲,伊格纳缇伍兹迈入了中级军官行列。

    原来,法国人红毛鬼子伊格纳缇伍兹在欧洲时才是一个准尉就退伍来到东方淘金,现在朱浩大少爷给他一个上尉,足足高了他在法**队里三级军衔。伊格纳缇伍兹在法**队里,这三级军衔大概需要他花费六到十年时间,才可以达到。而且,朱浩大少爷给的军饷很高,伊格纳缇伍兹打算一辈子都给大少爷打工了。

    会上朱浩大少爷讲了用军衔制来有效区别士兵和军官好处,就是在战场上上一级军官伤亡无法继续指挥部队着时候,又没有明确由谁来负责接替指挥,一般情况下会自动由军阶最高的军官来接替指挥。

    还有的时候战斗之中出现了主力部队跑散甚至被打散的人员,有很多时候会碰到一起,朱浩大少爷规定由军阶最高者,来负责收拢失散或者掉队人员,并且指挥他们。

    会上,朱浩大少爷就让训导司的冯毅把一定服从军衔制,加入到铁血军的军事条例中。铁血军必须服从上一级军官的指挥,不像大明教匪,流寇那样,一旦打了败仗后逃命期间谁都不听谁的,最终只能覆灭。会上铁血军的高层军官们都知道结果是什么样。

    所以朱浩大少爷决定,在铁血军的军事系统之中,正式引入后世的军衔制。只要有了后世的军衔制之后,这些情况就好办多了,谁的军衔高,部队就听谁的。

    除非临战的部队由上一级指挥部指定由某人来做指挥官,这样的情况下,高阶的军官才会服从低阶军官的指挥。否则的话,按照新条例,低阶军官必须要服从高阶军官的指挥调度。

    会上朱浩大少爷让训导司冯毅宣读这一点时,铁血军的高级军官们都无异议。

    训导司冯毅读出军衔方案,将校尉三阶军官制,这除了法国人红毛鬼子伊格纳缇伍兹以外,本土的铁血军军官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只觉得很拗口,没有大明的官阶好听,也许铁血军的高层军官们大多数都是来至于卫所和营兵。他们从小就听惯了小旗,千户,什长,游击的叫法,一时还拐不过弯来。

    这里,简述一下,大明的独特的军事制度。营兵制与卫所制。

    大明的卫所制度。其实,卫所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兵营,不是战时组织,卫所军士世居一地,且耕且守,战时由朝廷临时调兵遣将,兵将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明初这种军事建设的蓝图不久便因边患的日益加剧而改变,特别是明王朝的周边地区,临时性的调兵遣将逐渐变成常规制度。

    大明的营兵制度,营兵,一部分来源于卫所军。一般是总督、巡抚有直辖的标兵,和将领则豢养家丁。标兵与家丁独自成营。

    家丁为将领私属,朱浩大少爷的老爸深井镇千户所朱千户,所领的家丁的费用由自己负责。随着家丁制的盛行,无可奈何之下朝廷也认可了,于是朝廷给粮饷,由卫所军抽选为兵,从而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军兵”

    但营兵,与卫所军不同。实际上营,卫不统属。营兵与卫所军同时派驻地方,领导他们的只能是节制文武的总督巡抚。营兵,与卫所军并存,是明代独特的军事制度。

    营兵与卫所军的区别就在于召募、是否世袭了。而实际上,营兵与卫所军在组织形式上的不同,是营兵与卫所军的根本区别。

    大明的卫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