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回大宋-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以为这药中原本就有藜芦,就算你再放入一些藜芦,也无从分辨。但你万万也想不到,这一份药是没有藜芦的。这一点,两位公差都可以作证。“

    一名公差出来说道:“不错,药是我们两人一起去抓的,也是我们亲眼看着放入药罐之中的,里面没有藜芦,我们两人都可以作证。“

    “何宜,事到如今,证据确凿,人赃并获,你还有何话可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二章 新的开始() 
“宣新科状元文天祥上殿觐见。“

    再次经历这一幕时,文天祥心中万分感慨。历史经过昨天一番折腾,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

    自已还是中了状元,还是这般来觐见宋理宗。

    当然,也有些不同,榜眼何宜被剥夺了榜眼身份,原本的探花沈时寒成了榜眼。

    何宜则成了大宋历史上最“短命“的榜眼。哦,不对,实际上他还不是榜眼。因为严格来说,只有今天入宫面过圣,接了圣旨,才能算是榜眼。昨日的放榜,只是一份通告,却不是正式的身份文书,只有今天上殿,行了正式的礼仪,才能真正算做榜眼,然后御街夸官,再昭告天下。

    也是昨日查出何宜下毒的时间还不算太晚,临安府会同礼部连夜上奏,官家当晚便下了旨。

    能这么顺利的查出何宜,完全是得益于前世的经历。知道父亲在自已中状元之后第四日便去世了,因此,下毒害父亲的人,必然在这一两日内动手。

    那张大排风散虽然有问题,但要毒死自已的父亲,恐怕份量还不够,还要添加更多份量的药材,因此才猜得出对方还会加东西进去。

    不过,让文天祥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何宜要做这样的事情?

    毕竟他们两人无冤无仇。何宜省试中了第八名,比自已低一名;殿试又得了榜眼,还是比自已低一名。

    难道是因为嫉妒,不满意文天祥始终压自已一头?所以,寻得机会,就给文天祥之父下毒,好使得文天祥回家为父守孝,断了他的前程。

    若果真如此,那他真比那个因诗杀人的宋之问还要可恶几分了。

    但是,这真是他的杀人动机吗?文天祥不敢肯定,不过,现在铁证如山,文天祥也不愿再去思考这些事情了,他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思考。

    这世间有些事,原本就没有答案,或者说,你永远也找不出答案。

    榜眼刚刚放榜,就被剥夺身份,这等亘古未有之事,自然会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传遍临安城。

    此外,还有三元楼的何掌柜敲锣打鼓,满临安城说自已有眼无珠,不识状元郎的事情,也在顷刻间便成了全城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一切风暴的核心人物,自然便是文天祥这个状元郎。

    街头巷尾以及各个茶楼的说书人,以闪电般的速度,在一夜之间,就编出各种不同版本的故事。

    “状元郎智斗何榜眼“,”状元郎夜审奇案“,”状元郎赌斗何掌柜“,”状元郎游湖救人“甚至连”文曲星奉旨下凡救大宋“的版本都编出来了。

    一众说书人,使出浑身解数,将文天祥说成了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人物。至于外貌长相,那自然也是身高九尺,长手过膝,大耳垂肩,天生异象,惹得临安城老百姓都跑出来看文天祥是不是长了三头六臂再加九只眼睛。

    这也难怪啊,古代既没电视也没网络,不编排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出来给生活增添一点情趣,还让人怎么活呢?

    更何况,本来就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再由说书人这一宣传,一日之间就轰动临安城。

    “臣文天祥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卿平身”

    这是很正式的朝拜。

    宋理宗高高端坐在上,望着文天祥说道:“文卿果然神采英拔,英姿飒爽,才貌双全,好,好得很,从今往后,我大宋又多得一栋梁之才了。“

    古人很多时候会很看重一个人的外貌,所以,古书中记载的名人特别是皇帝,相貌都是比较奇特的。

    天降伟人,自然是要长得与众不同的。

    文天祥此时刚刚二十岁,正是青春年少之时。而且,他也确实是相貌堂堂,身材魁伟,肤白如玉,眉清目秀,双眼炯炯有神,放在今天,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帅气小鲜肉。

    宋理宗看了文天祥殿试对策时写的御试策,喜欢他的文章,再之后看了名字,名字也讨喜——天之祥也,如今再看了文天祥的外貌长相也很合自已的意,又想起文天祥还救了唐安安,便越发喜欢了。

    “文卿的文章,朕看了甚是喜欢,而今钦点卿为新科状元,还望文卿今后不负朕意,实心办事,一展胸中所学,为朝廷效力,造福天下苍生。“

    “臣谨遵陛下圣训,今后自当竭尽所能,为陛下效忠。上报效朝廷,下不负百姓。“

    宋理宗又笑眯眯的问道:”朕听人说,文卿在放榜之前,便与三元楼的何掌柜打赌,赌自已必中状元?“

    这事儿居然也这么快就传到官家耳中了,文天祥有些惊讶,连忙说道:“此事是微臣轻狂了。只是那三元楼的何掌柜欺微臣太甚,见微臣父亲生病,便欲将家父赶出酒楼,微臣实在气不过,这才与他立下赌约的,还望陛下恕微臣狂妄之罪。“

    “为人子,尽孝道,何罪之有啊?“宋理宗说道:”既是你父亲病了,朕这便命御医过去瞧瞧吧。“

    “臣叩谢陛下隆恩。“

    一番应对之后,便按例开始进行御街夸官,又闹腾了一日。

    再过一日,便正式授了文天祥的官职,却又一番闹腾。随后,宋理宗又额外赏钱二十万,赐宅一座。

    依宋制,状元郎授官是有定制的,宋朝专门为状元设了一个散官——承事郎。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状元怎么也得授一个六品官或者五品官吧?毕竟一般的进士经吏部选官,都可能授七品县令之类的官啊。

    这却是想错了。专为状元设的承事郎是一个八品官,没错,就是八品官。

    但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八品官。

    而且,在宋朝,县令也不是七品官,也是八品官,而且还是从八品。

    因此,正八品的承事郎实际上相当于明清时的六品官。

    不过,官阶这都是浮云,重要的是这个位置。承事郎专授新科状元,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宰相之子。

    宋制,官员三年进行一次磨勘,但状元呆在承事郎的位置上一般也就一年左右,便会提升了。因为除了状元,还有宰相之子要坐这个位置,若是等你状元郎坐满三年,下一科的状元又上来了,那宰相之子往哪里放呢?

    朝中可还有右丞相,左丞相,参知政事等等权贵高官都在盯着这个位置,要让自已的儿子在这个位置上坐一坐呢。

    这可是未来宰相培养人的专职官位,担任了这个官职,你就是朝廷重点关注的宰相培养人,是“储相“。

    这是一个散官儿,不任事,每月只有初一、十五两日需要上朝。却又可以随时觐见官家,奉旨办差。可以说,朝中不知道有多少五品,甚至四品官都眼红这个官位,恨不得让自已的五品,四品官服换这个正八品的官服。

    坐在这个位置上,只要不出重大差错,不是特别愚笨,对官场总是不开窍。将来即便当不了宰相,大抵也能混一个尚书做做,至少也是一个侍郎。

    明朝有“非翰林不入内阁“,清朝有”南书房行走及上书房行走例由翰林官为之“,而在更重视科举的宋朝,状元宰相出得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

    而且,宋代科举考试的排名对今后仕途的影响,也比明清时的影响要大得多。

    科举考试排名靠前的人,在官场上的升迁要顺利得多。明清虽然也有这种情况,但远远没有宋朝这么严重。

    前一世,因为父亲病逝,文天祥刚得了承事郎的官职,还没有来得及领正式的文书,走马上任,就回家为父守孝了。

    这一世,再来一次,从当这个承事郎开始,来重新书写大宋的历史。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章 我要建立的军队() 
宋代的官制,与后世有许多不同之处。

    比如说,清朝是没有闲职的,给你授了一个三品官,但你没有领差任职,那便没有俸禄,只有一个虚名。

    但宋朝不一样,宋朝有专门的散官。给你授了官,那便是官,便可以拿着优厚无比的俸禄。不办任何差事,天天在自已家里翘着二郎腿晒太阳,照样领俸禄。

    由此可见,在宋朝当官,那真是太舒服了。

    当然,一般来说,只有你在官场上有一定的资历了,才会授你一个散官,让你享享福。

    再或者,你父亲是当朝宰相,朝廷重臣,或者你是皇亲国戚,也可能授你一个散官,以示恩宠。

    再有就是你考了状元,那么,直接授你一个散官。

    你得了这个官,要是不想办事,你可以天天呆在家里晒太阳钓鱼喝酒,再买一堆年轻漂亮的歌姬在家里唱歌跳舞,反正大宋朝廷高薪厚禄养着你,也就是每个月的初一、十五这两天去点个卯。

    实际上都不能叫点卯。因为宋朝不是明清两朝,不用起得那么早。宋朝的早朝,不仅次数比明清时期要少得多,时间也比明清时期要迟一个时辰,并不在卯时。

    按当时的规定,京官六品以上每日一朝,六品以下则只有每月的望,朔两日才需要上朝。

    然而,这个规定形同虚设,实际上每个月也就上六、七次朝。当然,一般来说,每个月初一和十五的大朝还是都会进行的。

    尽管如此,做了散官的状元郎们还是会抢着去任事的,力争在承事郎这个“储相“位置上积累经历,为将来当尚书,当宰相赚下本钱。

    不去任事虽然清闲,也照样能领俸禄,但大家却都不愿意的。

    君不见,今日当官的都想着“为人民服务“到九十岁,一百岁,你要让他退休,他是真不愿意啊!人家都想再多“为人民服务”十年,二十年呢。

    只有可怜的工薪族们才盼望着早点退休,早点领退休工资,恨不得三十岁就退休了。

    大宋的官员们当然也一样,也会力争“为天下老百姓服务“的机会。

    承事郎是散官,又是京官,要办的差事都是官家特别委任的差事,奉旨办差,走到哪里都是“钦差大臣”,这等差事,当然是要抢着办了。

    承事郎虽然是一个散官,但却是挂在大理寺的名下,因此,一般来说,交给承事郎办的差事,多半都是一些审案破案之类的事情。

    有宋一朝,对刑狱极其重视。宋代的提刑官,是不受地方节制,完全独立办案的。别说地方州府,即使所属之路的转运使,自宋真宗之后,便也管不到提刑官了。宋代对刑狱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出现了像宋慈这样的人物,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医著作洗冤集录。

    但文天祥并不想去查案办案,因为此刻的他,有太多的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迅速行动起来,准备即将到来的大战,才是当务之急。

    这一战,若是输了,大宋都亡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千千万万的人死于战乱,饥荒,还活着的人,也只能当着四等人亡国奴。

    这一战,他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哪怕他拥有后世科技文明时代的知识,哪怕他是文天祥,他依然没有把握,因为他知道,那太难了。

    比起后世那些在网络论坛上指点大宋江山的人,又或者朝野之中,那些相信大宋还能延续千年的人,他更清楚大宋此时的脆弱,敌人的强大,以及要改变这一切的艰难。

    除非他现在不是文天祥,而是宋理宗赵昀。带着自已两世经历再附魂到宋理宗身上,那他倒是可以反推蒙古,再开僻新大陆,再有几十年的时间,一统蓝星都有可能。

    现在,他只能一步一步来做,但时间却已经不多了。

    若要改变大宋,首先要改变的是大宋的财政和兵制。

    都说大宋是历史上最繁华最富裕的朝代,但实际上,大宋朝廷也是历史上最穷的朝廷。

    没错,大宋每年的税赋收入确实很高,但是,仅军费开支一项,就支出了国家全部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大宋朝廷是真穷啊。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面对的军事压力太大,不得不养的更多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兵制与前朝不一样。

    收入比前朝增加了十倍,支出却增加了十几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