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回大宋-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并没有于前世一般英年早逝,历史的轨道已悄然改变。

    “爹爹“文天璧此时年仅十九岁,此前从未有与父亲分开过,如今却是要留在这临安城中,等待吏部选官。

    十九岁,在后世的社会中,才刚刚开始读大一,而文天璧却是要去当一个治理一方的父母官了。

    对于前程,也既充满了欢喜和期望,也有一些惶恐不安。

    “大郎,二郎,爹爹回家去了,你们两人皆金榜题名,学有所成,但仍须记得从今往后,要好生为官,一展胸中所学,不负朝廷重托,不负百姓所望,也不负为父的一番期待。“

    “大郎,你得了新科状元,又得官家赐字“宋瑞”,官家对你很是器重,但树大招风,才高招妒,你在朝为官,还得步步小心,万勿为小人所伤。“

    “二郎,爹爹不在时,你须得听你大哥的话,明白吗?“

    “大郎,你虽高中状元,但切记要戒骄戒躁,多些谦虚,少些轻狂,谨慎为官,明白吗?”

    “文家祖上从无一人中进士,如今我文仪的两个儿子,一个高中状元,另一个也中了进士,我文仪此生何憾?“文仪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这才依依不舍的登上马车,缓缓离去。

    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留在临安城中任官,他却是要回家去报喜,然后祭告先祖。

    庐陵距离临安城约摸一千五百里左右,在七百多年前的宋朝,这个距离已是千山万水,再想见一面,说上几句话,也颇为不易。

    现代社会交通方便,资讯发达,却再也没有了这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任你是离家千里还是万里,仍然可以打电话聊天,坐飞机过去也不过一两天的时间,地球已经成了地球村,没有什么距离感了,离别之情也自然淡了。

    距离,恐怕还是要以人们能用多长时间到达为标准,庐陵与临安这一千五百里的距离,其中翻山越岭,涉水渡河,一般来说,途中要走上一个月。

    走一个月才能回家看一下父母,按现代社会的标准来说,已经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都要遥远,更别说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通讯手段了。

    送走父亲之后,文天璧去吏部接受选官,文天祥去临安府衙办案。

    当文天祥赶到临安府衙前的时候,却见一群人身着孝服,站在府衙之前,旁边还放着三具棺材,领头之人,便是谢枋得。

    文天祥不由暗暗一叹,便走了过去,正待开口,却见谢枋得迎上前来,说道:“宋瑞兄来得正好,你是新科状元,那日也是看着我等落水的。那董天赐仗着是当朝宰相董槐之子,不将我等士子举人放在眼中,公然勾结太湖盗贼,凿船杀人,致使十三人溺水而亡,其中更有马柏哲,李俊言,沈一丞等三名举子,如此凶残狠毒,若不严惩,国法何在?”

    “严惩董天赐”,“打倒奸相董槐”,后面一大群人高声齐喊道。

    文天祥道:“董天赐勾结太湖盗贼杀人一案,自有有司审理,相信一定不会让凶手逍遥法外的。你等皆是朝廷举子,当知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这么多人聚集在这临安府衙之前,成何体统?“

    谢枋得说道:“那董天赐乃是奸相董槐之子,那董槐在朝廷中权势熏天,又与董宋臣等阉人相互勾结,一时声焰,真足动摇山岳,回天而驻日也。朝廷不知有多少奸邪朋党,与之勾结,狼狈为奸,蒙蔽圣听。“

    ”我等若是不奋力而起,这些贪官污吏,谀媚小人,必然会想出各种法子为这董天赐开脱,让凶手消遥法外,死者沉冤莫白。所以,我等一面集体上书官家,请求严惩董天赐并罢董槐相位,一面抬棺来这临安府衙前,我要那临安知府在我等的注目之下,在死者的灵前,审理此案,看他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为董天赐开脱。“

    “君直兄大可不必担心,我刚领了圣旨,官家命我审理董天赐勾结太湖盗贼于西湖凿船杀人一案,我这便是来这临安府审案的。君直兄若是信得过我,还请就此散去了,尽早让几位不幸的同谊入土为安,我文天祥定当秉公办理,将此案审一个水落石出,将凶手绳之以法,绝不让几位同谊白白蒙难的。“

    “什么?官家让你来审理此案?“谢枋得只听到了文天祥高中状元,得官家赐字宋瑞之事,并不知道官家派文天祥审理此案的消息。。

    “正是“文天祥道:”但请君直兄放心,我文某定会查清此案的。“

    “我谢枋得蒙宋瑞兄相救,这才逃脱此番灾难,留得一命,既是宋瑞兄说了,我岂有不从之理?宋瑞兄来审此案,我又岂有信不过之理?”

    当文天祥走进府衙大门时,却见临安府知府方凡迎了上来。

    “闻得官家派承事郎前来审理此案,本官真是喜不自禁啊。那谢枋得乃是士林领袖人物,出了名的不畏权贵,他领着一干进士举子,抬着棺材在临安府前聚集,本官是赶也不是,不赶也不是,却不想承事郎三言两语,便将谢枋得等一干人劝散了,承事郎不愧能中状元的人物,真非常人也。本官先行谢过承事郎了。“

    临安府知府方凡乃是正四品的高官,比文天祥这个正八品的承事郎要高了许多个品阶,但文天祥是新科状元,圣眷正隆,此次又是奉旨办案,方凡自然是要小心应酬了。

    更何况,方凡是朝中老人,历经官场多年,对于审理宰相之子董天赐这种烫手山芋的案子避之不及,有文天祥过来接手,他当然高兴了。

    “方知府不必客气,前些日子,还多亏方知府派人过来协助下官,下官才得已捉拿住谋害家父的真凶,使家父幸免于难。下官正待改日登门道谢,却不想官家便让我来临安府,审理董天赐勾结太湖盗贼杀人一案,下官先行谢过方知府了。“

    文天祥弯腰徐徐一拜,向着方凡行了一礼。

    方凡连忙托起他双手,道:“承事郎何必如此客气,缉凶查私,原本就是我临安府份内之事,本官不过是执行朝廷公务罢了,承事郎何谢之有啊?承事郎年方二十,便已高中状元,将来前程不可限量。本官痴长了承事郎几十岁,与承事郎却是一见如故,若是承事郎不见外,本官便托大叫你一声贤侄如何?“

    “侄儿敢不承命,见过方伯父了。”

    “好,贤侄,里面请!”

    这便是官场上的风气,花花轿子人人抬,文天祥年纪轻轻,便已高中状元,受官家器重,只要脑子没问题,眼睛没瞎眼的人,都能看得出文天祥未来前程远大,不可限量,先过来巴结一下,拉拉关系,将来在官场上也好有一个照应。

    前世文天祥是极端反感这一切的,官场上风气不正,官官相护,狼狈为奸,党同伐异,弄得整个大宋朝廷乌烟瘴气。所以,他耻于和这些人为伍,因此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

    这一世,他的想法却已经完全不同,一则是大宋灭亡的经历刺激了他,二则他接受了现代思想文化教育之后,看问题的角度与方式也大不相同了。

    我是来救大宋,只要能保住大宋的江山社稷,让天下黎民百姓安定,那一点清誉名声何足惜?

    若要改变这一切,首先要适应这一切,融入官场的环境中,将一时得失荣辱暂且忘记,但千万要不忘了初心,待到自已有能力改变一切的时候,再来推行自已抱负和理想。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六章 审案() 
两人寒喧一阵之后,方凡便开始向文天祥讲述案情,交割案宗案卷。

    原来那日西湖沉船之事发生后,次日,便有人来临安府报案,说是听到太湖盗贼谈话,昨晚他们受人所雇在西湖上凿船杀人,并说了他们的藏身之处。

    临安府捕头赵有山随即率一干人等去城外捕人,正好碰上董天赐在给太湖盗贼银钱,于是,众人一齐上前,将太湖盗贼并董天赐等人一并拿下。

    事涉当朝宰相之子,临安府知府不敢擅自作主,当即启奏官家,一时朝野轰动,官家便派了文天祥过来查案。

    文天祥仔细看了案宗案卷,又唤来赵有山问过话,随即升堂审案。

    “草民江贵,临安人氏,以砍柴为生,前些日子去山上砍柴,正好听到他们一群盗贼说是在西湖上作了案,凿沉了一条灯船,正在大贺庆功,草民便急忙赶往临安府报案,随后领着赵捕头他们一干捕快进山,将他们全部一网打尽。”首先上堂的,便是这位来临安府报案之人。

    文天祥点了点头,随即传一众太湖盗贼。

    “草民刘旺儿,湖州人氏,因家贫生活无着,靠贩卖私盐为生,后遇官兵围剿私盐,便落草为寇。前些日子,我们几个兄弟在太湖上劫了一家富户的船,得了好些银钱,便想着一起来临安城快活快活,也长一番见识。不料,不知何故,却被人一口道出了我们的身份,对方要草民等留在临安城帮他们做一些事,否则,便要去官府告发草民等,草民无奈,只得应承,对方便安排草民等在城外的山上居住。“

    “前些日子,这小子来到草民居住的地方”,刘旺儿指着董天赐,说道:“这小子要草民帮他去做一票生意,在西湖凿沉一条灯船,并许以重金。我等便连夜来到西湖,按照他的指使,凿沉了灯船。“

    “事成之后,小民回到山上。第二日,这小子拿着一大包银钱过来,让草民等速速逃往外地,就在这时,临安府捕快突然出现,将我等全部抓获。“

    文天祥尚未动刑,许是刘旺儿知道招架不住,便一五一十全部道了出来。

    “董天赐,刘旺儿所说,可否属实,你可有何话要说啊?“文天祥问道。

    “我,我“董天赐吱唔了半天,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文天祥将惊堂木一拍,大喝一道:“董天赐,你勾结太湖盗贼,指使他们去西湖凿船杀人,被赵捕头当场拿获,你还有何话可说?你是如何收留刘旺儿等太湖盗贼的?又为何要指使刘旺儿等人去西湖凿船杀人?还不速速招来,免受皮肉之苦。“

    “招,招,我全招。“董天赐惊恐的扫了一眼陈放在堂前的刑具,吓得全身发抖,虚汗直冒。

    “那个谢枋得,公然辱我爹爹,我实在气不过,听说他那晚要随唐安安小姐夜游西湖,便找了来旺儿等人,命他前去凿船,欲置谢枋得于死地,不想他却被人救了上来,只有同船的人死了十几个。”

    文天祥皱了皱眉,这个案子审到现在,似乎没有什么好审的,人证物证据在,犯人被赵捕头当场抓获,犯人也供认不讳。可以就此结案,呈报官家了。

    但文天祥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董天赐,你是如何得知他们是太湖盗贼,并以此要挟,将他们安排住在城外山上的呢?“

    “我也是听临安城的来赖儿说的,那日我与谢枋得在三元楼争吵过后,便与朋友一起去了另一家酒楼喝酒。却听有人说,唐安安小姐邀了谢枋得夜游西湖,我越发生气,正在这时,来赖儿过来跟我说,有一伙太湖盗贼,住在临安城外的山上,可以请他们动手做了谢枋得。我听了他的话,便上山找到了刘旺儿等人,许以重金雇他们去凿船杀人。“

    文天祥说道:“赵捕头,你带一班人马,将那来赖儿唤来问话。“

    赵有山上进几步,躬身说道:“禀大人,来赖儿却是逮不到了。这厮原本就是临安城的地痞无赖,自从这董天赐犯案以后,知府方大人便命我等去抓捕来赖儿,可是我们找遍了全城,却是连一个人影儿都找不着。“

    来赖儿不见了?看来这案子另有玄机啊!

    正在此时,坐在一旁的方知府却开口说道:“贤侄,依伯父之见,就不要去管这个来赖儿了,这种泼皮无赖,原本就居无定所,过了今日,明日便不知道去哪里了。也不知道是否还在这临安城中,又如何找得到人?而且,是不是与这个来赖儿有关,也是未知的事,也许是这个董天赐瞎攀出来的。再则说了,即使是与来赖儿有关,这个董天赐勾结太湖盗贼杀人一事,也是铁证如山。”

    “依伯父之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将这个审案的结果报给官家了,早些结案。也好早些让朝野上下安心,这案子牵扯可大着呢。这一日不能结案,朝野便一日不能安宁。”

    “方伯父说得有理。”虽然文天祥很反感方凡这一套做法,但既然来赖儿找不着,而董天赐又承认了自已雇凶杀人,又是被当场抓获的,所以,案子还是要结的。

    随即,文天祥命师爷将堂审的记录给也们几人看过了,当堂签字画押,退堂。

    案子审到这里,似乎没有什么好审的,唯一的疑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