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回大宋-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光。迎接额尔敦目光的,却只有满脸轻蔑地笑容。

    额尔敦勃然大怒,正待发声,却见文天祥转身回头,喝道:“唱军歌!“。

    “唱军歌!”传令兵大声喊道。

    “咚!咚!咚!“随着军鼓的节奏声,五千将士一齐开口。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大宋要让四方。。。。。。

    来贺

    文天祥也曾经想过自己写军歌,但他对音乐研究不深,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借用了后世的《精忠报国》来作军歌。只是将中国两字,改为了大宋。

    恰好这首歌很适合南宋此时的处境,作为怀念岳飞之作,三军将士听了,都颇有同感,深受欢迎。

    台上众臣听了,却是另一番景象。

    有人热泪盈眶,随着军歌喃喃自吟道:“堂堂大宋要让四方……来贺“,

    大宋羸弱,只能偏安一隅,但宋人的骄傲一天都没有减少过。民间收复故国失地的声音,一天都没有消失过。要不然,也不会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样的诗流传下来。

    只是,喊口号总是简单的,放豪言总是简单的!如果收复故国不用打仗死人,不用付出天文数字的军费开支,那么,相信没有宋人会站出来说,我们不要收复故土。

    理想在现实面前,总是脆弱的。虽然宋人的理想仍在,但却不断地在现实面前退却。

    临安城一直是行在,是陪都,南宋的都城仍在汴京。“隆兴北伐“,”端平入洛“,都以失败而告终,成了许多宋人的一块心病。

    权贵高层嘛,他们就像那些今天晚上发誓,明天一定要好好学习的学生,转身就玩去了。玩完了,又开始悔恨……这是人性!

    当五千将士齐唱军歌的时候,很多大臣都颇为感动,但也有些大臣的面露骇然之色。

    蒙古使臣就在此处观礼,这首军歌对于收复故土之心毫不隐瞒。这是不是会激怒蒙古使臣?引起两国交战呢?

    虽然宋蒙两国间,小规模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端平入洛更是与蒙古大战了一场,但和谈也一直在进行着,如此去激怒蒙古……一些大臣深感不安。

    听完军歌之后,巴特尔和额尔敦同时哼了一声。

    兰璧笑道:“这南人志向不小嘛,还想让四方来贺?”

    郝经说道:“宋人有如此军威,我们不可与之交战,莫若与之议和。只是宋人竟然幻想着四方来贺,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吧?向我大蒙古帝国称臣,纳以岁币求和,才是宋人的出路。”

    这时候的蒙古还未改称元朝。郝经本是金朝的汉人,一向主张蒙古与南宋暂时不要开战,这次出使南宋,名义上仍是议和。

    虽然这不是使团的全部目标,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目标,但只要是目标之一,那便值得他去努力。

    汉人在元朝的地位,应该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低的。虽然金国已灭,但此时的北方,仍然有许多汉人世候。史天泽,张弘范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时候的蒙古,需要汉人来巩固自身的统治,要招降纳叛。

    后来,天下安定,蒙古坐稳江山之后,汉人的地位便不断被降低,沦为四等人。朝廷的高官,也不再有几个汉人了!

    实际上,清朝也一样。刚入关的时候,也重用吴三桂等汉人。等到江山稳固之后,就开始削藩,平定三藩叛乱。在朝廷中,汉人的地位也不断下降。一直到太平天国起义,为了平定叛乱,再次重用汉臣……

    郝经虽然是汉人,但自从在忽必烈帐下效命之后,便对其忠心耿耿。他寄希望于蒙古在入主中原之后,能逐步汉化,然后华夷一家,四海一统。

    宋人这是何意呢?

    郝经向着端坐在高台之上的宋理宗赵昀望过去。只见赵昀脸上神色阴晴变化不定,也不知是喜是怒。

第六十九章 大宋威武() 
“好!此歌大好!”在新军将士唱完歌,过了片刻功夫之后,宋理宗赵昀终于开口说道。

    文天祥又挥了一下手,一旁的传令兵立刻将大旗舞了起来。

    “大宋威武!”

    “大宋威武!”

    “大宋威武!”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

    五千人一齐高喊,声势浩大,震耳欲聋,赵昀笑脸如花,不断地点头。

    文天祥再作手势,传令兵的旗帜便不再舞动。呼喊之声立即戛然而止,场中静若无人。

    “布平戎万全阵!”

    几千名士兵立即行动起来,几千人的动作井然有序,不见丝毫的混乱,倾刻间就布置成了一个战阵。

    “杀!”“杀!”“杀!”

    赵昀与一众大臣见了,皆是连连点头称赞。这布置战车,都有一定的章程,战力强弱,也只有上战场验证之后才知道。

    但新军动作讯速,几千人能在倾刻间找到并占好位置,立即组成战阵,就可见其训练的成效了。

    巴特尔和额尔敦见了,也皆是露出了几分凝重之色。

    “布四门兜底阵!”

    嗵嗵嗵!

    一阵脚步声响起,一个新的战阵立即便形成了。

    “杀!“,”杀!“,“杀!”

    “布八门金琐阵!”

    ……

    文天祥连续下令变了七、八个阵法。军队仍然未见一丝一毫的混乱。

    这时候的队列和军阵训练与后世不一样,后世练习队列是为了纪律和服从性。而这个时代,是要用这样的队列和军阵去作战的。

    军战不乱,士兵摆阵的速度越快,说明军队越是精锐。

    数万人的战场上,若是没有一定的队列约束,就会乱成一锅粥。这与后世热兵器时代的战争,是完全不一样的。

    宋理宗赵昀频频点头,向丁大全问道:“丁卿,这新军的操演之法,如何?”

    “虽百战精兵,恐仍不及矣!”丁大全这句话大有深意。明里是在表扬新军的操演很好,实际上则是在说,这些人都是新兵,将操演表现得比百战精兵还好,战力就能超过百战精兵吗?

    也不知道是因为今天赵昀心情特别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赵昀竟似没有听出丁大全的话中之意一般,仍然只是乐呵呵地微笑着,对眼前的操演,一脸赞赏的神情。

    场中,文天祥喊了一声,“回归队列!”,传令兵立即传令,随即战鼓响起,新军回到了之前队列。

    “立正!“

    ”稍息!“

    “围场,备靶,二营弓箭手准备!“

    新军将士立即向四周鱼贯而去,将中央场地空出来。

    赵昀与众大臣,立即投来了凝视的目光,脸上皆露出期望与紧张之色。毕竟,新军才成军不久,射箭这种事情,绝非一日之功。

    蒙古使团中,郝经,巴特尔,额尔敦,兰璧等人,也都聚精会神地望了过来。

    刚才的队列,操演,新军的表现堪称完美。当世军队,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但是,这个射箭嘛?

    蒙古人可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将士皆是从小玩射箭玩到大的。

    “那是做什么?宋人想干什么?“兰璧好奇地问道。

    只见场中二十名士兵散开,列成一排,每人皆是持着一个箭靶,立于身前。

    一百二十步之外,二十名弓箭手正在张弓搭箭。

    “文卿,这是何意啊?“赵昀向骑马立于台下的文天祥问道。

    “陛下,这是为了训量士兵们的胆量和勇气,让士兵们敢于直面鞑子的弓箭。“文天祥说完,又向着蒙古使团所在的地方投去了一道挑衅的目光。

    “这,这可千万不要伤着人啊!“丁大全在一旁说道。

    “丁大人放心好了!我文某带出来的兵,我自然心中有数!”

    “那就好!那就好!”

    文天祥策马转身,走到那一排弓箭手旁,喊道:“准备!射击!”

    二十支箭同时射了出去!

    “威武!”五千将士同时高喊了起来。

    宋理宗赵昀定晴望去,二十支箭全部中靶,不由得喊了一声:“好!”

    呼喊声中,弓箭手们继续射击着。倾刻间,各个箭靶上皆布满了箭。

    每名弓箭手射出十支箭后,才一齐住手。

    “验靶!”

    一名军官立即从靶子前面奔跑而过,口中喊道:“十发十中!”,“十发十中!“,”十发十中!“……

    “威武!”“威武!”“威武!”……

    随着这一声声的报靶,赵昀与一众大臣的脸上,皆露出了震惊之色。

    虽然他们都看到了箭尽皆射在了靶上,无一脱靶,但此刻听到报靶之声,仍然觉得有几分不真实的感觉。

    依宋军的规定,一百二十步的垛,给箭十支,五中者即赏。即使如此,得赏的士兵也并不是很多。

    眼下新军弓箭手,竟然做到了个个皆是十发十中,也难怪赵昀与一众大臣无比震惊了。

    即使是蒙古使臣,郝经,巴特尔,额尔敦,兰璧等人,也都一脸骇然。

    “这应该是他们军中最厉害的弓箭手,特意挑选出来,给他们大汗看的。“巴特尔这样说道。?

    “巴特尔说得不错!南人当中,有如此射术的人不多,肯定是千挑万选出来的。”额尔敦附和道。

    远处,文天祥似乎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又冲着他们展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脸,口中却喊道:“下一组!”

    随着号令声,箭手和持靶之人,都分别换了。

    “准备,射箭!”

    “验靶!”

    “十发十中!”……

    随着一组又一组的弓箭手上场射箭,巴特尔和额尔敦不禁有些呆了!什么时候,宋人竟然也都有这么厉害的箭术了?丝毫不弱于蒙古劲旅,甚至是犹有过之。

    “好!好!好!”赵昀情绪激动得像是一个疯狂的球迷,不停地喊着。

    赵昀身旁不远处,大臣们也都议论纷纷,叫好声不断。

    “新军士气旺盛,操演得法,将士弓马娴熟,真精锐之军也!文天祥训练新军有功,当厚赏!”程元凤在一旁说道。

    “赏!朕一定要重重赏他。”

    正说话间,只见文天祥又喊了一声,一直站立在操场边上未动的一百余名骑兵动了起来。

    铁骑从箭靶旁飞驰而过,数百支箭射出。

    巴额尔和额尔敦同时目露精光。

    片刻之后,一百骑兵仍然回到了开始时的位置上。

    “好!”,“好!”,“好!”赵昀与一众大臣都喊道。

    “威武!”,“威武!”,“威武!”

    文天祥作了一个手势,传令兵立即挥舞大旗,擂鼓手拼命地擂鼓。

    几千新军同时动了起来,很快就摆成了八个大字——大宋威武,吾皇万岁!

    “大宋威武!”“吾皇万岁!”

    宋理宗赵昀望着台下的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举手挥舞,高喊道:“大宋威武!”

第七十章 仁义() 
文天祥策马回到宋理宗赵昀所在的高台附近,下马觐见。

    “文卿练兵辛苦了。新军训练有成,朕心甚慰。朕决定,加封你为枢密都承旨,仍节制新军。牛富任新军统领之职,迁武翼郎。刘保勋任新军副统领之职,迁修武郎。其余新军将士,各营指挥使,皆各有赏赐。新军所有士卒,每人赏钱两贯!“

    新军的统领和副统领人选,在这几个月里面,文天祥也曾与赵昀说过。文天祥作为一名文官,不太可能一直担任新军统领。牛富作为武人出身的副统领,接任新军统领之职,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至于刘保勋担任副统领,文天祥也与赵昀说过。赵昀显然是一概照准了。

    不过,文天祥也没有想到升迁会来得这么快,原来以为还要等上一年半载的。虽然文天祥不再担任新军统领的职务,但大宋的规矩,历来是文臣节制武将。赵昀也仍用文天祥节制新军。

    枢密承旨是正六品的官。从八品的承事郎到正六品的枢密承旨,不过几个月的时间。

    文天祥是状元出身,是储相,得官家宠信,没有人怀疑他会顺顺利利升上去。但这份升迁速度,仍足以让朝中许多人为之侧目,感叹其官运亨通。

    当然,这只是官阶,文天祥的差谴并未改变,仍然是节制新军。不过,既然升了官,新军统领也由牛富担任,他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