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陵秀才-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太历驻足在池塘边,看向秦钟说道:“西齐使团此次前来,无非是想向我大明讨回被霍明渡将军占领的两座藩镇,虽说来意明显,但也不得不妨,你要多上些心。”

    秦钟点了点头,说道:“一切听从大人安排。”

    前几日,北镇抚司的一个总旗官向上头申请了调令,附上了的是秦钟的名字,总旗官的上司原本十分恼火,找上徐太历,说了一通话,无非就是这个新任百户做事太不厚道,这才刚来几天,就开始挖人墙角。

    想到这,徐太历看着秦钟微笑说道:“听闻秦百户前几日回了趟家乡,还闹出了一些小事情”

    秦钟点头说道:“禀大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

    徐太历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些什么,心里反而高兴的很,秦钟披着锦衣卫的虎皮让那位县令的亲戚挨了板子,这是好事,至于那位县令心中会作何感想,又会不会因此吓得睡不着觉,那就不是徐大人该考虑的问题了。

    “沈青报上来的调令我已经看过了,你开春之后就要去北方,那儿的二郎们不比咱们金陵,喜欢用拳头和实力说话,你带几个亲近下属过去,也好方便替陇国公做事。”

    徐太历看向秦钟,眼睛微微眯起:“秦百户,北方一直都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我锦衣卫往塞外抛下无数探子耳目,就是为了将来有一日,能够助大军北上西进,但终归因为归属不同,相互之间的情报往来总是会出上一些小的差错。”

    “无论是陛下,还是兵部的各位大人们,甚至是我本人,都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徐太历指了指秦钟的那两块腰牌,笑道:“因为你的出现,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秦钟抬起头看向徐太历,心中颇为震惊。

    这位徐大人说了这么多,言下之意,无非不就是准备把整个北方情报网络交托于秦钟来负责,如此重大的责任,如果是在战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大军溃败,甚至可能被敌方利用,北方一向是是非之地,各国之间的探子密碟你来我往,不知多少大号儿郎把性命丢在了荒漠之中。

    秦钟打心眼里抗拒做那些已生命为筹码的事情,可无论是跟随陇国公,又或者是进锦衣卫,都注定了,秦钟今后无法抗拒那些必定会到来的抉择。

    对于命运,秦钟一直抱有极大的敬畏,他能够站在这里,就已经足够说明很多事情。

    秦钟心情有些沉重,老老实实的低头说道:“卑职一定不负大人厚望。”

    看着秦钟,徐太历感慨说道:“我十六岁进锦衣卫,拼杀三十载,终得陛下垂帘,坐上指挥使的位置,这三十年来,我见过无数的人和事,但从未见过像你这般好运气的人。”

    “大人廖赞。”

    秦钟苦笑了下,在他人看来,自己确实运气不错,甚至可以说是逆天,一个险些饿死的穷酸秀才,摇身一变成为了六品武官,又和太子做起了朋友,荣华富贵好像已经唾手可得,怎么能不让别人羡慕。

    徐太历的右手放在了秦钟的肩膀上,说道:“好好干,我希望当陇国公灭了蛮子之后,西进的大军里,有你的身影。”

    “男儿在世,无非建功立业,保家卫国,身在乱世更应如此。”

    徐太历的这些话,肯定代表的不止是他一人,既然皇帝陛下默许了秦钟在锦衣卫与京卫指挥使司的特殊存在,那边代表朝堂也认可了这一方新的势力。

    因为所有人会认为,秦钟的出现,是太子进入朝堂真正的第一步。

    大明朝自皇帝陛下起,出了朝堂放眼民间,类似于徐太历的这种情绪相对而言十分的厚重,如今四海升平,内忧已定,是时候该去把以往无数年的仇恨了解掉。

    北方的蛮子当年杀了不知道多少大明朝的边境子民,而那时候的边军还在庸国公府的把持之下,根本无心恋战,且战且退,把城外百姓和田地粮食拱手相让。

    又有西齐从中作梗,让大明不知道吃了多少暗亏。

    徐太历自知秦钟只要不死,必定会做出一番成就来,开口说道:“你要记住,一切为了陛下,为了大明。”

    秦钟欠身行礼:“卑职记住了。”

    虽然这种洗脑似的言语对于自己来说没有什么用处,但在直属上司面前,还是得装一下,不然大家面子上都过不去。

    金陵城外两百里处,金陵府衙门在这里设有驿站,专供来往官员歇息落脚,这天,驿站门口停了一队骑兵,过往商贾旅人一看便知,这是刚刚从战场上下来的铁血军人,他们故意没有擦掉铠甲上的血污,冷峻的面孔没有丝毫的情绪流露,骑在战马上,身姿提拔,手中长矛微微倾斜朝下,队伍中皇旗招展。

    这等严明到冷酷的军人,放眼大明朝,也只有两位将军能够培养的出。

    一位是霍明渡大将军,如今的定远侯爷麾下的镇南军。

    而另一位,便是镇守北方十数年而未尝一败的陇国公麾下十五万龙骧铁骑。

    而让驿站官员惊讶的是,从盔甲样式和手中兵器来看,这支由两百人组成的骑兵部队,竟然就是由大明两支闻名于世的铁军共同组成。

    提前到来的鸿胪寺官员正在屋内与几位远道而来的贵人洽谈,驿站官员摸了摸额头上的汗珠,他想起前些时日带着捷报奔入皇城的骑兵,心中不禁得意,咱大明朝,不就是靠着这些大号儿郎,才能让西齐派了他们的殿下前来央求陛下归还国土,便急忙吩咐手下杂役,给将士们送上清水食物。

    远远地,数驾华美的王撵在战马的拉动下缓缓驶来,原来这些骑兵实现为这些王撵开路。

    骑兵们让开道路,候在两旁警戒。

    前方王撵中走下一位身穿西齐官服的中年男人,显然这段旅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消瘦的脸上布满了疲惫,但那双眼睛却无比清明,气质非凡。

    西齐大冢宰,未来板上钉钉的宰执大人。

    看了眼严阵以待的大明骑兵,大冢宰来到后方那辆大红色的王撵,欠身恭敬说道:“殿下,我们到了。”

    正替军士们端茶送水的驿站杂役们看清王撵中走下的人,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一双眼珠子直勾勾的望着那儿,怎么也不肯挪动地方。

    王撵中走下的是位婀娜多姿的身影,她穿着一身鲜红的衣裙,剪裁得体,正好勾勒出完美的弧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双眼眸,犹如一波秋水,轻泛涟漪,十分明亮,好似蕴含星辰,但却纯粹宁静。

    正靠在坐骑旁啃着干粮的骑兵统领看了眼身边失态的驿站官员,也不去嘲讽,因为当初在边境接到眼前这位摄人心魄的女子时,即便是严明如龙骧铁骑与镇南军的骑兵们,都是纷纷感慨。

    怪不得传闻那位公主殿下上阵杀敌时都已铁甲遮面,要是被战场上的将士瞅见了,那仗也不用打了,只要是愣神那一刻,命可就没了。

    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能让这些百战不死的铁血军人动容,但这些骑兵们都跟随霍明渡将军进入过北齐国土,最后决战时刻,也与那位公主殿下打过照面,他们都知道,这是个带刺玫瑰。

    不仅能扎伤你,还能要了你的命。

    这位红衣女子,便是让大明君臣都记在心里的西齐公主殿下,宰父旻。

    自霍明渡将军占领两镇后,西齐朝廷十分迅速的通过正式途径表达了和谈意向,在得到了准确答复之后,大冢宰与公主殿下便立刻起身,没有丝毫的停留,日夜兼程,用最快的速度来到了金陵城外。

    一身红衣的宰父旻此刻脸上洋溢着笑容和期待,这位西齐第二尊贵的女人,此时此刻流露出的姿态,和寻常少女上街购买自己喜欢的胭脂时的模样,没什么区别。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五章 鲜红皮靴() 
世人皆知,西齐的公主殿下威武双全,乃世间奇女子,为西齐立下赫赫战功,如今更是与皇后娘娘共同协理朝政,但最令人望而兴叹的,是她的年纪。

    宰父旻只有二十岁,但今后每年的生日她应该都会觉得耻辱,因为就在生日当天,宰父旻率领的援军还未到,大明的霍明渡便已经占领了两镇。

    此时站在金陵城外,宰父旻的心情却不像寻常那般凝重沉默,反而显得很是高兴,她对身边的大冢宰微笑道:“早就听闻金陵人杰地灵,风景优美,现在看来,果真名不虚传单论这种温软潮湿的气候,我就很喜欢。”

    “对皮肤好。”

    宰父旻摸了摸自己滑嫩的脸颊,冲大冢宰俏皮的眨了眨眼睛,接着说道:“叔叔,你说大明的皇帝会如何迎接我们?”

    宰父旻乃西齐长公主,前任皇后所生,而她身旁的大冢宰,正是她的亲叔叔。

    看着宰父旻活泼的模样,大冢宰叹了口气,随即冷笑道:“光看护送我们入境内的军队就知道,明国的君臣,是想给我们一个下马威。”

    “原本我们应该提前一些时日到才是,可听说恰逢大明的陇国公新婚,便通汇我们放缓了行程。”

    宰父旻双手负在身后,低头看着自己的红色皮靴,听大冢宰提起陇国公,脸上扬起了明媚的笑容:“明**队,靠的就是霍明渡和那位陇国公,当初在承德镇前,霍明渡固守城池,又有援军在后,竟是根本不肯出城迎战,没能与他一战,我很失望。”

    大冢宰听后说道:“霍明渡一向已足智多谋著称,个人勇武反而没什么花头。”

    “所以我只是失望而已。”

    宰父旻那双犹如星辰般明亮的眼睛扑闪着,说道:“这回随使团来金陵,我希望能和陇国公较量一番,如果不能,那可就是遗憾了。”

    大冢宰笑着摇了摇头,这位乍看就是一寻常书生的西齐权臣把目光投向金陵城,缓缓说道:“陇国公御城,天生神力,勇冠三军,次次出战都冲锋在前,极受麾下将士爱戴,只是阿旻你要和他打,恐怕是要吃亏的。”

    “不,叔叔。”

    宰父旻看着大冢宰说道:“输不可怕,怕的是一直输。”

    “但还好,无论是霍明渡又或者是陇国公,他们都已经老了,在过年,恐怕连刀都握不稳。”

    “但是我还年轻,就算再过二十年,我还是能上战场,到时候我大齐也就不用如此低声下气的来明国受辱了。”

    大冢宰回想起当日战场之上,自家国土内竟然飘扬起明国的皇旗,心中不禁愤慨无比,但当时的朝廷大军已经与两镇叛军鏖战许久,那霍明渡屯兵于边境,出其不意打了双方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占领了那两座对于西齐而言极为重要的城池。

    西齐并不是没有尝试过靠武力夺回,但却宣告失败。

    霍明渡能够在短短两年时间便把祸害江南沿海十余年的倭寇一扫而光,随即挥军出海剿灭倭寇盘踞的岛屿,一夜屠岛,杀了四万人,可谓用兵如神,深沉如海。

    “也不知道为什么老天爷要如此垂青明国,给了他们一个中兴明君还不够,还给了他们霍明渡和陇国公,这两人,只要有一个生在我大齐,如今北方藩镇,又如何敢这样肆无忌惮。”

    看向宰父旻,大冢宰脸上闪过一丝欣慰,好在老天爷给了大齐一个宰父旻,这位公主殿下说得对,无论是大明朝的皇帝,还是陇国公,他们都已经老了。

    即将是新生代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刻,风水轮流转,到时候,也不见得大齐就一定会输。

    “听闻这次负责谈判事宜的,是明国太子。”

    听到大冢宰的话,宰父旻心中思索,却发现自己对于明国太子竟然没有丝毫的印象,大冢宰说道:“这明国太子自幼长在宫中,很少抛头露面,前阵子由皇室举办的游园大会上露过一次面,听说还杀了个刺客,也不知是真是假。”

    宰父旻听后忽然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可我听说,明国的君臣,好像有意图向大齐求婚,让我来做他们的储君之妻。”

    大冢宰苦笑摇头说道:“真是胡闹。”

    片刻歇息后,一直在旁等着的鸿胪寺官员这才走上前来,恭请两位外使登撵,在骑兵的护送下,缓缓驶向金陵城。

    残阳如血,金陵城外,数千名御林军将士身穿崭新的盔甲,披着鲜红的斗篷,长枪林立,在红色的夕阳照耀下,犹如从血泊中走出来一般。

    这支军队无比沉默,静静等待着贵客到来。

    骑着战马,身披鲜红蟒袍的陇国公伫立在队伍最前端,微微眯起了眼睛。

    这一切都是出自礼部的主张,在章西凡看来,对待外臣,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大明朝无坚不摧的强大军事实力,其次,也要让他们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