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烽烟万里-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平元年,阎忠乃为皇甫嵩的谋士,皇甫嵩平定豫州黄巾,阎忠竟然劝其趁机兵变,割据一方。皇甫嵩言辞犀利,痛斥阎忠。阎忠后怕,遂逃回西凉。

    中平六年,韩遂挟持阎忠,要其为西凉主帅,阎忠不愿与反贼为伍,大骂韩遂,竟然愤恨自尽。

    这让韩炜就看不透阎忠了。

    之所以厌恶阎忠,并不是因为他反对韩遂。韩炜觉得他太虚伪,又是腐儒一般的酸臭、迂腐。你阎忠劝说皇甫嵩兵变,这就不是造反?怎么韩遂推选你统摄西凉,你就说人韩遂是大逆不道的反贼?是觉得自己会成为傀儡?还是怕背负骂名?还是因为别的原因,韩炜也不再多想。

    现在,梁鹄推荐了阎忠,韩炜觉得也不现实。毕竟历史都是惊人的相似,阎忠恐怕不会给梁鹄这个面子。

    “既然是叔父推荐之人,想必一定是大才。只是这阎忠先生愿为我的谋士吗?”韩炜很疑惑,他觉得阎忠不会答应。

    梁鹄笑了笑说道:“公子不必忧虑,德孝前些日还对我言讲,说九曲公子非等闲之辈,他日必成大器。”

    “哦?那还请叔父安排一下,明日便与阎忠先生会晤。”韩炜很意外,他没想到阎忠竟然会看好自己。

    翌日,韩炜等人从驿馆出来,他让马超三人去城中逛逛,自己便要去梁鹄府邸见一见阎忠。

    韩炜由家丁引领来至正堂,正堂之中,上首坐着的正是阎忠。他与梁鹄谈笑风生,言谈举止颇为雅致。

    观阎忠可谓眉目清秀,白面短须,体态匀称,颇有风度。头戴束发冠,外罩紫袍,内衬白衣。看年纪也有将近四十了,见韩炜到了,竟然率先起身,拱手施礼说道:“九曲公子当面,在下阎忠有礼了。”

    韩炜见到阎忠本人,感官极好,一改心中厌恶,也是恭敬道:“德孝先生在上,小子还礼了。”

    梁鹄抚须而笑,又叫二人入座,说道:“公子来此之意,我已向德孝说明,德孝还不曾答复,想必是等公子到后再行表态。”

    阎忠看着韩炜,问道:“如今汉室衰微,时日无多。不知公子日后有何打算?”

    这样突如其来的发问,太直接了。让韩炜一时语塞,思量片刻,遂说道:“先生此言,可是问我是否要逐鹿中原?”

    “然也。西凉偏远,又多外族蛮夷,非成大业之所在。”阎忠正色道。

    韩炜见阎忠毫不遮掩,自己就不用再假装汉朝忠臣了。即刻说道:“眼下凉州时局不稳,须先退张温,方能再做他图。我意入川,以益州为根基,得汉中之后,再行入主中原。”

    “非也,蜀道崎岖,行兵不易。若无十年光景,恐怕难以掌握。公子要先拿下并州为基业,大事方可徐徐图之。进可取幽州,退可守凉州,如此根基稳固,再从长安出兵,逐鹿中原。而那张温不足为虑,在下料定其必败无疑!”阎忠竟然直接为韩炜规划了一切。

    韩炜听到阎忠说完战略方针,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心中暗道:这阎忠为什么会这样的看好我?

    “公子不必疑虑,忠之所长,乃察人也。公子绝非等闲之辈,定会问鼎中原。”阎忠肯定的说道。

    韩炜此时也看着阎忠,发现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炙热,那种坚定的感觉毋庸置疑。同时,他的那一番说辞,绝对不是空口白话。韩炜与阎忠四目相对,说道:“先生愿为出谋划策?”

    “敢不从命!”阎忠很坚决。

    “还是等等吧,如今先生跟着我,不过是一介白身罢了。”韩炜又说道。

    “无妨,无妨。只要不让在下饿死便可。”阎忠笑着说道。

    韩炜朝阎忠一拱手,说道:“请先生容我三思,先告辞了,明日给先生答复。”

    阎忠点了点头,跟梁鹄起身相送。待韩炜走后,梁鹄问道:“德孝,公子如何?”

    “嗯,错不了。此子注定不凡,我竟然推算不出他的命格。”阎忠说完,眼神中透出很复杂。

    阎忠师出稷下学宫,所学相术,观人相面可谓准确无误。

    跟天子刘宏所创的“鸿都门学”得名异曲同工。“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容纳了“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人们称稷下学宫的学者为稷下先生,随其门徒,被誉为稷下学士。

    处了天子的鸿都门学,与稷下学宫并驾齐驱的学府还有豫州的颍川书院,荆州的鹿门山。这三处学府,皆是孕育名士的摇篮。

    而韩炜回到驿馆,一头倒在榻上,他觉得阎忠今日所言的策略非常不错,可自己反倒有些力不从心了。像争霸天下这种事,在脑子里想想也就罢了,真的要实施起来,落实下去,还是压力山大的。韩炜就是如此,当阎忠说出口时,他脑子里“嗡”的一声,而后便是觉得一阵紧张,呼吸都不自然了。韩炜平复了心情之后,自言自语的说道:“逐鹿中原,争霸天下吗?我能做到吗?阎忠真的有如此才干吗?”

    这种种的疑问萦绕在韩炜心中,他很茫然,不知道何去何从。他又在心中念叨:也可能是阎忠名弱言轻,若换成是贾诩、郭嘉或者诸葛亮任何一个国士无双级别的人说这种话,是不是就没有这种压力了?不,这根本就是我不信,所以才有压力。西凉有十万之众,我还怕什么?只要先把凉州稳定住在说吧。

    光有兵马就能问鼎天下吗?韩炜再一次把争霸天下想的简单了。凉州的豪族门阀错综复杂的关系就够他喝一壶了,更何况还有羌胡时时侵扰。没有个十年八年稳定凉州的话,还想入主中原?简直痴人说梦。

    待韩炜把一切考虑清楚,终于他决定让阎忠跟随自己。毕竟此来是为了寻找一个谋主,虽然贾诩不再,但有了阎忠,聊胜于无。辞别了梁鹄,韩炜五人没有耽搁,再次启程返回榆中。

    依旧是马不停蹄的赶路。两日后,过了张掖,便到了金城地界。五人来到令居县歇息饮马,阎忠开口说道:“当年赵破奴,为霍骠骑(霍去病)的军司马,拜为匈河将军,便是从此地出兵。征伐两千里,杀得匈奴狼狈不堪。公子可有意效法先贤,收服羌胡?”

    “先生不知,我早有此意。只是时不我待,先把张温击溃再说吧。”韩炜说完,摘下水袋就往嘴里灌。

    阎忠又说道:“公子,说到击退张温,在下想到一支奇兵。若公子能将其收为己用,此战定能大放异彩。”

    “哦?愿闻其详!”韩炜放下水袋,期待的看着他。

    阎忠也是拿出风干的羊腿,用匕首割下一块放进嘴里咀嚼,边吃边说:“这支兵马,名曰:卢水胡。正是公子麾下十三部湟中义从的溯本源流。卢水胡是个统称,分为临松卢水胡与湟中卢水胡。之所以叫卢水胡,是因为安定郡乃卢水胡的发源地,境内有卢水,自古便是羌戎杂居的半农半牧之地。而本土的土著,凉州百姓叫他们彭卢戎。秦以来,彭卢戎广泛吸收其他部族的加入,如匈奴、月氏、赀虏、秦胡、羯、氐、羌乃至汉族。取各族战法之长,战力彪悍。”

    韩炜一下子就动心了,这意味着什么?这相当于是一个部族都有湟中义从的战斗潜质,只要好生操练一番,应该不会比如今的湟中义从差到哪里去。换做是谁,都会动心的。

    在这个乱世,还是谁有兵权,谁就是爷。韩炜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第18章 落雁滩伏兵断粮道() 
卢水胡无疑是一支强兵,历史上也多次被东汉朝廷雇佣。东汉末年朝政衰败,经济萧条,已经不能支付高额的费用来雇佣他们了。不管什么时代的雇佣兵,众所周知那都是实力强横的。既然连大汉朝廷都愿意掏腰包雇佣的兵马,战力自然不容小觑额。卢水胡分为三个较大的部落,除了安定卢水胡渐渐的归化,便只剩下了湟中跟临松。

    湟中卢水胡被段颎征讨,最后征收为军奴,能征惯战者所剩寥寥无几,最精锐的便是如今韩炜麾下的十三部。

    临松卢水胡却保留着原始的野性,骁勇善战。东汉初年,还经常跟随官军出征西域,屡立功勋者还会被朝廷启用征为将帅,也是河西征兵之时最为主要的兵源。

    韩炜此时也觉得阎忠还是很不错的,若是贾诩,恐怕不一定知道卢水胡的存在。他笑着对阎忠说道:“哈哈,先生,这卢水胡一事是否要尽快操办?”

    “公子稍安勿躁,不要操之过急。卢水胡内中大小部落不计其数,若让其归心,难啊!当年段纪明如何?费尽心机,也未能使湟中卢水胡尽数归附,不还是用了奴役之法才略见收效。”阎忠无奈的看着韩炜。

    此时马岱开口说道:“先生,听说那卢水胡内月氏部族,女尊男卑,疆场厮杀者皆为女子,而且这些女子个个貌美如花。可有此事?”

    “哈,你小子却也有些眼见。不错,月氏部被称为小月氏,与西域大月氏国同宗。依旧是以女权为主,那月氏女王名曰:云贵霜,麾下皆是女卫。不过姿容相貌如何,却是无从考证。”阎忠对马岱说道。

    马超冷哼一声,说道:“哼,兵书战册也不见你熟记,这些道听途说之事倒记得清楚。”

    马岱被马超训斥,旋即讪讪而退,闭口不言。

    韩炜见状,笑道:“岱弟,待日后我等兄弟征讨卢水胡,为兄答应你,给你擒回来一个月氏女将军做小妾,如何?”

    马岱正喝水呢,听到此话,不由被呛了一下子,但还是连连点头。

    这场面,引得众人大笑。连沉默寡言的庞德都被逗笑了,一边笑,一边替马岱捶这后背。

    马超也是嘴角一挑,对韩炜轻笑说道:“兄长总是纵着他,如此他何时才能成长?”

    “无妨,无妨。天生我材必有用嘛。岱弟生性沉稳而洒脱,将来定是大将之才。”韩炜说道。

    阎忠听到韩炜此话,眼前一亮,即刻赞道:“妙哉,好一个天生我材必有用。”

    韩炜这才意识到自己失口说出了后世的话语,遂说道:“戏言罢了,先生过奖了。”

    马超此时提醒道:“还是速速启程吧,天色不早了。”

    众人收拾一番,即刻上路,继续往榆中而去。又行一日光景,五人这才进了榆中县城,进城之后韩炜定然是先要去见韩遂。韩遂得知韩炜此行竟然得到了名士阎忠的支持,大喜过望,遂让韩炜等人先行歇息,明日再为阎忠接风洗尘。可就在第二天清晨,荡寇将军周慎率军三万,将榆中围了起来。

    再围城之前,参军司马孙坚曾对周慎进言:“韩贼城中无甚粮草,定当外转运粮,坚愿领精兵一万,断其粮道,将军以大军继而从其后击之,想那一干贼众,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败走往羌中,则西凉可定也。”

    “哼,本将军还要你来教诲不成?贼军困守,自然用围师必阙之策。传我将令,将榆中城三门围个水泄不通,只留东门放行。只要贼军出城,围而歼之。”周慎嗤之以鼻的说道。

    而由于周慎丝毫不理睬孙坚的献计,独断专行,为此也埋下了兵败的伏笔。

    大营之中,韩遂与马腾正在商讨粮草问题。

    “粮草不济,恐怕只能支撑三日了。周慎那厮又携三万人马将我等围困在此,兄长还要早做打算。”马腾对韩遂说道。

    韩遂点了点头,说道:“嗯,贤弟所言不错。”

    恰好韩炜携阎忠进账,听到此话。韩炜说道:“粮草之事不必发愁,儿愿替父分忧。”

    韩遂与诸将听罢,旋即看向韩炜。韩遂问道:“吾儿可有妙计?”

    “此为德孝先生之计,还请先生道来。”韩炜对阎忠说道。

    阎忠言道:“诸位将军,据义从营斥候探报,这周慎所部运粮的必经之路乃为葵园峡,只要再此处埋下一支精兵,断其粮道,必胜之。而周慎此人事必躬亲,运粮也不例外。只要能在此处生擒周慎,榆中之围自然化解。”

    韩遂等人听罢,自然大喜过望。韩遂此时问道:“那先生以为,此去遣何人为将?”

    “非公子与其义从营不可!”阎忠看着韩炜说道。

    “善,就依先生之言。”韩遂看着儿子,很有信心。

    榆中葵园峡有上下之分。上峡在榆中县城以东,峡长十里,也叫小峡;下峡在小峡下游处,峡长六十里,也叫大峡。峡口两岸石壁峭拔,岩层嶙峋,浑似神工鬼斧凿成,是黄河在金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