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烽烟万里-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炜表情轻松,没有丝毫的杀意,说道:“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只因他温县故居内的亲眷无影无踪,孤想来问问。更何况,他的长子司马朗颇有名士之风,孤想征辟之。”

    钟繇跟司马防交好,自然替其开心,遂说道:“善,若司马防父子愿意投在凉公麾下,性命自然无忧了。他日还可有一番大作为。”

    钟繇想替司马防求情久矣,不想韩炜复起爱才之心,倒是省去不少麻烦。之所以半夜匆匆赶来,就是担心司马父子的安危。

    韩炜也知道他们两家私交甚密,关系匪浅,自是说道:“嗯,叔父此言正是。”

    大狱之中,甚是阴暗潮湿,气味也颇为难闻。牢门前架子上支着火盆,火苗烧的很旺,可在司马防父子眼中,感受不到丝毫温暖,相反在他们眼中,倒像是幽冥鬼火时刻都在燃烧着他们的生命。

    随着钟繇一声“开门”,接着“吱呀哗棱棱”牢门开了,锁链落下。

    司马防就知道是钟繇前来探望,因为他在长安也没什么知己好友了。钟繇经常这个时辰过来探望,与自己饮酒聊天。

    “建公(司马防表字),建公可好?”

    钟繇的声音传入耳畔,让司马防心中浮现一丝安宁。

    司马防披枷带锁,抬头借着火光观瞧:“元常来了?”

    “不光是我,武成公也来了。”钟繇脸上稍显喜色,说道。

    司马防透过钟繇跟两名狱卒身后,看到了韩炜,火光映衬在韩炜脸上,显得格外阴森。

    司马防心中大惊,暗道:吾命休矣!

第286章 历史的轨迹() 
    韩炜看着惊恐的司马防,来在牢门前,说道:“开门。”

    韩炜入内之后,钟繇便率人退下了。

    司马防不安的看着韩炜,还是躬身施礼道:“老朽拜见武成公。”

    “哎,司马公免礼。折煞孤了,快起来。”韩炜很客气。

    司马防惶惶不安的起身,他依旧不放心,怕韩炜一言不合就翻脸。

    韩炜笑了笑,说道:“呵呵,老大人,孤以为血诏之事,乃有人恶意诬陷,是否?”

    司马防连连点头称是,频频拱手施礼。

    “嗯,果然如此。司马一门,满门忠烈,岂会谋反呢?今日,孤就开门见山了。”韩炜表情骤然严肃,从怀中拿出天子诏,展开以后,朗声诵道:“今迁京兆尹司马防为骑都尉,其长子司马朗为凉国相门下督,父子二人即刻就任。”

    司马防受宠若惊,即刻接过天子诏,跪地道:“罪臣司马防接诏,谢恩!”

    韩炜笑着搀扶起司马防,说道:“老都尉请起,现在就可与大公子回府了,别误了今晨朝会。来人,送骑都尉父子回府!”

    韩炜首当其冲,钟繇带着司马防、司马朗紧随其后,四人便出了大理寺。

    大理寺门前早已备好车马,司马防父子对韩炜千恩万谢,又辞别钟繇,登车离去。

    看着马车离去,钟繇算是彻底安心了,即刻对韩炜说道:“繇,替建公再谢凉公大恩!”

    韩炜连连摆手,表示不用谢,接着说道:“此乃为国荐才,何谈谢字?哦,对了。孤记得老都尉生有八子,称为:司马八达,各个都是世之贤才,然否?”

    钟繇笑着点了点头,侃侃而谈:“长子伯达司马朗、次子仲达司马懿、三子叔达司马孚、四子季达司马馗、五子显达司马恂、六子惠达司马进、七子雅达司马通、幼子幼达司马敏。此八子自幼聪慧,堪称世间罕见。其中伯达最良,此子精达事机,威恩兼著,假以时日,定可肃齐万里。”

    韩炜听完,接着问道:“嗯,伯达出众,孤尽知矣。拜为凉国相门下督是否屈才了?”

    钟繇摇摇头,说道:“不然,伯达若能跟随奉孝,那是他的造化,何来屈才一凉公有心啦!”

    韩炜伸手摸了摸大理寺门前的獬豸,仰面望着星空,转身又问道:“那叔父以为,司马仲达此子如何?”

    钟繇抚须而笑,言道:“凉公慧眼识珠呐!世人皆不知司马懿,常赞其兄。然,仲达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常慨然有忧天下心,非常人所及也。有好事者送其雅号:冢虎!”

    韩炜用手抚摸青铜獬豸的头,玩味的说道:“唉呀,孤真想见见这只冢虎啊!罢了,孤时运不济,无法相见,可惜了。叔父,天色已晚,明日还要朝会,孤就先告辞了。”

    钟繇听罢,思索片刻,说道:“明日我见见司马建公,他定然能找到仲达下落,待寻到仲达,定然教其为公效命。”

    韩炜此时已然端坐马上,听钟繇如此说,骤然大喜,说道:“如此甚好,那就请叔父劳心了。孤这就告辞了,驾啊!”

    墨狮子一声长嘶,绝尘而去,消失在月色之下。

    钟繇美滋滋的回了大理寺,盘算着怎么跟司马防说项此事。

    韩炜跑出一段路程,悬缰勒马,速度慢了下来,信马由缰的让墨狮子自行。

    心中暗道:司马懿啊司马懿,你跑不了,早晚弄死你。我就不信你父兄尽在我手,你还能不来长安?

    翌日,天子刘协下诏,赐凉武成公韩炜,剑履上殿,录尚书台事。紧跟着,尚书令刘艾告病辞官,由荀彧接替。

    自此,韩炜彻底把持了朝政,绝不再松懈对汉室的控制。

    荀彧虽心有成见,但见韩炜再次启用自己,还是心存感激的。兢兢业业执掌尚书台,把尚书台打理的有条不絮。

    散朝之后,龙骧殿内,韩炜拿着清河太守崔琰的奏表说道:“看看吧,给司马防求情的人到了。殊不知,孤已然复用了他们父子。德祖,你执笔替孤给崔太守回信。”

    “喏。”杨修恭声应命。

    韩炜又给司马朗说道:“伯达,崔太守与你交厚,这份儿情,你可要记住呀!你且看看吧,这奏表写的是声情并茂,颇动人心。”

    司马朗拱手称是,接了过来。

    接着韩炜又问董昭:“刘备那里情况如何了?”

    董昭答道:“禀凉公,马超将军奋力追敌,刘备且战且退,昨日已退入肤施城固守。”

    “哼,大耳贼果然狡诈,传令马超勿要攻城,待麴义的先登营到后再行商议。”韩炜说道。

    贾穆又出列报道:“凉公,长安境内道观已然彻查完毕,并未发现元福散人的踪迹。且各个道观的道人,皆言从未听过此名号。”

    韩炜皱着眉,无奈说道:“也罢,你亲自去一趟颍川,彻查一个名为徐庶之人的底细,不得有误。”

    贾穆拱手应命,说道:“穆,领命!即刻便启程。”

    韩炜很郁闷,原因便是司马懿跟徐庶。这二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司马懿可以徐徐图之,但徐庶刻不容缓,一天找不到徐庶,就意味着徐庶再向刘备靠拢。

    刘备得了徐庶,那还了得?

    不说别的,徐庶万一举荐了诸葛亮,就万事皆休了。有了这二人相助,刘备迟早要走向辉煌,变成韩炜的心腹大患。

    不等韩炜思索,又有消息送达。

    “启禀凉公,豫州军报。曹操之父曹嵩欲投青州,随行辎重百余辆。徐州牧陶谦派都尉张辏柿炝桨倨锉に汀2涣险抨'在泰山郡华、费二县之交界间杀害了曹嵩,抢去财物,逃亡淮南袁术处。”

    董昭听后,急忙说道:“凉公,曹操早有吞并徐州之心,今陶谦杀其父,正是给了其发兵的理由。曹操若得徐州,定生不良呐!”

    韩炜叹了一气,说道:“唉,天意,此乃天意啊!”

    众文武面面相觑,不知韩炜此话何意。

    历史的轨迹依然在运转,韩炜虽然可以引起“蝴蝶效应”,但蝴蝶就是蝴蝶,能有多大能量?对于大方向的发展,根本无可奈何。

    董昭接着说道:“凉公,徐州绝不能落入曹操之手,还请凉公发兵相援,待击退曹操,凉公可重任徐州牧,以掌握徐州。”

    韩炜也思索了半天,就是考虑由谁带兵去徐州。虽然眼下的重点是刘备,但也不能坐视曹操发展不管。韩炜很清楚,曹操武将如云,谋士如雨,钱粮兵马充沛,比刘备的威胁要大很多倍,徐州绝不能落入曹操之手。

    想到这里,韩炜起身说道:“孤欲亲往徐州,以击曹孟德!”

第287章 武曲殿试(一)() 
    韩炜想要亲征曹操,殿中文武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显然,大家不想让作为主心骨的韩炜离开长安,毕竟血诏盟事件刚刚平复,人心惶惶的。

    董昭见韩炜坚决,即刻说道:“凉公,兹事体大,还是询问郭相之后,在做定夺。”

    韩炜听后,点了点头说到:“也好,公仁与孤同去见奉孝。诸公,今日暂且散帐。”

    众文武纷纷退出殿外,韩炜二人来见郭嘉,说明了来意。

    郭嘉听后,说道:“曹孟德固然要除,但并非今日。眼下徐州陶谦又不曾上表求援,公贸然出兵恐怕不妥。何况,公麾下大将尽数派出,只剩王双将军,独木难支。难道公还要亲自上阵搏杀不成?”

    韩炜想了想,说道:“孤尚能驰骋疆场,有何不可?”

    董昭接着说道:“并非不让明公亲征。然则,眼下明公兵少将寡,曹操锋芒正盛,成不可与其争锋。”

    郭嘉又说道:“公仁言之有理。并非臣等怯战,而是要谋定而动。招贤馆武曲殿试即将开幕,公可挑选可造之将才追随左右,再征伐曹阿瞒不迟。”

    董昭也是拱手附和:“正是,正是。明公可等武曲殿试之后,再做打算。”

    韩炜见二人全力阻止,只好说道:“既如此,孤就等殿试之后,再做他图。”

    最近几年的招贤馆大考,并没有出众的人才。加上郭嘉浪荡,时常疏于管理,如今又卧病在床,招贤馆应募之人,质量下降明显。

    韩炜心知肚明,虽然典韦监理武曲殿,但也只是个荣誉称号,实则他才懒得去管呢!有功夫不是跟吕布比武,就是拉着王双喝酒。落得个悠哉悠哉。

    每年的殿试都是韩炜亲自考校,近些年,他却不甚满意。这些人充其量,武可统御百人,文能治理一县,都是些普通的人才。

    这一年殿试,韩炜开出了优厚的奖励。应试成功者,文可进入凉公府任职,武可拜为行军司马,无论文武皆可跟随韩炜征伐曹操。

    文曲、武曲两殿的应募之人,只要过了锋芒初试,便可获得“郎”的称谓,也就是文曲郎跟武曲郎。

    跟议郎的郎区别在于并不是官职,只是作为韩炜门下的一个尊称。要知道,进了招贤馆,便是武成公韩炜的门生弟子了。

    两殿儿郎都很兴奋,期待着与韩炜会晤,一时间议论纷纷。

    “今年正逢战事,可谓吾辈大展拳脚之时。”一个武曲郎对另一个说道。

    “对啊,当年我爹可是凉州营的屯将,曾经为武成公牵过马,这是何等的造化!他临终遗言便是让我来武曲殿,务必要为武成公继续效力。”

    说话的武曲郎,名叫韩德,是地道的凉州人,他爹就属于韩炜的嫡系部队,归庞德统率,是庞德部下老卒。因为仰慕庞德,所以便给儿子取名一个“德”字。

    在武曲殿,凉州人好像有着天生的优越感。正是这种优越感让他们屡屡遭受排挤。

    武曲前三甲分别是两个青州人跟凉州韩德,故而青州人跟凉州人势如水火,相互较劲。

    加之韩炜要征曹操,别说文、武曲两殿,几乎整个招贤馆都在排斥青、兖二州的儿郎。

    谁让曹操是青州牧呢?

    锋芒初试的前二甲还落到两个青州人手里,大伙儿更是阵阵惋惜,所以局面一边倒,几乎全数的武曲郎对韩德是马首是瞻。

    这伯甲的头衔,落在了青州北海郡东莱太史慈的头上;仲甲乃为青州山阳郡巨野李典;季甲才是韩德。

    相比武曲殿,文曲殿就显得人才凋敝,到现在检校官都未选出三甲。只因这些文曲郎都是被排挤的太学生,优秀的全都被调派到了长安书院了。

    殿试如期而至,大校场点将台之上,韩炜特地披甲执锐,一副英姿飒爽的武将打扮,毕竟是去武曲殿试,穿着打扮也要应景。

    阎行随后肃立,威严魁梧,手持韩炜镇军之器,乾坤重英矛。董昭、王双一文一武,分列左右两厢。一百虎翼卫分散四周,严密警戒。

    武曲郎们列队站好,齐声拜道:“吾等参见武成公!”

    声音响彻云霄,何等的气势?

    韩炜起身肃声言道:“儿郎们,请起。”

    “谢武成公!”

    韩炜俯视而下,很是满意,朗声说道:“孤与诸君素未谋面,但却依依相惟,心心相惜。今正逢战事,乃是诸君一展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