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烽烟万里-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炜俯视而下,很是满意,朗声说道:“孤与诸君素未谋面,但却依依相惟,心心相惜。今正逢战事,乃是诸君一展身手的好契机,那青徐战场将会是诸君之用武之地。故而,孤希望诸君务必同心戮力,同仇敌忾。如此,才能展现我大汉雄师之风姿!”

    “大汉雄风,大汉雄风!”

    呐喊声再一次飘扬在天地之间。

    王双拿过名册,念道:“武曲殿季甲韩德。”

    韩德面容粗犷,虎背狼腰,一身黑衣,乃凉州营内衬战袍,扛着一柄大斧,昂首阔步来在最前列。

    韩炜怎会不认识他?

    三国中,七十岁的老赵云枪挑韩氏五虎,这五虎便是韩德的儿子们。韩德为子报仇,力战赵云不敌身死。

    不过这件事情,恐怕是不会发生了。

    韩炜笑了笑,颇为自豪的说道:“哈哈,此乃孤的西凉健儿,好,好啊!子全,试之。”

    王双顺手扯过身旁虎翼卫手中长刀,跳下了点将台,对韩德说道:“小子,进招吧!能与本校尉走十招,便可过关。”

    韩德很兴奋,同是西凉人,王双巨灵神将之名,他可是如雷贯耳。作为一名武者,都想与高手过招。

    正所谓,遇高人岂可交臂而失之?

    韩德大斧一横,咧嘴一笑,说道:“王将军,韩某得罪了!”

    “呜呜呜”大斧挥动旋转带着罡风,直逼王双。

    王双微微一笑,举刀便架,刀往上一递,只觉得一股压迫感袭来,顺着双手往上涌动。

    而此时,韩德空门大开,王双一脚蹬出,直奔韩德腹部,韩德无奈,只好后撤躲闪。

    又战几个回合,韩德使出浑身解数,力敌王双。

    王双抓住韩德一个破绽,趁势出刀,刀光夺目,连连不绝,韩德封挡招架,躲闪腾挪,瞬间便被笼罩在王双刀光之中。

    韩德可算知道厉害了,额头、背后都见了冷汗。他明白王双的实力,王双擅长刀斧,想必自己的招式已然被王双摸清。

    心中挂念之余,分神了。

    王双抓住机会,刀柄往前一捅,直击韩德胸口,韩德吃痛,后退几步,瘫坐在地,一脸懊恼。

    王双单手持刀背于身后,高声喊道:“二十三招,西凉韩德过关!”

    而后,走到近前,伸手拉起韩德,说道:“小子,不错啊!”

第288章 武曲殿试(二)() 
    随着韩德过关,众人纷纷喝彩,表示庆祝。败给王双,并不丢人,很多人想跟王双交手,恐怕还不够资格。当然,王双也并未展现全部实力。

    韩炜笑了笑,说道:“哈哈,好一个韩德。孤意,此次出征,你随孤左右,暂为旗令斥候。”

    “谢武成公提携。”韩德兴奋不已,单膝跪地谢过。

    别看是个传令兵,职务虽低,但却可以接触各营的将领,军情的传达都会经手,对于韩德这样的新兵,可谓受益良多。

    董昭接着打开名册,念诵道:“武曲仲甲,青州李典!”

    “在!”李典出列,恭敬施礼。

    韩炜没想到李典也在此处,即刻向董昭要过李典名册,即刻端详起来,从籍贯、履历都一丝不苟的看了一遍。看过之后,确认了这个李典正是本人,并非同名同姓之人。这才抬头打量李典相貌仪容。

    但见李典相貌儒雅,五官端正,身长不足七尺,体形也不魁梧。外罩鱼鳞扎甲,内衬黑色制式军衣,腰间佩剑,手持一柄长戈,立如苍松,表情肃穆。而后,朝韩炜等人纷纷施礼,步履稳健的来在点将台前。若李典不穿戎装,定会将其当作一个意气风发的儒生。

    韩炜见到名将,心中大喜,点点头说道:“嗯,曼成果然儒将之风。子全,试之!”

    王双插手应命,从武器架上也拿出一柄长戈,对阵李典。

    李典看到王双如此赴宴,心中不满,说道:“校尉,还请您用趁手的兵刃。”

    “哈,你从前是否读书?”王双问道。

    李典疑惑,遂答道:“校尉怎知典之过往,在下不才,少年时喜读左传。不料黄巾乱起,这才弃文从武。”

    王双依旧是鄙夷的口气:“啧啧,这就是了,本校尉岂能对你这么一个儒生公子痛下杀手?”

    听到二人对话,韩炜乐了,转身对身后的阎行说道:“姐夫,你看这李典武艺如何?!”

    “子全轻敌,恐怕要吃暗亏。这李曼成武艺不俗,且冷静稳健,战平子全也不为过。”阎行也是丹成境界,对战局分析的准确度,也能有个七八成。

    董昭也是颇为诧异,对韩炜说道:“明公,这李典竟有此实力?!”

    韩炜听后,点了点头,说道:“嗯,不错。临阵轻敌,乃兵者大忌。今日,且看王子全出丑。”

    点将台上说话的间隙,校场之上李典与王双已然打在一处,不可开交。

    王双一出手,便觉得李典有些手段。即刻发起猛攻,想要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击败李典。

    李典生性沉着,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状态。他要看看王双的长戈造诣到底是什么火候?

    不知不觉,二人已经走了三十多个回合。按照惯例,李典已经过关了。可王双根本没有察觉,继续进攻。

    李典呢,一直不出手。就是躲闪、招架,以王双手中长戈招式,想要伤到李典,万难。因为王双在敷衍,不认真,他并不尊重李典。

    而李典考虑颇多,其一,王双兵刃不趁手;其二,王双轻敌,并未尽全力,胜之不武;其三,也是最重要的,王双毕竟是上司,若自己过于强势,日后从军恐有芥蒂。

    王双此时已经是恼羞成怒,心中暗道:岂能败给一个儒生?日后如何统军?不行,一定要战败他!

    思量间,手中长戈挥舞更加凶猛,招招致命,直取李典的要害处。

    须臾间,又是十几个回合过去了。再看李典,依旧是从容应对,防守有度。

    韩炜见状,皱眉有些不悦,他知道王双又意气用事了,逞勇斗狠的性子全都使了出来。李典已然忍让多时,放过了多次战败王双的机会。旋即制止道:“王子全,够了!给孤滚回来,别他娘的丢人现眼!”

    声音很低沉,却极具震慑力。

    王双听罢,即刻收招,将长戈一扔,返回点将台,跪地言道:“末将知罪!”

    “知罪?你何罪之有啊?!”韩炜闭着眼,都不想看他。

    “末将战不过李典,丢了明公的颜面!”王双惭愧,不敢抬头。

    韩炜骤然起身,跳下点将台,勃然大怒,一脚踹翻王双。而后骂道:“放屁!什么叫丢了孤的颜面?你何止是丢了孤的颜面?你是丢了自己的颜面,丢了整个虎翼卫的颜面!丢了所有凉州将士的颜面!现在,滚回虎翼营大帐思过,何时想清楚了,何时再来见孤!”

    王双虎目垂泪,如梦初醒,磕了一个头,说道:“末将遵命!”

    说完,王双离开了大校场。韩炜看着他,叹了一口气,复回台上上,拿过阎行手中乾坤重英矛,对他说道:“唉,姐夫,你且去安抚子全,也好让其心安。哦,带他去吃酒,好生开导他。”

    “喏。”阎行匆匆而走,追上王双。

    李典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了,他万万没想到韩炜会对王双如此。转念一想,急忙来在点将台跪倒:“请武成公息怒,在下无意羞辱虎翼校尉。”

    韩炜笑了笑,问道:“曼成请起,你做的不错。不过,你为何不早些击败王双?”

    李典起身答道:“禀武成公,在下再三斟酌,认为不妥。”

    接着,李典就把刚才心中想的三个观点再次陈述了一遍。

    韩炜听罢,深以为然,觉得李典所为颇合自己心意。

    接着,韩炜扶了扶头盔,对一众武曲郎说道:“孤知道,你们武曲殿内中不和。凉并儿郎对青兖儿郎颇有成见,只因孤要与曹操开战。可尔等未曾深思,入武曲殿者皆为孤之心腹,岂能因地而异?且看今日青州李典所为,处处忍让,顾忌大局。他若真击败了王双,恐怕西凉的儿郎们以后就抬不起头了。孤也不想过多赘言,只愿武曲殿内能齐心协力,为大汉献上一丝绵薄之力罢了。内中曲折,孤希望诸君要思之、慎之。”

    以李典、韩德为首,一众武曲郎躬身施礼,单膝跪地,齐声道:“吾等谨遵武成公教诲,定会同心戮力,同仇敌忾!”

    韩炜一抬手,示意免礼,说道:“如此甚善,孤心大慰!那么,殿试继续。”

    董昭接着拿出名册,朗声道:“武曲伯甲,青州太史慈!”

    太史慈整理衣甲,意气风发,英姿飒爽出列:“在!”

    韩炜一把夺过名册,兴奋的看着太史慈的履历,心里别提多美了。暗喜道:嗬!这可是太史慈呀!

第289章 武曲殿试(三)() 
    太史慈近前与韩炜施礼:“武曲郎太史慈,见过武成公。”

    韩炜合上名册,掩饰自己心中狂喜,深沉说道:“嗯,子义乃信义笃烈之士,颇具古人之风。少府孔文举也多次向孤提及,子义为其少友也。今日能与子义相见,乃孤之幸也!”

    太史慈一拱手,说道:“武成公,在下应募招贤馆,也是文举公之意。今番能入武曲殿,也不负文举公。”

    “善,孤当亲自试之!”韩炜说完,扯下披风扔给了董昭。

    董昭接过披风,正要开口阻止。不想被太史慈抢先:“公万金之躯,慈不敢行僭越之举。还望公酌情体谅!”

    韩炜此时已经跳下点将台,来到太史慈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哎!演武切磋,点到为止,何谈僭越?子义莫要有那些顾虑,权当孤就是一名武曲郎,平时如何切磋,今日就如何。”

    当然,韩炜知道太史慈在武曲殿肯定是无人可敌,能与他交手的恐怕也就李典、韩德。然而,这两个人也走不出几十个回合。

    武曲郎们听闻韩炜要亲自与太史慈交手,都无法淡定,一个个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如果说,衡量一个武将以一百为顶峰,那么吕布毋庸置疑是一百。赵云、马超、典韦是九十九与九十七之间,那么如今年轻的太史慈也应该几乎接近了九十五。按境界划分,他已然初窥丹成,一只脚已经迈入了丹成境界,另一只脚则在凝气巅峰。

    韩炜此时已经进入了丹成境界,对上太史慈,可立于不败之地。

    大校场中,太史慈与韩炜对立,韩炜打量太史慈,心中暗暗称赞:好一个太史慈!不愧为三国名将!

    只见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英姿勃发,气宇轩昂。面如白玉,两道剑眉直入天仓,一双虎目皂白分明,炯炯有神。头上戴青铜盔,盔上纹路古朴,装饰雕琢精致,盔缨洁白且冗长,身上铠甲也不一般,青铜甲片色泽均匀,在经过打磨和穿孔,用铜线串系起来,整整齐齐,做工可谓精益求精。青铜铠甲内衬红色征袍,腰间虎头吞兽的青铜束腰,足踩青铜战靴。

    韩炜一看便知,这是铠甲样式是秦朝的,也不知太史慈从何得来?

    这一身青铜打扮,可谓古风尽显,与太史慈相得益彰,极为搭配。

    再看太史慈兵器,就不那么出彩了。普通的长弓箭壶负于身后,还倒插一对短把镔铁戟,手中提着长戟也是汉军的制式装备。

    韩炜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天龙破城戟,不禁摇了摇头,用力一戳,便把它戳进了泥土里。而后吩咐龙骧卫道:“来,予孤一杆戟来!”

    自有龙骧卫从武器架上摘下一杆长戟,送到韩炜手中。

    太史慈颇为感动,他知道天龙破城戟乃世间少有的兵刃,削铁如泥,陪伴韩炜厮杀疆场多年。今天韩炜如此公平,着实让太史慈受宠若惊。

    韩炜舞动长戟,擎在手中,对太史慈笑道:“子义,请赐教!”

    太史慈摘下背上长弓短戟,横执长戟,对韩炜说道:“请武成公手下留情,慈,得罪了!”

    说时迟,那时快。太史慈长戟灵动,直逼韩炜。

    韩炜一接招,就感觉到了压力。瞬间他就明白了,这是太史慈对自己发自内心的尊重,上来就全力以赴。

    太史慈长戟连绵不绝,一戟快似一戟,韩炜见招拆招,封挡,格架,还真有些棘手。

    此戟法乃“风卷浪”,飓风中骇浪有着无比的威力,看似只有一戟刺过来,其实无形中还包含着一戟,这招狠就狠在,你躲过了头一戟,这第二戟就绝对能刺中!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看似汹涌的波涛,其实并不是最厉害的,浪有多大,完全靠着风。

    太史慈便是一个“驭风者”,他驾驭着风,风又驾驭着浪,承接转换的奥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