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烽烟万里-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骧左司马孙礼看了一眼龙骧右司马朱灵,朱灵点点头,那意思是顺着中军大将军说呗。而对于诸葛亮的策略,二将都是聪明人,自然闭口不提。评价军师的行为对错,不是他们可以开口的。

    二人一同拱手说道:“将军威武,将魁名副其实也!”

    典韦爽利大笑之后,表情严肃的嘱咐道:“本将军可告诉你们,到时乱军之中,尔等不可插手,若被马儿抓住把柄,说俺老典有帮手,反倒不美。”

    “谨遵将军之命!”二人齐声回答。

    话音刚落,王双匆匆进帐,言道:“中军大将军,夏侯惇那竖子前来叫阵!”

    典韦拍案而起,桀桀怪笑道。“哈哈,来的好,来的好呐!抬戟备马,带俺擒下夏侯小儿。”

    两军对峙,典韦所部龙骧重甲军容整齐,萧杀之气弥漫开来,令人不寒而栗。正中一员黄面大将,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双戟分左右,正是典韦无疑。

    两翼尽是虎翼轻骑,作雁形之阵排开,由虎翼将军王双统率,巨灵将一抖流星巨锤的锁链,哗楞楞作响,言道:“压住阵脚,不可妄动!”

    

第492章 巨野之战(五)() 
最近忙于养家糊口,码字还是懈怠了,但也是无可奈何。不过,有时间就更,尽全力。

    ~~~~~~~~~~~~~~~

    两军对峙,夏侯惇将巨大的滕公戈扛在肩头,显得信心十足。这大戈援刃探出二尺多长,玄铁铸就,灌铸金汁,利刃呈暗金色泽,锋利无比。

    乃夏侯家先祖滕公夏侯婴之兵刃,夏侯惇执戈征战四方,未尝一败,倒也不辱没夏侯家门楣,这长戈又被曹操誉为“割月镰”。

    典韦看了一眼阵前耀武扬威的夏侯惇,吐了一口痰,满脸的不屑。

    韩凉在一旁提醒道:“叔父,父王常道夏侯惇乃曹操麾下头一员猛将,还请叔父莫要轻敌。”

    典韦手搭凉棚,端详着夏侯惇手中长戈,嘿嘿直乐,而后对韩凉说道:“哈,贤侄,凉王殿下还常言:兵器越怪,死的越快!”

    “喔。”韩凉见典韦如此说,也不再多劝。

    毕竟韩凉才练了几年武?对于武学上的见解,相对匮乏。

    韩炜与典韦切磋,自然不是光动手脚。更有切磋之后的心得分享,诸如分析兵刃的优缺点等等。

    对于戈这种兵刃,也算是戟的前身,韩炜特地拿出来与典韦细细分说,二人自然有了深入的探讨。

    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若批量加入部队,形成兵种,也有一些战略意义。

    比如战国时期,在方阵进攻时,战车部队正面出击,高速闯入敌阵,站在车上的戈兵借助车势用戈头“收割”车边敌人的头颅,就像镰刀一样。这些兵种也叫做“勾兵”或是“啄兵”。

    戈,战国时期兵刃的巅峰,而戈的缺点如今也很是明显。

    它易掉头,转头。使用不够灵活。随着兵器和战术的发展,戈被逐渐淘汰,一度成为仪仗兵器。

    但听阵前夏侯惇叫嚣:“典韦,速速前来受死!”

    典韦可不惯着他,跃马而出,哇哇大叫:“夏侯小儿,爷爷在此!”

    二人期待着这一战多时了。

    双铁戟与长戈交辉一处,金属合鸣,登时难舍难分。

    戈这种武器四面开刃,正着抡能啄人和砍人,反着抡也能啄人,往回拉能勾人,直着推能伤人,武学上叫作:椿击。

    一般来说,这种攻击手段多样的武器都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虽然用法多,但每一种用法的杀伤力都不高。戈也是如此,除了正着轮的啄击和勾割两种用法外,其余的用法都比较鸡肋。

    可戟就是戈的升级版,戈的这些招式,自然被戟法包罗。作为用戟的大家,典韦再熟悉不过了,更何况夏侯惇的招式也是中规中矩,毫无花哨,再摸清了他的套路之后,典韦显得游刃有余。

    夏侯惇本以一寸长一寸强的优势压制典韦。

    但插招换式之后,被典韦洞悉,他就要面临一寸短一寸险的窘迫境地。

    就这么来来回回的,夏侯惇发现典韦好像在戏谑自己,顿时一身冷汗。

    败走?自己并未显出败迹。

    猛攻?典韦双戟攻防有序。

    夏侯惇只觉得自己好像一只鸟儿进了笼中,每每起飞盘旋于笼子的栅栏处,无法出笼。

    生死被别人掌控,这滋味不言而喻。

    看着典韦时不时的用掌中双铁戟玩个花活儿,夏侯惇气就不打一处来。

    正应了那句话:士可杀,不可辱。

    为将者,死何足惜?你典韦厉害,大不了一戟攮死我夏侯惇,何苦来哉戏耍于我?

    思量间,夏侯惇发现典韦破绽,再次进攻,典韦再次躲过。

    就这么僵持着,夏侯惇再无起初的那种勇猛劲头儿。

    也无他,典韦确实是短时间内无法将夏侯惇生擒活拿,故而使了个当局者迷的伎俩,好困住夏侯惇,以便从长计议。

    旁观者清。

    曹仁看的真切,夏侯惇的进攻看似可以随时击杀典韦,但那只是表象,典韦岂是那么容易就被斩于马下的主儿?

    可夏侯惇就是要击杀典韦,故而落得个进不得进,退不得退的两难境地。

    曹仁心智稳健,当机立断,即刻说道:“子文,速速去助你元让叔父!”

    曹彰得令,带着几名虎骑冲出阵来,要抢回夏侯惇。

    典韦见状,心知生擒夏侯惇万难,不由得叹了口气道:“唉!罢了。”

    可就在此时,典韦不甘的凝眉瞪眼,心中暗道:娘的,与俺老典对阵,焉能叫你全身而退?你,纳,命,来!

    想罢,典韦起了杀心,朝虎皮囊中一探手,抽出飞戟,直击夏侯惇面门。

    飞戟绝杀,乃典韦惯用杀招,百步之内,例无虚发。

    夏侯惇直觉寒芒一闪,就知道大事不妙,本能反应的挪身躲避,可只觉得一阵剧痛传遍全身。

    只见飞戟掠过夏侯惇眼角,一道血口子崩现,夏侯惇一捂左眼,但见眼球脱落在手。

    夏侯惇顿时暴喝道:“呔!父精母血,岂可弃也?”遂于口中啖之。

    这一幕,震惊了双方。

    曹彰离得最近,瞠目结舌,无以言表。

    就连杀人如麻的黄魔典韦,见了此番景象,也是眉头一皱,心中动容,暗暗称赞:夏侯元让,真勇猛之将也!

    再看夏侯惇,意欲冲向典韦再战,可被曹彰拉住马缰,不得动弹。

    典韦也不趁人之危,感慨道:“夏侯将军,且回营疗伤,改日再战!”

    说完,调转马头,回了本阵大营。

    夏侯惇食目啖睛,可谓勇猛忠孝之典范。

    后世更有诗赞曰:“开疆展土夏侯惇,枪戟丛中敌万军。飞戟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气唤双亲。忠心为把孟德保,雪恨平将逆贼吞。孤月独明勘比论,至今功迹照乾坤。

    战后,夏侯惇伤口感染,高烧不退,典韦得知以后,即刻命军医亲赴巨野城内,为夏侯惇处理伤口,细心陪护,终于保住了夏侯惇一命。

    诸葛亮得知以后,对典韦此举很是赞同。夏侯惇在曹操军中最具威望,若夏侯惇死在典韦手里,那曹营诸将怕是再无降者。

    

第493章 巨野之战(六)() 
卧床八日有余,夏侯惇摸了摸了自己的用布包扎好的眼窝,长吁短叹:“唉!有负孟德重托,无颜再见他了,还救我作甚?”

    毕竟是夏侯惇,八天就恢复的差不多了。当然,这少不了医学院的精湛医术为辅。

    曹仁本欲劝慰夏侯惇,可谓想了想还是算了吧。这暴躁老哥要是知道自己的命是被典韦派来的军医所救,那还不立刻自尽?

    夏侯惇意欲坐起来,曹彰立刻扶着他起身。看看曹彰,夏侯惇笑道:“嗯,还是彰儿贴心,不像我家那两个,不堪大用呐!”

    夏侯惇长子夏侯充,表字子满;二子夏侯楙mao,读音二声),表字子林。夏侯充文不成,武不就,属于庸庸碌碌之辈。

    而夏侯懋多少比哥哥强些,自幼好武,但武学造诣根本无法与曹彰相比,可他生得一张好嘴,可谓舌灿莲花,死物皆可说活。在曹二代之中深得人心,曹操对其也颇为喜爱,又与曹丕交好,故而整日里为所欲为。

    曹彰也知道夏侯惇恨铁不成钢,也知道夏侯惇在曹氏宗族内最喜自己,所以言道:“叔父哪里话来,我那二位兄长不是皆封列侯了?哪里像小侄,一具白身。”

    “诶子文莫要宽我之心,那还不是孟德宠溺他们?”夏侯惇再明白不过了。

    曹彰笑而不语,端过一碗水,夏侯惇一饮而尽。

    夏侯惇喝完水以后,一抿嘴,笑道:“子孝呐,你在何处寻得有上好医者?快快唤来,让我赏他一番!”

    曹仁色变,干笑着支支吾吾:“这这如何说起呢?”

    曹彰也是低下了头,不再搭腔。

    夏侯惇见状只觉得不对劲儿,脸色乎转,一把拽过曹彰,质问道:“子文,你且细细道来!”

    曹彰对曹仁报以求助的眼光,曹仁微微摆手,示意不要说出来。

    “元让叔父,实不相瞒,救治你的医者,乃是典韦遣来的!”曹彰一脸无奈的言道。

    此话一出,曹仁脸色苍白,生怕夏侯惇暴怒。当然,生气事小,这大伤初愈万一气出个什么三长两短,那就得不偿失了。

    曹彰怯生生站在一旁,不敢言语,等待夏侯惇雷霆一怒。

    但见夏侯惇脸上怒容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逐渐的茫然,最后他咧嘴一笑:“嘿嘿,这当真岂有此理!我夏侯惇厮杀疆场多半辈子,生死一念间比比皆是,唯有此次甚是奇怪。不成想被敌军救了一命,这黄脸贼端得妙人呐!”

    看透生死可能就像夏侯惇现在的状态,也可能是夏侯惇这一回敬生畏死,又可能是他真的死里逃生的庆幸感的宣泄方式。

    不管如何,夏侯惇都没有发怒。这让人出乎意料,特别是曹仁、曹彰二人,更是不明所以,可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沉默不语。

    夏侯惇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不过,言归正传,此战依旧要打,欠典韦一条命,我会记住,战后再言。他既然救我,定然也明白将会继续面对我。”

    曹仁见夏侯惇战役盎然,便开口道:“兄长,这些时日三军休整完毕,只是粮草不济,我已经通知校事府了。大哥来书言道,会让子廉(曹洪表字)押送辎重前来。”

    夏侯惇点了点头,又问道:“最近典韦所部有何异动呐?”

    曹仁表情变得郑重起来,让帐中侍卫退出去,这才说道:“不瞒元让兄长,校事府探得典韦军辎重营的确切方位,兄长且看此图。”

    只见曹仁从袍袖中拿出一块布来,铺平在了桌案之上,曹彰扶着夏侯惇来到切近观看。

    “兄长,此乃金山,山中留有始皇帝嬴政的避暑行宫,典韦的辎重营本阵,就在此处!”曹仁用手点指,确定说道。

    夏侯惇眯缝着独眼,若有所思的说道:“我军粮草不济,可典韦这辎重营却能供给正常,这可对我军极为不利啊!若能使敌兵粮寸断,此战必胜无疑!”

    曹仁想了想,对断敌粮道的战略方针也是很赞同,这也是曹操一直推崇备至的。

    “可待子廉到了,便可奇袭金山,放火烧山,典韦必败之!”

    曹仁显得信心满满。

    夏侯惇却挣脱了曹彰,拍案而起说道:“等不得了,明日便要奇袭金山!”

    “可”曹仁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子孝,何谓奇袭?不外乎一个奇字!典韦明知我大伤初愈,定然掉以轻心,此时不去,更待何时呢?我意已决,就是明日。”夏侯惇斩钉截铁的说道。

    曹仁急忙说道:“此举不妥,还需禀明大哥,再做定夺!”

    夏侯惇背负双手,连连摇头说道:“战机稍纵即逝,岂能枯等军令?更何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孟德怪罪下来,我一肩承担便罢了。”

    曹仁见状如此,也不再多言。

    可夏侯惇却又言道:“子孝不擅攻坚奇袭之战,还是留在营中恪守为好。明日我带子文前去即可。”

    曹彰插手施礼道:“请叔父放心,小侄定不辱命!”

    “好,好,好。后生可畏,,前途无量呐!”夏侯惇老怀大慰。

    曹仁自然也不会挂怀,敷衍的施一下礼,夏侯惇也不看他,曹仁便退出了中军帐。

    回到自己帐中,唤来校事,奋笔疾书写好给曹操的信,道明了夏侯惇一意孤行之举,让校事夤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