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烽烟万里-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掌校事府的程昱婆娑着自己的拐杖,捋了捋自己的银髯,等待着曹操示下。

    “仲德啊,最近子桓太过平静了,往日他整日观察地形图,钻研的皆是如何排兵布阵,可自从元让兵败遭擒,他却整日闲散,着实让我有些意外,你以为如何啊?”

    曹操冷不丁的这么一问,还真让程昱一时语塞。这么多年,曹操从来没有问询过曹丕境况。

    程昱思索片刻,也不好对曹丕评头论足,只好言道:“可能是整日神情紧张,心力交瘁,故而闲暇散心罢了。”

    “但愿真的如此,那便是善莫大焉呐!”曹操唏嘘道。

    曹操毕竟是曹操,还是察觉到了曹丕的异常,只是他并没有想的那么严重,也不愿意朝那一方面想而已。

    

第504章 论招抚众将齐会师() 
第504章论招抚众将齐会师第1/1页

    曹操把曹丕之事放在一旁不再提及,他眼下最担心的还是夏侯惇与曹彰,一个是心腹爱将,一个是亲生骨肉,哪能不揪心?

    “唉”曹操揉搓着太阳穴,闭目养神。

    程昱明白曹操心之所忧,自然也不过多的言语,说的多了难免惹得曹操更加烦躁,索性就这么陪着曹操枯坐。

    良久,曹操已然昏昏欲睡,门外陈群匆匆而来:“主公,韩孟炎又来书信了。”

    曹操猛然惊醒,急忙接了过来,打开浏览之后,眉头紧锁,而后递给程昱。

    程昱看完,表情凝重,又给了陈群。待陈群看完了,曹操这才开口道:“归顺朝廷,受封魏公!二位先生有何高见?”

    “依旧是劝降书!况,如今何来朝廷?他韩炜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已不复存在。主公若降,那韩贼岂不加害?”陈群激愤的说道。

    曹操摆了摆手,接着说道:“长文呐,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真不好?我何尝不想?或者说何人不想?江东的孙伯符不想?还是汉中的刘璋与张鲁不想?”

    陈群一时哑言,不知如何应对。

    程昱此刻言道:“主公可先下应下,而后撤回于禁将军所部青州营,以表诚意,让其先送回元让将军与彰公子。至于割地的话,那就先把济南给他,我等以退为进,再做他图。”

    曹操听后,抚须思索,显然是在权衡利弊得失。

    依着陈群的风骨,显然不太喜欢这么虚与委蛇,但他也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也罢,就依仲德所言行事。”曹操知道再僵持下去毫无胜算,毕竟巨野弹指可破,巨野丢了,那济南也保不住。

    曹操不想投降,可谁知道头疾何时再发?如今的他几乎对抗不了病魔,一旦发病,就把他折腾的死去活来。要不了三五次,就会要了他的命。

    现在曹操的想法是,尽量在自己死之前将曹营各项事宜安顿好,像现在的交战状态,显然不是曹操像要的。两军交战时,曹操要是死了,那必败无疑。

    谈判并不是投降,如此一来,显然是最好的结果。

    韩炜大营,这次可真的是“大”营。这个“大”,不是人数众多,而是武将的齐聚于此。

    幽州、冀州、豫州荆州四方面兵马大都督齐至。阵容可谓空前绝后,幽州张辽、高顺;冀州赵云、颜良、张合;豫州许定,黄忠、许褚已经在赶来的路上;荆州甘宁、蔡瑁。再加上秘密行动的徐州大都督太史慈。

    曹操的回书已经压在了案头,韩炜喜上眉梢,开口道:“曹阿瞒要割让济南,对此,诸公有何高见?”

    诸葛亮率先出班,说道:“殿下,亮以为此乃曹操缓兵之计,巨野本就是我军的囊中之物,巨野城破,济南便是唾手可得,何谈割让一说?此乃其一。其二,曹操以退为进,分明就是想依仗山地险阻来对抗我军,若论山地战,青州兵可是行家里手,乃是扬长避短之战略举措。显而易见,曹孟德根本不愿降,还请殿下明见。”

    但凡战时劝降,一定会分为主战派与主和派。

    这一次韩炜显然是主和的,原因也很简单,曹操此时不外乎困兽犹斗,眼下也指靠着于禁率领的青州兵勉强维持。再打下去意义不大,那于禁岂会傻到与韩炜斗将?倒不如让劝降曹操来得实在。

    主战派以典韦、甘宁二将为主,主和派皆以赵云、张辽、张合这些理智的将领居多。当然也有保持沉默的,全看最后的军议结果。如高顺、许定。

    而这一次战争狂热者马超,倒是出乎意料的跟韩炜站在一起。这跟与郭嘉两次交谈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一切如郭嘉所言,韩炜迟早要驾登九五。

    甘宁率先站了出来,义愤填膺道:“大王,军师方才所言曹操不愿投降,那便由不得他啦!哼,曹阿瞒,只不过是阉宦遗丑!大王何必招降于他?宁愿为将,直逼青州腹地,生擒曹操!”

    典韦也站了出来,瓮声说道:“老典以为兴霸将军所言在理。既然不降,那就打得他投降为止!”

    颜良同样属于主战派,亦是说道:“凉王,诚如军师所言,曹军若退入山地,于我军不利,末将以为当先发制人,各路大军围攻济南,迫使曹操献城投降!”

    韩炜让众将各抒已见,就是单纯的让主战派说话,因为他只需最后阐述总结就可以了。

    赵云一向追求止戈为武,他不喜欢战争,向往和平。

    赵云、马超不表态,那就意味着凉州的嫡系将领都不会表态,不表态就是对韩炜最好的支持。免得节外生枝,主战与主和双方喋喋不休,让韩炜犯难。

    韩炜自然明白现在的情况。自古征战一向如此,总会遇到劝降、求和、谈判等等问题。

    韩炜看看韩凉,问道:“伯凊,你以为如何?”

    韩凉略微思索片刻,回答道:“儿臣以为,既然是劝降和谈,那就不可妄动干戈,以免失信。父王若将降书公之于众,曹营中必有愿降之人,特别是青州营那些黄巾旧将与泰山贼酋。儿臣以为泰山贼一部,可搬请并州的臧霸将军前来,到时五岳将齐至,威信不言而喻。至于黄巾所部,还要看父王”

    话到此,自然指的是巨鹿夫人张宁张青争。

    韩炜听后,心中暗暗赞许儿子的思路清晰。频频击掌,笑道:“嗯,伯凊此言正合孤意。招抚,就要有招抚的方略,先将青州营搅个人心惶惶,让曹阿瞒自己犯难去吧!哈哈哈哈。”

    言毕,韩炜挥手示意军议结束。各个方面军的主将都各自回营,等待下一次韩炜的召见。

    至于张宁的到来显然不会太快,韩炜唤来两名飞奴准备传信,一来给丞相贾诩,二来给王妃赵雨。

    报备丞相与尚书台是必须的,毕竟册封曹操的是魏公,这册封诏书自然不能少,至于封地食邑都是虚的,重要的是这个头衔。

    面对公爵大位,纵然是曹操,也会动心的。

    阅读网址:

    

第505章 贾文和重整尚书台() 
丞相贾诩,录尚书事,总领尚书台。五官中郎将董昭擢升尚书令,以前的凉公府六曹,顺理成章的进入尚书台办公。

    贾诩为了加强政治集权,将尚书牢牢掌控,这个朝廷可以说已经是韩炜的朝廷了。尚书台的名单拟好,也会让韩炜过目。

    董昭是尚书令自不必言。

    尚书仆射一人,由蔡邕举荐的顾雍担任。职署尚书事,尚书令不在,则代行处理公务。顾雍的才华不言而喻,蔡邕不愿看他常年逗留在书院做个教书匠,便亲自写了举荐信。

    尚书左丞杨修。掌录文书期会,佐令、仆治事。其实依照杨修的才华,给个尚书令都没问题,但韩炜却嫌他锋芒毕露,太过倨傲,先做个不大不小的,再磨练磨练。

    六曹尚书郭奕,统掌下属六部尚书,可谓风光无限。年纪轻轻就出任此要职,有一说一,全凭着自己的父亲郭嘉郭奉孝。

    三公曹孙邵,掌管年终对州郡官吏的考绩;孔融入狱,孙邵本以为自己逃不了干系,谁知贾诩并没有追究。孙邵可不知道,自己一直被闇月司监视着,并无越过雷池的半点儿迹象。否则贾诩岂会继续重用他呢?

    吏曹崔林,掌管选举和祭祀;名士大儒崔琰之弟,本来史曹尚书是由崔琰担任,但是崔琰为了提拔自己的弟弟,放弃了调任中枢的大好前程,并向韩炜举荐了崔林,自己依旧为清河太守。

    民曹裴潜,掌管民生农事及一切有关修建和盐池苑囿的管理;

    裴潜也是名门之后,其父裴茂便在尚书台任职过尚书仆射,当年是尚书令刘艾的得力搭档。后刘艾死,裴茂假托重病辞官,远离政治漩涡,待风声过后,令其子投招贤馆,入文曲殿,这才得了韩炜赏识。当然,这与河东裴氏当年鼎力支持韩炜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客曹成公礼,掌管护驾边疆少数民族朝贺事务;

    成公英之子自幼便跟随父亲成公英,而夜狼卫中不少都是番邦外族,长大之后调入郿坞之内为亲卫兵,自然学习了不少外族语,同样对于外族文化也是了如指掌。今番死守郿坞,立下大功,凉王妃赵雨亲自向贾诩开的口,为他谋了一个客曹尚书之位。

    二千石曹钟毓,掌管司法诉讼事务;

    钟毓不用多言,这是韩炜着力培养的第二代人才,其父大理寺卿钟繇本就是力挺韩炜的,其子熟读法家经典,出任此职理所当然。

    中都官曹由郝昭出任,掌管水、火、盗贼等治安工作;

    不用说,这是郿坞之变立下大功之人,又是出自西凉嫡系,同时,这个职务也是唯一掌兵的职务,郝昭出任,相得益彰。

    又有长安书院以及文曲殿纷纷出人,任职尚书侍郎三十六人,秩四百石,每曹六人,职掌文书起草。尚书令史十八人,秩二百石,每曹三人,主书。

    如今整个朝廷皆是韩炜的人,所谓的汉室忠臣都被下了大狱。像孔融这个级别的,自然住在大理寺。而像普通的士子,都被满宠送进了长安卫直属的大牢。

    当然,毒士贾诩不会姑息这些人,该杀的绝不会养在那里浪费口粮。

    而孔融这样的级别,还真不好杀,光尚书台就有半数人为其求情。更有甚者,比如蔡邕更是带着酒菜去狱中找其饮酒,还有大理寺卿钟繇作陪。这样的情况,是贾诩没想到的,不得已唯有韩炜班师回朝亲自定夺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朝政大权牢牢掌控,孔融的死活反倒显得无所谓了。贾诩甚至可以断定,即使韩炜回来,也会对孔融不计前嫌,毕竟这老家伙掀不起什么风浪了,释放出狱也不在乎纠集些文人士子骂骂韩炜罢了。

    长安,尚书台。

    贾诩下朝回来,摘下头顶的萧何冠,乐呵呵的坐在了主位之上。

    董昭见状,不以为然问道:“丞相,那曹操都要进公爵之位了,您怎么还笑的出来?”

    “哈,公仁你与大王多次去书,反对曹操进公,可大王如何?是否一次也未给你回书?嘶”贾诩拿起自己种的葡萄,放在嘴里,被酸的直咧嘴。

    董昭不解,接着说道:“还望丞相明示之,大王到底是何意?”

    贾诩指了指葡萄,说道:“尝尝,乃本相亲手所栽种。”

    董昭也不在意,随手拿起来放在嘴里,亦是被酸的呲牙咧嘴。

    贾诩哈哈大笑,接着说道:“公仁,酸不酸啊?”

    董昭被酸倒了牙,不愿张嘴,只是连连点头。

    贾诩这才说正事:“你说说,你那些长篇大论的冲着大王去,大王焉能不烦?你还问大王何意?嫌你酸,不愿理睬你呗!还能如何?”

    董昭这才恍然大悟,可还是不甘心道:“堂堂王公之位轻易封之,那孙策与大王结亲,定然会不甘寂寞出口索要。”

    “要?呵呵,巴不得他要呢!他这么一开口,大王就可以让他割地,你信不信?不光孙策,张鲁、刘璋只要愿意投降,给他们个异姓王又如何?”贾诩迷之微笑,看着董昭。

    “这”董昭更不理解贾诩的意思了。

    贾诩这才说道:“唉,此等皆为大事,也全凭大王一人之心意,如今大王要以招抚为方略,我等为臣者,如之奈何呢?”

    董昭明白了,频频点头,言道:“丞相所言极是,我等皆为大王亲近之臣,决策上一定要以大王马首是瞻。”

    贾诩轻抚花白的胡须,笑道:“嘿嘿嘿。你啊你,什么都好,就是木讷些,远不如郭奉孝那鬼小子讨人喜欢。”

    董昭连连点头,说道:“丞相所言不差,世间鬼才唯郭嘉,下官自愧不如。”

    贾诩直咧嘴,而后啐了一口,说道:“呸,什么自愧不如,你让他困在尚书台处理政务,非把他憋出病来。他小子就是滑头的紧!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