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烽烟万里-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伏完听后,难以置信。直到昏迷的伏均被抬了回来,他才换了朝服,匆匆进宫面圣。

第134章 如何处置韩炜?() 
北军中侯伏均被断三指之事,闹得朝廷沸沸扬扬。辅国将军,国丈伏完大殿哭诉,要求天子刘协严惩韩炜。皇后伏寿也是不依不饶的纠缠刘协,让他不厌其烦。天子刘协头大如斗,夜不能寐。

    “这韩炜岂是随便就能办的?!”刘协坐在龙榻前,托着腮帮子,自言自语道。

    “哼,若是将刘辩的手指砍断,陛下又待如何?这韩炜,定然要严惩!”显然,伏寿被吵醒了,冷哼一声,把刘辩抬了出来。

    刘协听罢,怒不可歇。呵斥道:“放肆,皇兄的名讳岂是你能提及的?!又或者,你那不醒事的兄弟,能跟朕的皇兄相提并论?!你这兄弟仗着你的威风在朕的北军之中作威作福,以为朕都不知道吗?再者,处置当朝的卫将军,你们伏家可做不了主!你能当皇后,朕,也可以废之!”

    对于刘辩,刘协抱有很深的歉意。二人从小朝夕相处,虽然同父异母,但感情比同胞兄弟还亲。可惜董卓擅自废立,李儒鸩杀刘辩,这一切的冤孽让刘协久久不能释怀,直到如今。他总以为,是自己害死了哥哥。

    本来刘协心情就烦躁,现在伏寿竟然又提起刘辩来,更何况,刘辩已死,还直呼其名。

    刘协脾气在和煦,也不能容忍。

    只见伏寿吓得瑟瑟发抖,刘协翻身上了龙榻,抱紧了伏寿,从而安慰道:“也罢,是朕吓着你了。朕,会给你兄弟一个公道的。”

    翌日朝会,围绕伏均断指一事展开了。

    由辅国将军伏完率先奏本,他依旧是老泪纵横的痛斥韩炜的恶行。

    接着,以司徒王允为首的一党纷纷上表附议,诸个奏表写的绘声绘色,抨击韩炜行事恶毒,残害忠良,蔑视天威。

    一时间,龙书案上的奏折厚厚的一大摞,都快把刘协挡住了。

    刘协一摆手,毕岚赶紧吩咐两旁的小太监把这些奏表拿了下去。显然,刘协一份也不想看。因为这些东西没有意义,不过是扶汉派对韩炜的口诛笔伐,为的就是要绊倒韩炜,从而独掌朝政。

    反过来看,韩炜也没有把持朝政。其实刘协对韩炜已经没有期初那般戒备了,韩炜就是韩炜,绝不会是董卓。韩炜自己呢?也不会向董卓学习。

    韩炜心中暗爽一把,竟然跟刘协眨了一下眼。

    伏完见状,跟王允对视一眼。王允摇了摇头,那意思是不要轻举妄动。

    天子刘协骤然起身,言道:“太尉何在?”

    杨彪躬身出班:“老臣在。”

    “老太尉总摄天下兵马,北军五校出了这么大事,你可知道?”刘协看着杨彪,正色问道。

    “老臣知晓,现有五校尉奏表呈上!”杨彪献上奏表。

    刘协看过五校奏表,眉头紧锁。他知道伏均在北军的行事作风,可绝没有想到会如此过分。他心中暗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若办了韩炜,恐怕北军哗变。

    想到此处,刘协决定秉公办理,言道:“此事本欲交由大理寺,可钟寺丞还要忙于抓捕要犯。既然是皇后之弟,那便交由宗正府办理吧。”

    宗正刘焉即刻出班,恭声领旨:“臣,领旨。”

    宗正,官名。朝廷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为九卿之一。刘焉,字君郎。汉鲁恭王刘馀(汉景帝第五子)后裔,正是皇室宗亲,而且辈分很高。

    此人在皇室之中名望仅次于荆州牧刘表,本来刘协有意让刘焉出任益州牧,为自己在外掌握一州之地,刚商量没几天,便出了这档子事。无奈,只有让刘焉在等些日子了。

    散朝之后,刘协召见刘焉,要讨论如何处置韩炜一事。

    刘协一点也没有皇帝架子,像是唠家常一般的说道:“皇叔祖,如今整个长安城都在谈论此事。韩孟炎所为,甚是过激,可却也是替朕分忧了。这伏均也算罪有应得!不过,这韩孟炎当如何处置呀?”

    刘焉不想得罪韩炜,根本就没提关于韩炜的任何字眼。

    他说道:“陛下,这伏家的所作所为,宗正府都有记录在案。不光是伏均的问题,国丈的长子伏德,整日里酗酒狎妓,纵马伤人,横行街市之上;次子伏雅欺男霸女,鱼肉乡里,霸占百姓田产。哪一桩事都不可轻饶呐!若长此以往,陛下颜面何存?”

    刘焉没藏着掖着,如实说道。

    刘协眉头紧锁,表情凝重,他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太宠信伏寿了。

    良久,刘协叹了一口道:“唉,皇叔祖切莫再言。伏家如此,朕之过也!”

    刘焉也是很感慨的说道:“陛下不必自责。想国丈深沉大度,少举孝廉,稍迁五官中郎将、侍中,以选尚阳安长公主。后袭爵“不其侯”,今又进为辅国将军。本以为将门虎子,不成想却有如此不肖子孙。”

    世袭的侯爵,比韩炜的金城侯待遇还好。虽然韩炜是郡侯,但不会世袭罔替,是可以被削爵的。而伏完这个‘不其侯’是灵帝册封,还是世袭侯爵。刘协包括之后的皇帝,都没有削爵的权利。

    二人在御花园转悠良久,最后刘协告诉刘焉,一定要办的公道,不可以让百姓掀起舆论。

    刘焉回府之后,招来诸子商议此事。长子刘范,次子刘诞,三子刘瑁,幼子刘璋。除了刘瑁、刘璋以外,皆有官职。

    刘范率先说道:“父亲,卫将军一事你可要秉公办理,孩儿愿意作保,卫将军此事做的大快人心呢!”

    作为武将的刘范,无时无刻不把韩炜当做崇拜的偶像,自然会为韩炜说话。

    刘焉瞪了他一眼,说道:“竖子之见,不可成事!别以为陛下迁你为左中郎将,你就是觉得是卫将军的属下。他韩孟炎虽被尊为武将之首,但他可不辖左中郎将。我的儿,你要切记,你是大汉的左中郎将,是陛下的左中郎将,你可知否?”

    “孩儿谨记父亲教诲。”刘范讪讪说道。

    左中郎将归属光禄勋,也就是袁滂的下属。

    刘焉这才接着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既不能得罪了卫将军,也不能让天子不满。若办好了。为父就会前往益州,出任州牧。若是办不好,恐怕一辈子只能做这宗正了。”

    此时刘璋说道:“做宗正有什么不好?悠然自得,快哉!”

    刘焉看了一眼刘璋,微微的一蹙眉,心中不悦。

    此时,刘诞对刘璋说道:“三弟,带四弟你出去玩耍吧!”

    作为治书御史的刘诞,颇会察言观色。见刘焉不悦,即刻支开了刘璋。

    刘瑁听罢,便带着刘璋出去了。

    刘焉叹了一口气说道:“唉,老四懦弱,无甚雄心。将来若是为父故去,你们可要好生照料他。”

    “谨遵父命。”刘范两兄弟躬声说道。

    刘焉欣慰的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接着说伏均事件吧,尔等有何建议,尽管说来。”

    刘诞言道:“父亲可召玄德前来,问询于他。”

    刘焉抚须而笑,说道:“恩,我儿言之有理,玄德素有智谋,怎么把他给忘了。”

第135章 卫尉跟卫将军的区别() 
刘备,如今比三国演义之中要好一些,犹其在洛阳安民,颇得民心,获得洛阳百姓了有口皆碑的称赞。天子封下来一个洛阳令的官职,也算是方得始终。

    不过呢,洛阳如今残垣断壁,这任命文书还迟迟未下。那是天子不知道刘备是汉室宗亲,若是刘协知道了刘备这个皇叔的存在,那早就封候拜将了。

    刘关张三兄弟现在住在驿馆,这驿馆装潢可谓皇家风范,颇为奢华。

    也是刘备主动拜会了刘焉,道出了身份,才有这宗亲的驿馆居住。这驿馆,说白了就是为宗亲们准备的,如刘表这些外放的州牧前来面圣,就住在驿馆之中。

    那一日,刘备去宗正府拜会,起初被轰了出来,恰好碰上了刘诞。

    刘诞详细询问之后,刘备道出了自己是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与刘焉是同宗同族。还说出了鲁恭王刘余是老四,中山靖王刘胜是老九。

    刘诞也是持怀疑态度,可见到刘备的相貌衣着,确实不像是招摇撞骗的主儿,也就带他去见了刘焉。

    刘焉也认真查了族谱,发现确有刘备其人,便认下了这门亲戚。可还没等跟天子刘协禀告,就出了韩炜斩伏均手指的事件。

    刘备归宗的事,就如此搁置了。

    如今,刘焉邀请刘备过府议事,刘备不敢怠慢,沐浴更衣之后,这才前往宗正府。

    临行前,张飞问道:“大哥,刘焉老儿找你作甚?”

    刘备大袖一甩,呵斥道:“放肆,三弟不可无礼,那是宗正大人,又是为兄族叔,你怎么能提及名讳呢?”

    关羽也是抚须说道:“三弟,如今到了长安,一定要慎言慎行,此乃天子脚下,礼仪不可废。”

    “不就一个远方叔叔嘛,不至于的。哼,俺看这刘焉……哦,宗正大人就没把大哥的事情放在心上,都这么久了,也不见天子召见。”张飞瓮声瓮气的说道。

    刘备眉头紧锁,心情很不美丽。正为这件事犯愁呢,张飞偏偏提了起来。

    他收拾心情,笑道:“三弟莫要呱噪,这汉室宗亲的身份,还能跑了不成?只是如今天子辛劳,未有闲暇召见罢了。”

    刘备一边说,一边出离了房门,嘱咐两个兄弟道:“两位贤弟要安分守己,不可惹是生非,为兄去去就回。”

    关羽频频点头,他听出了刘备的弦外之音,这话的意思很明显是说给张飞听的。

    他接着说道:“大哥放心,我会看好三弟的。”

    张飞没好气的斜了一眼关羽,“哼”了一声。

    宗正府,刘焉已经摆好了酒菜,只等刘备到来。

    此时,刘诞匆匆禀告:“父亲,玄德来了,已在门外。”

    “哦?快快有请。”刘焉笑道。

    刘备恭敬的走入正堂,深深施礼:“小侄拜见叔父。”

    “玄德贤侄不必多礼,快快入席吧。”刘焉很开心的说道。对于刘备这个后辈,他很看好。

    众人坐定之后,刘焉率先请酒,三人一饮而尽。

    又畅饮少时,刘诞朝刘焉频频点头,表示火候差不多了。

    “贤侄,此次请你过府,不外乎一件事。为叔也就如实相告,不再絮叨了。”刘焉说道。

    刘备放下酒杯,洗耳恭听。

    刘焉接着说道:“想必你已知晓,卫将军断了伏均三指一事。”

    刘备点点头,表示明白。

    刘焉再敬了刘备一杯,说道:“如今,天子将此事交由宗正府处理。玄德素有所知,天子方才还朝,诸事不顺,加上皇后殿下以及整个伏家的推波助澜,处理不妥,天颜大怒,后果不堪设想。而卫将军乃武将之魁首,北军五校,乃至他麾下诸营将士皆在观望此事的结果,亦是开罪不得。所以,为叔也是进退两难,便请贤侄来磋商对策。”

    刘备听罢,正色言道:“容小侄思量片刻。”

    少时,刘备言道:“若成此事,确实两难全。伏均三指已断,身负残疾,仕途也就断了。而卫将军此番却又是本着明正典刑之根本而出手重伤伏均的,以小侄认为,卫将军非但无过,反而有功。叔父,不知天子对卫将军的态度如何?小侄以为,天子圣明,定然不想为难卫将军。”

    刘焉对刘备此言,暗暗再心中赞许:这个刘玄德,竟然猜到了天子所想,果然有些心思呐。

    想到此处,刘焉说道:“贤侄一语中的,天子却是站在卫将军这一边。”

    刘备听罢,胸有成竹的说道:“天子已然表态,那便是不能伤了卫将军。既然如此,为了堵住伏家的嘴,那就只好免了卫将军的军职了。”

    刘焉跟刘诞瞠目结舌的看着刘备,这罢免了韩炜卫将军一职,可不是天子想要的结果。

    不等刘焉父子二人开口,刘备接着说道:“叔父,贤弟,莫要诧异。备,还未说完。罢黜了卫将军之职,不过是做给伏家看罢了。重新任命一个别的官职即可,只是这个官位不能低于九卿,且还要掌兵。若不如此,恐怕难安诸营将士之心。”

    刘焉听到这里,若在不知道怎么解决,那他就不用去做什么益州牧了。

    他即刻说道:“玄德此计甚好。这卫将军之位,低于三公,高于九卿。而九卿之中可掌兵者,唯有卫尉啦。”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众人皆大欢喜。

    翌日,刘焉就把奏表呈了上去,刘协看后,很满意。罢了韩炜的军职,又加之,可谓偷天换日。

    “朕意已决,罢韩炜卫将军之职,罚俸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