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烽烟万里-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呀你,成日里就知道打打杀杀。试想,土正道颇得民心,我若擅自清剿,人心尽矢。而刘备今为豫州牧,又善于收拢民心,绝不能便宜了他。所以,要徐徐图之。”韩炜说完,玩味的看着王异。

    王异听罢,躬身应命:“请主上放心,绝不会出任何差池。”

    韩炜挥了挥手,说道:“嗯,去吧。”

    王异这才转身出了雅间的房门,亲自带人监视后土殿去了。

    话分两头,张宁下书邀请黑山部前来后土殿,这一日张燕已然赶到。

    在后土殿另一侧的一所大殿,乃为皇天殿。

    内供奉着昊天上帝,尊号全称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上帝。殿前亦有碑文:昊天上帝,至玄至德,天道人心,惟精惟诚,乾坤造化,广布流行,阴阳生克,错综纷呈,皇极立宪,允执厥宸,幸甚至哉,与众偕行!

    观那神像相貌,可谓有点意思。完全就是跟张角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张宁号称后土娘娘之女降世临凡,那昊天上帝自然是自己的父亲张角了。其中深意昭然若知,张角在凡间没能登基坐殿,那就在天上做天帝。可叹世间百姓愚昧,天天焚香礼拜的乃是一个凡人。

    那要说就没人发现这个问题吗?

    何从察觉,整个后土殿也就只有张宁跟黄龙、白雀见过张角,那何仪、卜已都是波才、张曼成的部将,官卑职小,怎么可能见过高高在上的大贤良师呢?

    张角自立太平道,见过他本尊的并不多,他收徒一百零八人,以天罡地煞为号。

    这一百零八人都是张角亲自敕封,以三十六天罡为帅,乃为大方;而那七十二地煞皆为将,称之为小方。

    最为出色的也就那么几个,分列如下:

    天魁部,马仁字元义,武艺精湛,机智无比,特封为神上使,总督荆扬二州两大方兵马。为内应之时,事败被杀。

    天罡部,张祭字曼成,总督豫州大方兵马,后马元义卧底身死,接任神上使。后战死颍川。

    天机部,唐周字公南,潇洒稳健,喜怒不行于色,思虑缜密,性格沉稳,负责太平道情报消息,马元义的暴露身死,跟他有直接关系。后被波才、彭脱所擒杀。

    天闲部,波才字茂初,颇有才学,精通韬略,原本乃长社县中小吏,后被张曼成所救,辅助张曼成转战豫州多年。后被皇甫嵩烧死在长社。

    天英部,彭脱,乃张曼成心腹爱将,转战豫州并州两地,乃白波军第一任渠帅。长社之战,拼死突围,后重伤不治,死在白波本阵大营。

    天勇部,管亥,力大无穷,开山裂石,统率太平道精锐,太平力士。青州所部事败,行踪不明。

    天猛部,褚丑,号为:牛角真人,乃为张角心腹,统率黑山所部,纵横青兖二州。张角赐姓为张,又叫张牛角。太平道少数寿终正寝之人。

    天巧部,褚燕,乃褚丑之女,也叫张燕。与张宁乃闺中密友,天资聪颖,张角对其十分喜爱,让她跟张宁一同修持《太阴篇》。张牛角去世,接掌黑山所部,自称飞燕姬,手下黑山贼都叫她,飞燕公主。

    三十六天罡就不在一一列举,地煞所属更有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洪、罗市、雷公、浮云、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苦蝤等部,张角事败以后大多都隐林归田,不敢再与朝廷作对。

    总之,黄巾之乱声势浩大,攻城略地,跨州连郡。绝不是简简单单靠人海战术,他们其中不乏人才。

    失败的原因还是内斗。

    张角死后,太平道宛若一盘散沙,明争暗斗,勾心斗角。从最上层的张梁、张宝开始,谁也不服谁。如此以来,黄巾太平道必败无疑。

    张宁在皇天殿后殿安置了军议厅,她一身戎装,头戴黄巾,拿出封尘已久的太平玄黄剑悬挂腰间,帅案之后正襟危坐,左右两厢乃为黄龙、白雀两员女将,丽影飒爽肃容而立,堪称巾帼不让须眉。

    下首也是文东武西,武将有何曼、刘辟、龚都;谋士也有何仪、卜已、黄邵。各个傲然耸立,等待张燕的到来。

    不多时,一员黄巾小校有模有样的禀报道:“主公,张燕将军到了。”

    张宁不怒而威,一挥手,示意二人进来。

    张燕早已换好了衣甲,恭敬而入,只见张燕生的也是俊俏,但不似张宁那般娇媚,剑眉凤目,英气逼人,身姿矫捷,一身亮银铠甲,内衬黄绸长裳,举手投足之间颇具儒将之风,好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将军。

    “参见圣女。”张燕躬身跪拜,齐声道。

    张宁见她施礼,亲自下了帅案,将其搀起,说道:“妹妹此来襄助,大事可成,军议过后,你我姊妹要好生叙叙旧。”

    “小妹想念姐姐已久,日夜翘首期盼与姐姐相聚。”张燕满脸笑意的说道。

    待众人坐定,何仪打眼观瞧张燕与张宁姐妹情深,心中暗道:张燕竟然是个女子?唉,看来张宁这个贱人不可轻动了。

    张燕对张宁言讲,自己已经将带领二千精锐,乔装成百姓分批次入颍川郡,何曼也是将人马安置在崤山之中,随时待命。此次主要中坚力量,还是刘辟、龚都的葛坡军,也聚集了五六万之多,平日啸聚山林,打家劫舍,转战宛城、汝南两地。目前,已经逐渐往轩辕山方向移动,随时等待张宁命令。

    张宁这就调兵遣将,命杨奉返回崤山,攻永宁、宜阳,率先将声势搞起来,尽量把汉军主力吸引过去。而后借道宜阳穿过轩辕山,汇合刘辟、龚都所部直取襄城,如此可谓声东击西。让张燕调集人马,隐藏与三峰山中,一旦时机成熟,直接占了阳翟。如此,颍川可定,再汇合多路人马,兵进洛阳,以雷霆之势打汉庭一个措手不及。

第169章 动兵戈三进后土殿() 
颍川荀府之内,荀彧抚琴,郭嘉跟韩炜饮酒。

    但见荀彧指法凌厉,拨动琴弦,铿锵之音不绝于耳,一曲破阵之后,听得韩炜、郭嘉二人心潮澎湃。

    “文若琴艺精湛,可知道《广陵散》?乃我岳父之绝世之作。琴谱在昭姬手里,等有闲暇时,我去要来,着你观之。”韩炜一甩大袖,鼓掌击节,起身说道。

    荀彧起身,脸上表情激动,说道:“若是如此,实乃彧之大幸也!“

    郭嘉饮了一杯之后,笑道:“哈哈,听说将军与黄夫人相识之际,乃奏《鹿鸣》博其芳心。文若,你且抚来。”

    此语一出,荀彧兴致勃勃的看着韩炜。

    韩炜抬手点指郭嘉,笑骂道:“哈,郭奉孝,好大的胆,公然编排本将军。”

    郭嘉泰然自若的看着韩炜,淡淡一笑。

    韩炜摇了摇头,又说道:“文若,你且抚之。若不然,倒显得我小气了些。”

    伴随着悠扬的琴音,郭嘉最先相迎,赋上诗经《小雅·鹿鸣》以为助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弹奏之正酣处,琴音戛然而止,琴弦崩断,刺耳的一声脆响,直入人心,叫人心中不禁抱憾。

    韩炜眉头紧锁,一脸不悦。

    郭嘉眉头紧锁,看着荀彧,旋即住口。

    要知道,琴弦突然崩断是万分不吉利的,预示着要有祸事。

    果不其然,管家荀伯行色匆匆而来,报道:“公子,陈太守求见,说是有军情汇报。”

    “速速有请陈颍川。”荀彧说道。

    韩炜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反而释怀了。暗道:果然,张宁还是动手了。

    来人正是陈群陈长文,受了曹操举荐就任颍川太守。

    陈群风姿卓著,一脸肃容,显得沉稳异常,朝韩炜一拱手,说道:“将军,适才接到军情,崤山黄巾旧部骤起,声势浩大,先破永宁,后取宜阳,后又与轩辕山葛坡贼合兵一处,兵锋直指襄城!”

    “什么?”韩炜愕然了,他万万没想到,这些黄巾残部还有如此的战力。

    旋即示意陈群坐下,又问道:“那何人为将?”

    陈群坐定说道:“主将乃为周仓,先锋是一员小将,名叫廖化。极为勇武,永宁、宜阳守将皆不为此人三合之敌。而且颇通韬略,渑池遣来援军,也被其连阵伏兵所败。倒也是个将才,可惜屈身从贼。”

    韩炜自然知道二人,旋即收拾了心情,旋即又说道:“刘豫州如何打算?”

    如今豫州牧是刘备,按照刘备的尿性,韩炜也调动不了豫州的兵马。

    “豫州已然亲自带兵前往襄城拒敌,临行时叫在下前来拜会将军,盖因豫州兵多为黄巾旧部,今番对阵崤山贼恐有差池,希望将军能前往襄城督战,以振军威。”陈群道出了缘由。

    韩炜听完,连连点头说道:“那是自然,我自会前往,还请长文放心坐镇颍川,保证前军辎重。”

    “如此,群,先行告辞了。”陈群说完,转身而走。

    侧厢房里韩凉兴高采烈的跑了出来,他一脸兴奋的问道:“父亲,是不是要打仗了?”

    “不错,凉儿,为父告诉你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你要谨记此言。”韩炜语重心长的说道。

    韩凉听罢,频频点头,他虽是孩子,但也知道战争,最苦的还是老百姓。

    正应了那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韩炜虽然不是那种悲天悯人的主儿,但他作为父亲,要把最起码的道理告诉自己的儿子。

    “典韦何在?!”韩炜站在院中,看着三峰山方向喊道。

    典韦龙行虎步来到近前,插手应命道:“末将在!”

    韩炜下令道:“速速返回长安,持我印信。点起龙骧、虎翼、先登、破军四营前来阳翟候命。”

    典韦转身而走,火速往长安而去。

    典韦走后,韩炜即刻跟郭嘉、荀彧开始策划战略方针。

    转眼间,三日已过,典韦率大军前来。

    阳翟城前,韩炜顶盔掼甲,手持天龙破城戟,肃容而立。

    自有王双牵过金眼墨狮子,韩炜翻身上马,扶正了头盔,朗声喝到:“出发!”

    郭嘉、荀彧,分列韩炜两厢,面容睿智。身后紧随四将,马超、典韦、麹义、王双,皆是威武不凡。

    九曲黄河大纛旗,高高耸立,上书斗大的一个“韩”字。

    典韦马鞍桥上拴着铁锁,这铁锁链那头牵着的正是他所饲养的猛虎,王双身后树立的大纛旗上书:大汉骠骑将军。再往后,赫然是四面旌旗旌旗迎风招展,分别为:大汉龙骧、大汉虎翼、破军铁骑、先登猛士。

    将士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兵刃也是冷若寒霜。

    这出行的排场怎一个装逼了得?

    队伍行至城外,路经三峰山,韩炜对身边诸人说道:“随本将军再上一次后土殿。”

    又叫众将士稍作休整,韩炜带着二谋四将便上了三峰山。

    韩炜驻马后土观台阶之下,带着二谋四将迈步上了台阶,来来往往也有上香的百姓,任谁也不会知道此次颍川黄巾贼复起跟这土正道有关。百姓们眼见诸个将军模样之人,纷纷退避三舍,谁也不想来触这些军爷的霉头。

    典韦自然是轻车熟路,头前引路。

    几个人径直来在了后土殿门前,门前小道士急忙眉开眼笑的迎来过了,以为生意来了,开口言道:“几位将军可是来供奉的?”

    “老子供你娘的腿,快叫妖女出来。”典韦何许人也,一脚踹了过去,把这道士踢倒在地。

    韩炜一阵坏笑,说道:“哎呀呀,不要如此粗鄙,咱们是大汉官军,不是流寇山贼,退下。”

    典韦听罢,自然退在一旁。

    只见韩炜紧走两步来在瘫坐在地的小道士切近,抽出利剑架在其颈部说道:“说,你家圣女呢?”

    典韦看韩炜此举,不由得称赞道:“还是将军注重礼节!”

    周围前来焚香礼拜的百姓见韩炜先动了真家伙,遂作鸟兽散,还扯着嗓子乱吼乱叫:“杀人啦,杀人啦!”

    郭嘉、荀彧急忙对众人说道:“乡亲们都退去吧,土正道勾结黄巾叛贼,我等奉命而来,尔等速速下山吧!”

    百姓们听完,一窝蜂的往山下跑,生怕自己被牵连其中。

第170章 锁飞燕() 
那小道士岂会能知道张宁的下落,看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剑锋,又听闻土正道勾结叛逆,顿时间吓得不知所措,两腿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