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枪炮去大宋-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算?”

    吴虎显得很茫然,有点不明白宋行的意思,宋行不但帮他葬父,还帮他赢得擂台,在他的心里,早就跟定宋行了,“虎子生是哥的人,死是哥的鬼,以后就跟定哥了。”

    “如果要跟着我,那就得听我的,你的身体不错,是个练武的材料。所以,我打算把你好好训练,尽可能地将你的潜能挖掘出来。”

    宋行的双眼闪着光,吴虎的话正是他想要的,自己如此处心积虑,所求的正是如此。

    说到此处,语锋一转,接道,“前几天的训练只不过是小把戏,未来的训练才是真的苦,你能吃得那种苦吗?”

    练武本就是吴虎的梦想,以前自己想练,却苦于没人教,如今有宋行这个名师,自是求之不得。

    当即拜身下去,对着宋行咚咚地连磕八个响头,连宋行想阻止他都没来得及,磕完之后,额头已隆起一个大青包。

    宋行见此,赶紧将他扶起,正色地道:“虎子,你看咱们的年纪也差不多,在这个世上也没其他的亲人,以后咱们就是一生的兄弟,以后你就叫我哥吧。”

    “哥!”吴虎倒也乖巧,起身后便叫一声,这个称呼他已叫过好几天,如今叫来更显得自然不做作。

    田妞正在厨房洗碗,听到他们的说话,非常高兴地跑过来,拍着湿漉漉的小手道:“好耶,以后我不但有个大哥,还有个二哥了。”

    宋行点点头,轻轻地应声道:“今天你也累了,好好休息,哥还要画一些草图,让田承稼布置一个训练场出来。”

    听说宋行要画训练场,吴虎哪里肯休息,要知宋行随便指点自己几个招式,便可以轻易打死雷霸天,自然想一赌为快,以解心中之痒。

第二十七章 宋时隆中对() 
鸡叫三更狗叫亮。

    鸡刚打鸣,狗还没叫,吴虎便再也睡不着,茅草棚的蚊子多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是他心里一直挂着宋行的雷霆神拳。

    昨天晚上,宋行给他示范过一招,招式很简单,就是军体拳第一套的第一式“弓步冲拳”,连田妞都说这动作简单过她跳方格。

    但吴虎却并不这样认为,自从昨天用那几个简单得不能简单的动作打死雷霸天后,他对宋行的雷霆神拳可谓奉若神明。

    宋行睡得正沉,却被院外呼呼喝喝的声音惊醒,起床一看,果见吴虎在练拳,这拳法虽然是自己教的,但此番由吴虎打来,其速度、力度比起自己何止天渊之别。

    对这个结果他还是比较满意的,田妞还小,洗洗碗涮涮筷子摘摘菜尚可,做早餐这些粗活宋行是从来都不让她做的,她这个年龄就得像公主一样去照顾。

    早饭很简单,仍旧是稀饭加野菜,野菜是田妞用镰刀在山坡上挑的,田横山的人在最穷的时候都不吃野菜,因为这些菜对他们来说就是喂猪的。

    所以,田妞背着背篓在山坡挑野菜的时候,总被一些异样的目光盯着,总有一种如芒刺背的感觉。

    每当这个时候,她就想到隔壁去买两个猪仔,至少可以在她挑野菜的时候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

    吃惯那些反季节的大棚菜,以及用化肥农药催生出来的菜,对这些天然的野菜,宋行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对吴虎来说,吃不吃得好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能不能吃饱,宋行那口破铁锅用来炒菜倒也没啥,但用来煮粥却显得捉襟见肘。

    以前只有两个人吃,茅盾还不明显,如今吴虎的饭量明显比他跟田妞两个人加起来还要多,是时候把这口破铁锅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吃过早餐,来到田承稼的家,将那个训练场的图纸交给他,让他先消化消化,最好是能做个预算出来,他好提前作准备。

    去蓬莱阁说书,是他每天的必修课,虽然田大爷反复强调,这几天别出门,免得那个苗福林挟私报复,但宋行却不信这个邪。

    吴虎原想跟着,宋行没同意,他的任务是练功,对宋行来说,这不但重要,而且非常重要。

    田妞的手中仍然提着田横山那面特有的破锣,仍然蹦蹦跳跳地走在宋行的前面,对田大爷的担心她是一点感觉都没有。

    田大爷见拗不过他们,只得派几个村民暗中跟着,以防不测。

    登州府并不大,从南走到北从东走到西,前后都不用半个时辰,中间还可以到刘氏茶楼去喝茶,顺便还可以看看刘家傻儿的俏媳妇。

    对这个长年没有啥新闻的登州府来说,昨天的打擂那绝对是爆炸性的新闻,所以今天一大早,大家不管是听书的还是来看宋行的,总之整个蓬莱阁是人山人海。

    田妞很高兴,看到蜂涌的人群,她已经闻到城南的肉包子香,虽然早上的野菜味道不错,但跟城南的肉包子比起来,还是包子里的肉沫更吸引人。

    今天的蓬莱阁显得有点特别,少些欢笑,多些深沉。

    田承嗣每天都要跟一帮狐朋狗友来蓬莱阁喝酒,但今天却没来,不是他不想来,而是以他的身份,今天还没资格来。

    今天的蓬莱阁是属于王师中的,严格来说是属于那个中年商贾的,王师中跟马扩只能算是作陪。

    吃的东西比较简单,都是登州府的一些土特产,还有海鲜之类,喝的酒却是田横山酿的那种高度酒,王师中原本就是身在燕地的汉人,喜欢喝这种烈酒。

    见宋行来到蓬莱阁,便吩咐马扩过去相请,他们今天来蓬莱阁,原本就是冲着宋行来的。

    宋行正在搭建那块破木板,跟最初的说书不同,木板虽然是那块木板,但木板上这次铺上红布,而醒木也不再是破砖头,换成真正的木头,这是田承稼专门为他定做的。

    见马扩过来,只是冲他笑笑,算是打招呼,仍自忙着。

    马扩冲宋行拱拱手,礼节性地打完招呼后,便直说王大人有请。

    宋行撑好木板,拍拍手中的灰尘,然后拿起那块破砖头,在破木板上轻轻一拍,笑道:“马兄来得真是不巧,宋行现在要说书,有什么事稍后再说。”

    见宋行不为所动,马扩的眉头暗皱,暗道这小子真是不识时务,连王大人的面子都想驳,正待好言相劝,却见宋行已在那儿开讲。

    马扩亦是蓬莱阁的常客,自然知道宋行一旦开讲至少得有半个时辰,心中暗叹,只好回到蓬莱阁复命。

    王师中见宋行一介草民,竟然不卖他这个知州大人的面子,纵算他诚府极深,此刻也有点挂不住,正想站起身来,却被旁边的中年商贾压住。

    中年商贾提起茶壶,为他斟上半杯茶后,看着阁外滔滔不绝的宋行,笑道:“他既然处心积虑地花十万贯作见面礼,所谈之事必然不凡,咱们不妨等等。”

    王师中端起茶杯,吹吹茶杯边沿的漂浮物,轻轻地喝口茶道:“赵大人既然如此说,倒显得下官急躁些。”

    对马扩的相请,宋行的内心还是有点小激动的,因为他来蓬莱阁说书,原本就是钓鱼,如今这条鱼儿主动上钓,激动自然在情理之中。

    只不过宋行并不是那种喜怒形于表面的人,跟这些当官的打交道,该端的架子还得端着,以体现自己跟别人的不同。

    这次他讲的故事很精彩,因为从这个章回后,一个智力近妖的人物横空出世,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这一回正是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蓬莱阁与宋行说书的地方原本隔着一段距离,只是宋行说得太过精彩,不管是坐在旁边听的人,还是从旁边路的人,尽皆屏声静气,生怕打扰到他说书。

    所以,王师中他们尽管在阁内,听得虽不及外面清楚,但也知道大概,中年商贾听得半晌,不禁轻拍手掌,叹道:“这诸葛孔明不愧为天下奇才,未出隆中而知天下三分,智谋超绝,品德高洁,我辈实难望其项背。”

    王师中亦叹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确是我辈之楷模。”

    出师未捷身先死,出自杜甫的蜀相,此时王师中将这首诗的后两句掉过来念,听来却别有一番味道。

    马扩少年成名,可谓意气风华,在感叹古人的时候,不禁加上一句:“依属下之见,赵大人的平燕策,实不亚于三国时的隆中对。”

    王师中轻轻地放下茶杯,从旁附和道:“燕云十六州自后晋儿皇帝拱手让于契丹以来,凡我汉家男儿莫不魂牵梦萦,此番若能顺利收回,那不世之功当首推赵大人。”

第二十八章 三座大山() 
宋行平常在蓬莱阁说书,从来都是只说一个章回,但今天,面对王师中的邀请,却破天荒地说上两个章回。

    王师中明显没有中年商贾那般沉得住气,见宋行在那儿没完没了的说过不停,好几次都想叫马扩将他架上来,但都被中年商贾制止了。

    两个章回,加上中间休息及收钱的时间,差不多一个半时辰,等宋行说完之后,已到中午时分,这才慢吞吞地随着马扩来到蓬莱阁。

    王师中他是见过的,当日在公堂上将赖八送进沙门岛,马扩不但见过,还在一起喝过酒,这位中年商贾虽然没有近距离的接触,但也有点印象。

    因为他在蓬莱阁说书,并搞那么多事,原本就是做给此人看的,原本就是要让他看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从而走条历史的捷径,投身历史的滚滚洪流。

    只是让他想不到的是自己要钓的这个人,竟然是自己第一次说书时,台下拍手叫好的人,这让宋行多多少少感到有些意外。

    宋行在一愣之后,也没做过多的迟疑,便在马扩的引领下来到饭桌,先对王师中跟王环打声招呼,随后对着中年商贾诚声道:“草民宋行,见过赵大人!”

    “赵大人?”中年商贾有点疑惑,目不转睛地看着宋行,“听宋小哥的语气,莫非识得本官?”

    宋行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看旁边空着的位置,王师中见此,当即吩咐他从旁坐下,并让跑堂的弄些碗筷过来。

    说书半天,早已口舌冒烟,宋行也没客气,自顾翻开面前茶杯,倒上半杯茶,轻轻地喝上一口后,只觉入口生津,果然是好茶。

    放下茶杯,清清咽喉,这才回道:“实不相瞒,草民幼时随家师游历天下,闲暇时亦谈论天下英雄,言语中多次论及大人之才,故尔多有留意。”

    “哦?”中年商贾原本正在漫不经心地喝茶,闻言颇感好奇,将茶杯端在手中,看着宋行道,“不知令师是何许人,对本官又作何评价?”

    宋行神色冷峻,慨然道:“家师原本是山野中人,姓度名娘,说来大人亦是不知。对大人之智家师虽极为推崇,但对大人之主张却是多有诟病。”

    “多有诟病?”中年商贾感到有点好奇,身体很自然地向前趋,颇为诧异地道,“听宋小哥的语气,赵某应该跟令师素未平生,多有诟病又从何说起?”

    “从何说起?”宋行再度端起茶杯,轻轻地喝口茶,跟这些当官的说话,不管有没有道理,架子总得端着。

    如此过得好半晌,这才漫不经心地接道,“如果家师估得不错,童贯童大人所提的平燕策真正的首倡者应该是大人您吧?”

    听到宋行的说话,中年商贾的神情顿时僵住,瞪目结舌地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自己回归大宋,一直跟随童贯,此事亦是在极其隐密的条件下进行,却不知眼前小儿如何得知?

    这位中年商贾不是别人,正是燕人马植,后随童贯归宋改名李良嗣,因献策有功,宋皇赵佶便踢国姓,故名赵良嗣。

    公元一千一百一十一年,此人趁着童贯使辽的机会,暗中求见童贯,提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这个计划相对于北宋王朝的震撼力,绝不亚于三国时的隆中对。

    自澶渊之盟后,宋辽罢兵已有百年,大宋与女真中间隔着一个契丹,为避人耳目,跟女真族的来往都是从登州入海,此次会盟亦叫海上之盟。

    跟马植一样,王师中同样是出生在燕地的汉人,同样怀有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志,赵佶将他放在登州这个前沿阵地,自然是想确保会盟能顺利进行。

    宋行费尽心思用十万贯做见面礼,在他们的心里原本也料到所见所求之事必然不凡,但一见面就提出这件事,却是相当的出乎意料。

    赵良嗣目注宋行,处于半沉思状态,他的脑瓜子向来好使,当宋行一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便以最快的速度将此事从头到尾的理过一遍,都没发现自己哪儿有漏洞。

    如果说真有漏洞那便是朝中的那帮反对的大臣,如郑居中之流,还有就是宋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