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枪炮去大宋-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真有漏洞那便是朝中的那帮反对的大臣,如郑居中之流,还有就是宋行在说谎,他的师父绝对不是他口中的山野中人,而是跟朝廷重臣有关联。

    跟赵良嗣不同,王师中的眼中明显带着一股浓浓的杀意,有杀错,没放过,这是他来登州府做知州时就立下的规矩。

    在他的心里,收复燕云十六州才是大事,才是不世之功,为此事的顺利进行,他不惜杀掉任何他可以杀的人。

    很明显,宋行无权无势,又洞悉其中隐秘,正是他可杀之人。

    面对赵良嗣的诧异,面对王师中的杀机,宋行倒也显得泰然自若,慢悠悠地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呷上口茶,再慢悠悠地道:“我宋行向来不打没把握的仗,我既然敢在这儿等你们,就不会没有准备。”

    “如果我宋行有个什么冬瓜豆腐或者莫名其妙地从人间消失,我敢担保,不出半个月,你们正在进行的秘密任务,便会像雪片似的散落在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

    说到这儿,宋行轻轻地喝口茶,将茶怀重重地放到到茶几上,冷眼看着赵良嗣跟王师中两人,说不出是嘲讽或者是其他什么味道,总之,盯得两人很不舒服。

    赵良嗣在第一次面对童贯时,也曾经历过宋行这样的毛遂自荐,因此对宋行的行为是相当认可的,更何况他们刚投大宋不久,缺少人脉资源,像宋行这样的人才,如果能为他用,何乐而不为?

    学着当初童贯见自己的样子,深深地吸口气,缓缓地道:“你既然想方设法地让我们来这儿见你,想必有所虑,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吧?”

    宋行见赵良嗣如此直接,也不再拐弯抹角,从桌上拿起三根筷子,用绳子将其中的一头捆绑住,将其立于桌面,问道,“三根筷子能正常屹立,不知去掉其中的一根能立否?”

    “三足鼎立这个道理谁都懂,倒也用不着你在这儿多废辱舌。”对宋行的故弄玄虚,王师中显得特别的不耐烦,特别的没有耐心。

    一直没说话的马扩也在旁边附和着道:“宋行,你就别在这儿拐弯抹角,燕云十六州直石敬塘拱手让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如今金人气势如虹,正是咱们联合收复的大好时机。”

    宋行冷笑道:“远交近攻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外交策略,当年秦国就是基于这份国策,近攻魏赵韩,远交齐楚,从而统一六国,建立不世之功。”

    语不惊人死不休,对宋行的这番话,不管是王师中还是赵良嗣都是相当赞许的,赵良嗣不停地在那儿点头晃脑,而王师中也是手捋胡须,在那儿故作高深状,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宋行说这些话,并不是获得他们的赞美,只是陈述一个事实,随后语峰一转道,“但远交近攻的策略,却要以强大的实力做后盾。如今的大宋王朝,历经百年,冗兵、冗政、冗费,就像压在大宋王朝头顶上的三座大山,稍有不慎,便将粉身碎骨。”

第二十九章 虚肿的胖子() 
宋行说的话可谓掷地有声,不管是赵良嗣还是王师中,都陷入短暂的沉默。

    说到底,大家都是聪明人,宋行所说的问题也正是他们担心的问题。不但他们担心,皇帝赵佶同样担心,否则在谈判过程中就不会一波三折。

    作为平燕策的首倡者,担心虽然有些,但这点担心跟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件盖世奇功相比,却又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

    此时的赵良嗣与其说他是战略家,是策划家,不如说他是赌徒,既然他成功地将大宋朝臣拉上赌船,说什么都得好好地赌一把。

    深深地吸口气,缓缓地道:“宋小哥此言差矣,想我大宋王朝,沃野千里,物尽天华,军队十倍于女真,人口百倍于金国,整个女真族人加起来不足我一个开封府,有何惧哉?”

    宋行不以为然地冷笑道:“现在的大宋就是一个虚弱得连路都不走动的胖子,别说是女真这般虎狼之师,就算是个十来岁的小孩,拿把镰刀就可以要他的命。”

    “宋行你少在这儿危言耸听,国之大事岂是你这等黄毛小儿可谈的?”面对宋行的冷嘲热讽,王师中很显然失掉耐心,开始用他的身份还有官位来压人了。

    “危言耸听?”宋行的嘴角忽地挂出一丝冷酷的笑意,冷冷地道,“猪长得再肥他仍然是猪,老虎再瘦他仍然是老虎。”

    赵良嗣的城俯明显高于王师中,到目前为止,除他的脸色有点阴沉外,倒也看不出他其他的表情。

    闻言缓缓地道:“联金抗辽,已是国策,别说尔等白身,就算朝中大臣如蔡太师、郑大人都不可能更改,如果你是想劝我们进谏皇上,收回成命,恐怕是找错了人。”

    这项国策原本就是赵良嗣提出来的,宋行倒也没打算劝他,只是想提个醒道:“赵大人亦知草民在此说三国,当知诸葛丞相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联金抗辽,夺取燕云,愿望是美好的,就怕现实是骨感的。”

    什么是骨感,赵良嗣还真有点懂,但意思却是明白的,成也隆中败也隆中,千百年却颇多争议,这个他是知道的。

    同为天才般的策划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时常在想,诸葛丞相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而他自己,在女真族最贫弱的时候提出扶持女真,联合抗辽,同样算得上是伟大的预知。

    只不过诸葛亮的隆中对,最终目标是统一乱世,再造汉室,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诸葛孔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便注定他“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而自己的收复燕云之策,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如今的辽朝皇帝荒*淫无道,可谓天怒人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金国势强,铁蹄所到之处,莫不摧枯拉朽。

    地利,辽国地处宋金中间,如果两强联手,南北夹击,就算辽国强如金刚,也架不住两线开战。

    至于人和,自儿皇帝石敬塘将燕云之地拱手让出,汉家男儿莫不引以奇耻大辱,莫不以收复燕云为己任,更何况本朝至太祖太宗以来,历任皇帝都念念不忘。

    宋神宗甚至还留下“能收复全燕之地者以封地、给以王爵”的遗训,所以,联金抗辽,虽然反对者甚众,但仍然挡不住这些膨胀的**。

    自平燕策提出来后,赵良嗣就从来不认为自己的策略有什么不对,也从来都不认为此策不可行,相反,在他的认知中,收复燕云已如囊中取物般简单。

    至于说到女真入侵,他虽有少许担心,但从来都不认为这是一个大问题,以金国如此贫寒之地,只要将以前进贡给辽国的货物再转供给金国,还不让他们感恩戴德?

    所以,当宋行说到成也隆中,败也隆中时,赵良嗣的心弦虽有震动,却不过是小小蚊虫叮咬一下,根本就没当回正经事。

    宋行看着被**冲昏头脑的两个赌徒,又是沉沉一叹道:“适才草民进蓬莱阁时,两位大人可谓春风得意,想来这盟约之事已是板上钉钉。”

    “那是当然!”赵良嗣的神色显得颇为自豪,盟约既成,那就意味着不出数年,便可将自己天才般的构想变成现实。

    这事若成,那自己在大宋王朝就有了立足之根本,不但身前可享尽声誊,亨尽荣华,身后更是能名留青史,千载流芳。

    他要让后人提到三国就能想到诸葛亮,想到隆中对,提到大宋时,就能想到他赵良嗣,想到平燕策。

    当赵良嗣一想到此处时,便觉得精神倍儿爽,这宋行既然知晓此事,只要不对他谈论盟约的细节,其他的倒也无妨。

    宋行在心里一声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自己既然没能力改变国策,那就只有退而求其次,争取在盟约过程中,取得更大的利益。

    深深地吸口气,尽量使自己的语气变得平和,缓缓地道:“赵大人既然跟金国缔约,却不知除却燕云十六州外,是否包含平州、营州?”

    赵良嗣的神色有点变,并没有直接回答宋行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他的确没法回答,在跟完颜阿骨打的谈判过程中,他也曾提过这个问题。

    但完颜阿骨打却以赵佶的御笔中只提及燕云管辖之地为由,认为这两个州并不属于此,故而无情地拒绝了。

    宋行的脸色显得有点难看,慎重其事地道:“金国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而大宋兵丁则以步战为主,处于防御地位。如果不能收复平州营州等长城以南的所有故地,失却长城这道屏障,在面对疾速如风的金军铁骑时,咱们可有抵挡之策?”

    马扩是行武出身,政和八年的武举,对此深有感触,闻言从旁感叹道:“宋小哥的顾虑不无道理,如果金朝不遵盟约,挥军南下,只要撕开一道口子,便可直抵开封,其势必危!”

    平营二州的重要性,赵良嗣同样深知,闻言微微一叹,颇感无奈地道:“非是赵某不愿力争,而是皇上在出御笔之时,只提燕云之地,而不提平营两州,以致谈判处处受阻。”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宋行沉声接道,“如果草民猜测不错,大人此番使金,只是粗谈盟约事宜,并未签定正式国书,还望大人回朝之后,将个中厉害向皇上呈明。”

    赵良嗣看着宋行,对他能有这番见解感到非常的满意,在他的心里,宋行跟他应该是同类人,同样的睿智,同样的毛遂自荐。

    当然,让他更加感到满意的大家都在为同一件事弹精竭虑,虽然大家的观点有些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样的,那就是收复幽州。

    具有相同目的或者信仰的人谈起话来总是特别的投机,也特别的亲切,现在的赵良嗣对宋行就有这种感觉,并没有因为宋行的年轻而对他有所看轻。

    当即点点头,心有戚戚地道:“本官虽是平燕策的首倡者,但最终拍案定板的还是当今圣上,本官回京之后,自会将个中原由奏明,不敢藏私。”

    说到这儿,还不忘补充一句,“以你小小年纪,却有如此见解,待面见官家时,自当为你充当说客。”

第三十章 男儿从军行() 
对赵良嗣而言,也希望这事能尽可能地圆满,这样方显他策略的伟大,收一半不收一半的,对他而言,同样是种损失,同样是种痛。

    因此,对宋行直言不讳地指出其中的弊端,他非但没有介怀,反而感到特别的欣慰,知音能求,赵良嗣的心情是激动的,就差拉着宋行跑到高山瀑布前弹奏一曲。

    一群有理想的人聚集在一起,谈论的话题总是那样激*情四射,有宋以来,历任帝王似乎都对燕云十六州有点变态的追求。

    而当这个追求传到赵佶这一任时,上天终于为他打开一抹暑光,赵良嗣说得没错,虽然他是平燕策的首倡者,但作最后决定的是赵佶。

    如今女真族人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节节顺利,打得辽国毫无脾气,这对赵佶来说,就是个绝佳的机会,一个建立丰功伟业的绝佳机会。

    联金抗辽如同一股历史洪流,在这股洪流面前,试途以身相挡的,莫不被冲动粉身碎骨,宋行的身板很弱小,还禁不起这样的冲击。

    没能力制定规则,那就去适应规则,宋行在说三国的时候,其实也仔细地思考过整个海上之盟到靖康之难的历史过程。

    说到底,就是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候仗没打好,让金兵窥探出虚实,放着一块肥肉在旁边,吃是道理,不吃是仁慈,大宋王朝不需要这样的仁慈。

    这次蓬莱阁见面,总体来说是相见甚欢的,赵良嗣也好,王师中也罢,都是归宋不久的燕人,在大宋的根基原本就不深,急需方方面面的人才,来实现他们伟大的抱负。

    在联金抗辽这件事上,宋行的观点虽然跟他们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还是积极的,对这样的人,能拉拢就拉拢,这是赵良嗣的意思。

    送走赵良嗣后,王师中单独将宋行叫到府衙,“宋行,本官深夜沉思,也觉得你的见解颇有道理,接下来说说你的打算,还想在蓬莱阁说书吗?”

    “现在的金国气势如虹,攻辽如摧枯拉朽,如果宋行猜测得不错,朝廷必将加快谈判的步伐,这次赵大人回京,相信很快便会有圣旨传来,王大人,咱们还得做如出使的准备。”

    面对王师中,宋行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将他心中所想和盘托出,“至于蓬莱阁说书,在出海之前,宋行是不能断的,以免引起他人不必要的猜测。”

    “你让我们做好出使的准备,你的意思,接下来的谈判赵大人不会参与?”王师中心里有点奇怪,试探着问道。

    宋行点点头,很肯定地道:“不会,如果再派赵大人前往,那咱们在谈判中就失掉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