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第一神仙-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嵩之还处于半震惊状态,听到赵峥毫不拖泥带水就定了此事,也只有呐呐道:“就依道长。”

    史嵩之得到地图后也没有听后便直接起身告辞。

    赵峥看着他匆忙的脚步,比了个剪刀手。

    史嵩之攻略成功!将中国八大银矿交给了他还不攻略成功,赵峥可真要喷血了。

    ——

    之后一个月又归于平淡,史嵩之与王福财未曾再登门,不过前来烧香许愿的人更多了,平均每天都有二百多钱的香火钱,更还有其他物质的捐献,由于不少人要留下吃斋饭,但道观的饭菜难以下咽,黄道长也只好去请几个厨子。

    这个消息传到了枣阳城,厨子的事情迅速的被福安酒楼请到了白元道观,两个厨子,两个杂役,工钱由福安酒楼付。

    这其中的缘由,自然是因为福安酒楼掌柜一个月前来白元道观请愿,被赵峥赐予几十道菜谱入了一成干股,让他的生意大好,这才如此殷勤。

    赵峥也分得了更大的房间一分为二,一半作为卧室,一半作为炼丹房,炼丹房自然是幌子,丹炉之类的是王福财捐赠的,黄道长自然不会多说,而且这个弟子聪慧异常,处事也沉稳,丝毫不像八岁孩童,所以黄道长也不多管赵峥。

    赵峥这日正在房里炼制他的神仙液,所谓神仙液,自然是青霉素。

    土法制作青霉素,手机上的自然有这样的方法,收集大量的青梅,赵峥悄悄用馒头,水果,并让福安酒楼也替他收集,然后用米和芋头煮成汁作为培养液,然后将青梅植入七天培养。

    然后用棉布过滤培养液,再加入菜籽油溶解脂溶性物质,下面的水便是含有青霉素的液体了,再用焦炭磨成粉吸附里面的青霉素,然后将焦炭用蒸馏水,酸性水,碱性水分别冲洗便可得到青霉素,然后进一步提纯确认,制作周期大概是半个月一次。

    所以赵峥在耗费大量食物下,也才得到几十克的青霉素。这东西是救命用,制作一些备用,总比到时候慌张制作要好。

    这日,赵峥正在进一步加工青霉素时,外面便是一阵喧闹,史嵩之来了。

    黄道长在门口相迎,史嵩之看到后,连忙下马握住了黄道长的手,一副亲热的样子,嘘寒问暖将黄道长弄得如坠梦里,还没来得及激动,就听见史嵩之问道:“赵峥小道长在何处?”眼睛却不时的在打量黄道长,暗想道,果然是得道高人,好似与我从未有过交情似的,这天谴也太过猛烈,让道长如此小心翼翼。

    黄道长听后暗想,我这徒儿果然厉害,连知军大人都对他另眼相看。

    赵峥被大郎从屋里叫道了大厅,史嵩之在那里等候。

    看到赵峥到来,黄道长如负重释,战战兢兢的与史嵩之答着话,这滋味太不好受了。连忙告辞。

    “果然是仙家手段,我按黄仙长的所画的地图找去,不出五日便找到了,是座富矿!据那王福财说这才开采几日便得到了七斤黄金,三十三斤白银。我这几日去了临安,与史相商议了此事……史相请官家御笔书写了白元道观,过几日便会到。”

    赵峥听后感叹自己果然没有报错大腿,这才几个月便能通天,得到皇帝御赐牌匾:“有劳史知军了!”

    史嵩之挥了挥手:“这些对黄仙长来说不过是身外之物,不劳挂心,倒是嵩之这几日有些疑问想劳烦黄仙长。”

    赵峥听后皱眉道:“师父只能每隔七七四十九日后才可窥探天机,时候未到。”

    史嵩之洒然一笑:“不敢劳烦仙长,只是想听现在对当今之势有何看法?”

    赵峥听后站起来,对史嵩之执礼:“师父害怕天谴,这天下大势不敢轻言,如果史知军不嫌弃,小道有些看法,请史知军参考。”

    “哦!”史嵩之来了兴趣,意味深长的看着赵峥:“史某愿闻其详。”

    赵峥被史嵩之盯得有些头皮发麻,一心想着哥就是神仙,你能拿我怎么样!壮了壮胆子开口说道:“史知军以为这联蒙抗金比起联金抗辽高明在何处?”赵峥说的是靖康旧事,当年朝局上下力主联金抗辽,想收复幽云十六州,没想到换来的却是灭顶之灾。而现在与当年何其相似,但朝野上下却要犯同一个错误,二虏在前,联合强敌绞杀弱敌,取死之道。

    史嵩之听到这里,心里也不乏沉重,微闭双眼,有些无可奈何的说道:“非是朝廷诸公看不清这天下大势,而是宋金乃是世仇,二帝遗骸至今未归,宗室蒙羞。君父,君父,如君亦如父,你让这大宋子民拿什么道义与自己的杀父仇人结盟,同仇敌忾?”

    说道这里,史嵩之站了起来,刚才压抑低沉一扫而空:“你是北来之人,只怕不能感受到大宋百姓对金寇的仇恨。”

    赵峥听到这里,知道是自己要表态了:“两地虽然教化不同,但我身上流的华夏血脉,是大宋遗民,小道虽然早慧,但毕竟年幼儿时许多人与事已经记不清了。”

    史嵩之笑了笑,对于赵峥慌乱一笑而过:“大宋就算再怎么仇恨金寇,也不会针对一个孩童。况且也算我辈负了故地遗民,让他们至今饱受贼寇的侵扰。”

    赵峥这时将茶递到了史嵩之面前:“金贼可恨,但那蒙古鞑子也是虎狼之辈,不可不防,去年蒙古大汗铁木真去世,将汗位传给了三字窝阔台,但鉴于蒙古的部落议事会制度,大汗需要部落首领共同推举才能产生,而现在蒙古则是由铁木真的幼子托雷监国。这是内乱之象!”

    史嵩之此时有些疑惑:“那蒙古大汗至今未推举出来?”

    赵峥笑了笑,让史嵩之留在客厅,他回房去取一样东西。

    当赵峥将那样东西打开时,史嵩之再也无法保持镇静了,豁然站起来,指着赵峥拿出的那幅地图,指着地图上的大宋:“这便是大宋?”

    赵峥点了点头。

    “这些都是蒙古的?”

    赵峥点了点头。

    史嵩之一屁股又坐到了凳子,过了好一会才骂出一声:“贼子!”

    世界如此大,大宋如此小!

第十三章 灵慧童子() 
那声贼子里有恐惧,有嫉妒,有酸楚,更有愤怒。

    “这便是这个世界?”

    那幅花了赵峥整整三天时间才完工的地图上,长两米,宽一米,虽然碍于自己的画工,不算完美,但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精准的地图了,所有存在于十三世纪的文明都在这幅纸上,所有未开垦的地方也在。

    而自诩为中央世界,天朝上国的大宋,其实只是龟缩在大陆东边一偶的国家。

    蒙古这个他们鄙视的蛮夷却如庞然大物般横跨在这个世界,大宋黯然失色,失去了所有的光彩。

    “此地图为真?”史嵩之有些惊恐的问道。

    赵峥盯着史嵩之道:“此事,史知军可以自己一一查证,但这幅地图太过惊世骇俗,还请史知军不要泄露。”

    史嵩之闻言,略想了一会,也同意了赵峥的建议:“但宋金这块地图还请道长相赐。”

    “三日后,请史知军再来!”

    史嵩之对赵峥执了一礼,雄心万丈的走出了白云道观。

    如此辽阔的土地怎能尽赋贼手?

    天下万物,有德者居之,我中原身怀五德,当取天下!

    ——

    史嵩之走后,留下一脸惊呆状的黄道长、大郎和二郎,他们一直在偷看,虽然不能听清楚史嵩之与赵峥的对话,但史嵩之对赵峥行了一礼,他们可是看到清清楚楚的。

    那可是官人老爷,堂堂的知军大人,居然对着三郎行礼。

    待史嵩之一出门,黄道长他们就围了上来,急不可耐的相问:“三郎,你到底与史知军说了什么?”

    这时赵峥已将地图收拢,面对着师父的追问只好老实交代:“我给史知军一副地图,那是我父亲留给我的遗物,上面有着金朝军队详细的驻扎情况。”

    黄道长听了一惊,下意识想的追问赵峥的父亲到底是何人,竟能得到如此重要军机,但看到赵峥面露痛苦和为难之色,不免心软了下来。

    “三郎莫要感伤!为师也不碰及你的伤心之处了,我放你半天假,你今天带着大郎和二郎好好去枣阳逛逛!”

    大郎二郎听了,忍不住欢呼起来,拉着赵峥就往外跑,竟是饭也不吃了。

    看着一溜烟就跑没影的三个弟子,黄道长苦笑不得,大声喝道:“几个臭小子!吃完饭才能去!”

    ——

    三日后,史嵩之没来,来的却是从临安府的一名太监和几名随从。

    当黄道长知道竟然是皇上的圣旨到了,大惊失色,一时慌乱不知怎么办,眼光盯着赵峥,似要将他吃了。

    “应该是我献图有功,管家的封赏。”

    黄道长一听惊喜交加,手舞足蹈,也忘了招待前来传递消息的官差,那官差在一旁也不免嘀咕这道士也太不懂规矩了,迟迟不见打赏,果然是山野之人,不懂礼法。

    赵峥干咳了一声,向黄道长递了个眼神,黄道长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招待那道士进屋。

    圣旨大约还有一个时辰才到,按照那官差的交代,设置了香案。而这消息也飞快的传到了白云道观山脚。村名顿时轰动了,争先恐后的上山来瞅一瞅那圣旨到底长啥样。

    ——

    “诰曰:天佑圣德,道传寰宇,良士黄长风……”

    圣旨洋洋洒洒百十字,但干话就只有那么几个。

    一是皇帝御赐牌匾:白云道观,黄道长被封为“天谕先生”封正七品的勋官云骑尉。所谓勋官就是官家赏赐有功之臣的荣誉称号,没有俸禄,也没有职务,一个虚衔。

    而赵峥则被封为“灵慧童子”另从七品的武骑尉。另外官家赏赐绢四匹,玉镯一对,黄金十两。

    赵峥听到这些封赏,暗道这史弥远果然是一手遮天,像自己这样的乡野人士,居然也能说动官家给予勋官,赏赐。

    有了皇帝这岛圣旨,自己以后做出再大的事情也能用这道圣旨遮掩,我可是皇帝御赐的灵慧童子,难道就不能表现的聪慧一点吗?

    封赏的太监刚刚走,史嵩之便来了,这次他领着一个中年的疤脸男子走到赵峥面前:“他叫李德,以后就听你差遣,门外还有二十人,都是我府上的家丁,有些武艺,枣阳乃两国交战之地,多留意些总没错。”

    史嵩之将保护白云道观的人有府兵换成了自己的家丁,其中亲近示好的意思溢于言表,更代表他们之间的交情已经变为是私人关系。

    赵峥正好缺人手求之不得:“谢大人厚爱。”

    之后史嵩之又捐献二百贯巨资的香火钱,拿着赵峥所给的地图便走了。赵峥也不以为意,比起自己送给史家一座金山银山,这点钱财可算不了什么。

    黄道长彻底魔怔了,这几月来,自己稀里糊涂的就过了道学考试,得到良士的称号,还得到皇帝御赐的封号,白云道观更是今非昔比。这一切一切的变化让黄道长彻底懵了。

    晚上白云道观举行盛大祭祖活动,告慰白云道观历代的祖师。

    大郎和二郎也正式被黄道长赐名,白云道观今非昔比了,自己的弟子总不能连个名字都没有。

    大郎剩下醇厚,取名云山,黄云山。二郎好强,进取,取名道峰,黄道峰。对他们的称呼也能在大郎二郎、三郎的唤,得稍微正式一点。如同寻常百姓家,得称呼“哥”了,而什么“郎”之类更类似于乳名、小名。

    称呼大郎的时候就的称大哥,二郎的时候便是二哥,父亲叫自己儿子也是这样叫的

    ——

    自从白云道观被官家封赏后,前来焚香问道就更多了,枣阳第一道观那是稳稳坐实了,名气往衡州、襄阳一带传去。

    李德的到来,让许多事不用赵峥亲力亲为,第二天便让李德去衡州给自己找来两位手艺好的铁匠,以及一名木匠。自己试验需要大量特殊的道具,眼下白云道观的香火已经很旺了,每日都有几百钱入账,足以负担几名工人的工钱。

    黄道长也依照赵峥的提议,拿出一些钱,在白云山下盖了一间私塾,请了两位秀才,让山下的孩童免费入学,又资助修缮了几座桥,一时间白云道观仁善之名传遍枣阳。

    眼见白云道观香火如此之旺,自然也有眼红的,原来枣阳香火旺盛的太上观、水月观这两月来已经是门可罗雀,连带还有枣阳城内的大悲寺。

    这日太上观的观主陈松之,水月观主杨梅风领着大大小小的数十号人前去白云道观调教道法。这是欺负白云道观人丁稀少,只有一个顶用的观主,而且据闻此人并不出众。所以这次纠结这些人来,想坏了白云道观的名声。

    赵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