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听到元首的提问,赶紧开口回答道:“我的元首,用二线部队替换党卫军的工作正在紧密进行着。”

    一边说,他一边摊开了自己面前的件夹,开口介绍道:“501重型坦克歼击营已经开往前线,第502坦克歼击营也已经全部回国。”

    “另外,迪特里希将军的元首警卫旗队装甲师也正在开往前线,负责支援古德里安装甲集群。”

    实际正在向古德里安所在地区集结的德军也不算少数,伦德施泰特元帅调兵遣将,早有陆军的一个步兵师赶到了交战地区附近。

    德军用苏军还快的速度集结着自己的兵力,这一点主要是因为德军的机械化程度远远的高于苏军。

    “进攻还是要继续进行的。”李乐听到了这些回答之后,也不再去过分在乎505装甲营的损失。

    站在他这个层面来看,任何一支部队都是必然需要使用的。如果交换的价值足够高的话,即便是消耗掉也在所不惜。

    至于说505装甲营里面有一个他两世灵魂的熟人——卡尔尤斯,他也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

    因为在李乐看来,虎王卡尔尤斯可是最凶猛睿智的那头老虎,可不会轻易的死在某个战场的小角落里。

    “尽可能的保证前线的增援,让古德里安掌握好进攻的节奏命令他,准备好继续进攻”李乐下了这个命令之后,结束了这个讨论的话题。

    :

625我不想被敌人绞死() 
接下来的会议,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运输调度会议了。 怎样维持东线德国接近350万大军,还有其他各个盟国的补给,成了最让人头痛的问题。

    最南端,因为攻击并不迅速,而且主要兵力构成是后勤补给更少一些的步兵,所以后勤补给还算不错。

    毕竟罗马尼亚在身后,公路还有铁路都算是充足,后勤补给的压力也相对来说较小。

    而且这里的三分之一兵力都来自意大利还有罗马尼亚,他们的后勤补给都由本国来负担,相对来说不需要德国高层太过操心。

    剩下的部战区还有北部战区,是这一次会议需要讨论的重点地区了。

    德军在北部地区推进的速度虽然并不太快,却非常的有效率。勒布元帅在进攻过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他的优势在于,部地区的德军已经严重威胁了苏联部队的侧翼,这些北部苏军部队,正在离开自己的防御地区后撤。

    这样一来,失去了坚固防御工事,又没有实现机械化行动缓慢的苏军,在野外成了德国装甲部队最好的猎物。

    3号还有4号坦克在避开了苏军重型坦克部队之后,快速穿插,分割包围了苏军的步兵。

    随后,维尔纽斯之战,苏军被歼灭掉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北部战区一度陷入混乱。

    虽然后来接手了指挥权的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阻止住了苏军的溃败,可他的防线已经被迫后撤到列宁格勒附近了。

    因为这边苏军溃败的较彻底,所以德军的大部分战利也是在这附近获得的。

    相较而言,苏联的公路不如铁路可靠,因为那些质量不好的公路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变得很不可靠。

    而苏联的铁路分部,实际是北部和部密集,而南部较稀松的。这也是为什么德军决定在北部和部地区展开突击,而无视了乌克兰的原因。

    在这样的前提下,铁路的争夺,也变得非常重要了。北部德军的推进,控制了大量铁路还有铁路运输工具。

    德军从开战到现在,缴获了苏联40辆以的火车头,大部分甚至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有了这些火车的支撑,德军正在快速修复铁路,恢复苏联境内的铁路运输。

    包括明斯克外围的小站,都是建立在缴获苏军列车之后的杰作。凭借这些列车,德军物资周转终于算是差强人意了。

    “事实,我军的运输,战前估计的要混乱和滞后。”一名将领介绍起了有关运输的各种问题。

    他指着桌子铺设的地图,一点点的介绍着德军铁路工兵的工作计划,以及物资的运输情况:“物资运输的速度非常缓慢,这是因为混乱还有计划外的变化造成的。”

    “一方面,前线的部队推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大大的超出了战前的估计。”他指了指前线的古德里安军团,以及整个的北部集团军群说道。

    快速的推进,对于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的德军来说,也意味着消耗掉了更多的油料。

    德军在东线的储备油料消耗速度太快,导致了部分地区的缺油现象开始出现。

    “油料问题通过抽调更多的汽车来运输得到了缓解,可因为抽调了汽车,粮食还有弹药的运输都受到了影响。”那名将领一边说,一边收回了教鞭。

    后勤运输是一个大工程,实际复杂到让人绝望。以严谨著称的德军尚且混乱到如此地步,可以想象苏军的情况有多么糟糕了。

    战局的变化实在太快,快到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地步。德军的突击速度超出了大家的预计,后方补给的困难也超过了最先的计划。

    战争之前,大部分德国高级将领判断,德军的后勤补给压力,估计要在明斯克附近第一次爆发出来。

    可事实是,德军虽然突击到了明斯克附近,可那完全不是后勤补给部队支持做到的,而是因为苏联部队溃败太快导致的。

    真正支撑德军前进的后勤补给,百分之八十现在还散落在路,正在向前线不停的进发着。

    通往前线的道路,到处都能看到拥挤在一起的马车还有汽车,而道路的两边有向波兰方向蠕动的苏军战俘,也有向东行军的德国步兵。

    混乱充斥着每一个角落,后勤部队的辛苦要前线的士兵更甚。只是他们大多数都没有丧命的风险,可以安全的坐在车完成自己的任务。

    德国部队不停的向前面走着,每走一步都让后勤部队的任务繁重一分。

    这是一场后勤战争,也是一场总体战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实际也正在由国家综合实力来决定胜负了。

    不败的名将还有无敌的军队,都要依靠源源不断的补给才能继续作战。少了补给和后勤,纵使强悍如古德里安诡谲如隆美尔,都只能尝失败的苦果。

    “我们的工兵正在想尽办法铺设两条新的铁轨,公路也在尽可能的加固。每天可以向前延伸十几公里,进度已经相当快了。”负责修筑道路的将领,对李乐解说了他的施工进度。

    李乐对这方面的了解并不深刻,他只能督促自己的将领继续更快更好的完善交通线,来帮助德军继续作战。

    “修建道路的工兵每前进一步,我们前线的军队可以继续向前进攻一步”李乐看着地图,对自己的将领们说道:“战争的胜负,是由后勤补给决定的。”

    “我们的物资本来少,如果大部分再运不到前线去,那我们在战场更加的被动。”他收回了目光,语气缓慢却又坚定的说道:“不管用什么办法,满足前线的需求。”

    他一边说,一边用拳头敲打着实木的桌面:“没有借口,没有拖延,没有任何理由如果做不到,撤职……”

    “后勤部队的要求,所有的将领也要尽可能的满足……所有的工业部门,所有的生产部门,都要尽可能的满足,如果做不到,我们要被敌人绞死……”他冷冷的说道,然后看向了勃劳希契:“我们都可以为这个国家去死,可我不想被敌人绞死”

    :

626水上水下() 
人类的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并不是从诞生的时候起,是今天这样先进强大的。

    受限于武器系统本身的空间还有性能影响,很多武器设备的内部空间,都是非常狭小的。

    很多时候,我们诟病战斗机的座舱太过狭小,我们吐槽坦克的内部空间狭小。

    可是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些武器装备空间的反人类,对成员造成的摧残往往都只是暂时的。

    坦克成员在非战斗姿态下,可以探出身子来改善空间狭小的问题。战斗机飞行员执行任务的时间很少,只需要忍受一个多小时可以离开机舱休息……

    唯独一个兵种,从形成基本战斗力那天起,一直保持着狭小的空间,一直到了2017年。

    这个兵种是潜艇兵他们需要在寸土寸金的潜艇生活,在狭小的区域内工作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尽管时代在发展,人类在不停的进步。可大家还是宁愿在潜艇内塞入更多高科技设备,也不愿意大幅度的提高潜艇内的生存环境。

    这里似乎永远都是充满了机油还有男性汗液混合起来的古怪味道。

    每一个在这里生活过的男人,都知道这里究竟有多么的压抑多么的让人感到绝望。

    二战时代的潜艇,在水下潜航的时候,多数情况下连灯光都无法全部开启。

    电力永远是最宝贵的,必须要节省下来仔细的使用。所以能节省的地方,统统都要节省一些。

    所有的潜艇官兵都已经习惯了在昏暗的环境下工作生活,所欲的潜艇官兵都早熟悉了潜艇的每一个角落。

    而在遥远的印度洋,德国潜艇分队从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开始,必须要保证高度的戒备状态。

    首先他们要尽可能的躲避开偶尔出现的,封锁海峡的英军巡逻舰,并且尽可能的避开那些布置了水雷的区域。

    整个过程大部分时间里潜艇都处于半潜航状态,所以这段时间的生活,对于潜艇的官兵们来说,也是非常压抑的。

    “没有发现英国人的巡逻警戒船,我们可不可以浮一次,大家都累坏了。”大副收起了潜望镜,对面前的艇长建议道。

    “这里还没有离开警戒范围,还是小心一些好”艇长在昏暗的光线开口说道。

    他也很想浮起到水面去透透气,不仅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可以让潜艇的航速提高一大截。

    可是他也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他只能暂时忍耐,毕竟这事关全船二十几条人的性命。

    有多少潜艇是只是因为一时大意被敌军抓住击沉了的?他可不想做那种倒霉蛋。

    “保持航向”对舵手吩咐了一句之后,他闭了嘴巴。在这种浑浊的空气,少呼吸一次,可能会快乐几分。

    远处的海岸线看起来黄沙滚滚,红海附近依旧还是贫瘠和荒芜的。

    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的落后,即便是在几十年后也依旧如此。如果不是因为盛产石油,这里可能都不会出现在各个世界大国的眼。

    “保持航向”一艘英国的巡洋舰这个时候在不远处巡视着,自从英国本土已经退出战争之后,他们成了还在作战的那部分英国人。

    远离自己的家乡,不知道自己亲人的情况。让这些英国士兵非常的不安,同时也非常的焦躁。

    昔日里强大的英国海军舰队纵横七海,现如今只剩下可怜兮兮的两艘战列舰横在港口外面,如同丧家之犬一般。

    美国答应英国流亡政府提供炮弹,可是日本的开战让整个东南亚都乱成一片。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沦陷,越南成了日本人的地盘——谁能想到昔日靠大英帝国才崛起成为列强的日本,竟然翻脸无情打门来?

    现如今的蒙巴顿已经把战略重心从东地区转移到了缅甸,如果日军真的在缅甸等地区展开攻击,那蒙巴顿手里的兵力,可不足以抵抗日本的入侵。

    虽然看去英国流亡政府在印度拥兵百万,可实际这些部队大部分并不在国苦战的国民革命军更有战斗力。

    面对日本的攻击,防御在越南的法军立刻撤退到了老挝等地区,然后又在英国流亡政府的帮助下,放弃了老挝逃到了缅甸。

    现在日本攻击到了缅甸的边境,在前有香港仇恨,后有日本野心的情况下,双方开战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百。

    几乎断绝了美国援助路线的印度,这个时候只能依靠自己那孱弱的工业了……

    现在,整个印度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弹药,以供给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前线。

    甚至连奥金莱克将军,都从东地区赶回到了孟买,从蒙巴顿将军手里接过了缅甸集群的指挥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洋的英国海军,基本处于无法作战的尴尬状态。

    巡逻印度洋也只能依靠驱逐舰还有巡洋舰这类轻型船只,大型战舰根本无法开动。

    德国潜艇进入印度洋已经两个月了,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也只是击沉了几艘轮船,显示了一下自己的存在。

    毕竟技术还有很大限制,出入苏伊士运河困难远大于收益。加印度洋的航运实在不过大西洋的规模,所以德国海军潜艇的狩猎并不顺利。

    很多情况下,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