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尽力而为。”

    徐还点头道:“吩咐下去,三军准备,随时开战。”

    消息送到临安时,朝野一片哗然。

    与金国和谈之时,西夏突然有横插一脚进来,提出履行旧约,岁赐要求,实在有些猝不及防。

    这两年大宋退避江南,与金贼作战,以至于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西夏这个昔日大冤家。

    现如今不同,秦陇收复,与西贼再度接壤,再度摩擦,无疑又是个麻烦局面。

    眼下局面,当真是前有猛虎,后有恶狼。

    虽说用银绢倒是可以将虎狼双双哄住,但养虎遗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至于驱虎吞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唯独靠谱的方法或许是单搏虎,或单战狼,二敌迎其一,否则腹背受敌,大宋危矣!

    到了这份上,大宋君臣都清楚意识到,韩昉为何装腔作势,那般有底气。

    金国怂恿西夏参与,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让大宋必须做出让步。

    与金国媾和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局面,就连许多主战派大臣都不免长吁短叹,黯然默认。

    可西夏该当如何应付呢?

    对金国让步已经勉为其难,对西夏这个昔日大宋臣子,难道还要低声下气?

    主战派的朝臣们自然不乐意,但主和派却认为,大宋眼下不可树敌过多,忍一时风平浪静。

    不就是岁赐嘛,又不是没有先例。

    当年大宋同时给辽夏两国岁币,而今不过是辽国换成了金国而已,又有何妨?

第四一九章奸臣谗言,帝王猜忌() 
徐还早就料到临安主和派大臣们的尿性。

    花钱买和平这种事,是大宋士大夫们的一贯作风。

    总觉得那点岁币能搞定的事情,何必劳民伤财?

    一旦开战,钱粮军饷靡费远远超过岁币,孰轻孰重,不会算账吗?

    看起来好像很精明,小算盘噼里啪啦。

    和谈之功是文臣的,只要不开战,武将们便没有权力和功劳,始终被他们压着。

    然而对于国家而言,结果就是武备越发松懈,军队战力越来差,敌国却被岁币养的越来越强大。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资敌行为。

    徐还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默许与金国和谈,那是出于战略考虑的权宜之计。

    与西夏,决不能再低三下四。

    上疏反对的意义不大,而且周期太长,一不小心还会引起猜忌。

    所以徐还采用了最直接的方法——生米煮成熟饭,先斩后奏。

    绍兴元年五月,一队从秦州出发的大宋商队在边境被劫杀,延安府遭遇西夏兵马骚扰,更有大队夏军逼近秦州。

    守将刘子羽派出千人队伍巡防警示,不想西贼竟对宋军突然袭击,痛下杀手。

    千名将士阵亡半数,余下数百人拼死杀出,西贼兵临秦州城下,发起进攻。

    宋夏之战,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开始了。

    紧急军报送到的时候,临安一片哗然。

    西夏刚刚在敲竹杠,怎么转瞬间就开战了?

    枢密院根据军报,得出的结论是西夏无意和谈,岁赐要求只是迷惑之举,为了争取时间,出其不意发动突袭。

    党项人包藏祸心,图谋甚大。

    这个解释倒是合乎情理,明面上议和,背地里调兵,古往今来这样的情形不胜枚举。

    党项大军突袭商队,巡逻兵卒,兵临秦州城下是不争的事实,足以说明问题。

    秦州!

    那可是蜀中往秦陇运送粮草的要冲之地,西夏一出手便冲着秦州,意图何在,不言而喻。

    到了这份上,再指望和谈岁赐什么的,那就吃痴人说梦。

    党项人已经欺负到眼前,是可忍,孰不可忍。

    好在改知秦州的刘子羽反应及时,坚守城池,凤翔府的秦国公徐还也及时调兵支援,没人让党项人得逞。

    但双方在边境线上剑拔弩张,时有交锋。

    这与金国的战事才刚刚告一段落,尚未消停,和西夏又大打出手,大宋当真是多事之秋。

    然而战端已启,短时间肯定难以罢休。

    西北之地有徐驸马和诸位将领应付,暂时倒不必担心。

    反倒是宋金和谈,变得刻不容缓,有些棘手。

    宋夏开战,这时候金国倘若横插一脚进来,大宋能够支撑吗?

    基于这个考虑,临安上下不免一片慌乱,纷纷嚷着尽快与金国议和,避免腹背受敌。

    “重担”自然落到秦桧的头上。

    他现在完全明白了,韩昉为何那般有恃无恐,感情金国早有准备,西夏入侵肯定是他们蹿腾的结果。

    不过秦桧也有些许疑惑,此番西夏入侵有些突然,或者说有些蹊跷。

    以要求岁赐掩人耳目,暗中调兵遣将,突然袭击,这个说法不无道理。

    但换个角度,敲竹杠不成之后再出兵,名正言顺,师出有名,何必现在背上不义之名呢?

    再说了,现在西夏出兵图了什么?

    宋国在西北屯有大军,此时入侵能占到什么便宜?如果金军未撤退,东西夹击徐还,瓜分秦陇倒还说得通。

    否则无论金国如何怂恿,甚至是许以重利,西夏也未必会听命行事。

    除非

    出兵开战要么是有所图谋,要么是迫不得已,会不会是西夏感受到什么威胁呢?

    徐还在秦陇有十几万大军,他早就提到西夏威胁,莫不是

    一种猜想顿时浮现在脑海中,而且疑心越发隆重,毕竟徐还有收复失地的执念。

    还有,与金国达成和谈之后,徐还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留守西北呢?

    这种时候,他很需要一个留下的理由,没有什么比战火纷飞更好的借口了。

    这个推断,合乎情理。

    当真好算计!

    秦桧一咬牙,心中泛起一个念头,如果在皇帝面前提起此事,会是什么结果?

    故而在与韩昉谈判之前,秦桧先行入宫请旨。

    “官家,臣请示,与金国和谈事宜。”

    “尽快达成和议,尽量争取利益。”

    赵构的回答,几乎等于什么也没说,自由裁量权很大,但出了事,责任自然也全都是谈判官的。

    秦桧心知肚明,低声道:“西贼入寇,秦陇烽火,确实应当尽快”

    “嗯!”赵构叹息一声,连续几年烽火连天,疲于奔命,他当真希望安宁,哪怕只是片刻。

    兴许这也是他赞同与金国和谈的原因之一,没想到尚未谈出个眉目,西夏又出兵了。

    虽然赵构骨子里不想打仗,但西北大军犹在,岂能不战而降,只能硬着头皮开战。

    秦桧注意到赵构脸上不耐烦的神色后,不失时机道:“西贼入寇太过突然,不过兴许只是边界摩擦,如果将士们克制一点,或许

    不过,将士们以作战吃军饷为生,又有为国而战的热血,,边军将士见不得西贼趁火打劫,主动出击报复也不足为奇”

    赵构顿时眉头一动,怎么把这茬疏忽了?

    不会是前线将士出于某种利益,出动挑衅西夏吧?他们想要做什么?

    秦桧见状,嘴角浮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笑道:“官家莫要担心,西北有十数万大军。

    且有徐驸马亲自坐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威望甚高,三军信服,无不用命,定能率军击败西贼。”

    听起来像是称赞安慰之语,但落入赵构耳中,意味就有些变了。

    徐还在西北,手握十余万大军。

    而且他战功赫赫,威望甚高,深得将士拥戴此番西夏突然入寇,会不会和他有什么关联呢?

    赵构心里咯噔一下,脸色顿时一阵青,一阵白。

    秦桧看在眼里,暗暗点头。

    这种事,点到为止即可。

    就在秦桧准备告退离开之时,沉默的赵构突然开口:“太后,着金贼送太后南归。”

第四二〇章绍兴和议() 
太后!

    自然不是慈宁殿里的孟太后,而是韦太后,赵构的生母韦妃。

    和金国谈判,赵构自然是不想迎回二圣,与自己争皇位。

    但身为人子,总该尽一些孝道,迎回生母总是应该的,亦可借此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亦算是借着和谈,争取为数不多的一点个人利益。

    可是,当秦桧将赵构的要求转达时,韩昉却迟疑了。

    韦妃在金国不假,却不在五国城的浣衣院中,而是被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据为禁脔。

    前两年韦妃曾为完颜宗贤产下一子,前不久韩昉南下经过辽阳,曾在盖天大王府住了一晚。

    韦贤妃小腹微微隆起,不出所料,又怀了一胎。完颜宗贤还得意笑称:从今往后,赵构当呼我为阿爹!

    这等情况下,如何护送韦妃南归?

    怎么着也得产子之后,若是韦妃大着肚子南归,给赵构带回来一个便宜弟妹,大宋官家的颜面将置于何地?

    只怕宋国上下都会叫嚣着为太后雪耻,到时候反而难办了。

    至于打掉孩子,完颜宗贤多半是不乐意的。

    再者,韦妃是赵构的生母,是个极好的人质,就这么轻易放回来,似乎不大划算?

    心念电转,打定主意的韩昉便笑道:“秦相公,本使南下之时,昏德公病了,韦氏正在榻前侍疾,怕暂时不便南归。”

    昏德公,太上皇赵佶是也。

    赵佶病了,韦妃作为妻子要在身边侍候,此乃分内之责,合乎情理。

    赵构你想接回母亲是为尽孝,总不能因此不顾父亲吧?

    “这”

    理由十足,秦桧也不由语塞。

    韩昉笑道:“待昏德公身体好转,大金自会择吉日护送韦氏南归。”

    秦桧苦笑,昏德公到底病没病,什么时候病愈谁知道?还不是你们金国人说了算?

    唉!

    看样子,短期内迎韦氏南归无望,回去之后该如何向赵构交代呢?

    “此乃小事一桩,和谈之事贵国到底如何决断?听闻宋夏起了兵戈之争,我大金将士都有些按捺不住。

    如果和谈迟迟无果,很难料想后果如何!”

    韩昉不想在芝麻绿豆的小事上过多纠缠,直接出言威胁。

    局势果然如同完颜希尹所言的那般发展,宋夏开战对金国而言无疑是个巨大利好,这种情况下宋国除了尽快达成和议,还能怎样?

    故而在和谈条件上,韩昉仍旧坚持,不让步。

    不管怎么着,秦桧还是得装模作样地讨价还价,算是对大宋朝廷有个交代。

    努力了,没有成功,乃局势所迫,怪不得我。

    秦桧本来已经做好,金国的条件照单全应的打算,不想韩昉却突然松口。

    “秦相公,仔细算起来,我们也不是外人。”

    韩昉笑道:“南下之前,曾在淮北见过挞懒都统,叮嘱本使关照阁下。既然如此,那就卖秦相公个面子,岁币银绢各二十万即可。”

    秦桧有些意外,韩昉竟突然送上一份大礼,银绢各少了五万。

    数量不算很多,但足以拿回去交差,堵住上下的悠悠之口,也算是一件不小的功劳。

    “那就多谢韩尚书了。”

    “客气!”

    韩昉笑了笑:“这都是挞懒都统对你的关照。”

    “在下备了些许礼物,还请尚书北归之时,替秦某带给都统。”

    “秦相公不必如此客气,如果真的有心,让都统少些忧愁,比什么礼物都好。”

    秦桧眉头一动,笑道:“还请尚书明示,都统近来有何忧愁?”

    “西北,徐还、岳飞之流,都统担心他们破坏来之不易的宋金和平。”

    “明白了!”

    秦桧沉默了片刻,轻轻点头,悄然离开。

    绍兴元年,宋金之间达成和议。

    两国约为伯侄之国,宋向金供奉岁币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以黄河为界。

    金军五年内逐步撤到黄河以北,五年后废黜伪齐刘豫,两国罢兵止戈。

    盟约就此达成,宋国上下虽然仍有非议,甚至有所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毕竟大宋正在与西夏开战,这时候有必要和金国停战,只是付出的代价略微有些大。

    大宋竟然为此向破国灭家的金国低头,实在有损尊严。

    黄河为界,岂非从法理地同意将河北路、河东路割让给金国?国土沦丧,实属可悲。

    还要每年搭上二十万银绢,实在是

    就这,有不少人还心满意足,总算是可以得享太平。

    负责和谈的秦桧竟还有几分沾沾自喜,觉得为大宋办了件大事,据理力争为大宋省下了数万银绢。

    至少朝廷,准确说官家对此事颇为认可,擢升秦桧为平章事,成为宰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