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还心中暗笑,原本历史上岳飞一路北伐,大破兀术,已经打到了朱仙镇。如果不是你十二道金牌,怎会徒劳无功?

    “以攻为守,至少保证战火不殃及淮南,保全江南无忧。”

    “嗯!”

    赵构点点头,旋即又道:“那西北呢?”

    “臣曾西北,对那里颇为了解,那里驻守的很多都是经验丰富的悍将,金国即便彻底击败契丹,陕西路也暂时不会有大问题,除非”

    听到转折词,赵构沉声问道:“除非什么?”

    “除非西夏趁火打劫,否则陕西路岌岌可危,西北之地若有失,得陇望蜀”

    徐还没有说下去,赵构心里已经很清楚,蜀中那是他的底线。

    “子归可愿再往西北一行?”

    赵构突然这么问了一句,徐还心中顿时一紧,这是什么意思?

    试探吗?

    “回官家,大宋无论何处有危险,只要用的上臣,义不容辞。”

    徐还笑道:“不过倘若无甚要紧,臣要是想多告几天假,在家陪陪嬛嬛和孩子们,宋氏也有了身孕,所以臣想多留在临安一些时日。”

    第四胎!

    那一瞬间,赵构脸上的神色难免有些尴尬。

    “朕也想让你待在临安,免得皇妹怨朕,可是而今这局势,朕也是无可奈何。”

    赵构叹息一声,却没有再说下去,召见也就到此为止。

    回到国公府时,裴元衍正在焦急等待。

    “驸马,怎样?”

    “试探吧!”

    徐还沉吟道:“不过形势所迫,官家也多有无奈之处,所以不免想起我来。”

    “那官家会放驸马去西北吗?”裴元衍最为惦记的就是此事。

    “现在不会,不过”

    徐还沉吟道:“现在要办两件事,其一,促成岳飞前往襄汉,其二,想办法挑起宋夏摩擦冲突。”

    “高明。”

    裴元衍略微思索便明白徐还的目的,岳飞只要出征,就必要需要有个人制衡他。

    军中绝对不能容许一人独大,眼下整个大宋,也只有徐还有这个资历。不管怎么说,徐还都是皇亲国戚,关键时刻,赵构不得不依赖“自己人”。

    至于猜忌,离开军伍时间长了,而且徐还这两年赋闲在家,也足够低调,猜忌已经大不如前。

    局势所迫,赵构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

    尤其是西夏如果出动,趁火打劫,对大宋而言确实是一场灾难,到时候不得不启用徐还去收拾烂摊子。

    只要徐还能离开临安,名正言顺回到西北,则大事可成矣!

    “还有,通知司马靖和折彦质,不能公开出兵救援契丹,但暗中运送些物资军需,尽量让契丹人多支撑一段时日,务必等我回去。”

    徐还摩拳擦掌,抬头遥望北山,已然有些跃跃欲试。蛰伏两年,苦等的时机,已经不远了。

    “对了,还有想办法,让秦桧暂时离开临安几日。”

    这个奸臣是个祸患,关键时刻,不能让他在临安坏了好事。

第四七九章因势利导() 
面对刘豫咄咄逼人的气势,淮水防线立即遭到压力。

    东线有韩世忠和吕颐浩驻防还算好,但淮西,再到上游的襄汉,日子可不怎么好过,连续多个城镇丢失。

    防线总是给人一种岌岌可危的感觉,这让朝野甚是不安。

    这种局势下,自然而然有人想到岳飞。

    朝中开始有官员上疏,请岳飞及时回到襄汉,主持防务,保卫淮水。

    岳飞在淮西军变上的先见之明,让很多人为之折服,心中也都有个感觉,只要岳飞出马,完事妥当的感觉。

    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众望所归,赵构就不能不考虑,尤其是枢密使赵鼎表示赞成的情况下。

    秦桧肯定是不乐意的,然而虽为宰相,但在军事方面他的发言权有限。

    再加上赵构本人有所意动,这事自然就成了,虽然猜忌这些位高权重的武将,但在关键时刻,为了自保还是不得不重用他们。

    得知岳飞再度被任命为荆湖北路宣抚使后,徐还终于长松了一口气。

    岳飞出马,东南防线便能安然无恙。

    而自己,很快就能北上了。

    一个得满朝文武认可,共同举荐的武将,无论他多么忠诚,皇帝都难以安心。

    其中还掺杂着几个建议,让把陕西路和襄汉的宋军全部交给岳飞节制,开什么玩笑?

    赵构可能同意吗?

    这个时候,有一个能够节制岳飞的人,就显得非常必要,没有人比徐还更合适。

    徐还与岳飞相互制衡,赵构应该是赞同这个情况的。

    但秦桧必然是反对的,和原本历史不一样,他虽不喜岳飞,但头号心腹大患始终是徐还。

    可以容许岳飞出马,但秦桧是无论如何不愿意徐还离开临安的。

    为了防止在关键时刻出乱子,秦桧这个不安定因素必须排除在外。

    让一个宰相离开京城,必须得有个足够分量的合适理由。

    好在徐还前几年广结善缘,有些不起眼的布置,在这种时候全都派上了用场。

    绍兴三年七月,衍圣公孔端友上疏,衢州敕造孔庙落成,将举行祭祀典礼。

    祭祀孔庙在封建时代那是大事,皇帝派遣使者或者亲自参加都是有先例的。

    大宋最近多边事,赵构不能轻易离开临安,那就得派遣一位重要的使者前往。

    按照过往的先例,要么是皇子、亲王,要么就是朝中宰相。

    大宋现在最缺的就是皇子、亲王,于是乎在一番推选中,这个光荣使命就落在了秦桧身上。

    祭祀孔庙,倡导文教,这是宰相分内之责,也是颇为荣耀之事,秦桧实在没有理由拒绝。

    只得从临安出发,前往衢州,后世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这年头山路难行,少不得要走一阵子。

    而且祭祀孔庙之前少不得要斋戒沐浴三日,这一来一去,加上中间的繁文缛节,秦桧少数有半个多月不在临安。

    这段时间,对徐还而言就显得格外宝贵。

    岳飞已经到了襄阳,重新组织兵马,在淮西和京西路与伪齐军队展开交锋。

    正如人们期望的那样,岳飞的表现很出色,一到前线就立即展露出一个名将的才能与声势。

    几场漂亮的反击,让骄纵的伪齐军吃了败仗,如同当头棒喝,不可一世的气焰顿时被打压下去。

    岳飞也趁此机会迅速收复淮西大部分失地,重新构筑防御,让岌岌可危的淮水防线再度完整。

    如此,临安上下都松了口气,果然要用对了人才行。先前如果派岳飞接管淮西,何至于闹出军变呢?

    用人有失啊!

    不过这责任不能在官家,而是自然而然扣在了张浚这个背锅侠身上。

    至于赵构嘛,朝野纷纷夸赞,官家圣明,及时启用岳飞,重振宋军声威,保全淮水防线云云。

    赵构被好一番奉承,岳飞也成为了众望所归的英雄,威望和影响都迅速上升。已然被称之为国之柱石,甚至还有“有岳飞,淮水如长城”的说法。

    而且襄汉和淮水将士,对岳飞心悦诚服,可谓是将帅和睦,士卒用命。

    此情此景落在赵构眼中,不免有些酸涩。

    一个得士兵拥戴,朝臣赞赏,威望甚高,且战功赫赫的将领,难免让人有些不安心。

    也恰是在这个当口上,西北传来消息,党项人越过横山,侵犯大宋疆土,来势汹汹。

    终究还是来了。

    趁火打劫这种事很常见,西夏人见到如此良机无动于衷才不正常。

    之前他们就趁着金军南下,西军被抽调抗金,大规模抢占大宋疆土,最后是徐还的出兵击败西夏,将疆土收复。

    显然,未伤元气的西夏人并不甘心,想要再次借机抢夺。

    除了横山附近驻守的折彦质紧急警示朝廷外,其他几个边镇也都文书传到枢密院,发现胡骑踪迹。

    有种种迹象表明,西夏有全面出动,袭击陕西路的可能,再加上河套的金国大军,整个西北再次风声鹤唳,岌岌可危。

    调派大将及兵马增援,统一调度,抵御西夏,这是枢密院给出的对策。

    大宋现在能征战的将帅几乎全在前线,除了驸马徐还,他也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上一次西北有危险是他解决的,西北那些疆土也是徐还一手收复。

    论西北作战经验,徐还当属第一,而且将士对他颇为拜服,光是赫赫声威,西夏人听闻都要为之胆寒。

    从任何一个角度而言,徐驸马出征都最为合适,枢密院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两年之前,赵构对徐还在西北坐大多有忌惮,所以将其召回临安。

    但两年时间里,徐还表现的足够低调,从不过问朝政和军政,忠诚方面并无不妥。

    而且徐还与朝中大臣的关系似乎不怎么和睦,尤其是文官和部分要紧武将,赵构对他的忌惮也逐渐放松了。

    反倒是岳飞,如今在军中一家独大,众望所归,人人称颂。而且岳飞还表达过还我河山,迎回二圣的想法,这让赵构不得不警惕。

    如果任由岳飞继续壮大下去,无人制衡,将来定然尾大不掉,是个大问题。

    思来想去,能够制衡岳飞,且解决西夏入寇问题的也只有徐还。

第四八〇章猛虎归山() 
一番运作,因势利导,终于达成所愿。

    接到诏书的那一刻,徐还暗暗松了口气。

    没有秦桧从中作梗,边疆局势岌岌可危,哪怕赵构仍有猜忌之心,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徐还与岳飞双双出动,不仅能够解决边疆安危,且可以相互牵制、制衡,也算是稳妥之举。

    等到战事见到成效,局势稳定下来之后,及时将他们撤回就是。

    至于出征过程中,他们的家人则都留在临安。

    岳飞除了带上了长子岳云随军外,高堂以及妻子儿女全在临安。

    徐还也不例外,柔福帝姬以及两个儿子,还有怀孕的宋五娘,等若有三个孩子为人质。

    这也是徐还最担心的事情,他很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妻儿会面临怎样的处境不言而喻。

    虽然这几年一直在做筹划,但能否万无一失,绝对确保他们的安全,难免让人心悬。

    连运作这件事,素来足智多谋的司马靖都不敢说有万全把握,否则也不会催促徐还让黄若彤生子,并把孩子留在凤翔府笼络人心。

    这两年,孟太后和赵构也曾数次提及让徐还将黄若彤母子接来临安,但徐还都以产后虚弱、孩子幼小为由婉拒了。

    三个孩子在临安,最大的徐承嗣不过才三岁,小的还没出世,徐还自是多有牵挂。

    奈何情势所迫,为了所谓的大局,只能将他们留下。

    宋五娘不明所以,只当丈夫是出征在外,不能陪着自己生产,虽略有遗憾,却也知大局为重。

    柔福帝姬却一清二楚,在丈夫和娘家之间,她坚定地选择了丈夫,也清楚自己和孩子留在临安的责任与意义。

    “徐郎,放心去吧,孩子们我会照顾好。宋妹妹的我也会照顾妥当,保准母子平安。”夜里,依在徐还身边,柔福帝姬郑重保证。

    “嗯!”

    徐还点点头,将柔福帝姬揽入怀中,低声在耳畔道:“嬛嬛,一切小心,我已经安排,一定会保证你们的安全。

    无论何时,何等情势,做任何决定,你们都是最重要,最优先考虑的因素。”

    “我知道,我相信。”

    柔福帝姬眼眶一红,生在皇家的她太明白权势和江山的吸引力,如果真到了哪一步,舍弃他们母子并非不能。

    江山在手,还能缺了美人和孩子?

    但徐还却做出了如此郑重的保证,江山和权势在他眼里,不及妻儿重要。

    柔福帝姬相信,徐还不是信口雌黄,随便说说,这是一个郑重许诺,一颗定心丸。

    但她不希望那一天到来,最好老天保佑,一切顺利。

    “放心,想想我们从会宁府那么远的地方,只身两人离京千难万险,都能回来,可见老天爷是帮着我们的,这次也不例外。”

    徐还柔声安慰,然后一个翻身,自从怀上徐承训再到生产,夫妻已经许久没有亲热过。

    如今孩子已经几个月大了,又是临别之际,自然不能错过,一夜热火,柔情蜜意无限

    绍兴三年七月,徐还出征。

    因为事情紧急,这一遭他们走陆路,从临安出发,直奔江夏,然后沿汉水入兴元府,然后北上陈仓。

    得知徐还出征,最高兴的是萧百发,在使团黯然离开的路上,听到了这个喜讯。

    终究还是等到了,徐还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