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目睽睽之下,父女团聚,情绪不免有些激动,但没有人觉得有失礼之处。

    天性使然,人之常情。

    更为重要的是太上皇亲口确认了柔福帝姬的身份,公主如假包换。

    这就很有意思了,临安那边太后言之凿凿公主是冒充的,官家赵构也表示认同,甚至追捕治罪。

    现在太上皇确认公主是真的,那么到底是谁说谎呢?

    也许有人会说是徐还威胁太上皇,承认假公主身份,即便如此,也已千真万确。更何况,柔福帝姬归来之时,宫娥内侍尽数确认,有些事自然也就不言而喻。

    赤果果被打脸,也不知临安得到消息之后,韦太后与赵构如何解释?

    众臣想的是朝局变幻,年幼的徐承嗣却一直盯着赵佶,好半天之后才闹明白,原来这个老翁是娘亲的爹爹。

    小家伙很懂事,乖乖走上前,恭敬道:“孙儿徐承嗣拜见皇祖父。”

    赵佶这才抬头看向徐承嗣,脸上立即露出慈祥笑容:“嬛嬛,这是你的儿子?”

    “是,这是我与徐郎的长子承嗣,小字平安郎。”

    “平安郎,快些过来,让朕好好瞧瞧。”

    上了年纪的老翁见到孙辈,隔代亲几乎是天性,赵佶端详着徐承嗣的小脸,满是慈祥与宠溺。

    “嬛嬛,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柔福帝姬骄傲地看了一眼儿子,然后又瞟向不远处的徐还,有个好儿子,是因为有个好丈夫。

    “恭喜上皇、长公主团聚。”

    众臣见状,都很识趣地表示祝贺。

    团聚固然是喜事,但今日的主旨是祭祀,故而一切还是要回归正常。

    问题再度出现,适才高阳王府长史司马靖提议由福国长公主担任亚献。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比徐还抑或赵令谦担任亚献更让人震惊的提议,因为长公主虽然姓赵,但是个女人。

    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男人才是家族的血脉传承者,天然享有承袭香火和宗祠的责任,女儿则是外人。

    长公主亚献,有些超乎常规,让人震惊。

    司马靖的提议是高阳郡王的意思吗?他究竟意欲何为?

    很多人心中都在疑惑,但是没有人说出口,没有质疑和反对,这件事太敏感了,没有人自找没趣。

    唯独吴表臣是例外:“不妥,焉有女子亚献祭祀之礼?”

    “吴侍郎不能睁眼说瞎话,前唐高宗封禅泰山,皇后武氏亚献,武氏不是女子吗?”

    “武氏祸国,岂可以之为先例?”

    “吴侍郎,你先前说了,亚献之人必须是赵姓皇族,并未言明不能是女子啊?”

    司马靖徐徐道:“兴许过往传统,女子甚少祭祀,但事情总有特例。福国长公主乃皇族,上皇之女,官家女弟,本就身份贵重。

    况黄天荡水战,长公主亲自擂鼓助威,鼓舞将士大破将军,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此等出身与资历,难道没有亚献的资格吗?”

    “这”

    吴表臣一时语塞,略微吞吐后,咬定道:“可终究男女有别,岂可乱了礼法纲常?”

    “此言差矣,长公主主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怎么以前可以,这次就不行了?”

    听到这话,吴表臣恍然记起,数月之前,绍兴孟太后陵寝前,正是柔福帝姬谒陵主祭

第六七一章捷报西来() 
吴表臣愕然呆立,再无言语。

    谒陵拜祭孟太后与今日祭祀皇陵,意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性质也不尽相同,但又有相似之处,司马靖将两者混为一谈,勉强也说得过去。

    最为重要的是,那场祭礼,也是他这个礼部侍郎在场协助,当时却并未提出任何异议。

    那么,今日的质疑也就显得别有用心,公信力顿时大打折扣。

    柔福帝姬是女子,却是眼下大宋除了上皇赵佶、官家赵构之外,血统最为尊贵的皇族成员。

    而且黄天荡水战公主击鼓,以及岳飞案时挺身而出,柔福帝姬赢得了太多赞誉和尊敬,巾帼不让须眉,有口皆碑,天下敬仰。

    祭礼之上为亚献,好像也说得过去,毕竟有过唐朝武氏的先例。既然皇后可以为亚献,公主为何不可以开先河呢?

    吴表臣看得出来,此举似乎是徐还有意安排。

    他自己跳出争议的旋涡中心,却将妻子推进去,到底意欲何为?

    公主祭祀亚献,牝鸡司晨,岂非

    不对,吴表臣猛然想起前不久在绍兴孟太后陵前的念头。

    大宋皇室凋零,若是没有太祖一脉,将来上皇赵佶驾崩,官家赵构持续无子,最有资格继位的岂非是福国长公主?

    太祖一脉

    看看今日赵令谦的表现,吴表臣便不报什么希望了。

    远离权力中心太久,骤然富贵的太祖系宗亲难堪大用。

    那么

    将来大宋会有一位女皇帝?

    不可能吗?

    前唐已经有了武瞾这个先例,皇后可以成为皇帝,公主继位又有什么稀奇呢?

    祭祀亚献的先河已经开了,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九五之尊不单单凭血脉出身,也是靠名望、实力说话的。

    出身高贵,名满天下,柔福帝姬无疑满足前两项。至于实力,他的丈夫徐还实际掌控大宋半壁江山。

    此刻,柔福帝姬站在那里,宛如当日在绍兴太后陵一样,透着一股子非凡气质

    绕了一大圈,徐还不争不抢,竟存的是这样的心思吗?

    他的妻子,然后是他的儿子

    对了,高阳王府世子似乎名叫——承嗣。

    如果没听错的话,刚刚小世子称呼为太上皇为“皇祖父”。

    那个“外”字丢了,也不知是小孩子不明白称谓有别,还是有人蓄意教导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啊!

    亚献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祭礼就要开始,徐承嗣自然不能在与母亲待在一起。

    小家伙得了指点,很乖巧地跑到了父亲徐还身边。

    父子一别经年,再见竟是这等场合,徐还很想将儿子抱在怀里,好生瞧瞧。奈何如此情形,只能克制内心激动。

    到底是父子血脉天性,仿佛从来不曾分开一般,亲密无间。徐还俯身低语,叮嘱几句,徐承嗣便很乖巧地站在了父亲身后,有板有眼。

    直到此时,众人才回过神来,这是要让世子也参加祭祀的意思。

    徐承嗣小小年纪,今日不仅正式亮相人前,某种程度上也算正式登上了大宋的政治舞台。尽管他自己还懵然不知,但已经是帝国数得上号的人物了。

    在礼官的主持之下,祭祀十分顺利,当柔福帝姬隆重亚献之时,身上流露出的气度非同以往。

    从今以后,她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家公主,而是大宋的三号,或者四号人物了。

    也许有一天

    有心之人隐约感觉到些许苗头,但又不是很确定,故而也未敢多想。但是毫无疑问,台阶上下的一家三口,贵不可言。

    亚献之后还有终献,相对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徐还自然实至名归。

    不过徐还依旧推辞了,理由还是自己并非皇族宗亲,身份并不合适,坚辞不受。

    徐还不去,还有谁敢去呢?

    至少赵令谦是不敢的,一个尴尬的局面无疑又出现了,不过这一遭,有机灵人依样画葫芦,很快便想出了办法。

    王爷谦让,不若由世子代劳吧!

    众人的目光立即落到了徐承嗣身上,一个稚龄幼童终献,这合适吗?

    从年岁上说似乎确实不合适,但身份好像合情合理,徐还肯定能接受儿子“抢了”自己的殊荣。

    徐承嗣虽然姓徐,但是长公主所出,上皇的嫡亲外孙,身上流着一半的赵氏血脉,算是半个赵家人,献祭也算合乎情理。

    反正今日的祭祀本就不按常规出牌,女子可以亚献,小孩终献又有何不可呢?

    徐承嗣压根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柔福帝姬本来想上前教导,不想赵佶竟主动欣然代劳了。

    这是徐还没想到的,自打南归之后,虽然没有明说,但赵佶一直很配合。只是万万没想到,他会乐意配合到如此地步。

    上皇亲自教导,携手终献,将来这一幕会有着怎样的意义不言而喻,这可是难得且意义非凡的加分项。

    不知道为何,徐还有种感觉,也许赵佶已经完全看穿了自己的心思。

    他真的愿意完全配合,陪自己演好这出大戏吗?

    徐还不知道,但今日已经算是个难能可贵的开头,收获已经出乎预料,很知足了。

    至于将来,拭目以待吧!

    其余人等看到这一幕,皆是心头一震,有人也彻底回过味来。

    如果说适才站在群臣队列里,父亲徐还和代国公赵令谦之间,算是徐承嗣的首秀,那么此刻在大宋的舞台上,他又经历了一次飞跃。

    尽管徐承嗣本人一脸天真笑容,全然不知自己适才倒下那杯酒有着怎样的意义。

    但其他人心里有数,这个稚龄小男孩已经不是高阳王府世子那么简单了。

    祭祀的程序告一段落,一切都很完美。

    然而就在礼官宣布结束的时候,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而来。众人原本还有些许紧张,但瞧见马背上的骑士身挂彩带,心中顿时松了口气。

    看样子,应该是好消息。

    果不其然,骑士逐渐接近的时候,使尽了全身力气,大声喊道:“捷报,捷报,兴庆府大捷。

    牛皋将军大破兴庆府,斩首八万,国主失踪,西贼国破。”

第六七二章天策上将() 
捷报西来。

    来的恰是时候。

    “牛皋将军攻克兴庆府,斩首八万,西贼国破。贼首李乾顺西遁,正在追击。”

    报捷的驿卒声音很大,回荡在永昌陵前,所有人都听的清清楚楚,宛如一声惊雷,震慑人心,又惊喜非常。

    因为靖康之变,这些年金国成为大宋的噩梦。

    但随着绍兴和议,以及中原的光复,这个状况已经改变。远离许久的西夏再度回到人们的视线里,西北的党项人,曾经大宋的心腹之患。

    在过去的百年里,对大宋的威胁,以及造成的麻烦甚至远远超过辽国契丹人。从真宗朝开始,朝廷征讨过很多次,却始终无可奈何。

    然而今天,徐还做到了。

    先是前两年打了黄河以东的西平府,收复了大宋的灵夏之地,但黄河以西的兴庆府,以及贺兰山、祁连山下的河西之地,仍旧属于西夏。

    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想要彻底灭亡西夏谈何容易?

    现如今,梦想变成了现实。

    兴庆府城破,所谓的斩首八万应该是西夏兵卒,八万等若西夏主力几乎折损殆尽。

    李乾顺虽然逃走了,但追捕落网是迟早的事。兴庆府城破,几乎等于西夏亡国,至少已经彻底失去了威胁。

    心腹之患除去,大宋西境从此太平。

    毫无疑问,这是一桩丰功伟绩,属于高阳郡王徐还。

    消息来的是时候,地点更是恰到好处,告慰先祖没有比捷报更好的祭品了。

    群臣也甚是激动,皇陵之前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

    “臣等为大宋贺,为上皇贺,为王爷贺。”

    吴表臣听的清楚,也看的清楚,他用尽全力阻止徐还亚献,目的显而易见。但此刻他彻底明白过来,一切都是徒劳。

    徐还根本不需要靠这些徒有虚名的玩意,他一直在用实力说话。

    灭国之功,超越一切,足以等上万民敬仰的神坛。

    “太上皇,伐夏之战,大胜而归,前方将士有大功于社稷,理当封赏才是。”有人立即提出了建议。

    论功行赏,天经地义,故而提议一出口,立即得到附和。本来应该提报临安朝廷,以朝廷的名义来颁布。

    但如今有太上皇在此,有个名正言顺可以发号诏命之人,何必如此麻烦呢?合情合理之事,又有太上皇金口玉言,难道临安敢说个“不”字?

    洛阳方面自成体系,架空临安朝廷,这是开局第一步。

    如此喜事,群臣所请,赵佶自然应允。

    “理当如此,子归代朕拟定有功将士名单,论功行赏。”

    赵佶是聪明人,心领神会地答允,并将权力与殊荣一并交给了徐还。

    “臣遵旨。”

    到了这份上,徐还自然也不会在假仁假义地推辞,自是欣然领受。

    “上皇,前方将士们该论功行赏,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是功勋卓著啊!”

    朝野之间,总是不乏心思机巧之人,这等锦上添花,拍马屁的好机会自然不会错过。

    运筹帷幄的统帅是谁?

    高阳郡王徐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