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登毕竟是外人,他不好过多的干涉李贤的决定,对他来说,只要李贤答应出兵,那么此行的目地就达到了reads;。

    至于何人为将,何时出发这等事情就不是陈登需要考虑的。

    陈登告辞之后,李贤将徐庶唤到身边,嘴里道:“适才袁术、陶谦都派来了使者,先生以为我该如何抉择?”

    “袁术狡诈,不足与谋,无论他提出什么条件,事后都难以兑现,陶谦就不同了,使君若想染指徐州,此番须得出兵相援”

    徐庶就是徐庶,三言两语就说出了李贤心中所想。

    李贤听罢之后微微颌首,嘴里道:“我打算‘抽’调三千兵马南下徐州,可思来想去,军中缺乏统兵大将,我想让李典、于禁试一试,先生以为如何?”

    徐庶没想到李贤竟然有这种肚量,两个降将还没有表‘露’出归顺之意,李贤就打算重用,这样决定显然有些过于冒险了。

    “李典、于禁确有将才,不过,他们是否值得一信,我却也是心中没谱”

    “无妨,这一次便给他们一个机会!”

    “使君何不将他二人唤来,仔细问个明白?”

    “也好,就这么办!”

    说到这里,李贤吩咐一声,道:“速去把于禁、李典二人请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喏!”

    没过多久,于禁、李典联袂而来。

    被俘之后,于禁、李典无官一身轻,他们一直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者李贤的每一项举措。

    无论是内政还是军事,李贤的所作所为都使人颇为敬佩。

    轻徭薄赋,屯田开荒,招贤纳士,每一项举措都立意深远。

    闲暇的时候,二人也曾有过短暂的遗憾,为什么李贤对他二人不屑一顾?

    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复杂,李贤对于、李二人越是不理不睬,越是让二人生出不忿之意reads;。

    此番,陡然听闻李贤召见,无论于禁还是李典都觉得很是意外,发生了什么事情?

    见面之后,李贤开‘门’见山,嘴里道:“袁公路意图攻伐徐州,我打算让你们领军南下,增援徐州,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于禁、李典相顾骇然,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李贤竟然敢‘交’给他们三千兵马。

    努力将躁动的心平息下去,于禁问道:“使君就不怕我等反戈一击?”

    李贤大笑:“我相信二位的为人,如果你们不愿意为我做事,那就不会接受这兵权,换言之,倘若你们肯为我南下徐州,以后,你们就是我北海****将”。

    虽说听上去有些拗口,可于禁跟李典还是明白了李贤的意思,他是想借此来考验二人。

    要不要接受呢?

    闲暇的时候,于禁跟李典觉得自己被冷落的很没道理,他们聚在一起喝闷酒,觉得李贤有眼无珠,不肯好言相劝,重用他们。

    现在,三千兵马的兵权就在眼前,只要颌首应诺,兵权即可到手。

    等了很久的东西终于等到了,于禁跟李典都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好在李贤颇有耐心,他没有出言催促,而是好整以暇地闭目养神。

    不长的时间里,于禁、李典觉得好像过了一个世纪,他们想了很多。

    毫无疑问,李贤是一个待人宽厚的上司,他麾下的周仓、徐和都是之前收编的降将,现如今,二人依旧领兵作战,所向披靡,好生潇洒。

    在北海国待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于禁、李典都适用了这里的生活。

    没有过多的尔虞我诈,只要努力劳作,一定会有可观的收获。

    有时候,于、李二人也会想,如果他们离开北海国,返回兖州,又会面临些什么?

    听闻曹使君在濮阳城外大败,折损了近万人马,倘若于、李在这种情况下回返,想必曹‘操’会不计前嫌,重新重用二人reads;。

    然而,不知为何,于禁、李典却打心眼里拒绝返回濮阳这个想法。

    原来,在不知不觉间,于、李二人都已经有了为李贤做事的想法,只不过他们一直不敢承认罢了。

    今日,李贤毫无保留的信任让人触动不已。

    于禁叹了口气,他单膝跪地,道:“于禁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这是效忠了,意味着于禁正式向李贤归顺投降。

    李贤大喜,他搀起于禁,道:“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李典也没让李贤等多久,有了于禁的榜样,他也很快作出了选择,“败军之将李典拜见主公”。

    “哈哈,我得二位相助,区区袁公路何足道哉!”

    徐庶这时候也出言关,道:“使君一日收得两员良将,可喜可贺”。

    于禁、李典急忙向徐庶行礼:“见过先生”。

    “二位不必客气,以后同为郡府麾下,我等还要好生亲近一番才对”

    “先生所言极是,日后若有叨扰之处,还请先生莫怪”

    “哈哈,我欢迎还来不及呐”

    “如此,等到南征回返,说不得要去先生府邸走一遭了”

    李典俯首应合:“我也正有此意”。

    徐庶笑道:“那我便在府中等候二位将军的佳音了”。

    “必定竭力而为,不让主公失望!”

    李贤见三人相谈甚欢,当下很是欣慰

第291章 余孽() 
c_t;八千玄甲军是徐和安身立命的根本,其中七千人全都是之前跟随徐和南征北战的黄巾老卒,只有千余人马是徐和归顺李贤之后重新征召的新卒。'。超多好看小说'……

    此番,李贤打算‘抽’调三千玄甲军救援徐州,自然要与徐和打个商量,要不然,很容易将帅释,为他人所趁。

    李贤读多了类似的历史故事,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太史慈北上乐安国之后,北海国需要防备的敌人便只剩下了兖州的曹‘操’。

    徐和麾下的八千兵马分别驻扎在剧县、朱虚两座城池,而徐和本人常驻朱虚。

    身为北海**事重镇,朱虚城修建的格外高大,深邃的护城河足有一丈,倘若敌人硬攻,必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北海军、背嵬军、先锋营接连出征,偌大的北海国内只剩下徐和的玄甲军,虽说留在郡国之内少了立功受赏的机会,可这种独一无二的待遇未尝不是一种信任。

    试想,如果李贤不信任徐和,他会放任玄甲军在北海国一家独大,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吗?

    万一徐和怀有贰心,北海国局势岂不是瞬间糜烂?

    朱虚城,徐和府邸,一名男子好整以暇地盘膝坐下,在他对面,徐和拿着一卷布帛,他粗略看罢,大笑出声:“哈哈,曹孟德倒是看得起我,平原郡国相呀,真是好大的手笔”reads;。

    男子是卞喜麾下军将,卞喜兄弟二人死于李贤手中之后,原本的青州黄巾便摇身一变,成了曹‘操’军中的中坚力量。

    青州兵吃苦耐劳,是无数军将梦寐以求的兵源。

    这一次,听闻曹‘操’打算招降徐和,男子便自告奋勇,愿意到朱虚城充当说客。

    “北海国不过一郡之地,岂能与天下群豪抗衡?孔融死后,李贤小儿非但不休养生息,反而穷兵黩武,出行之前,我已经听说袁本初麾下大将淳于琼统领万余兵马已经抵达寿光城,北海军,危矣!”

    徐和笑着摇头,“淳于琼?徒有虚名之辈罢了,那夏侯渊何等勇猛,统领三万兵马,可谓兵多将广,可到头来还不是死在李使君麾下?吴束,你我同为黄巾,你应该知道,我跟曹‘操’之间有不同戴天之仇,想让我归顺他,除非曹‘操’自刎于我面前”

    名唤吴束的男子叹了口气,道:“定毅,你又何必如此?当年之事,曹使君也颇为后悔,你我都是成大事者,岂能纠结于往事?”

    徐和怒极反笑,“好,那我倒要问你,曹‘操’连败两阵,麾下城池不过三处,我为何要投奔于他?”

    吴束显然早有所准备,他听到徐和质疑,非但没‘露’出慌‘乱’之‘色’,反而笑道:“定毅此言差矣,世人皆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眼下,曹使君事事不顺,正是需要你我大力援助的时候,如果定毅兄肯率领兵马归顺曹使君,别说一个平原国相,便是青州刺史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徐和早已经过了热血冲动的年纪,他不会因为别人画下一张‘诱’人的大饼便蠢蠢‘欲’动,而是冷晒道:“我听说曹‘操’多疑好忌,我这人大大咧咧的,可不想死的不明不白”。

    吴束讪笑道:“曹使君宽宏大量,之前我多次冒犯,他都从未追究过,而且,对待有功之臣他从来不吝赏赐”。

    “好了,吴兄弟无须多言,我这人的脾气你也知道,只要我认准的事情,从来没有半途而废过,我徐和还是一介黄巾的时候,李使君便待我不薄,从未有过另眼相看,如今,你让我归顺曹‘操’,对李使君反戈一击,这等无耻的行径我实在做不出来”

    “定毅兄”

    “好了,你我兄弟叙旧可以,归顺曹‘操’一事休要再提,如若不然,兄弟情谊便一刀两断!”

    吴束没想到徐和对李贤竟然如此信服,他叹了口气,道:“也罢,这时候寿光城下应该已经开战了,我们何不等到战事结束之后再谈论此事?”

    徐和不屑一顾:“你认为太史慈他们会败?”

    吴束志得意满地笑道:“那是自然,实不相瞒,曹使君已经让曹休曹将军统领虎豹营赶赴寿光!”

    曹休?虎豹营?去寿光?

    曹‘操’的兵马去寿光城要干什么?自然是为了对付太史慈他们!

    虎豹营的厉害之处,徐和几年前深有感触,虽说他们曾经败在李贤之手,可谁也不能否认,虎豹骑是一支‘精’锐的骑军。

    如果太史慈与淳于琼、刘备‘激’战正酣的时候,虎豹骑突然从后方杀出,那对于北海军来说岂不是灭顶之灾?

    想到这里,一直面不改‘色’的徐和有些心慌意‘乱’。

    吴束得意起来:“虎豹骑三日之前就已经出发了,就算这时候你快马通禀前方,只怕也已经为时已晚了!”

    徐和皱起眉头,不悦道:“就算如此,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定毅兄你就不要固执了,就算太史慈有通天之能,他岂能敌得过三家兵马联手?”

    徐和看不惯吴束小人得志的模样,当即咆哮道:“来人呐,送客!”

    吴束没想到徐和说翻脸就翻脸,他急忙嚷道:“定毅兄三思呀,就算是在北海国内,都有些人打算对付李贤,李贤根基不稳的很!”

    听到这里,徐和急忙挥手止住了护卫,他盯着吴束,一字一句地说道:“你刚才说什么?有人要对李使君不利?”

    吴束自知说漏了嘴,他急忙干笑道:“绝无此事,绝无此事reads;!”

    徐和翻转过身,冷声道:“来人呐,将这曹‘操’的‘奸’细押下去,严加看管,好生审问!”

    “喏!”

    吴束勃然变‘色’,挣扎道:“徐和,徐和你个狗日的不能这样对我”。

    徐和不为所动,他淡淡地问道:“你刚才说李使君根基不稳?”

    吴束冷哼一声。

    想‘欲’擒故纵?哪知道徐和压根不买账,他叹了口气,道:“押下去!”

    “别,我说,我说还不行嘛!”

    徐和‘露’出猫戏老鼠的模样,好像在说,敬酒不吃吃罚酒,找虐!

    吴束敢怒不敢言,他挣扎着从军卒臂膀中脱身,嘴里道:“我在东阿城巧遇一伙客商,听闻他们是从北海国而来,当时我便留下心思,程昱执掌东阿以来,为防止吕布‘奸’细入内,一直宽出严进,如果没有许可,北海国的商贾怎么可能顺利入城?其中必有蹊跷!”

    说到这里,吴束等着徐和发问,哪知道对方一直保持云淡风轻的模样,这让吴束颇为无奈。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吴束只好继续说道:“无论李贤死与不死,定毅兄你都是北海**力最强的大将,曹使君惜才如命,想将你收入麾下,我听闻之后仗着你我熟识,便应诺下来,那时候,曹使君才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我”。

    “喔?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束松了口气,既然徐和开口发问,那便说明他这条命是保住了,他犹豫再三,方才开口说道:“孔融不是刘备杀死的”。

    徐和眉头一跳,道:“那又如何?”

    吴束凑到徐和跟前,低声说道:“孔融是李贤杀死的”reads;。

    “放屁!”

    “孔融倒是想杀死李贤,没想到刺客失手,让李贤侥幸活了下来,而他本人却死的不明不白”

    徐和不为所动。

    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