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4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自己的身体,刘协还是很在意的,他睁大眼睛,嘴里道:“如何?”

    张越虽然疑惑,却也不好隐瞒,只得说道:“陛下保养得宜,只要多食果蔬、多饮热水,定可身体康健”。

    刘协松了口气,道:“如此,有劳张御医了”。

    “份内事而已,陛下若没有其他的吩咐,下官便告辞了”

    刘协没有挽留,他已经有了决断,也不怕御医照实回禀,“你且自去”。

    “喏!”

    张越离开宫门,没多久便有人前来套话,无非是天子是否康健之类的话题。

    张越实话实话,天子健康的很。

    得了准话,那人抽身离去。

    须臾,李贤得到暗卫禀告:天子无事。

    李贤摇了摇头,心里明白,他跟刘协注定走不到一路。

    刘协不想做傀儡,试图掌控大权,可是,李贤怎会放权?

    权力只有那么多,产生矛盾是必然的reads;。'棉花糖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重生一世,李贤只想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如何掌握命运?

    大权独揽,这便是独一无二的法子!

    投靠他人,亦或者放权给天子,最终只会成为他人摆布的棋子,命运无从把握。

    李贤不做棋子,他要做棋手。

    若是刘协老老实实配合也就罢了,李贤不介意给他一些好处,若是刘协一门心思想跟自己作对,李贤会适当的给他一些教训。

    须知,李贤才是刘协衣食无忧的根本。

    正思量间,有侍卫来报:天子传召。

    刘协改变主意了?

    李贤决定再去瞧瞧。

    从州牧府到天子行宫不过五里的路程,李贤骑马而行,没多久便到了。

    将马匹交给外头值守的军卒,李贤在内侍的引领下一路畅通无阻。

    约莫过了半柱香的功夫,内侍躬身行礼,道:“陛下就在里头,州牧稍待”。

    李贤微微颌首,接着,耳畔就传来内侍的唱喏声“青、徐州刺史李贤觐见”。

    “宣”

    入殿之后,李贤一丝不苟地行礼,嘴里道:“微臣参见陛下”。

    “李卿免礼,让你来回奔波,却是朕的不是”

    “陛下传召,定是有事叮嘱,别说只是走一遭,便是十遭,百遭也是份内事”

    刘协心中不屑,面上却说道:“李卿所言不差,此番唤你前来,确实有事相商”。

    李贤揣着明白装糊涂:“喔?不知陛下所为何事?”

    “正是御驾亲征一事,适才我再三思虑,决定亲征袁绍!”

    李贤故作疑虑:“陛下,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不知陛下的身体……”

    “无妨,适才张御医为朕把过脉,朕龙精虎猛,好的很”

    刚才还是一副避之不及的模样,现在就来了个迫不及待,其中定有因由。

    李贤心知刘协一定另有所求,不过,既然对方不提,他也懒得多问,只是说道:“如此一来,陛下当可亲征”

    刘协深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嘴里道:“此番北征,不知李卿抽调多少兵马?”

    这却不是什么秘密,李贤缓缓道来:“臧霸的开阳军、胡庸的背矛军,总计两万人”。

    刘协蠢蠢欲动:“王子服磨砺新卒已经有几个月了,朕想让他们同行,李卿觉得如何?”

    “也罢,既然陛下有意,微臣自当从命”

    刘协又道:“战场厮杀,难免有所折损,朕觉得,王子服应该增添些人手,李卿,再募两千人如何?”

    李贤一脸为难:“陛下,新卒未经训练,只会凭添累赘,两千人,却是有些多了”。

    刘协满脸希翼:“一千人如何?”

    无论如何,刘协已经退让了一步,如果李贤再行拒绝,只会让双方都下不来台。

    再者,两千名没上过战场的新卒而已,能管什么用?

    到了战场,只怕会溃逃大半吧!

    想到这里,李贤便缓缓颌首,道:“便依陛下所言”。

    成了!刘协松了口气,脸上的笑容也格外真挚起来:“何时北征?”

    “三日之内”

    “好,朕马上通知王子服,让他快些准备”

    李贤不置可否,君臣二人又谈了几句,没多久,李贤告辞离去reads;。

    刘协看着李贤离去的背影,狠声说道:“李贤,且容你嚣张几日,他日,我大权独揽之时,便是你的死期”。

    一开始,从关中抵达下邳,刘协对李贤报有感激之情,他觉得是李贤将他救出了苦海,可是,后来在董承的大力蹿啜下,刘协渐渐意识到,李贤是他掌控大权的绊脚石,李贤一日不除,他这个皇帝就是个傀儡!

    人心善变,尤其是生长在帝王之家的皇帝,心理更是不可揣摩。

    亲军增至两千人,这对刘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虽说需要御驾亲征,可是,对他而言,不过是辛苦走一遭的事情,又不需要他上战场,这种惠而不费的事情,刘协巴不得多来几次。

    快步踱入后院,刘协眉开眼笑。

    伏皇后觉得很诧异,她以后很久没见到刘协的笑容了:“陛下,什么事情这么开心?”

    “皇后,朕的亲军又多了一千人”

    伏皇后觉得难以置信:“这是为何?”

    “冀州袁绍倾巢来攻,李贤想让我御驾亲征,我便趁机提出扩军的条件,李贤已经答应了”

    伏皇后不觉得这是好事,“陛下,战场上刀枪无眼……”

    “皇后莫忧,李贤麾下兵强马壮,朕只是装装声势,不会亲自上阵的”

    “话虽如此,可我听说袁本初有二十万大军,李贤如何能抵得住?”

    谈到这里,刘协环顾四周,忽而低声说道:“真要是到了那时候,朕会率军突击,独返下邳,那才是朕翘首以盼的结局!”

    伏皇后蓦然睁大了眼睛,原来刘协竟然抱着这样的念头

第546章 破绽() 
c_t;翌日,李贤杀牛宰羊,誓师出征。(。’)【】

    背矛军连同背嵬军一道,合计兵马两万人,他们在各级军将的统领下径自往北。

    行进间,军卒士气高昂。

    好不容易又等到了大军出征的日子,所有的军卒都显得迫不及待。

    先锋军已经小胜两场,若是在路上耽搁太久,说不定人家又胜一阵!

    无需军将催促,军卒们纷纷打起精神,将速度提升到了极致。

    从下邳到冀州,路程数百里,步卒行军,起码需要七八日的功夫。

    七八日的时间,足够袁绍筹备一次攻势了。

    冀州,泽幕城失陷的消息终于传到袁绍耳中。

    陡闻噩耗,袁绍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容置信:“淳于琼手中足有八千军卒,据城而守,怎么会败?”

    “回使君,据溃军来报,徐州军胆大妄为,竟然诈称天子使者,淳于将军一着不慎,失了城门,后来虽然及时反应过来,可那时,已经晚了,赵云所领青州骑军急冲而至,淳于将军拼尽全力也阻挡不住”

    袁绍怒发冲冠:“蠢材,淳于琼呢?”

    “淳于将军身受重伤,正在医馆疗伤”

    “让他滚过来”

    “这……”

    “怎么?我说的话没听见吗?”

    “喏!”

    须臾,脸色青白,毫无血色的淳于琼在两人的搀扶下躲入正厅。

    “罪将拜见主公”,淳于琼挣扎着行了一礼。

    袁绍冷冷地盯着淳于琼,许久,方才狠声说道:“泽幕一失,我痛失渡河之地,大军若想南下,须得另寻渡口,淳于琼,你可知罪?”

    “末将知罪”

    “哼,我且问你,青州军战力如何?”

    淳于琼脸色一变,道:“骑军也好,步卒也罢,俱是难得的精锐”。(

    “与我冀州军相比呢?”

    “有过之而无不及”

    袁绍又是一阵不爽,“渡河的青州军有多少兵马?”

    “据末将所知,青州军计有太史慈所部先锋军一万二千人以及赵云所领骑军两千人”

    “不过一万四千兵马而已,淳于琼啊,淳于琼,我留你何用?”

    一次失败还可以找寻借口,可是,这已经是淳于琼第二次失败了reads;。淳于琼不再争辩反驳,只是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

    袁绍在屋内来回踱步:“泽幕一失,青州军随时可以渡河北上,不成,我不能再等了,一定得出兵!”

    “主公,罪将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主公,如果我猜的没错,李贤肯定在整军备战,说不定其援军已经到了路上”

    “哼,他不来便罢,他若来,这一次,我定让他有来无回!”

    袁绍战意高昂,青州军同样跃跃欲试。

    在李贤麾下,鲜有军卒畏战、怯战的例子。

    丰厚的战功犒赏,意味着军卒悍不畏死,奋勇争先。

    数年来,青州军迥异于别人的福利待遇完全免除了军卒的后顾之忧。

    此番,天子刘协恪守承诺,御驾亲征的消息很快便传到先锋军耳中。

    太史慈特意召集全军,宣布了天子即将抵达的消息。

    “诸位,天子北上,御驾亲征,不日将至青州”

    “大汉万胜!”

    军卒战意高昂,他们高举武器,整齐划一地呼喊起来。

    令行禁止,这就是强军风范。

    太史慈很是满意,他笑道:“再过几日,冀州大军就到了,儿郎们,务必打起精神,杀他们个片甲不留,否则的话,背嵬军、背矛士一到,再想立功受赏,机会可就凭白少了一半呀reads;!”

    “杀,杀,杀!”

    先锋军将士恨不得现在就与冀州军厮杀一阵。

    袁绍虽强,可对于青州军而言,并非不可战胜。

    试想,连泽幕城这样一座城池青州军都攻了下来,还有什么是青州军做不到的?

    泽幕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城中粮秣充足,太史慈便动员城中百姓,与麾下军卒一道修缮城墙,挖掘护城河。

    与之前的工事相比,如今的泽幕城长出了锋利的牙齿。

    青州骑军不在城中,他们跟随赵云的脚步,将冀州的游骑斩杀的干干净净。

    一连三日,冀州都没能得到泽幕城的消息。

    泽幕城一丢,袁绍帐下谋士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辩。

    沮授主张冀州军绕道他处,直攻青州,围魏救赵,审配等人却不以为然,他们大肆渲染泽幕城的地理优势,告诫袁绍,不取泽幕,后路不宁。

    袁绍再三思量,还是无法将泽幕弃之不顾。

    太史慈抢占泽幕,这是一种挑衅,如果袁军避往他处,对袁绍而言是一件颜面无光的事情,是可忍孰不可忍。

    十万大军,若是连小小的泽幕城都拿不下,岂不是让人看了笑话?

    泽幕城,必须攻下。

    有了决断之后,第四日,冀州大军出现了。

    在袁绍的再三催促下,先锋将张统领万余兵马先行一步,兵锋直指泽幕城。

    此次南下,袁绍以颜良为中军将,鞠义为后军将,统领兵马八万,对外诈称二十万reads;。

    冀州军声势浩大,摆出一副神当杀神,佛挡杀佛的模样。

    青州骑军并未归返泽幕城,赵云及时派人示警之后便盯上了冀州军的粮道。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冀州军跋涉而来,数万大军对于粮秣的需求是一个天文数字。

    硬碰硬,也许青州军可以讨得几分便宜,可是,与取得的战果相比,代价太为昂贵了。

    因而,赵云选择了一种性价比极高的作战方式:伺机破坏冀州军的粮道!

    粮道,历来为兵家看护的要点。

    张也好,颜良也罢,都是军中宿将,他们对粮道看护的很是严密。

    不过,再严密的防护措施也得由人来实施。

    只要有人,这就意味着可能有疏漏。

    正所谓,百密一疏。

    大军一路疾行,谁也不敢保证每时每刻都是一副滴水不漏的态势。

    青州骑军接连盯了三日,终于窥得一个破绽:运粮的木车由骡马驮运,正值酷暑,每到午时,骡马必须饮用河水休息一番,否则的话,多半会因为中暑染疾。

    骡马饮水之际,运粮的队伍只能停下来。

    这时候,护粮的两千人一分为二,一部休整,一部戒备。

    从邺城到泽幕城外三十里,这支运粮队伍一直平安无事。

    时间一久,队伍难免会麻痹大意,

    没有人意识到,赵云的青州骑军已经盯了近百里,伺机以待。

    冀州游骑伤亡殆尽之后,袁绍麾下人马对于情报信息的了解很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