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5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不视物,搞不清楚状况之前,按兵不动才是王道,否则的话,贸然掺和,只会增加动乱。

    高顺深吁一口气,嘴里道:“传令下去,若我军令,所有人不可擅出大营,违令者,斩!”

    “喏!”

    “若有外人擅闯营帐,一律斩杀”

    “喏!”

    两个斩字一出,陷阵营便有了主心骨,便是并州军都深受感染。

    马雍有样学样,他严控军马,下了死命令

    曹休刚刚出营,便听到身后人声鼎沸。

    顾不得深究其中原因,曹休只好往城池而去。

    行至半途,曹休忽然意识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夜间视线受阻,万一守军没认出我,意图斩杀与我,那该如何是好?

    身后,似乎已经有人跑到了营外来闯运气。

    留给曹休的考虑的时间并不多。

    “拼了!”

    追兵就在身后,如果这时候还耽搁时间,也许,下一刻便是曹休的死期。

    徐州军突然发生的喧哗让守军很是紧张,他们禀明曹丕之后,只得全力戒备。

    曹休之前,已经有两拨情报人员进入城中。

    “什么人?”

    曹休刚刚进入射程,城头守军便有了察觉。

    曹休吸了口气,道:“我乃曹休,今夜好不容易得了空档逃出营地,现在想入城一会,曹丕呢?曹洪呢?他们人在何处?”

    守军面面相觑,曹休被擒,这并不是秘密,可是,对方逃到这里来又是什么鬼?

    真曹休还是假曹休?

    军卒无从分辨。

    曹休又道:“诸位兄弟,还请代为通禀,日后必不相忘”。

    一个地位不逊于臧霸的大佬一口一个不相忘,守军听得很是意动。

    没多久,当徐州军的火光越来越近的时候,曹洪终于出现在城头。

    “可是曹文烈?”

    曹休浑身颤抖,“正是,叔父救我!”

    曹洪环顾左右,“快,开城门,放他入内!”

    “将军,夜间开门,这是守城之大忌呀”

    “我不管,我只要你们接到曹休,至于用什么手段,与我又有什么干系?”

    “放吊篮”,不知何时,曹丕也来到城头。

    军卒接令而去。

    曹洪涨红了脸,“大公子不信我吗?”

    曹丕摇头,“非我不信,而是如今这环境使然,徐州军四面环伺,谁也不知道暗中有没有人隐藏其中,万一这只是臧霸的诡计呢?”

    曹洪闭口不言,心中却已经把曹丕恨上了。

    曹休却没有多想,他游过护城河,迅速来到吊篮身旁。

    此时,曹丕若隐若现的声音传来“文烈兄长,委屈你了”。

    曹休本是败将,哪敢多嘴,只得连道不敢。

    上了吊篮,曹休终于松了口气。

    “看,曹休在那里!”

    “射箭,射吊篮!”

    “快,杀了他!”

    战场便是你死我活的角逐地,谁都想尽可能多地杀伤敌人。

    夜色深沉,几十枝箭矢腾空而来。

    曹休无盾无甲,只能闭眼祷告。

    “嗡嗡嗡”,兴许是祖宗保佑,曹休平安抵达城头。

    “大公子,叔父!”

    甫一上城,曹休便单膝跪地。

    “快快请起,是我委屈兄长了”

    “大公子所言不差,陈留不容有失”

    曹洪急急问道:“你是怎么逃出来的?”

    曹休环顾左右,欲语还休。

    曹丕恍然:“此处不是说话之地,我们换个地方再谈”。

    一刻钟的时间过去,曹丕、曹洪、曹休三人换了个地方。

    “兄长,此处没有外人,你可畅所欲言”

    “我是被臧霸救出来的”

    曹洪、曹丕面面相觑,“什么?”

    “千真万确,臧霸还让我带一句话给曹公”

    “喔,什么话?”

    “陈留价值几何?”

    曹丕略一沉吟,嘴里道:“臧霸是在待价而沽,这可不是小事,我得报与父亲知晓”。

    “夜间之事……”

    “暂停吧,辨过臧霸之后再行实施”

    曹洪只得应允。

    一方面是水淹三军的诱惑,另一方面又是收取臧霸的好处,曹丕左右为难,只好报与曹操知晓。

    决堤放水,简单明了,可是,若想与臧霸交易,自此多事矣。

第708章 灭蝗() 
陈留已被徐州军重重封锁,如何将消息平安送出,这是一个大伤脑筋的问题。{…

    }

    曹丕苦思冥想,依旧没想到稳妥的法子。

    城中人手不缺,缺乏的还是城外的情报。

    谁也不知道外头有多少敌军游骑。

    如果走漏了消息,臧霸一定会矢口否认,那时候,收服开阳军的希望将荡然无存。

    曹丕无奈,只得求助于曹休:“兄长,依你之见,臧霸究竟是什么意思?”

    军中无戏言,曹休皱起眉头,道:“我在军中耳目闭塞,一无所知,不敢妄加揣摩”。

    如此看来,曹休、臧霸是指望不上了。

    曹丕叹了口气,“赵子龙的轻骑四处游荡,此时出城,只怕凶多吉少呀”。

    曹洪语气不耐:“难道我满城勇士,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报信之人?”

    曹休脸色急剧变幻,须臾,他咬牙说道:“大公子,叔父,我可以出城试试”。

    “不可!”

    曹丕、曹洪异口同声,他们都觉得曹休是在自寻死路。

    曹休却有自己的想法:“张辽、臧霸等人知道我的身份,即便我失手被擒,也不会有性命之忧,可是,如果换了别人,那就不好说了”。

    失手不可怕,可怕的是走漏消息。

    除了曹休之外,曹丕真的不敢轻信于人。

    如果曹休真的愿意出城,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最起码,曹丕不需要费尽心思的去准备信物了,因为,曹休本人便是最好的信物,只要他回到许昌,向曹操面禀一切,曹操一定会深信不疑。

    如果换一个信使,曹操首先要的做的事情便是确认信使的真伪,其后才是传递的讯息。

    顺水推舟,就此答应?

    曹丕有些意动,可是,曹洪尚未表态,他不好多说。

    因为曹休入城的问题,曹洪已经对曹丕颇有微辞,曹丕不想激化矛盾。

    果不其然,没多久,曹洪便追问道:“陈留距离许昌数百里,文烈,你有什么打算?”

    曹休吸了口气,“我有一计,可以鱼目混珠,如果大功告成,当有七成的把握”。

    “计将安出?”

    “派遣四名精骑由四门而出,吸引徐州军的注意力,趁敌不备之际,再派出四人,我可以混在其中”

    不得不说,这法子确实有成功的可能。

    相对于直截了当的开门冲杀,曹休此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迷惑徐州军。

    就算徐州军察觉不妥,等到他们有所反应的时候,也肯定来不及了。

    陈留到许昌,乡间道路极多,徐州游骑不可能封死每一条路。

    只要有一丝缝隙,曹休便有冲出的可能。

    曹洪闻言微微颌首,“子烈此计甚妙,如此,当可瞒天过海,不过,,此去许昌太过凶险,子烈,你还是留在城中吧”。

    曹丕也虚伪地劝了句,“叔父所言极是,子烈兄刚出虎穴,须得好生休整”。

    曹休连连摇头,他目光坚定:“大公子,叔父,我已是败军之将,之所以苟延残喘,并不是贪生怕死,而是想留待残躯以报曹公,若非如此,我早已经自裁谢罪了,又那伙苟活至今?如今,既然臧霸有意合作,绝不能错过”。

    曹洪无奈,“子烈,何苦呢?”

    “我意已决,还请叔父成全”

    “也罢,既是如此,你可要多加小心”

    “叔父宽心”

    曹洪同意之后,曹丕也无异议。

    一炷香的功夫之后,陈留四门洞开,四名兖州精锐打马狂奔。

    “定是兖州信使,一定要将其拦下”

    “死活不论,杀!”

    外头的徐州军第一时间予以拦截,他们熟悉地形,知道配合。

    几乎没多久,四名骑士便有近半落网。

    等到曹休策马狂奔的时候,第一轮骑士只剩下一人尚未落网。

    还好,曹休定下暗渡陈仓之计成功了,徐州军没有意识到这是曹休调虎离山的把戏,他们闹哄哄的,将己方取得的战果上报,压根没想到这是曹军的诡计。

    曹休就是在徐州军彻底松懈的时候冲出城的。

    徐州军已经乱了阵脚,他们没想到,兖州军竟然会连出精骑,措手不及之下,曹休成功逃出。

    臧霸闻听之后“勃然大怒”,他使人紧追不舍,并且快马联系青州骑军,希望他们协助拦截。

    赵云接报后,事情已经过去了两个时辰。

    两个时辰,曹休一人双马,彻底抛开了徐州军的追赶。

    能否追上?

    赵云自己都没有把握。

    陈留城下,臧霸勃然大怒,他亲手斩了失职的什长。

    高顺、张辽本想问个究竟,可是,看到臧霸的模样之后,他们全都打消了心思。

    毫无疑问,臧霸正在气头上。

    这时候再去问讯昨夜之事,只会火上浇油。

    反正开阳军就在此地,明日再问也不晚。

    想到这里,高顺、张辽结伴回营。

    城中,曹丕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曹休是否成功逃脱?

    没有人知道答案。

    适才,开阳军将俘虏、斩获的人马尽数展现,唯独少了曹休,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率先出城的骑军本是吸引注意力的死士,这一点,他们自己也知道。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城外徐州军竟然真将陈留围的水泄不通。

    四个方向,骑军尽数落网。

    由此看来,曹休只怕也凶多吉少。

    曹丕已经打定主意,如果见了曹休的尸首,他一定会决堤为其报仇!

    张辽、高顺等人压根没想到,因为臧霸之故,他们竟然逃过一劫。

    下邳,一场朝会正在进行。

    “启禀陛下,琅琊地震乃上天之警示,请陛下起诏,以定民心!”

    天子刘敦心中恼怒,若非太后早有提醒,他绝不会善罢甘休,眼下,他只得寄希望于李贤,“大将军,你意下如何?”

    李贤正色道:“琅琊地震,并非陛下之过也”。

    “非天子之过,难道是大将军之过吗?”

    李贤嗤之以鼻,“如果是我的原因,鄙人自然会给百姓一个说法”。

    “大将军果然爽快,自古以来,天灾便是上天对我等的警示,此番,琅琊地震,大将军以为寓意为何呀?”

    “琅琊地震并未造成严重后果,此举,无非提醒我等慎小甚微,防患于未然罢了”

    “狡辩”

    李贤眉眼一瞪,就要驳斥。

    这时候,天子刘敦低声说道诏曰:”…永思厥咎,在予一人。群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群臣无大小,可以上书言明天子之过。

    众人大喜,天子虽小,却比李贤懂事的很。

    李贤叹了口气,“陛下”。

    刘敦摇了摇头,不再多言。

    数日之后,群臣上表,直言得失。

    天子刘敦下诏:“群僚所言,皆朕之过……”

    琅琊地震,以刘敦的罪己诏结束。

    不过,刘敦没有意识到,另外一个灾难已经到来。

    这一日,刘敦正在朝会。

    忽然,一名官吏脚步匆匆来到李贤身旁。

    众人脸色不虞。

    李贤示意官吏大声禀告。

    “启禀陛下,冀州国渊急报,涿郡已现蝗虫,已有一县受灾”

    群臣哗然。

    有图谋不轨之辈大为兴奋,他们在心中盘算着如何将此事大肆宣扬……

    刘敦也慌了手脚,说到底,他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天子,蝗虫之害,他早有耳闻。

    每一次虫灾出现,意味着千里饥荒。

    “大将军,这可如何是好?”

    李贤朗声说道:“蝗灾并非不可战胜,只要举措得当,必可一绝后患”。

    “荒谬,蝗虫一出,遮天蔽日,寸草不生,若有举措,为何不见先人留存?”

    李贤知道,文武百官对蝗虫的恐惧已经深入骨髓,他们觉得这玩意儿是上天降下的神罚。

    既然是神罚,如何抵抗?

    只能咬牙承受,至于蝗灾造成的损失,百姓也好,朝廷也罢,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甚至有官吏在朝会上如此宣扬,“陛下,蝗虫乃上天之使者,我等当奉之以庙宇,四时祭祀,如此当可消弭祸患”。

    李贤怒发冲冠,“信口胡言,祭奠蝗虫,亏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