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5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因为如此,河水退去之后,曹军才没有出城搜剿残敌,而是闭门不出,救治百姓。

    陈留毕竟是曹操的起家之地,如果曹丕只顾着战功,忽略了救助百姓,那么,曹氏在陈留的威望必将一落千丈,这一点是曹丕无法接受的。

    城外,徐州军近乎全灭,短时间之内,外城再无威胁,考虑到这一点,曹丕留下六千人守城,又用一千人监视开阳军,剩下来的万余人马全部用来善后。

    城中粮秣足够,用来赈济百姓绰绰有余。

    曹丕一声令下,库房当即调出五万石粮秣,这是库存粮秣的十分之一。

    有了这些粮秣,足够百姓过活了。

    衙役、军卒敲锣打鼓,大声宣扬发放粮秣一事。

    听说有粮秣可以领用,百姓感恩戴德,连连叩首。

    曹丕趁热打铁,又宣布免税两年。

    闻听这一点,百姓更是感动。

    一时之间,城中俱是赞颂曹氏之言。

    臧霸冷笑不已,百姓都是愚昧的,他们完全被曹丕玩弄于鼓掌之间。

    民心呀,民心向着曹氏。

    这样以来,开阳军必须从长计议,否则的话,一旦暴露行迹,马上就是千夫所指……

    陈留城百废待兴,城外,黄河夺济水河道,流入巨野泽(梁山泊)。

    济阴、山阳、东平、鲁国,四郡十多万百姓深受其害,流民与日俱增。

    如今,曹操在兖州只剩下陈留一郡之地,其余郡县俱为李贤所有。

    也就是说,李贤要为曹操承担决堤放水的恶果。

    赈灾是一个难题,同样是一个机会,只要利用得当,完全可以收拢民心!

    兖州百姓多灾多难,先有黄巾之乱,接着又有吕布之变,好不容易过上几年稳妥的日子,曹操又与李贤征战不休。

    为了筹集军粮,曹操征收重税,百姓苦不堪言。

    如今,兖州重归天子治下,又遭遇了水灾,百姓们完全崩溃了。

    下邳,大将军府,李贤已经下达了全力赈灾的军令。

    青州、冀州囤积了不少粮秣,这一次,正好派上了用场。

    不过,李贤自然不会让百姓吃白食,借着这次机会,他决定以工代赈,修缮官道、疏浚河道。

    田地尽毁,百姓一年的辛苦俱被大水冲走,以工代赈,既可以解决百姓的口粮,又可以妥善安置无业者,省的他们闹出祸患。

    兖州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这时,胡庸的背矛军与太史慈的先锋军汇合一处。

    两军合计三万人,这三万兵马俱是能征敢战之士,而且又是生力军。

    若非李贤军令,胡庸早已经领军冲到陈留城下了,又哪会待在这里,缓缓退军?

    太史慈考虑的更为深远,眼下敌情不明,贸然出击极为不利。

    再者,张辽、高顺已经到了五里之外,并州军、陷阵营落得如此惨状,于情于理,太史慈都必须了解详情。

    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水灾绝非人力可挡。

    为了以示尊重,太史慈、胡庸亲自出营相迎。

    隔着老远,张辽、高顺便看到辕门外的太史慈一行。

    遭遇惨败,却有如此待遇,即便高顺心性沉稳,却也有些心潮起伏。

    “都尉!”

    异地再会,张辽面目憔悴,再也不复意气风发之态。

    太史慈颇为感慨,他搀起张辽,道:“文远,入账详谈吧”。

    “喏!”

    入了营帐,太史慈屏退左右,帐内只剩下高顺、胡庸。

    “文远,这里没有外人,臧霸臧宣高呢?”

    张辽咬牙切齿,狠声道:“臧霸怕的降了曹丕!”

    “什么?”胡庸一惊而起,他勃然大怒,“啊呀呀,他竟敢如此!”

    太史慈却皱起眉头,道:“文远何出此言?”

    张辽将事情的经过复述了一遍,尤其谈到私纵曹休以及曹彰出城一事,“都尉,曹休、曹彰二人必是决堤放水一人,若非臧霸应允,二曹如何逃脱?”

    太史慈虽然觉得张辽有些武断,可是,他也明白,开阳军治军极严,如果没有内应,曹休绝难逃出,只是,内奸是不是臧霸,这个不能确定。

    当然,在张辽面前,太史慈不好直言疑惑,否则的话,多半会引起张辽的猜忌,让他误以为自己站在臧霸那一边。

    有道是旁观者清,太史慈未曾遭遇水灾,思路不受情感影响,他又问道:“这么说来,沿途间,你们没有遇到一个开阳军卒?”

    张辽微微颌首,“不错”。

    陷阵营只剩下一群残兵,如何敢滞留陈留?

    在张辽想来,臧霸已经有了异心,再不离开,只是羊入虎口。

    太史慈没有再问,只是说道:“曹丕真是好狠的心,一场大水,受灾者何止十万之众!文远、伯平,不瞒你们,大将军已经下令,让我们即可归返”。

    “陈留呢?”

    兖州受灾眼中,大将军的意思是赈灾为先。

    “可是,曹丕放水,陈留同样遭了水灾,此时攻城,必可事半功倍呀”

    “曹丕颠倒黑白,不是说我们才是决堤之人吗?如果我们现在攻城,岂不是坐实了谣言?”

    张辽只觉得憋屈至极。

    高顺微微颌首,道:“都尉说的没错,百姓是无辜的,赈灾最要紧,而且,陈留城外俱是淤泥,不利大军进拨”。

    张辽看了高顺一眼,深深地叹了口气,“张辽谨遵大将军之令”。

    骂骂咧咧的胡庸听到李贤的军令之后也不敢放肆,表示唯太史慈马首是瞻。

第726章 闻讯() 
三万大军无功而返,太史慈也好,胡庸也罢,心中都有些不爽。

    可是,不爽又能怎样?

    并州军、陷阵营近乎全军覆没,臧霸的开阳军又立场不定,这时候盲目攻城显然太过危险。

    徐州军实力过硬,完全没有必要急于求成,只要稳扎稳打,曹操绝不是对手,而且,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摸不清状况之前,大军先行退却,确实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大队人马循着来路返程,所有人都懒洋洋的,提不起劲头。

    剿灭袁氏余孽之后,背矛军、先锋军一直没有用武之地,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谁曾想,竟被曹丕的一场大水冲没了!

    此番回城,再度开拨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战功!没有厮杀就没有战功。

    相较于以往,李贤治下,军卒的月俸虽然及时,却比不得战功的赏赐,大家伙儿平日里买卖训练,为的还不是战场上多杀几个贼人,立功受赏吗?

    眼下,完全没了机会,军卒们多有不爽。

    军卒不爽,军将亦然。

    胡庸心乱如麻,他心急火燎地从冀州而来,本想刷刷战绩,捞捞功勋,谁曾想,却连一颗人头都没捞到,这是流年不利吗?

    相对于胡庸,太史慈就显得镇定多了,冀州无战事,而兖州曹操是李贤的心腹之患,只要兖州有敌,便一定离不开先锋军。

    太史慈有信心,陈留城,早晚是他的囊中之物。

    这一日,大军已经行了两个时辰,忽而,巡弋的游骑来报:都尉,后头遇到了开阳军的兵马。

    太史慈精神一振,“他们在哪里?臧霸呢?”

    “都尉稍等,我这便将他引来”

    “快去,快去”

    听说有了开阳军的消息,张辽、高顺、胡庸全都围涌而来。

    游骑去而复还,很快便带来一名风尘仆仆的骑卒。

    “小人见过诸位将军”

    “免礼,臧霸如何了?开阳军现在何处?”

    “将军,臧霸已经降了曹丕,尹礼尹将军统领两千人马正在五里开外”

    众人面面相觑,臧霸真的降了!

    太史慈收敛思绪,又道:“臧霸手中还有多少兵马?”

    “两千人左右”

    也就是说,开阳军足足有四千多人逃得性命,这数量可是并州军、陷阵营的数倍呀!

    太史慈顾不得感慨,道:“曹军有没有追来?”

    游骑摇了摇头,“尹将军曾言,陈留城满目疮痍,曹丕自顾不暇”。

    “好,你且下去休息一番,待会儿有你的赏”

    “不敢”

    游骑离去之后,太史慈环顾左右,道:“臧霸真的降了,你们都有什么想法?”

    胡庸摩拳擦掌,“我想冲入陈留,扭断曹丕、臧霸的脖子!”

    张辽倒是分析起来,“臧霸该死,不过,我听说尹礼向来推崇大将军,以我之见,这个尹礼可以信任”。

    太史慈微微颌首,“伯平,你觉得呢?”

    高顺意兴阑珊,“臧霸究竟怎么了,尹礼应该知道,都尉,我觉得咱们应该见见尹礼”。

    “嗯,我也正有此意,既然如此,咱们便侯在此处,等候尹礼”

    “好”,众人毫无异议。

    一刻钟之后,太史慈见到了形容枯槁的尹礼。

    “都尉!”尹礼没想到张辽、高顺等人都在此处,稍一愣神之后各自行礼。

    “免礼吧,都是自家人马,尹礼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尹礼环顾左右,显得迟疑不定。

    “来人呐,守在三十步开外,没有我的军令,不可往前一步,违令者,斩!”

    “喏!”

    得了太史慈的吩咐,尹礼方才低声说道:“末将忍辱复生,只是为了传递消息”。

    “喔?什么消息?”

    “臧霸臧都尉并不是真的降了曹丕”

    张辽大怒:“放屁,如果臧霸没有投降,为何不见他的踪影?”

    “都尉,臧将军是在将功赎罪呀”

    张辽正要辩驳,却被太史慈阻止住,“臧霸在赎罪?”

    “不错,曹丕意图栽赃陷害,将决堤放水的罪名栽到大将军身上,又构陷臧将军,臧将军不愿曹丕阴谋得逞,所以要博一把”

    “这么说来,臧霸是假降?”

    “正是如此”

    太史慈闭口不言,胡庸倒是来了句,“尹礼,你空口无凭,要我们如何信你?”

    尹礼竟无言以对。

    是呀,要想让人信服,总得拿出充足的证据才对吧。

    可偏偏尹礼拿不出证据。

    之前,为了封锁消息,臧霸假降的消息只有四个人知道。

    开阳军四千多人都以为臧霸真的降了曹丕!

    太史慈倒是不急不躁,“尹将军能够引军归来,说明开阳军还是可信的,至于臧霸嘛,时间自有定论”。

    此言一出,众人也就不再纠结。

    太史慈说的很有道理,无论臧霸真降还是假降,时间一久,他自然要露出蛛丝马迹,到时候,徐州军再见机行事。

    如果是敌人,一刀砍了就是,如果真是友军,日后见了臧霸,说不得要竖起拇指,大叫一声“好汉!”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忍受骂名的。

    此番,如果臧霸真的忍辱负重,绝对是真正的好汉子。

    汇合了尹礼的残兵败将,徐州军并没有着急离去,他们摸清曹军的虚实之后,果断派出人手搜救溃卒。

    大水来的突然,说不定还有侥幸未死者。

    这一路收敛,张辽终于不是光杆将军了,他麾下也聚集了五百多人马,至于陷阵营,终于有了九百多人。

    人数虽然依旧不多,不过,比起之前兴单影离的模样,已经是好多了。

    连番折损,并州军元气大伤,一年之内难上战场,就算补充了新卒,没有几个月的训练也形成不了战力。

    想到这里,张辽就恨的咬牙,并州军可是跟着他七八年的老卒,是吕温侯留给他的老兄弟!

    本以为大家可以继续并肩作战,谁曾想,一场大谁毁了一切!

    该死的曹丕,该死的曹操,张辽暗自祈祷,只希望曹操不要这么快战败,一定要坚持到并州军卷土重来之时,否则的话,张辽难消心头之恨。

第727章 开科取士() 
章武二年,曹丕用一场大水破解了必死之局,两万名徐州精锐葬身鱼腹,而曹军自己的伤亡却可以忽略不计。      。      。

    如果单从军事层面上讲,这是一场大胜。

    可是,如果全盘考虑决堤的影响,曹操是赢是输还在模棱两可之间。

    一场大水,十多万百姓流离失所,即便曹丕栽赃陷害,将罪名推到了李贤身上,可是,天下人不是傻子,谁的嫌疑最大,一目了然。

    消息传出,曹操成了众矢之的。

    下邳,多名御使联袂上奏,请求征伐曹操,为国除此大害。

    若非天子出面安抚,说不定大臣们更为激进。

    兖州,受灾百姓踊跃参军,府衙门前俱是义愤填膺的青壮。

    毒杀先帝、决堤淹民,还有什么事情是曹操不敢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