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滦河的北面基本就是渺无人烟的荒野地带,只有靠三屯营城附近有寥寥无几的一两个小山村,因此没有修建官道,大军难以从此地通行。

    而滦河南岸则因为有一座迁西城和遵化通往山海关的官道,倒是有利于大军进行移动,不过显然后金军队也必然会在这一区域主要设防,迟滞明军的进攻。

    战争进行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是祖大寿等辽东将领,也似乎看到了胜利对明军展露出来的曙光。他们不由也生出了获胜的**,想要努力一次,去争取这场战争的胜利。

    想要进一步奠定这场战争的胜局,莫过于尽快占据三屯营城。只要占据了这座城池,明军在遵化城东面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出发阵地,后金军队的活动区域也就进一步被压缩了。后金军队的活动区域越是缩小,后金军队能够选择的战术也就越少,明军也就越能集中资源应对后金军队的选择。

    不过此时已经不是崇祯刚刚抵达东路明军的时候,不管是他的到来,还是东路明军获得的增援,此刻对于后金军队来说,都已经失去了突然性。可想而知,接下来的作战,他们对面的后金军队一定不会再有什么麻痹大意的表现了。

    而后金军队从马兰庄退到了迁西,距离西路的自家主力越来越近。从忍字山口到三屯营城大约需要2…3日,而从堡子寨到三屯营城也差不多是3日。

    他们能够争取的,或者说是必须要争取的时间,也就是后金东路军向西面主力传递消息的时间,加上西面后金军队主力决定出兵的时间而已。

    根据参谋人员的计算,他们能够安全的进攻三屯营城的时间,也就是5…6日。此后每过一日,后金主力回援的风险就会成倍增长。

    也因此,参与会议的将领们主要分成了两派,多数的一派认为,从滦河之战到今日的夺营之战,都表明了后金主力确实已经西移,现在东路的后金军队不过是一只数千人的偏师,还是以蒙古人为主的偏师。

    正因为后金主力不在当面,所以东路明军当面的敌人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分兵于滦河两岸,完全堵死明军的西进之路。兵力不足的后金东路偏师只能偏重于一路,这也就给了明军突破后金东路军封锁,直接进攻三屯营城的机会。

    祖大寿便对崇祯表示道:“…一路行来,臣一直随行于陛下左右,无法上阵杀敌以报陛下之恩,臣对此实在深感惭愧。

    如今,当面之敌军露出了这等破绽,我等身为武臣,不敢不奋力上前,为大明和陛下而战。我军人数现在是敌军的数倍,敌军在滦河两岸分兵把守,我们便同样还以两路进攻就是了。

    滦河之南适合于大军行动,不妨安排主力从此进攻,我军主力只要能够按部就班的发挥出自己的战斗力,就能吸引着后金军队的大部分力量。

    而滦河之北虽然道路难行,但是对于一二营人马来说并不会造成多大的障碍。因此滦河以南的明军稳扎稳打,步步推进;而滦河北岸者行军的明军,则快速突破后金军队的拦截,直接扑向三屯营城。

    臣愿意带着本部人马和祖大乐率领的人马,从滦河北面进攻,五日内为陛下夺回三屯营城。”

    同祖大寿想法相近的明军将领有不少,甚至就连吴怀也按捺不住,主动向崇祯请求希望带领近卫第二师前往突袭三屯营城。

    和祖大寿等武臣的想法不同,王在晋等少数文官都不认为突袭三屯营城是一个好主意,王在晋就反对道:“突袭三屯营城固然能够给战局带来极大的转机,但是大家应当看到,利用骑兵进行突袭,会因为缺乏攻城器械而难以攻下三屯营城。

    而如果使用步兵,那么我们就会失去突袭的突然性,我们当面的后金军队完全可以赶在我军步兵抵达三屯营城之前回援。

    如果突袭的军队再次遭遇一场三屯营城的失败,不但会大挫我军士气,还可能让我军在滦河北面露出一个空档,给后金军队以可乘之机。

    所以臣以为,现在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我们稳扎稳打,逐步向前推进,即便是后金主力再次回援,也不可能再伏击我军一次。大不了我们就退回迁西或忍字山口,趁着后金主力被我们吸引住的机会,督促西路军向前。

    解救遵化和驱逐后金军队出关,并不只是我们第三战区的任务,其他三个战区同样也可以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来…”

    朱由检听了一会双方的主张,就把精力大半放在了他面前桌子上的遵化、三屯营、迁西三地的地图。

    支持突袭三屯营城的将领虽然人数较多,但是面对兵部尚书王在晋的反对,这些将领们也不敢过于争论,毕竟以往这种战术决策,一向都是文官们拿主意,武将只是负责执行而已。

    即便是皇帝更改了军事会议的议事原则,认为所有参与军事会议的成员都有权力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武将们在王在晋的权威下,还是有些气短的。于是会议开到了最后,这些将领们就把目光转向了位于上首的崇祯,想着不如由皇帝来决定,最终采用谁的主张好了,也免得他们彻底得罪大司马。

    当房间内的争论声越来越小之后,朱由检终于从面前的地图上挪开了视线,他扫视了一眼房间内的将领和官员后,才开口说道:“如果能够突袭夺下三屯营城,对于目前的战局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转折点。

    后金军东西两面受敌,腹心又有一个尚未攻下的遵化城,黄台吉如果还不放弃今次的目的出关,那么这只入侵军队起码有一半人就要被我们留下来。

    不过从前年的宁锦大捷来看,黄台吉不是一个刚愎自用之人,当后金军队的损失超过了他的预期,他也是会承认失败撤兵,然后回沈阳等待下一次进攻的时机的。

    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如果放弃这个机会,无疑就等于变相延长了战争的时间。为了这场战争,我们起码已经投入了数百万元的资金,而且战争每延续一天,我们还需要支出数万元的费用,这对现在的大明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如果冒一冒险就能够缩短战争的时日,光是为了减轻国民负担的理由,我们也应当去冒一冒这个险。不管是祖总兵还是吴师长,他们所提出的突袭主张,是符合了国民的要求的。

    当然,即便是冒险,我们也不能再次出现类似于三屯营之败的惨重损失。所以大司马认为要慎重的意见,我觉得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朕此前研究了一下,黄台吉在三屯营城下伏击我军的过程,朕觉得挺有意思…” 

第691章 研讨() 
崇祯对房内的众人简单的复述了一遍三屯营之战的整个过程,虽然在座的将领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三屯营之败的过程,吴襄等人还是亲身经历者。

    但是他们倒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详细的三屯营之战的经过,虽然早在一年前总参谋部就在军中推行战后总结制度,但是除了新军之外,其他各军都只是流于形式而已。

    而三屯营之战又牵涉到辽东军中的派系之争,为推诿战败的责任,许多人复述的战争经过都大相径庭,完全对不起来。因此,对于三屯营之战的具体经过、失败原因,基本没有什么人是真正清楚的。

    等到崇祯抵达了马兰庄之后,压制了对于战败责任的争辩,然后派遣身边的参谋和士官对上百名逃回的败兵和将领进行询问,才一点点的拼凑起了整个三屯营之战的经过。为了避免会议讨论的主题被偏离,朱由检还是隐没了不少有争议的地方,只是着重讲了后金军队在三屯营城伏击明军的作战步骤。

    朱由检随即总结道:“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一点都不差。就后金军队在三屯营城下成功的伏击了我军的结果来看,我们就有不少东西要学习。

    首先,整个作战过程中,后金军队一直控制着战场的消息传递,我军能够侦查到的地区,都是后金军队特意让出的区域。而后金想要控制的区域,我军就一点内容都侦查不到。反之,我军由于没有遮蔽控制区域内战场的能力,所以后金对于我军的行动完全是了如指掌。

    当我军处于将要攻下三屯营城的关键时刻,却被后金埋伏在城外的骑兵拦腰截击了,从而导致了我军最终的失败。从这点可以看出,遮蔽战场不让对方获得关于我军的实时状况,或是反过来随时监视住敌军的动态,就能在战场上获得主动权。

    要是战场上的形势于我有利,我军就能适时的发起进攻。若是战场上的形势于我不利,则我军也能安全撤退。

    第二,后金虽然自称野战无敌,但是在选择作战的时机、地点和方式上却相当谨慎。他们并没有因为声称自己长于野战,就不管不顾的随意挑选战场向我军发起进攻,而是选择在我军攻城将下,军队被城墙分隔为内外两处时,才猛然冲了出来,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朕以为,我们的军队统帅和军中将官们,都应当好好的学习下,后金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战术谋略。

    当然朕跟你们谈这个,并不是让你们现在去临时抱佛脚,而是想要借鉴一下黄台吉在三屯营之战中的作战计划。

    朕以为,我军应当派遣一只精干的骑兵部队,数目不少于五千人。这只骑兵携带十天的粮食,渡过滦河后,沿滦河东岸一路向西,突破后金在东岸的阻扰,直接扑击到三屯营城下,但却围而不打。

    以少数兵力围困三屯营城,然后将主力埋伏于三屯营通往迁西的道路上,待到我们当面的后金军队回援时,在三屯营城外伏击这只军队。朕将这个计划命名为:围点打援。

    当然我们也要做好两手准备,朕建议派出人员召集喜峰口以西长城各口的官兵,在三屯营北面集结。如果这只后金军队不上当,骑兵就配合那些长城守军攻打三屯营城。如果这只后金军队上当了,则骑兵在伏击了这只军队之后,再配合攻城。”

    朱由检目光扫过了众人的面上,口中询问道:“你们觉得,朕这个计划还可行么?”

    屋子里的众人沉默了一会,王在晋才开口说道:“如果我们当面的后金军队不回援,而我军突袭三屯营城的部队又一时攻打不下城池,到时该怎么办?”

    朱由检皱了皱眉头,才转头对着一边的李宏元说道:“参谋本部估算一下这个作战计划的风险性,特别是对西路后金主力回援的时间进行更为精确的评估,你们拥有的时间是从现在开始到明日凌晨为止。

    而其他人只要做好三件事,一、修复本处大营,使之成为我们出击三屯营的后方基地;二修复西北处滦河上的木桥;三、吴怀、祖大寿你们去挑选明日能够出击的骑兵部队,和准备出击部队携带的物资。

    明日一早,朕评估过参谋本部递交的详细作战计划之后,再做最后之决定。至于这只军队由谁来带领,也等明日早上再说。”

    崇祯的话语,让王在晋也无话可说,而其他将领则基于此前皇帝连续作出的正确决定,此刻也选择了继续相信皇帝的决定。

    看到众人虽然没有对自己的主张提出异议,但某些人眼中还存有一些疑惑的神情,朱由检不由再次开口说道:“后金军队此次长途跋涉,绕道侵入关内,虽然在战略上做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而这只军队也拥有大量的马匹用于替代脚力,但时值冬日正是万物凋零的季节,即便后金军队从长城各沿边村寨和三屯营城获得了一些物资,他也是无法满足长时间提供给这些马匹以精粮牧草的。

    根据后勤部门在过去一年来的测算,一匹上好的蒙古战马,体重大约在300…350公斤之间,想要保持作战状态的话,每天食用的食物重量应当在13…15斤左右,草料和精粮各半。

    后金主力骑兵为了能够各个击破我东西两路大军,在过去半个月来一直处于高强度的作战之中,这不仅极大的损耗了后金军中的粮草,也让他们的马力使用接近了极限。即便蒙古马以吃苦耐劳而著称,也不能无限制的运用下去。

    而且诸位不要忘记了,后金军队如果遭遇到失败,并不是出了关就能到家了,他们还要循着原路千里迢迢的返回沈阳去。因此后金上下必然会有一个作战底线,一旦后金军队达到了这个底线,即便是他们在战场上占据了一时的优势,也不得不退出关去。

    所以诸位应当谨记,朕刚刚说的计划的确有些风险,但是同后金军队所面临的风险相比,实在是有些不值一提。朕也可以在此断言,只要后金军队再次遇到挫败,就不得不考虑撤退的事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