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7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皇帝提到的其他几名官吏,有些人的罪名并不确实,只是被人打击报复。比如像马士英,只是按照地方的潜规则收了一些陋规,这些钱也并没有落入他的口袋,而是送给了举荐他的京中权贵,结果却被人举报,最后革职查办。

    虽说朝廷推动改革之后,这些地方的潜规则并不合法,但是此前人人如此,不接受这种潜规则的官员反而会被同僚所排斥。所以,严格来说像马士英及其他几位官员,应当给予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就内阁对这些官员的询问调查,他们也都是支持朝廷改革的立场,并没有人持反对改革的态度。这比起地方上某些虽然没有犯错,但是对朝廷颁发的改革政策阴奉阳违的官员,还是更为可靠一些的。

    听完了钱谦益和温体仁的解释,朱由检沉默了一会说道:“除了余大成以外的其他官员都叫过来让朕见一见,他们的任免在朕见过之后再做决定。

    至于余大成,浙闽总督不是适合他的职位。总督、巡抚都是封疆之臣,也是国家的支柱,他们身上背负着辖下人口的生老病死,光有清廉的名声有个屁用。如果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和才干,那岂不是拿国家名器和地方百姓的生活视为儿戏吗?

    更何况,浙闽总督管理的岂止是浙江、福建,这个职位更是东南沿海地区稳定的柱石。东南沿海乃是我国最要紧的出口贸易地区,若是找个无能之辈去担任浙闽总督,你们是觉得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现在太过安静了吗?”

    钱谦益和温体仁赶紧起身向崇祯告罪道:“臣等不敢如此,是臣等考虑不周,请陛下再给臣等一些时间,让臣等重新挑选人员…”

    朱由检挥了挥手说道:“不必了,浙闽总督不可空缺太久,哪里还能等得了你们回去慢慢商议。朕看右佥都御史陈奇瑜就不错,此前他在南阳镇住了唐王府,又收拾了南阳的土豪劣绅,推动当地的土地改革卓有成效。就让他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暂代浙闽总督一职,且看他能不能撑下去再说。”

    钱谦益还有些疑虑,认为刚刚提升为右佥都御史陈奇瑜,半年不到就上任浙闽总督,似乎有些提升的太快了些。他身边的温体仁已经满口称颂道:“陛下说的是,臣也以为陈御史能力、才干足以胜任浙闽总督,臣附议。”

    钱谦益楞了一下,也勉强的低头说道:“陛下圣断,臣也附议。”

    朱由检看了两人一眼后说道:“那么浙闽总督的事就这么定了。余大成以清廉闻名,那就在礼部中找个清要的职位安置,希望你们两位对于官员的任免要严格审查,不可再如此轻忽大意。”

    钱谦益和温体仁齐齐应了一声是,朱由检才接着说道:“另外,朕在名单上还添加了几人,你们回去再看看吧。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任免,只是让御前秘书处几位秘书去地方上任职一段时间,也算是让朕多一个了解地方民情的渠道。你们若是没有什么汇报的,就退下吧。”

    钱谦益和温体仁哪里还想在这里逗留下去,他们很快就拿着皇帝批示的文件告辞离去了,准备回去好好同那些被皇帝点名的官吏交流一番,防止他们在被皇帝召对时出现差错。现在他们可是绑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了。

    看着首辅和次辅一起离开房间之后,吕琦便向着崇祯汇报道:“陛下,韩一良、许显纯、张献忠已经在隔壁等候了。”

    朱由检坐回了办公桌的后方,随口应道:“让他们进来吧。”

    不一会,吕琦便带着韩一良、许显纯、张献忠从隔壁的候客厅内走了进来,三人走进房间后便向着皇帝行礼问安。朱由检一边批示着文件,一边头也不抬的说道:“都起身吧,知道叫你们过来是为了什么吗?”

    许显纯、张献忠自然不明所以,倒是韩一良心里有数的回道:“陛下可是为了太湖匪盗频繁活动一事,召见臣等?”

    朱由检用手指了指桌上一角的一大叠文件,示意吕琦将之搬到沙发前的茶几上,他口中才说道:“你们都看一看,这是神一魁兄弟、王用、罗汝才这些东南各地巡警警长,这数年来搜集起来的江湖盗匪案子。

    从杭州开始到南京为止,沿着运河、太湖一线发生的失踪案和盗匪案子。朕看了也是叹为观止,这些案子背后都隐隐和环太湖一带的士绅之家有关。

    大前年,杭州一位秀才的妻子回无锡省亲,结果半路上就神秘失踪了。这位秀才沿着妻子省亲的路途来回走了数遍,也没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但是去年他在西湖边上却看到了疑是妻子身边的侍女在某只游船上,他试着叫出了侍女的名字,但那名侍女很快就慌张的挂上了帘子。他事后打听到那只游船里的是湖州黄老爷的家眷,他想要找上门去,但那位黄老爷却连夜离开了杭州。他之后立刻报了官,但却无人理会。据说那位黄老爷和杭州通判乃是姻亲,因此无人敢接他的状子。

    又有江西丝绸商人去湖州进货,但是一去不复返。家人苦苦寻找而未有所得,但是却在湖州的某间估衣铺子,看到了这位商人的衣服,估衣铺子说不清这件衣服的来历。而恰巧的是,这间估衣铺子中出现的失踪人员的物品已经不止一次了…

    太湖盗匪如此猖獗,但是太湖沿岸的庄子却一日多于一日,似乎那些盗匪还知道不吃窝边草的道理。不过朕不这么看,朕以为太湖盗匪之所以难以剿灭,主要还在于官匪勾结,士绅撑腰。

    官军过去了,这些盗匪就躲到了湖边的庄子做一个良民;官军一离开,他们又成了纵横太湖的盗匪。他们在太湖上劫掠商家,那些士绅则坐地分成,甚至于某些士绅还主动为这些盗匪提供情报,其中的龌龊肮脏勾当,朕连看都不想看。

    朕要你们过来,正是要你们南下处理这些互相勾结的官匪,还太湖一个朗朗乾坤。上海士绅正预备修建沪杭铁路,因此他们对于这些湖匪路霸也是恨之入骨的。你们南下之后,可以依托上海,调动上海警备一、二师,对环太湖地区进行一次全面的打击。

    朕授权于你们,不管涉及到谁,先拿下再说。敢于抵抗的,就地格杀。东南地方的巡警、军队你们均可以调动。沿太湖一线的庄子,凡是影响了当地灌溉排水的,也一并拆除。朕希望你们能够借助这次行动,震慑住当地不法士绅的胡作非为,你们可有问题?”

    韩一良感觉自己的额头又开始冒汗了,不过看着身边两名锦衣卫官员的神情,他也只能继续向皇帝证明,廉政公署并没有什么可畏惧的。

第458章 朝鲜和日本() 
韩一良三人带着厚厚的一叠文件离去之后,朱由检对着吕琦招了招手,让他上前走到自己面前,这才开口对他说道:“让徐应元带上内务府的一个核算组,趁着这个机会把那些涉案人员的财产转移到内务府的账目上,让他放手去做,出了什么事朕给他顶着。”

    吕琦应了一声,便匆匆下去执行皇帝的吩咐了。当房间内再次剩下自己一个人时,朱由检才再次走到阳台前,观看起了太液湖上的烟波浩淼。虽然他心里很清楚,他的这一句吩咐足以令江南不少人家家破人亡,但是他依然没有任何迟疑。

    因为内务府的资金链快要撑不下去了,虽说内务府掌握了许多赚钱的产业,但是这些产业还都处于扩大生产的时期,并不能抽调出多少资金。而新军的快速扩编,却令内务府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20万人的新军,一年的吃穿用度便不少于800万元,若是再加上对边疆守备部队的一部分补贴,内务府每年就要补贴给军队1500万元。而现在内务府一年的收入大约就在2000余万,剩下的钱还要用来补贴各地赈灾、水利工程及承担宫内的消费,几乎很少能够剩下结余。

    此前从扬州盐商、日本及广南、马六甲城搜刮来的财富,基本上又填补到了教育和医疗的缺口当中。但也唯有如此,这几年大明的财政才能迅速好转,有余力投资于地方的交通建设和对边疆地区进行新田开发。

    也就是说,现在大明这部机器能够毫无障碍的运转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源源不断的金钱投入在润滑着。一旦资金投入开始减少,这部机器也许就会退回到老样子去。没有了朝廷和内务府资金维持的西北诸多交通水利工程,陕西民众在走投无路之下,依然会回到历史的原路上去。

    工业化说起来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工业创造了比农业更大的财富,养活了更多人的同时,它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变革。从农业解放出来的剩余人口,在享受了工业所带来的财富和社会便捷之后,他们也就很难再回到乡村去做两脚的牛羊了。

    而在工业中接受过组织协作训练的产业工人,他们所能爆发出来的破坏力,又远远超过那些所谓的变民和农民起义军。

    所以,现在整个大明其实就是在同时间赛跑,要么大明进入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上的大爆发所带来的巨额财富,能够轻易的支撑起因为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从而吸收和养活多余的农业人口。

    要么因为自然灾害大爆发,导致农业大衰退,无法承担的农业人口压垮大明经济,从而掀起改朝换代的战争,打断大明的工业化进程。

    在整个帝国之内,也许只有朱由检自己才能看得到这个庞大的风险,也因此他不顾诸多大臣的反对,一直在积极的推进向海外移民的计划。在目前状态下,向海外移民不仅可以减轻国内的经济压力,还能够为国家在海外获取财富。

    说的难听一些,即便这些移民活不下去造起反来,也不至于会影响到国内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哪怕京畿一带的工坊大叫用人荒,他也要坚持将大量的囚徒和后金有所牵连的家族迁移到海外。

    在他数次分割了江南的行政区划,又通过扬州盐引案、南京科考案打压了江南士绅的势力之后,这一次他终于想要从江南士绅身上挖下一块肉,来弥补大明财政上的缺口了。环太湖一带,也正是江南最为富庶的地区,实力仅次于晋商和徽商的太湖商帮,正是发源于湖中的东西两山。

    朱由检琢磨着,能够从这些人身上挖下一块肉来,总应该能让大明财政再坚持那么一两年了。

    不管朱由检对大明的未来如何忧心忡忡,但是在其他人的眼中,大明的国势都是在蒸蒸日上,特别是那些第一次来到京津地区的外国人。

    富饶、自由及和平,这世上哪里还有比这更美好的天堂。跟随沈器远走上了天津码头的金尚宪,很快就被这码头上堆积如山的物资和码头上成排下货的船只给惊呆了。他实在难以想象,这世界上会存在这样一个繁忙的码头,光是这个码头上堆积的物资,大约都可以供汉阳城百姓一月之需了。

    直到坐上了来接他们的马车之后,金尚宪才收回了自己惊奇的目光,感慨的说道:“十余年未来上国,想不到津门居然已经繁华到了这个地步。”

    在大明待了两年多的沈器远,对于这种繁华倒是已经习以为常,他这个时候才对着金尚宪说道:“金判书,我在船上时就和你说过,朝鲜已经到了非进行改革变法不行的地步了。

    我当初刚到上国之时,天津的码头还不过是一处小小的木栈桥而已,但是到了今日却已经变成了方石砌筑的石头码头,连海船都能够直接开到码头前卸货了。这处码头附近原本不过是水田乡村,但是现在也变成了货栈云集的小镇。

    以上国之富饶,尚且要变革图强,我们朝鲜不过是海东一小国,有什么资格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呢?”

    金尚宪的内心终于有些动摇了起来,朝鲜王派遣他们两人前来大明,是为了向大明解释,朝鲜同后金签订盟约并非出自真心,而只是权宜之计,希望大明皇帝不要因此降罪于朝鲜。

    而沈器远似乎并不这么想,这位在大明当了两年多的朝鲜大使之后,出于对朝鲜内部党争及官吏**的不满,加上这两年在京城听多了改革派的言论,因此倒是起了只有改革朝鲜才能改变朝鲜任胡人宰割的命运。

    只不过从前想要改革朝鲜,是一件极为渺茫的希望,毕竟想要说服朝鲜王和那些把党争视为生命的守旧大臣们,简直是一件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所以沈器远选择了向废光海君靠拢,并拉拢了林庆业等军将,试图作为说服朝鲜王改革失败的后手。

    不过他现在显然遇到了更好的机会,后金的再次入侵,不仅极大的削弱了朝鲜内部的纷争,也令的朝鲜王的威望大大的衰落了下去。而大明官军再次替朝鲜复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