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644-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

    崇祯让袁崇焕出关时分别收回了王之臣和满桂的尚方宝剑,但却没有收回毛文龙的,这就是不让袁崇焕干预东江镇的事情。

    可最终结果,袁崇焕未做任何报备,便直接罗列了所谓的“十二条罪状”,于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五日在双岛杀了毛帅,并用自己的亲信接管东江镇。

    这其中缘由,按照王国兴所说,都是朱由检直接授意的,而所谓的毛文龙“十二条罪状”,也是锦衣卫帮忙罗织的。

    袁崇焕于六月五日杀了毛文龙,之后便在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被捕入狱,时隔仅仅半年而已。

    袁崇焕的罪名是:谋叛欺君,结奸蠹国,斩帅以践虏约,市米以资盗粮,既用束酋,阳导入犯,复散援师,明拟长驱,及戎马在效,顿兵观望,暗藏夷使,坚请入城,致庙社震惊,生灵涂炭,神人共忿!

    这其中有一个罪名,便是斩帅以践虏约。

    可以说袁崇焕如果没杀毛文龙,朱由检想动他,还真不太容易。

    一个总镇边关的武将,一个蓟辽要地的督师,相继被杀,直接导致明军后来面对满清,没有再取得过任何胜利。

    李鸿飞万万没想到,这差点颠覆大明江山(历史上已经颠覆了)的两件大案,皆出自朱由检之手。

    一旦将这件事情曝光出去,整个大明估计都会对皇室,对朱由检失望透顶。

    当然,在加上朱由检对付李鸿飞没有成功的那个计划,绝对能让李鸿飞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将当年经办此事,还活着的锦衣卫,都给我列出来,然后你就自由了。”李鸿飞对王国兴说道。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李鸿飞需要找到人将当年的知情人士,并将他们控制起来,掌握了这一手资料,李鸿飞相信朱由检今后都不敢在动歪心思了。

    王国兴根本没想过获得什么自由,他如今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保住朱由检的性命而已。

    等交代完一切后,王国兴请求李鸿飞让其见朱由检最后一面。

    而他也在与朱由检见面,说出了与李鸿飞的交换条件后,便当着朱由检的面自缢殉节。

    大明最后一位锦衣卫都指挥使,同样没能得到善终。。。。。。。。。。。

    王国兴自杀,其手下包括锦衣卫在内的五万禁军,被悉数打散,编入国防军序列,自此,锦衣卫彻底被取缔。

    倒是王承恩的东缉事厂,选择归入李鸿飞麾下。

    宦官,大多都没什么民族气节,他们需要的,仅仅只是活着。

    王承恩本人倒是没有让李鸿飞意外,他选择辞去厂公职务,陪在朱由检左右。

    “圣上这些年,为了大明江山耗费了太多心力,是该好好休息休息了。老奴会多劝劝圣上,绝对不会让他再对大人造成任何威胁的。”

    这是王承恩对李鸿飞的承诺,也是李鸿飞让其回到朱由检身边的主要原因。

    对于王承恩,李鸿飞无法过多评价,但他相信对方是个明白人,知道该如何选择。

    东厂以及部分宣誓效忠李鸿飞的锦衣卫,合并在一起,组建成了大明国家安全局内勤处,专门负责收集国内方面的情报,包括清除潜入国内的敌国探子,防止国内聚众谋反,防止别有用心之人传播谣言。

    而原本李鸿飞手上,由司徒燕组建的情报机构,则改组为大明国家安全局外勤处,其职能自然是针对境外势力。

    毕竟派遣司徒燕下南洋,就是为了方便往国外植入间谍。

    李鸿飞不可能一直将精力放在国内,他的目标可是在这大航海时代,打造出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

    东厂的加入,当即就给李鸿飞送了一份大礼。

    因为东厂原来的职责,就是监视朝中官员(锦衣卫主要是监视外派的官员),其手上掌握了大部分官员的罪证,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等,应有尽有。

    同时也有前内阁大臣高宏图,前吏部左侍郎钱谦益等人的罪证,李鸿飞派人将这些东西,交给大理寺卿按律查办,对待政敌,他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借此震慑那些心存侥幸之人。

    同时,恩威并施,当着一群大臣的面,将那些在职官员的罪证一把火全烧了。

    得亏圆满解决了东厂这个大麻烦,要不然朱由检凭借东厂这些证据,还真有可能掌握大部分朝廷命官。

第178章从西伯利亚到南洋() 
崇祯二十三年(1650年)正月,从兵变夺权到现在已经过去足足两个多月,直到解决了锦衣卫与东厂,李鸿飞才算是彻底稳定住京城的局势。。。。。。。。

    而此时,分裂过后的满清势力之一,迁徙至呼伦贝尔草原的顺治所部,却再次迎来了战争。

    满清八旗分裂,阿济格,多铎等人,凭借强横的武力,占据了朵颜、泰宁、福余等二十余卫,并将顺治、孝庄率领的部族,不断往更北方挤压。

    1649年底,孝庄与顺治,带领二十万族人,冒着严寒,途经鄂伦春族地盘,并越过外兴安岭,前往西伯利亚地区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长途迁徙是艰难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即使满人早已习惯这样的天气,最终迁徙还是造成了近万体质较弱的族人被冻死,马匹牛羊更是冻死近半。

    这还不算最残酷的,原本以为找到了新的繁衍栖息之地,结果却没想到,他们却是一头闯进了另一个大国的地盘——沙皇俄国。

    从16世纪后期(1572年左右)沙皇伊凡雷帝,开始了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侵略过程,西伯利亚等地逐渐成为了俄国人的殖民地。

    1647年,沙俄的势力范围,已经覆盖了外兴安岭区域,只是对方一直在清理周边小型部族,还没正式越过外兴安岭,进入华夏境内。

    沙俄没打过来,孝庄与顺治却主动去找对方的晦气了。

    这也难怪,如今的满清部族,骨子里同样流淌着侵略者的血液,他们干不过人口庞大的明朝,难道还干不过区区沙俄?

    于是两个侵略者刚一碰面,便直接爆发了战争。

    沙俄在外兴安岭地区兵力严重不足(仅有不到五千人),满清刚刚经历长途迁徙,人员同样疲惫不堪,加上西伯利亚糟糕的天气状况,使得这一战满清虽然取得了胜利,却也伤亡惨重,可战之兵从最初的七万多人,削减至不到六万人。

    好在经此一战,满清算是在西伯利亚取得了一块落脚之地,而且还是沙俄建设完成的一片区域。

    然而通过对沙俄士兵的审问,孝庄这才知道他们究竟惹到了什么样的庞然大物。

    从伊凡四世开始,俄罗斯便不断对外进行扩张,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灭亡了喀山汗国。

    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被吞并,然后又吞并了大诺盖汗国和巴什基尔亚,使北高加索许多民族归顺俄罗斯。

    1557年,西伯利亚汗国也臣服于伊凡,并于1579年被占领。

    1572年,沙俄又粉碎了被称为“奥斯曼帝国之鞭”的克里木汗国政权。

    沙俄此时的国力,横跨整个亚欧大陆,丝毫不比明朝差多少。

    满清若是没有分裂,或许在西伯利亚地区,还能与沙俄硬捍,但如今实力被削弱太多,一旦对方反应过来,实施报复性打击,后果不堪设想。

    孝庄不愧为政治女强人,意识到危机的她,同样也意识到了机遇,沙俄这么大一片国土,如果能“切”下来一半,那满清将再次恢复昔日无上荣耀。

    沙俄的士兵都是悍不畏死的强大战士,只要能归满清所用,将来反攻明朝,也不是不可能。

    于是孝庄一面在外兴安岭积极组织防御,一面派使者分别前往蒙古各部族,以及驻守朵颜三卫的阿济格,多铎等人。

    孝庄这是准备联合各大部族,与沙俄开战了。。。。。。。。。。。。

    可惜明朝对于关外的情报能力基本为零,否则李鸿飞要是得知这一消息,铁定会跟着掺和一脚,明军迟早是要搞沙俄的,这满清也不能让他们壮大啊!

    西伯利亚的瞬息万变李鸿飞没能及时注意,但南洋方面,却是时时刻刻受到关注。

    就在月初,前往南洋大半年之久的司徒燕,率领一支近百艘商船的大型船队,抵达了天津大沽口岸。

    司徒燕此番率领的“华夏远洋贸易公司”,仅用半年时间,便往返南洋三次,经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向爪哇方向南航,并于三宝垄登陆,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通商。

    爪哇就是后世的印度尼西亚,也是该国的第四大岛屿,印尼首都雅加达便位于爪哇岛的西北岸。

    而如今的爪哇国,基本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原本郑芝龙等人想要在这里做生意,还真不会如此顺利。

    不过自从台湾之战过后,大明水师再度杨威海外,加上荷兰人此时又被英国牢牢牵制,腾不出手来干涉“华夏远洋贸易公司”的强行介入。

    爪哇土著深知大明天朝的“友好”,甚至部分当地人,将郑芝龙的舰队,当做是前来解救爪哇子民的救星。

    当郑芝龙派人,卖给岛上居民大量“先进”武器,并在一次小规模冲突中,驱逐并击沉了两艘荷兰战船后,爪哇百姓彻底将郑芝龙的舰队奉为上宾。

    荷兰人自顾不暇,在与郑芝龙舰队交涉未果后,只能放弃三宝垄地区的控制权,转而加强其余几处港口的军事力量,并效仿当初台湾那般,开始在港口附近修建要塞群。

    南洋地区不比华夏沿海,郑芝龙等人属于初来乍到,底蕴确实比不过荷兰人,而且舰队过来的目的,主要是用于通商,自然不可能携带大量武器弹药,所以在占据三宝垄后,郑芝龙暂时停止了入侵步伐,转而与当地百姓开始进行贸易通商。

    此举让爪哇的实际统治者,亚齐苏丹国看到了希望,他们认为大明此番前来,只是为了建立通商口岸,远比荷兰人一心想占据这里,要文明得多。

    似乎大明的舰队还真是如此,郑芝龙找到亚齐苏丹国的使臣,表达了租借三宝垄港口的愿望,并承诺出售大量“先进火器”,为亚齐苏丹国组建更加强大的军队,助其早日收复整个爪哇国。

    好吧,郑芝龙才不会傻到跟荷兰人硬碰硬,他的船员并非大明现役军人,每死一个,安家费都得自己出,打仗这种事,还是交给当地人比较划算,他只管卖军火,赚银子就行。

    等到亚齐苏丹国真将荷兰人赶走,没有舰队的爪哇土著,还能阻止大明水师占据这些通商港口不成?

    很快,随船带来的十万支火绳枪售卖一空,亚齐苏丹国军队购买了五万多支,剩下的也被其余几坐岛屿上的小型势力瓜分完毕。

    这军火生意嘛,有战争才有市场,万一荷兰人真被赶跑了,没有了战争,谁还愿意购买你的武器?

    所以郑芝龙很精明,没有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郑芝龙利用武器赚到的大量黄金、白银,开始在附近收购香料、蔗糖、桐油、天然橡胶等明朝稀缺的物资,将这些物资运回香港,很快就翻了足足六七倍。

    这还是在与澳门的葡萄牙公司竞价,便宜甩卖的结果。

    即使这样,这批待回炉的武器,也为“华夏远洋贸易公司”赚取了将近七百万两白银的利润。

    之后郑芝龙就地采购瓷器、茶叶、丝绸、火柴、香烟等货物,进行了第二次远洋贸易。

    然而这一次的效果,竟然没有第一次好,爪哇的百姓基本都是穷困潦倒,哪有钱购买这些奢侈品?

    那些有能力消费的皇室权贵们,也在之前购买完军火后,没有了多少余钱(就算是有,他们也会攒着购买军火),至此货物倾销似乎陷入了瓶颈。

    就在这时,荷兰人再次找上门来,他们愿意花钱收购“华夏远洋贸易公司”的全部货物,而且今后有多少收多少,条件就是,郑芝龙的舰队,不得在出手干涉荷兰人与亚齐苏丹国之间的战争。

    并且,荷兰人还表现出对蒸汽战舰的浓厚兴趣,希望花重金购买十到二十艘,将其用于印度,与英国人争夺印度的控制权。

    荷兰人之所以有这个底气,那是因为多年的掠夺,使得他们早已富得流油,人家可没有郑芝龙这样“温和”,人家是直接掠夺当地的矿产资源,有得是真金白银,别说正常价格购买,就算是翻倍,他们也拿得出钱来。

    况且华夏的商品,在欧洲本就是紧俏货物,以前是有钱也买不到,现在对方主动运送了这么远的路程,怎么算都是荷兰人赚了。

    对于荷兰人的要求,郑芝龙只答应了不在出售武器给亚齐苏丹国,并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保持中立。

    至于蒸汽战舰想都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