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644-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手或许完成不了这项任务,但全部使用熟手,那效率将会成倍增加。

    “那还等什么!您赶紧将联系地址写下来,我这就派人去各地找寻!”李鸿飞兴奋地说道。

    这次人才招聘,还真让他捡到了宝贝,不仅得了一个火器专家,还弄到了一批制造火器的匠人!

    PS:今天元宵节,又是本人的生日,所以今天要出去浪了。。。。。。。。。

    今天只有一更,还望各位大大见谅,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第二十六章三把火的成果() 
李鸿飞新官上任以来,接连三把火都烧的很旺。

    第一把火烧得原苏州官场那批官员,一个个乖巧了不少,至少明面上没跟李鸿飞唱对台戏,一群没兵没权的下属官员,也唱不了什么对台戏,至于暗地里往南京递折子,李鸿飞才懒得理会那些,自然有朱由检这位大佬,来收拾这些打小报告的家伙。

    抱大腿这方面,李鸿飞可是开了挂的。

    而第二把火,烧到了整个苏州的商户,不仅空手套白狼,将苏州大部分龙头企业,变成了官办企业,更是趁着圣旨没有正式下达之前,坑了这些商户三年的税收。

    加上官办企业提前上缴的分红,以及各大商户老板的募捐,为苏州知府的府库中,增添了纹银一百二十万两。

    要知道整个大明去年一年上供的商税,也才三百七十万两,可仅仅一个苏州城,三年补交的税银,就达到了四十万两(多余的八十万是募捐跟官办企业分红),这已经相当于全国商税的十分之一了。

    李鸿飞得知具体数目后,暗骂自己笨蛋,当初怎么就不多宰点,至少弄个补交五年税款多好。。。。。。。。。。

    这第三把火,烧到了当今匠人头上,既给了当今匠人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无形之中,令匠人这个职业,变得紧凑起来。

    不少自认为科举无望的书生,已经在考虑,要不要拜师学艺,走匠人这条路,混个科员或者科长当当了。

    而更诡异的事情则是,当那些匠人被录取,了解了匠人晋级规则后,一个个年过半百的匠人们,居然纷纷开始找人学习认字,城内那些家有积蓄的匠人们,更是直接交钱去上私塾。。。。。。。。。。

    开玩笑,不识字的匠人,如何能当大官?

    这样的匠人即便再有能力,混到个正八品科长就到顶了,想要继续升官,不说学富五车,至少基本书信要会写,告示内容不需要旁人帮忙解读。

    有些匠人已经先走一步,去了私塾学习汉字,有些匠人家境贫寒,玩不起这些高大上的东西,但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他们只好招收读书人为徒,将自家的不传之术,传授给这些读书人,以换取跟这些读书人学习汉字的机会。

    用李鸿飞的话来说,就是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古代匠人的手艺还是很不错的,可由于门户之见,他们的艺技并不受重视,只能传授子女,这样一来若是家里有个什么闪失,很容易便断了传承。

    如今匠人可为官,不仅让这些匠人得到了实在的好处,更是令古老的艺技得以流传,加上匠人必须掌握文化知识这一大势的推动,匠人这一行业,吸纳了更多文化知识后,不仅保留了原有技术,发展创新更是指日可待。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今日是李鸿飞到任苏州知府的第四天,朱由检的圣旨,终于抵达了苏州。

    前来宣旨的不是别人,正是东缉事厂掌印太监王承恩。

    由于此次圣旨主要内容,除了商税问题之外,还有针对整个苏州的改革措施,故而这次宣旨地点,选在了城北演武场,因为那里场地足够大。

    为了便于快速传播,前来的官员除了江浙总兵戚红英,知府衙门全体官员,以及各地知州,知县的一把手外,李鸿飞还破例允许部分老百姓进入演武场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承恩拿着圣旨,大声宣读道。

    他这下可被李鸿飞给坑惨了,整个演武场那么大,前来的官员加上老百姓,少说也有一万多人,没有扩音器的明朝,要想让这些人全都听见圣旨类容,可不得使劲喊么?

    最关键的是,这次苏州的圣旨要宣布两件事,朱由检知道李鸿飞乃是“仙人”,听不懂之乎者也那一套,为了表示对李鸿飞的亲切,特意命令文官,整了一套又臭又长的白话文,可谓是有史以来,字数最多的一道圣旨,想要全程大声念出来,而且中途不歇气,还得装作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着实难为王承恩童鞋了。

    好在一卷圣旨就那么大一块地方,即使字数再多,也不会让王承恩断气,最多算是全场飚了一段高音,嗓子修养个几天就好了。

    “。。。。。。。钦此!”

    随着王承恩最后一句带着哭腔的话语,圣旨总算是念完了。

    而李鸿飞也明白了大致内容,其一便是全国的商税,从今年起,调整到了百分之二十,而且是每半年征收一次,每次征税时,还要派遣官员去各省抽查,一旦发现偷漏税款的情况,该区域掌管钱粮的官员将被革职查办,连最高长官都将受到连带责任,轻则升迁受阻,重则直接降级。

    朱由检可比李鸿飞狠,一下子将税率提高了六倍不说,还玩起了连坐。

    不用想,负责抽查的官员,定然是东厂的番子无疑,这些番子隐藏在各个地方,而且大多都以经商作为掩护,查账本他们是最在行的。

    如此一来,就算给那些地方官天大的胆子,他们也不敢虚报账目,至于底下的商人玩计谋,若是能瞒过认真起来的地方官员,自然也能瞒过东厂的耳目。

    但若是一不小心被那些地方官员发现。。。。。。。。。。估计绝对没什么好下场,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地方官员才不想被这些商人拖后腿呢。

    反正皇上只是说了,不允许偷漏税款,并没有说官员亲属不能经商,搞掉一个不听话的商人,扶植自家亲戚经商,怎么算都不亏。

    虽然这样一来,以后孝敬钱跟油水变少了,但上面的大人们都已经打过了招呼,如今正是一致对抗外敌的时刻,切不可拖圣上后腿,否则天威震怒之下,要杀谁,谁都不敢作保。

    一个小小的账本,就拿住了朝中一干大臣的痛脚,根本不需要朱由检出面,征税的事情,各地世家大族,在圣旨下达之前,就已经各自打点好了。

第二十七章三年之期() 
而圣旨的第二个内容,就是关于李鸿飞苏州改革的计划。

    苏州自圣旨下达之日起,划为特别行政区,李鸿飞为行政区最高长官,虽然还是苏州知府,但却拥有铸造火器权,招募兵丁权,财政自主权,任命(罢免)正六品以下官员等等一系列特权。。。。。。。。。。

    这些特权加在一起,无异于裂土封王,甚至比一般藩王权利还大,至少藩王不敢私造火器,不敢蓄养私兵。

    好在朱由检还没彻底疯掉,规定了这样的权力只有三年,李鸿飞必须在三年之内,让苏州的经济翻三倍,而且还要在三年之内,练出至少三万可战之兵,

    所谓可战之兵,则是一比一的军力对比下,能与满清八旗对抗。

    但凡这两点,有任何一点没有达到,三年后就是李鸿飞的死期。

    经济翻三倍,这是李鸿飞递交计划书时,为了让朱由检同意,而特意声明的。

    他所指的经济,主要是农业与商业上的各种税收翻三倍,毕竟古代人才不会跟你算什么隐形财富,固定资产。

    朱由检以及朝廷一众官员需要看到的,是你今年上缴国库的银子,与往年进行对比后的结果。

    原本按照之前的税收,即使农业税不进行调整,光是依靠上调商税,李鸿飞就有信心将经济实力翻个三五倍。

    可如今朱由检直接一次性将商税调到了天上,李鸿飞要想将整体经济提升三倍,那岂不是爬到天上之后,还要再上三重天?

    户部的官员可不傻,各地商税都上调了六倍,那么再次对比之时,自然是按照新的税率来计算。

    第一年的税收,李鸿飞若是缴少了,那么户部定然会彻查偷漏税务问题,可若是缴多了,那不好意思,三年后,你得按照这个标准,至少上缴三倍。

    好吧,虽然经济问题有些棘手,但李鸿飞好歹也是个现代人,发展经济这方面,怎么也不会比古人差多少,只有努力一点,还是有希望达到的。

    可即使这样,朱由检还不打算放过李鸿飞,又将编练新军的事物全权交给了对方,还硬性规定,必须要达到满清八旗的水准。

    如今的满清八旗有多厉害?

    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用祖、父所遗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当时的部众不过十几人,到如今清军大举入关南下,占据大明半壁江山,仅仅用了六十年,而且满清八旗每一次战役,都是以寡敌众,以至于明军与八旗军对战时,没有三倍之数,甚至都不敢主动迎敌。

    让李鸿飞编练一群新兵,而且还要做到一比一不落下风,这又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全火器部队的计划若是能顺利实施,兴许还能与之抗衡一二,可仅凭一府之财力,支撑这样一支三万人的大军已是极限,哪里还有余钱向朱由检上缴三倍税收?

    自古以来经济与军事很难做到齐头并进,至少对于华夏汉人而言,从来没有因为战争发过财。

    华夏的军队打赢了,除了获得土地与名望,一般都不会找那些番邦小国索取钱财,甚至还会大发善心援助战败的小国,典型的打肿脸充胖子。

    可一旦打输了,不仅要被敌军劫掠,还得割地赔款赔女人。。。。。。。。。。

    所以朝中一众大臣听闻苏州改成特区后,非但没有反对,反而纷纷举双手赞成,因为根据内部消息,这次商税上调,就是那苏州李梦回搞的鬼,这些大臣明面上弄不了李梦回,暗地里都憋着坏呢。

    如今李梦回自己找死,他们也不介意多等个三年。

    只是他们并不了解,战争可不一定都是赔钱的,李鸿飞要做的,就是告诉明朝所有人,战争同样也能发大财!

    虽然这两项任务都很艰难,但李鸿飞却并不畏惧挑战,因为按照历史进程,不出一年,多尔衮就能搞定北方,并且挥军南下了。

    如果李鸿飞连这两点都做不到,那如何抵御多尔衮大军?

    苏州如今算是最前沿了,一旦抵御不了多尔衮大军,别说一帮大臣,朱由检第一个就会翻脸不认人,所以如今对李鸿飞来说,绝对的行政权力,才是最急需的。。。。。。。。。。。

    而演武场上的一部分商人,在听到第一份有关商税改革的圣旨后,差点没跳起来找李鸿飞拼命。

    因为商税虽然上调,可没说过补税之类的旨意,这些商人听信小道消息,前几天都主动带着账本,到知府衙门补税,这下总算知道被知府大人坑了,心中能不恼火吗?

    只是还没等他们发火,第二份圣旨内容,却令他们冒出的火气,再次生生憋了回去。

    这李大人究竟什么来头?

    竟然比云南的沐王府权力还大,难道是皇帝的私生子?

    猜测归猜测,还没有谁敢将这种事情说出去,不过领教到李鸿飞厉害的一群商人,如今却在暗自寻思,要不要离开这个所谓的特区。

    至少一些守旧的商人,感觉这个特区没什么前途,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若不是舍不下这份家业,估计已经准备举族迁徙了。

    倒是一些头脑灵活,敢于拼搏的商人,发现一个赚钱的契机,经济实力提升三倍,那就意味着在这里经商,必定是要赚大钱的,否则知府大人岂不是脑袋不保?

    商人们想法各异,底下一众官员确基本上都是叫苦连天,若是之前大家就算得罪了知府大人,最多被打压排挤,可如今李鸿飞掌握了生杀大权,还是一个只能“活三年”的倒霉长官,在这样的大佬手下做事,稍有不慎,估计丢官是小,很有可能连小命都难保啊!

    一众官员,直接将李鸿飞归为将死之人,将死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人还有无上权力,在明知必死的情况下,定然会用手上的权力,拉一大票人陪葬的。

    然而李鸿飞才不管这些人怎么想,只是接过圣旨与官印,匆匆交代几句,便解散了人群,他利用圣旨借势的目的已经达到,剩余的时间需要抓紧完成自己的发展计划,哪有闲工夫与这些人闲话家常。

    至于朝中官员怎么想,底下的老百姓怎么想,这都不重要,最终结果,还要等三年之后,才能见分晓。

第二十八章是时候装逼了() 
知府衙门内,李鸿飞安排一应官员招待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