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选择其它地方,形成产能估计得明年之后了。”周福仁说出了当下面临的问题。
这次他可是投了巨本下去,若短时间内没有产出,整个周家破产是不会,但苏州首富的位置,估计就得让出去了。
选择宝山镇虽然很冒险,但却是值得一搏。
“若选择宝山镇,最快什么时候能投产?”李鸿飞询问道。
“那边很多冶炼工业都是现成的,其中有不少还是我周家产业,只要大人定下来,老朽这就花钱买下那块地,速度快的话,十日之内,就可生产农具,冷兵器这类的产品,至于火器,若是有图纸跟熟练工人,不出一个月,便可进行生产了。”周福仁分析道。
一座重工业基地,当然不可能一个月时间内完工,但可以一边建设,一边进行生产。
宝山镇的冶铁行业本就很完善,只需花费钱财买下这些小作坊,再安装好制造火器的专业设备,军器局便可再次开工。
这边军器局在制造火器与冷兵器,并出售给朝廷换取银钱,那边利用换来的银钱,抓紧时间建设更大的作坊,甚至是武器研究所,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样的办法,也只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人,才能想到。
“既然定下了,那就赶紧行动,还有就是,周家既然在宝山有作坊,那本官可否现在就将军器局搬过去?”李鸿飞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毕懋康这段时间可没闲着,正带着一大票匠人,赶制火器的主要设备,周福仁若是还没选好地址,军器局这边说不定都已经开始铺设燧发枪生产线了。
“没问题,只要大人决定将军器局搬过去,老朽这就差人通知那边的作坊,准备安置火器制造设备。”周福仁也不含糊。
李鸿飞已经与他签订了一份燧发枪合约,今后苏州的军队,将优先购买苏州重工生产的燧发枪,周福仁这边早一天生产,就能早一天挣钱了。
待周福仁离开,李鸿飞差人给毕懋康传信,让其随时准备搬家事宜后,便快速朝城外军营而去。
“从今日开始,训练内容有改动。”李鸿飞望着台下黑压压的军队,大声说道。
这些都是新兵,不存在兵痞之类的不服管教之人,经过一个星期的队列训练,明显比之前乱糟糟的集合场面好了许多。
这点就连郭胜都佩服不已,他之前所在的戚家军,算是纪律性最强的部队了,在兵力不过五百人的情况下,每次集合队伍,都差不多需要一刻钟(15分钟)时间,如今两万三千人集结完毕,也仅仅用了两刻钟(半个小时)。
“校尉张超,你领原苏州守备军(一千人)继续镇守苏州,军事训练照常进行,若有懈怠,本官拿你是问!”李鸿飞开始点将。
苏州原本守军只有一千,而且都是史可法那里调过来的,之前史可法北上勤王,各地守军几乎征调一空,城内仅剩五百守军。
之后戚红英为了帮李鸿飞在苏州站稳脚跟,不仅调走了苏州守备,更是连剩余的五百守军,也全部调去了崇明岛。
张超手下这一千人,算是目前苏州城内仅剩的老兵,不管战斗力如何,作为守备部队,完全能起到震慑作用了。
“守备郭胜,你率领两千苏州新军,去城内军器局,帮助毕懋康教授,搬运军器设备,记住,进城后保持纪律,不得喧哗,不得扰民,行动速度要快,两个时辰后,城西大运河渡口集合!”
既然是搬家,军人这些免费的劳动力,李鸿飞自然要好好利用一番的,否则光凭军器局那几十名匠人,谁知道要折腾到什么时候去。
这两千苏州新军,可以说是李鸿飞的嫡系部队,所以李鸿飞必须严格要求,哪怕是入城纪律这方面,都必须再三强调。
“参将戚志丰,你率领两万戚家军,即刻收拾行囊,一个时辰后出发,两日内必须抵达嘉定县宝山镇!”
戚志丰乃是戚红英的堂哥,自从戚继光逝世,戚家军被打压后,戚家除了戚红英,一干族亲都无心参军,如今朱由检下令重组戚家军,戚志丰在戚红英的劝说下,这才再度出山,被戚红英授予从三品参将官衔。
虽然他的官职比李鸿飞更大,但苏州乃是李鸿飞的属地,戚志丰属于客军,自然得听李鸿飞的命令。
既然决定将苏州重工定在宝山镇,那李鸿飞自然得将那里作为重中之重。
古代的通信实在是落后,李鸿飞不得不提前布置,索性将宝山镇,作为新兵的驻地。
一来崇明岛若是爆发战争,这些新兵随时能作为预备队补充支援。
二来苏州重工制造出的火器,也能第一时间装备部队,极大地方便了部队今后的训练。
第三十二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当李鸿飞分配完毕后,之前还能保持纪律的一众军队,这会儿纷纷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毕竟是才入伍没多久的新兵,纪律方面还有待提高。
“李大人,这次全军调往宝山镇,可是要打仗了?”郭胜一脸兴奋地说道。
郭胜此人,天生就是一个战争狂人,说起打仗来,甚至两眼都泛着绿光。
自己老大七天前就带兵去了崇明岛,宝山镇与崇明岛仅仅一江之隔,全军调往那边,郭胜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打仗了。
而下面窃窃私语的军队,大多议论的,也都是这件事。
“放心吧,既然是当兵,总有上战场的时候,不过崇明岛可有三万多军士,何况还有郑芝龙的水师,就算是打仗,暂时还轮不到你们。”李鸿飞说道。
一群才练了几天的新兵,很多甚至连火器都没摸过,每日只能拿着一杆木制刺刀练习拼刺,这样的部队,能有什么战斗力?
“这次行军,既是一次野外拉练,同样也是带领部队,去往今后的新兵训练营。以后这宝山镇,将作为新兵训练的大本营,那里离战场最近,让大家感受战争气氛的同时,也方便随时支援。”李鸿飞解释道。
他才不会告诉这群人,主要是为了保护苏州重工呢!
当郭胜带着两千多,喊着整齐的号子,穿着奇装异服的军队入城时,立即引来了一大群百姓围观。
“这就是之前每日喊着奇怪口号的新军?”
“穿着也很奇快,看着倒是挺有气势,就是不知道上战场会怎么样?”
老百姓们对这批入城的军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评价,但大多都没抱太大希望,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基本上已被老百姓熟知。
连李自成这样的反贼都剿灭不了,能有多少战斗力?
“听说这苏州成军没多久吧?圣旨好像才下来七八天,这么短时间内,军队就能做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看来这李大人确实是个练兵好手。”一名真正酒楼上喝酒的大汉,忍不住感叹道。
“能当得丽亨兄夸赞,这李大人今后定是一大名将,我们不如直接投靠了苏州知府,省的继续留在江阴蹉跎岁月。”旁边有人劝解道。
大汉似乎没听到,而是看着下方前进的军队出神,良久,大汉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这才慢慢说道:“我阎应元不过一不入品级的典史,又如何能获得知府大人提携?况且家中老母有恙,不敢长途奔波了。”
这李鸿飞可不是一般的知府,简直就是一方诸侯,阎应元虽然有心投奔,却也没有丝毫门路。
历史上的阎应元,可是著名的抗清将领,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伤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
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
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
可谓是明末民间第一英雄也!
只是此人虽胸有大才,上任没多久,更是平定了江阴境内匪患盐盗,可如今却也仅仅只有,江阴当地百姓心里清楚罢了,何来资本要求李鸿飞重用他?
所谓英雄,又有几个生前就留下响当当名号了的?
不过李鸿飞练出的军队,倒是对阎应元触动很大,以至于令他在今后抗清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辉煌。。。。。。。。。。
从苏州走大运河入长江,之后顺流而下,只需一昼夜,便能到达宝山镇。
这一次李鸿飞要与周福仁一道前往,而且来回大概要花费一周时间,在交通不便的古代,相较于那些动辄一两年的远行,这只不过是,一次短暂的外出罢了。
所以李鸿飞只需将手上的事宜,简单交接一番,便可放心大胆出行了。
由于船只数量有限,李鸿飞只能保证苏州兵,以及军器局的人员及设备,全部上船。
而戚志丰率领的两万戚家军,已经整理好行囊,每名士兵带上两日口粮,先行朝着宝山镇进发。
李鸿飞既然规定了两日内必须赶到,那就只给对方准备了两日的口粮,若是到不了,那就等着挨饿吧。
戚家军徒步行军确实很累,但乘船离开的苏州兵也好受不到哪里去。
之前在城内搬运设备,那只是毛毛雨,真正折磨人的,乃是船队经历了一个昼夜的行进,到达宝山镇之后。
“李大人,您这是在诓骗我们么?之前不是说,这里将是我们未来的营地吗?可这里别说砖瓦栅栏,就连个帐篷都没有!”郭胜感觉被耍了。
“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这时候也不早了,若是不想露宿野外,你们就赶紧找地方安营扎寨吧!对了,选择宿营地点,要按照战争标准,切不可大意马虎,这也是训练内容之一。”李鸿飞坐在船上根本懒得下去,而是将一切事宜交给郭胜来打理。
他才不愿意风餐露宿,今晚决定继续在船上睡觉了。
没错,李鸿飞就是耍了郭胜等将领,这里一旦离开码头,基本就是一块荒地,古代矿产基地可不比后世,这里除了一些干活的矿工之外,基本上没多少人口,这个停船的码头,还是周家方便运输各种材料,才花钱修建的。
李鸿飞调集军队过来,就是为了让这些军人,在训练之余,帮忙加快苏州重工的建设进程,至少得加快火器生产线的上马。
如今郭胜等人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搭建营地,先将自己这两千人的营地搭好,之后再将戚家军的营地也搭建出来。
相信等戚志丰的两万人到来后,周福仁已经将附近建厂的地皮买下来了,之后两万多人便可一起动手,快速帮忙调试安装火器生产线,这才是李鸿飞调集大军过来的根本原因。
让军队在训练之余,做一些搬运工的事宜,这方法也只有李鸿飞想得出,一来令士兵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二来也帮助军器局早日投产,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且周福仁的工厂,可是属于官办企业,让军队帮忙,一点也不算以权谋私。
第三十三章大明水师()
一群官兵离开码头,开始找寻军队安置点。
若按照战时要求选址,那定然是选择居高临下,最好能观察到附近江面,以及随时能支援码头的地方,作为军营的首选驻扎地。
可李鸿飞除了会一些,耳闻目染的军事常识外,根本不懂得如何找寻战略要地,所以只能不动声色地,将这一艰巨任务,甩给了郭胜。
而周福仁同样没闲着,在商业部两名官员陪同下,进入宝山镇,与那些矿主们签订收购合同。
早在选址之前,周福仁就已经与这些矿主们,谈妥了大致内容,甚至资金都已准备到位,只等李鸿飞拍板就行了。
在明朝,可不存在所谓的钉子户,朝廷征地无非两种,补偿征地,与强征。
强征自然不必说,先将一块地方划作官府用地,然后一大票官兵过去,直接赶人,一分钱都不会给。
不过为了照顾老百姓的利益,朝廷大多都会选择补偿征地,也就是经过一番评估,给出你手持地契价格相等的钱财。
当然了,但凡矿区地契,均按贫瘠土地价格予以补偿。
因为明朝的矿物开采,明面上一直都是由官府承办,然而不少官员,打着开矿的名义中饱私囊,最终导致朝廷不但背上了横征暴敛的骂名,更是没得到几个钱。
而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一度因为矿税太高,而发生暴乱。
来回折腾好长一段时间后,朝廷这才对矿业不了了之,甚至下令关闭了大量矿区。
朝廷是关闭了大部分矿场,但挖矿挣钱这点,谁也无法反驳,于是各地官府,与那些世家大族合作,暗地里私开矿业,就连周福仁这样的有钱人,也禁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