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哪个钱还不如买点物资去建设自己的封地呢,所以这些家族可能就会一部分转入自己的封地发展,一部分就投资商业赚更多的钱建设自己的国家。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降低大臣大将谋反的可能性,因为国家领土已经给你了,你还谋反有意思么?不说个个都不会谋反,但是大部分的谋反在看到自己的封国之后都会熄灭下来。

    毕竟领地不好是你自己选的,不好就想办法建设好呗,往大了说这些国家都是汉人国家,即使有一天张三建立的国家被灭,那么汉人依旧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最终世界还是汉人的。

    就像后世的白人,哪怕那些国家都独立了,但是他们依旧是以白人为主的国家,白人依旧是世界的主流,你走到哪都得用英语交流,人家白人出国签证都是随便飞,各国都是相互免签,你就不行。

第六百二十章货币政策() 
    

    解决了属国问题之后,下一步还有重要会议,那就是货币改革,这个货币改革主要就是币值改革,兑换率改革,还有银本位制改革等几个方面。

    这几年张三一直希望变货币的铜本位制为银本位制,张三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觉得银本位制比铜本位制好,所以这几年张三疯狂的采掘各个金银矿,收购金银增加金银储备。

    现在张三又占有了山东,获得了招远这个产金地,加上这几年的储备,改银本位制的条件已经成熟,以前张三的币值一直跟着大宋变更,包括一贯七百七十文都是跟大宋一样。

    那是因为大宋是最发达的经济体,张三只是小国,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张三已经有能力走自己的路,而大宋经济每况愈下,交子崩溃,铜币贬值,现在东京的炊饼都涨到七文钱一个了,所以大宋的货币体系基本完蛋了。

    新的货币体系,以白银为基准,一两白银等于一千文钱,十两银子等于一两黄金,至于和大宋货币的关系,则是不与大宋钱币直接挂钩,而是与白银挂钩,根据当时大宋钱币和白银的币值变化来兑换大宋钱币。

    这样齐国就彻底摆脱了大宋金融系统崩溃对自己的影响,并且纸币的最小单位是一元,一元相当于一两白银,最大货币单位是一百元。

    至于小面额纸币现在不在发行,第一是大家对于交子的恐慌还没有散去,第二就是张三现在是铜和铜币的输出国,铜钱纸币化对他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因为现在琉球属国升级为齐国这种诸侯国,改名字为齐,那么以前的货币上的琉球字样都需要修改,新的货币需要重新设计样板铸造,这些东西都要张三最后拿主意。

    不过改来改去的还是很麻烦,所以张三打算直接铸造汉元和汉币,现在用的名义是汉人的钱币,而下一步张三占领北平之后将会定都哪里然后新建立的国家命名为大汉。

    这样以后的货币就不用再回收重印,张三这次参加会议就是看看新币的模板,最后定下新币的铸造地,然后还有第一批发放的白银和汉元的数量。

    最后经过计算,张三决定第一批往市场投放一亿两白银和一亿元的汉元,先让大家熟悉货币,以后再慢慢增加,其实两亿的数量真的不少了,折合成大宋铜钱,将近价值六亿贯,预计相当于市面上流通货币的百分之一。

    而黄金和金币作为储备资金,一般不对民间开放兑换,以前的张三还担心货币改革会面临被挤兑的风险,但是随着国力的增强,现在张三就丝毫不担心这个问题了。

    现在张三的国库存银超过四亿两,黄金也有一亿多两,完全能够应对任何势力的挤兑,再说也没有那个势力能挤兑,以前因为张三的铜币含铜量高经常会发生被重铸的事情。

    现在铜币和白银挂钩之后,在兑换宋国钱币,就完全避免了币值变动有人投机取巧,而新货币发行之后,将会和旧货币并行,旧货币币值跟新货币相同。

    经济学对于张三和他手下这些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学科,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张三也不敢步子迈得太大,例如张三以前看报纸所,纸币的准备金只需要五分之一就行了。

    就像张三发行一亿元的纸币,只需要两千万两白银的准备金就行了,但是张三并没有这么干,依旧坚持一比一的准备金,至于以后国家繁荣稳定之后,这种办法可以适当考虑。

    新的铸币工厂将会设在山东泰安附近,那边发现了一座中型煤矿,在哪里铸币就不用担心原料问题了,以后其他地区的铸币工厂会陆续关掉,全国保持三到五个大型的铸币中心就行了。

    毕竟铸币权是国家大事,还是放在自己眼皮子地下才能放心一点,参加完铸币会议之后,张三又去参加黄河新堤坝的修筑设计。

    经过水利部的考察,在修补原有堤坝的基础上,水利部建议修筑新堤坝,因为按照张三的要求设计五十年甚至重要河段要达到百年一遇的水平,现在的堤坝根本满足不了需求。

    因为现在的提拔是根据当时黄河的流向紧急修筑,后来就在原有堤坝上加固,这样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考虑到汛期河水的径流加宽,预留河床太窄不够使用。

    所以与其在原有堤坝上继续加高加宽,反而不如扩大河宽,经过计算,只要往后移动一里,那么堤坝的高度就能降低三分之一,节省的土方量能修一座半现有的大坝。

    对于这样的造福子孙的巨大工程,张三当然是希望设计的越充分越好,那么重修一座堤坝的提议出来之后,新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要不要回河。

    既然重修,那有人就提出干脆在原有的山东河道上重修,直接让黄河回河,这样不就把黄河又倒回古道,但是大部分觉得既然北流了,那就应该在北流的黄河上修筑,这样方便防守。

    最后闹到张三那里,张三毫不犹豫的就支持了北流的方案,因为张三知道北方以后是会严重缺水的,黄河后世虽然经常断流,但是水量也有充沛的时候不是,多一点总比少一点好。

    而且张三打算以后的首都就定在北平,那么黄河北流不就等于给那边增加了一条天然水道,对于首都的用水还有运粮什么的都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这次议题还有就是分段施工,因为运输的限制,现阶段工地上只有二十多万奴隶在修补河提,而下一阶段,将会有二百万奴隶分成十多个工段施工。每个工段又会分成十个营,一营两万奴隶。

    这些奴隶营的位置也需要张三最终点头才能修建,一百个奴隶营还需要一百个营的士兵看守,这可是十万士兵,也需要军方的配合。

    还有就是既然扩大河提,那么河提周围的村庄肯定要迁走,这些迁移涉及十多万人,最终都会被送到美洲去,所以要做好动员工作。

第六百二十一章东线无战事() 
    

    对于大宋来说,梁山寇来的太快,突然之间就让大宋君臣体会了一把风雨飘摇,等到梁山寇被剿灭,赵佶登上东城墙,看到内城墙都被轰塌了一段心里也是百感交集。

    赵佶忍不住问身边的童贯:“这琉球真的是只用十万人就打进了内城?”

    童贯不敢隐瞒说道:“根据官兵描述,琉球这些人的兵器,队列方式和作战方式是一模一样,这支梁山寇从未超过十万兵力进攻。”

    赵佶手一哆嗦问道:“听说这琉球这样的军队有五六十万?”

    童贯也看了一眼东方眼神复杂的说道:“据说当时敌营寨绵延数十里,兵力远超五十万……。”

    赵佶也是无奈:“最近,琉球……,齐王还算安分吧?”

    童贯想了想说道:“齐王自从回了封地,和辽一战之后,士兵已经大部返回海外。”

    赵佶看着修整城墙的民夫:“他们真的消灭了十万辽骑?”

    童贯点头:“是……。”

    赵佶叹口气:“西北的夏贼可退去了?”

    “还在延安府外徘徊,不过西军已经在设法,估计旬月就会退去。”童贯也知道赵佶是不满这大宋军队的战斗力了,但是他也没有什么办法,他也很无奈啊。

    赵佶摆摆手:“走吧,回宫吧。”

    正要走,蔡京高兴的走过来:“官家,大喜啊,天大的喜事啊!”

    赵佶愣了一下问道:“哦?何喜之有?”

    蔡京高兴的说着:“我刚刚得到消息,那张三要征发两百万民夫大修黄河,昔日炀帝广坐拥四海征发百万民夫修运河,致使天下揭竿而起,今张三以山东一地之力征倍于广之民夫,怕是取死之道,离灭亡不远矣!”

    赵佶回味了一下,也高兴了起来,是啊,不要说山东一地了,就是倾大宋之力,征两百万民夫也是会搞得生灵涂炭啊赵佶连说了三个好字然后笑着问道:“如此山东不足为虑也!”

    赵佶回头看了一眼童贯:“淮西王庆,江南方腊要抓紧剿灭,此二贼朕要将他们凌迟以解心头之恨。”

    蔡京眼珠子一转说道:“官家,臣觉得不如借齐兵攻方腊,如此耗齐国之力,而得江南太平……。”

    赵佶想了想:“那齐王会同意么?还有要是齐国之兵在江南不走怎么办?”

    童贯也是想快速剿灭江南但是有心无力,就开口说道:“官家,想那齐王在东京城下都乖乖退下,想必是对陛下对大宋心怀敬畏的,以臣想来他应该不敢如此,而且我们可以让他先下一城,然后向其索要,成则继续,不成则一城不足为虑。”

    赵佶点点头:“那就派人去问问吧。”

    当赵佶还没有决定派出谁出使的时候,张三就已经知道了消息,对于张三来说,方腊和王庆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在留着是坏处大于好处的,特别是方腊,这种宗教起义,时间久了被影响的百姓会越来越多。

    不过大宋想要他白干活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张三把主意打到华亭县这个地方,华亭县也就是后世的上海,张三在地图上把上海繁华地区画了出来,打算在这建个港口。

    为了不挑战大宋君臣的神经,张三打算这里可以先租借,租借个三十年也就够了,也许不用三十年,这个地方就成了自己的了。

    最终大宋派出了宿元景太尉前来商谈,这位宿元景也是少数在徽宗朝清明的臣子,但是面对浊流漫天的情况,他也只能保全自己。

    不过宿太尉最终会和闻焕章谈判,张三只需要谈判之前和谈成之后跟他见一面就行了,张三现在更重要的事情是确定怎么对付方腊,还有从方腊哪里收拢的难民怎么安置。

    这些人比较特殊,经过宗教洗脑之后,怕是有一部分人会形成根深蒂固的思想,送到其他地方怕是会对当地的安全带来新的威胁。

    最终大家决定把这些人安置到斯里兰卡那边,印度自古就是一个宗教繁杂的地区,也不怕多一个摩尼教,再说那边距离拜火教的中心又近一点。

    这些人先在琉球接受几个月的教育,然后送到那边,还有苏门答腊岛等地,而为了以后的长治久安,张三打算趁这个机会,对江南摩尼教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省的以后再有麻烦。

    江南经过上次张三的搅和,这次方腊又搞了一次之后,人口密度已经大幅度下降,张三这次计划在移走一两百万,那么江南人口将会至少下降四成甚至更多。

    本来南方人口密度就不如北方,所以这次之后,张三不会在从南方抽取人口,那么南方就会进入相当一段时间的和平稳定时期。

    至于能不能打赢方腊?怎么打方腊,这个都不用张三操心,一个连宋军都打不过的势力对于张三来说,与其考虑打得过打不过,还不如想想怎么才能全歼不至于有漏网之鱼。

    最终经过半个月的谈判,宿太尉又请示了赵佶,赵佶对于张三租借的土地没有太大概念,听说只是一个县城的沿河土地,也就同意了。

    最终双方签约,张三派了十万军队从东往西进行逐个城市的打,首先就是琉球舰队派出一支分舰队进入长江,在段江流的协助下迅速的消灭了方腊的水师。

    段江流也终于当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将军,在战争之后,他会去琉球军官学校进行一年的新式海军学习,根据他的功劳他将会被授予准将军衔。

    方腊得到琉球参与战争的消息当时就慌了手脚,差点吓得要躲回老家,但是毕竟当了这么久的皇帝,早就上瘾,所以还是不死心的。

    接下来的战争根本没有悬念,琉球军兵分三路,以每日一城的速度,对方腊的势力进行围剿,不到十天就到了建康城下,派出四万人包围建康,然后开始往上游杀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